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3 毫秒
1.
目的 构建白血病细胞黏附介导耐药(cell adhesion mediated drug resistance,CAM-DR)模型,从一新的角度研究白血病细胞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人淋巴细胞白血病Jurkat细胞株与经60Co射线照射后的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贴壁层共培养构建CAM-DR模型,应用扫描电镜从形态及结构对该模型进行鉴定;MTT法测定柔红霉素(daunorubicin,DNR)在Jurkat细胞中的IC50及运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NR在Jurkat细胞内的储积浓度及分布;Annexin V-FITC/PI双参数法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凋亡率.结果 Jurkat细胞与骨髓基质细胞共培养24 h,即观察到Jurkat细胞通过伪足黏附于骨髓基质细胞层,部分Jurkat细胞通过伪足龛于骨髓基质细胞融合所形成的"网眼"中,培养48 h时可见部分Jurkat细胞移行到骨髓基质细胞层下,包裹于骨髓基质细胞层内,并可见Jurkat细胞呈巢状龛于骨髓基质细胞"网眼"中.该模型未影响DNR在Jurkat细胞中的蓄积及分布,但显著抑制了DNR诱导Jurkat细胞的凋亡及Jurkat细胞对DNR的反应性.结论 成功构建了CAM-DR模型,从一新的角度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细胞耐药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细胞黏附介导耐药模型中DNR在Jurkat细胞内的蓄积浓度及分布特征.方法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Jurkat细胞与60Co照射的基质细胞层黏附培养,构建细胞黏附介导耐药模型,0.5μmol/L DNR作用24h,FITC-Annexin V/PI标记后流式细胞仪定量Jurkat细胞的凋亡率及DNR在Jurkat细胞内蓄积浓度,荧光显微镜观察其荧光信号在Jurkat细胞内的分布.结果白血病基质细胞黏附组、正常基质细胞黏附组Jurkat细胞凋亡率分别为(6.05±0.54)%、(8.48±0.86)%,与悬浮对照组(25.74±6.15)%比较均相差非常显著(P<0.01),且白血病基质细胞组与正常基质细胞组间相差显著(P<0.05).基质细胞黏附并未降低Jurkat细胞内DNR的蓄积浓度,其红色荧光信号在Jurkat细胞内仍呈均匀、弥漫性分布.结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黏附能介导Jurkat细胞耐药,但其耐药机制可能独立于药物泵出增多致细胞内药物蓄积浓度降低这一经典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收集与正常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共培养10d的Jurkat细胞,观测Jurka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分布、凋亡、分化及DNR摄药量的改变。结果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黏附、趋化及降低摄药量的作用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抑制增殖及促分化作用弱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抑制Jurkat细胞凋亡,而正常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促进其凋亡。结论正常骨髓源基质细胞微环境较白血病源骨髓基质细胞微环境对Jurkat细胞具有更强的促进凋亡、分化及抑制增殖的作用,增加Jurkat细胞对DNR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对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BMSC)黏附功能及JWA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全反式维甲酸(all trans retinoic acid, atRA)作用BMSC后,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 ICAM-1)和血管黏附分子-1(vascular adhesion molecule-1, VCAM-1)的表达,检测共培养条件下BMSC细胞对Jurkat细胞的黏附率及Jurkat细胞生长曲线变化,RT-PCR方法检测BMSC JWA mRNA表达变化.结果 atRA作用后,BMSC表面ICAM-1、VCAM-1蛋白表达增加,BMSC对Jurkat细胞的黏附能力增强,并可促进Jurkat细胞增殖,BMSC内JWA-mRNA表达增强.结论 atRA可增强骨髓基质细胞黏附功能,并上调JWA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增强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应用Percoll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株Jurkat细胞体外共培养.0.5μmol/L DNR处理Jurkat细胞诱导凋亡,应用Annexin V/PI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0.1~2.0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与单独悬浮培养组比较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有显著降低(8.39±4.08)%比(16.02±1.00)%,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比(8.39±4.08)%,P<0.05.DNR处理共培养组Jurkat细胞G0/G1期比例高于悬浮培养DNR处理组,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47.96±5.88)%比(39.25±3.04)%,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提示骨髓微环境在骨髓白血病细胞获得耐药、抗凋亡特性以及残留白血病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促进作用.细胞周期分布实验结果显示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于G0/G1期实现.实验结果提示,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6.
