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细菌耐药性严重影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抗生素错用和滥用不仅没有达到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效果,反而会刺激细菌发生DNA损伤修复反应(SOS反应),加剧细菌耐药性的进化和耐药菌的传播。本文聚焦于耐药菌,简明介绍细菌耐药性与SOS反应,系统概述了质谱技术、微流控技术及其联用技术在细菌检测及细菌耐药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本文为细菌耐药性相关的药物靶点挖掘及新药开发提供理论参考,以期发展细菌耐药性快速检测新方法和抑菌新方法,推动临床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刘瑾红  韩善桥 《医学综述》2013,(16):2973-2975
随着临床微生物学的发展,一些新的细菌检测技术不断出现。细菌检验人员要掌握细菌变化的特点,包括细菌分类、菌落变化、细菌天然耐药性等,应用一些灵敏快速的检测技术,如显色培养液技术、免疫学技术、核酸检测技术、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质谱技术等,不断提高细菌检验质量,及时为临床提供病原学诊断和药敏试验结果,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DNA扩增技术在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控制和预防细菌耐药性产生。方法:用PCR检测临床标本中细菌基因序列。结果:PCR可在1-2小时内直接从临床标本鉴定细菌感染及其耐药原存在,快速地为临床是否使用抗生素及抗生素选择提供依据。结论;细菌感染的快速基因鉴定和耐药基因检测对传染病的治疗和管理,更好地控制细菌耐药性以及防止耐药菌的扩散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进行常见革兰阳性细菌的细菌鉴定和耐药性检测。方法用生理生化鉴定和药敏纸片法确定445份革兰阳性细菌菌株的细菌种类和耐药性,盲法进行革兰阳性细菌鉴定与耐药检测基因芯片的检测,用SPSS 10.0 for Windows软件统计分析。结果与临床常规方法相比,耐药检测基因芯片鉴定指标的灵敏度均>96%,特异度均>98%;耐药检测指标的灵敏度均>94%,特异度均>90%。χ2检验结果P值均>0.05,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临床常用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Kappa值均>0.75,2种方法一致性较好。结论基因芯片技术对细菌鉴定和耐药检测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细菌耐药性监测在微生物检验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取笔者所在医院检验科于2011年9月至2018年9月进行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检测患者300例为分析对象,在该群体中取得非重复病原菌检测标本360株,对所有标本进行敏感性试验并分析细菌的耐药性,通过对所得数据回顾性分析归纳微生物检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临床应用指导价值。结果在分析的病原菌中有102株为革兰氏阳性菌,有258株为革兰氏阴性菌。有120株存在多重耐药性。结论在进行微生物检验的同时做好细菌耐药性监测对病情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制定有重要引导价值,减少患者痛苦,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临床微讨生物的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为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理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经验性的总结方法,分析影响临床微生物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工作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环节。结果规范的实验过程(过程控制)、规范安全的临床微生物实验室、配备先进优良的实验设备、合格优质的实验材料、专业技术人才、建立正确的病原微生物培养、分离以及鉴定技术、是确保检测结果及时、准确、客观的必要条件。结论实现对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全程控制模式是保证微生物检验工作的质量,获得相对准确度较高的实验室结果、为疾控工作提供可靠依据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随着抗生素的大量运用,细菌耐药和耐药细菌感染已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挑战,开展细菌耐药性检测工作是WHO"控制细菌耐药性的全球策略"[1], 因此及时准确地掌握细菌耐药性动态,了解耐药细菌的变迁,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并为新抗菌药物的研制提供实验室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对本院近两年的细菌耐药性检测结果作一总结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有关临床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监测情况。方法研究资料是本单位2018年全年分离出的100株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敏感性临床资料。结果病菌株一共有100株,60株为革兰阳性球菌,40株革兰阴性杆菌。对全部菌株进行耐药性和药敏性检测并依据检测结果做对应抗生素治疗。结论临床要加强细菌耐药性的检测,确定耐药菌株,促进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住院患者所带细菌类型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择取79例老年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带菌类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糖菌分布最多,粪肠球菌其次。而革兰阴性菌中肺炎克雷伯菌最高,大肠埃细菌其次。两类细菌均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细菌的耐药性逐年上升,临床应该加强检测耐药性以及着重研究耐药机制,以控制老年住院患者的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微生物临床检验和细菌耐药性的监测要点.方法 选取2014年2月—2016年6月该院临床上分离出的200株致病菌的耐药性与敏感性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致病菌株共有200株,革兰阳性球菌125株,革兰阴性杆菌75株.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属,革兰阳性球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同的致病菌采用不同的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及药敏性检测,进行分析.结论 在临床微生物检验与细菌耐药性监测中,需要掌握好实时明确的细菌耐药性变迁状态,根据细菌耐药性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药物,达到有效控制院内感染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1.