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促进Jurkat细胞抗药物诱导凋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增强白血病细胞抗凋亡、抗药特性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模拟骨髓微环境功能,与白血病细胞Jurkat体外共培养.0.5 μmol/L DNR处理Jurkat 细胞诱导凋亡,应用Annexin V/PI 双标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白血病细胞凋亡率.PI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结果 0.1~2.0 μmol/L浓度范围DNR作用一定时间后,Jurkat细胞发生的凋亡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与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共培养后骨髓基质细胞抑制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白血病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单独悬浮培养组(P<0.05).白血病骨髓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强于正常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率分别是(5.73±1.78)%, (8.39±4.08)%, (P<0.05)].DNR处理共培养组Jurkat细胞G0/G1期阻滞,而正常与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屏蔽的白血病细胞G0/G1期阻滞现象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一定浓度的DNR在体外可诱导Jurkat细胞凋亡.骨髓基质细胞抑制化疗药物诱导的白血病细胞凋亡,这种保护作用可能部分通过阻滞白血病细胞于G0/G1期实现.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白血病细胞的屏蔽效应可能存在较细胞周期阻滞更复杂的机制.  相似文献   

7.
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淋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粘附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骨髓基质细胞(BMSC)粘附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ATRA加进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体系,培养18h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例ALL骨髓基质细胞表达粘附分子ICAM-1和VCAM-1阳性率,用MTT方法检测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或淋巴瘤Raji细胞的粘附率。结果 药理浓度的ATRA(1.0μmol/L)使ALL骨髓基质细胞ICAM-1表达明显增高(P<0.05),使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骨髓造血细胞或肿瘤细胞的粘附率均明显增高(P<0.05)。结论 药理浓度的ATRA可增强ALL骨髓基质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和肿瘤细胞的粘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骨髓基质细胞(BMSCs)对Jurkat细胞的黏附作用及小白菊内酯(PTL)对此作用的干预机制。方法 采集2013年10月—2014年3月于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经FAB分型及MICM分型确诊为ALL并经治疗后缓解的6例患者髂后上棘骨髓液,体外分离培养BMSCs。Jurkat细胞复苏后传代培养,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用于实验,建立BMSCs与Jurkat细胞共培养模型。设置Jurkat细胞组、BMSCs组、BMSCs+Jurkat细胞组、BMSCs+Jurkat细胞+PTL 4 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8 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12 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16 μmol/L 组。黏附实验检测共培养24 h和48 h后各组黏附率,ELISA测定各组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 1(sVCAM 1)表达水平,RT PCR法检测BMSCs VCAM 1 mRNA 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各组培养24 h和48 h后,黏附率与PTL浓度呈负相关(r=-0.95、-0.91,P<0.05)。各组sVCAM 1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Jurkat细胞组、BMSCs+Jurkat细胞+PTL 4 μmol/L组、BMSCs+Jurkat细胞+PTL 8 μmol/L组和BMSCs+Jurkat细胞+PTL 12 μmol/L组sVCAM 1表达水平高于BMSCs组(P<0.05),各加入PTL组sVCAM 1表达水平低于BMSCs+Jurkat细胞组(P<0.05),各加入PTL组sVCAM 1表达水平与PTL浓度呈负相关(r=-0.994,P=0.001)。各组BMSCs VCAM 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MSCs组与BMSCs+Jurkat细胞+ PTL 16 μmol/L组BMSCs VCAM 1 mRN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加入PTL组BMSCs VCAM 1 mRNA表达水平与PTL浓度呈负相关(r=-0.994,P=0.001)。结论 PTL可以通过降低VCAM-1的表达抑制BMSCs对Jurkat细胞的黏附,减弱骨髓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儿童和成人均可发病,以儿童更甚。ALL因极易耐药而易复发,并最终导致患者死亡。研究表明,白血病产生耐药的原因之一就是异常的造血微环境对白血病细胞的保护作用。白血病细胞通过与异常造血微环境中的骨髓基质细胞相互作用,导致多种黏附分子和趋化因子异常表达,增强了白血病细胞增殖、抗凋亡、黏附、迁移及浸润等能力,使白血病细胞在化疗后存活,成为耐药和复发的根源。鉴于此,通过干预骨髓微环境阻断白血病细胞与其相互作用,有望成为治疗白血病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G蛋白耦联受体37(orphan 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 37,GPR37)在细胞黏附介导的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耐药过程中的表达变化及其生物学作用.方法:采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RPMI 8226与纤黏蛋白(fibronectin,FN)或骨髓基质细胞株HS-5共培养构建细胞黏附模型.Western Blot检测GPR37分别在悬浮和黏附状态的RPMI 8226细胞中的蛋白表达水平.钙黄绿素实验检测改变GPR37的表达对RPMI 8226细胞黏附的影响,并采用化疗药物多柔比星处理细胞,CCK-8试剂盒检测上述处理对RPMI 8226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GPR37在RPMI 8226细胞黏附模型中低表达.钙黄绿素实验结果显示RPMI 8226细胞过表达GPR37后其黏附能力显著降低.CCK-8实验结果表明GPR37过表达能显著增强RPMI 8226细胞对化疗药物多柔比星的敏感性.结论:GPR37可能通过影响骨髓瘤细胞与基质细胞的黏附能力从而影响其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缝隙连接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缝隙连接的功能方法:体外培养正常(正常对照组)及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淋组)原代骨髓基质细胞,采用细胞免疫组化法及计算机灰度检测观察两组之间Connexin 43表达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染料传输技术比较两组之间缝隙连接细胞间通讯(GJIC)功能的差异。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Connexin 43的表达较正常骨髓基质细胞明显减低,GJIC功能减弱。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缝隙连接功能下降可能与白血病骨髓造血微环境功能异常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成骨能力,为细胞移植修复骨缺损提供一条新途径。方法 取新西兰大白兔股骨大转子处骨髓,进行体外培养,纯化,10-14天后进行转代。培养后的细胞经倒置显微镜,透射地镜,钙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等方法进行观察。结果 培养纯化后的细胞呈梭形,多角形,电镜显示具有分泌功能旺盛的结构,碱性磷酸酶染色强阳性,培养3-4周后,能形成钙结节。细胞在体外能多次传代,维持成骨表型。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纯化后,骨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结构和生物学特性,能形成钙化的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兔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的生长行为及增殖、分化情况,探讨由骨髓分离培养神经干细胞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无菌条件下行骨穿术,密度梯度离心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利用多种增殖、分化诱导因子和神经干细胞培养液进行培养、分化诱导,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进行鉴定。结朵: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能形成NESTIN抗原阳性的细胞克隆团,进一步分化,部分细胞胞体增大并出芽,逐渐发育成为较成熟的长突起细胞,长突起相互连接、交织成网并建立纤维联系。结论:骨髓基质细胞具有较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易于取材、体外培养和增殖,在一定诱导条件下可以生成神经干细胞。  相似文献   