在药品和兽药流通的执法监督过程中,会遇到药品经营企业销售兽药和兽药经营企业销售药品的情况?文章分析了药品经营权和兽药经营权的取得及其经营范围,探讨了违规销售药品或兽药的处罚权的归属,并提出相关建议,以期能够为我国药品安全的提升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2.
80年代以来,随着对癫痫机理的深入研究,设计了一些新颖的抗癫痫药。其主要作用机理为调节钠通道,增强抑制性神经递质GABA的活性或阻滞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的活性。新抗癫痫药与目前常用的抗癫痫药相比,有许多优点:抗发作谱广,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线性药代动力学,不或很少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诱导肝代谢酶,与其它抗癫痫药无或很少相互间作用。 新抗癫痫药对难治性癫痫有很好的疗效,甚至对目前治疗非常困难的癫痫如婴儿痉挛、Lennox-Gas-taut综合征(一种小儿癫痫性脑病)也有一定疗效。 本文简要介绍了有代表性的新抗癫痫药:加巴喷丁(gabapentin),噻加宾(tiagabine),托吡酯(topir-amate),氨己烯酸(vigabatrin),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及拉莫三嗪(lamotrigine)。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了复方碘溶液稀释液在玻璃瓶及塑料瓶内稳定性的研究,结果有效期在玻璃瓶内为21天,塑料瓶内为1.6天。为该制剂包装材料的选择及门诊发药量的确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代大顺  吴桂月  李瑜 《重庆医学》2011,40(23):2346-2348
目的了解河南省中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河南省中医院2009年收集的231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1例ADR报告中,多为老年患者;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起的ADR居多,占76.62%;抗菌药物和中成药的ADR报告例数分别位居第1、2位。结论医生、护士、药师三方协作,能够及时监测临床发生的ADR,对促进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代谢组学是研究生物体内源性异常代谢物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处于生命活动调控的末端,能反映基因组、转录组等,受内外因素作用后的最终结果。代谢组学通过高通量、高灵敏度对生物体异常代谢变化的小分子物质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对数据分析处理,获得毒物毒性效应、作用机制和生物标志物的信息。本文通过简要概述代谢组学及其分析方法,综述中枢神经抑制类、中枢神经兴奋类、致幻类三大常见毒品滥用代谢组学研究进展,为法医毒物分析与鉴定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相关临床表现及其特点, 为预防ADR及促进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2014年8~10月上报的161例ADR报告进行分析, 分别从患者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基本信息缺失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161例中, <18岁及>60岁患者均有较高的ADR发生率, 分别为26例(16.1%)和63例(39.1%);静脉滴注给药途径引发的ADR较多(89例, 55.3%);中成药发生ADR最多(37例, 23.0%);ADR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9例, 30.4%);药师ADR的上报率(95例, 59.0%)高于临床医师和护士。结论: ADR报告监测工作对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提高患者用药安全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双黄连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 ]双黄连注射液的不良反应时有报道 .[病例报告 ]探讨 2 0 0 2年 10月至 2 0 0 2年 11月出现的 3例双黄连注射液不良反应的特征 .[讨论 ]双黄连不良反应多在儿童及老年人中出现 ,用药时应密切观察 .该药的水针剂和粉针剂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间无显著性差异 ,而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的关系较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引起小儿药疹的药物.治疗及预防方法。方法 分析80例药疹患儿的临床特点、药疹类型及致敏药物的种类。结果药疹类型以麻疹样为多占50%,其次荨麻疹型占26.25%.致敏药物以抗生素为主占60%,解热镇痛药占15%.癫痫药物占12.5%。结论 引起药疹的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类(以氨苄青霉素为主.其次为头孢茵素类)。  相似文献   

19.
本原件由355种注射药物相互作用的资料编成。中、英文药名用选择法和缺省选择法输入,两者也可混合输入。在可操作性上采用多窗口、多层次的信息转换和控制。用户界面友好。数据库保持了4份原始资料数据真迹。由于同样两种药物在不同的原始资料中,因实验条件差异等因素,其相互作用常有重复的、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结果出现,程序有分析处理功能,并可打印出安全用药监视报告供作依据。数据库可修改或增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方法:查阅国内外相关书籍、文献,分析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结果: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方面,从而引起药物效应增加或降低。结论:食物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对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和疗效存在影响,发现其作用规律,将对药物的临床应用和患者生活水平的改善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