14.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细胞对HL-60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为探讨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影响。方法 骨髓基质与白血病细胞共培养,采用MTT检测基质对白血病细胞的粘附,流式细胞仪检测粘附的HL-60细胞周期,非特异性酯酶及过氧化物酶染色观察白血病细胞分化及绘制白血病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白血病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粘附率及粘附的白血病细胞处于G0/G1期比例均明显高于正常骨髓基质;正常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及诱导分化作用均明显强于白血病基质。结论 急性白血病骨髓基质对HL-60细胞的增殖、分化作用均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骨髓基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及定向诱导分化时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 将兔骨髓基质细胞(BMSC)经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培养、传代扩增后,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其中1组的培养液及矿化诱导液中始终含有bFGF。以MTT法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结果 MTT法测定结果表明,BMSC加外源bFGF组细胞增殖较BMSC组细胞生长活跃。结论 骨髓基质细胞是一种良好的骨源细胞,具有定向分化能力,bFGF对其定向诱导分化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兔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培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用全骨髓法和离心法培养兔原代骨髓基质细胞 (BMSC)的差异 ,同时观察BMSC在体外培养时的生长特征及体外诱导为成骨细胞的可能性。方法 :抽取新西兰大白兔骨髓 ,分别用全骨髓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法进行原代培养 ,比较第 12d收获细胞的数量。传代后观察 1~ 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 ,绘制生长曲线 ,测定分裂指数和贴壁率 ;同时将部分第 3代细胞进行诱导培养 ,第 16d计算碱性磷酸酶 (ALP)阳性细胞率。结果 :全骨髓法较离心法收获细胞数量少 (P <0 .0 5 ) ,1~ 6代细胞的生长特征相似 ,增殖能力强。第 3代细胞被成功地诱导为成骨细胞 ,第 16dALP阳性细胞率为 80 %。结论 :离心法较全骨髓法培养BMSC可得到较多的细胞 ,两种方法得到的细胞前 6代细胞均有较强的增殖能力 ,并可以诱导为成骨细胞 ,可作为骨组织工程用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17.
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的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分化为神经细胞的可行性,为中枢神经组织损伤修复寻找种子细胞的理想来源.方法:无菌取成大鼠长骨骨髓,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后获得骨髓基质细胞(BMSC),在神经干细胞培养液及细胞因子等条件下诱导其分化为神经元样细胞.结果:增殖培养24~72h见细胞分裂像和克隆单位;继续增殖培养仍可见细胞克隆(干细胞特性);诱导培养第10日有成熟神经细胞形成.说明BMSC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经过多种因子的"程序性"作用,可以向神经干细胞、成熟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方向分化.结论:在适宜培养条件及诱导因子联合作用下,BMSC可成功诱导出神经元样细胞.  相似文献   

18.
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和鉴定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及生物学特性并加以鉴定.方法:取Wistar大鼠骨髓,分离培养骨髓基质细胞(BMSC),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形态,传代后观察其生长特性,用免疫组化方法加以鉴定.结果:原代培养20d后可分离得到BMSC,在5代以前生长形态相对稳定,典型的BMSC可分为两个类型.结论:BMSC具有贴壁生长特性,较易对其进行分离扩增,增殖速度快,可用于多种疾病的细胞治疗.  相似文献   

19.
新型快速成形的三维多孔支架材料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以骨髓基质细胞(BMSC)为种子细胞,以快速成形的生物相容性材料为支架构建组织工程软骨的可行性.方法:成年兔BMSC在成软骨培养液中诱导培养,使之具有软骨细胞表型后,接种于快速成形的生物相容性三维支架材料聚乳酸/聚羟乙酸共聚物(poly-lactic-co-glycolic acid,PLGA),经体外培养扩增2 wk后植入自体肌袋,术后8 wk取材,进行组织学、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成年兔BMSC在体外可诱导为软骨细胞,接种于三维支架材料培养后,扫描电境观察见细胞在支架上可大量扩增;接种细胞的支架植入自体肌袋8 wk,可形成软骨样组织,甲苯胺蓝染色及II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结论:具有软骨细胞表型的BMSC接种于快速成形的三维支架材料在体内非关节环境可形成软骨样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