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李锡岩 《开卷有益》2007,(12):40-41
抗生素是一类常见的处方药。其种类繁多,临床应用又十分广泛,不合理使用或滥用现象也比较严重。不适当地增大剂量或增加给药次数,均可导致药物蓄积而产生不良反应。如若不注意合理应用或不加以控制,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引起药原性疾病及诱导耐药菌的产生。抗生素的作用是抗菌治病,而不是百病皆治,它对人体有益也有弊。常言道,“是药三分毒。”无不良反应或无副作用的药物是没有的,应引起患者和医生的重视。毒性反应也称毒性作用,是药物在超过治疗剂量时能引起人体生理、生化方面的变化和脏器、器官的功能或形态方面的损害。但是,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有时剂量虽然没有超过正常范围,但有的病人也能出现毒性反应,毒性反应是抗生素所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中常见的一种,主要表现在神经系统、肾脏和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2.
药原性疾病是指治病过程中药物引起的疾病。应用药物治疗疾病时,由于药物本身或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引起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导致人体某些脏器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从而出现一系列相应的症状或危症。由此可见,药原性疾病实际上是一种“药害”。 药原性疾病在临床上有多种类型,现介绍几种与老年人密切相关的药原性疾病: 1.过敏型 轻度的过敏可出现发热、皮疹、水肿、嗜酸性细胞增多;重度者表现为过敏性休克,  相似文献   

3.
药原性疾病     
所谓“药原性疾病”是指在临床用药过程中,因药物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所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以及由此而导致某些器官或局部组织产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损害而出现的各种临床症状和疾病。但是,一般不包括药物极量所引起的急性中毒。一、药原性疾病的易感因素与发生原因药物遗传学研究证实,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人对药源性疾病的易感性并不一样,其中有遗传缺陷的人易于在接受药物时发生常人并不一定发生的药性疾病或不良反应。例如: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  相似文献   

4.
药物引起的血液系统损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收集到的有关药物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评价。[结果]引起血液系统损害的药物主要是抗肿瘤药,其次为抗微生物药;较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有5例,其中死亡2例。[结论]在使用对血液系统有损害的药物时,应注意监测血液系统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对某些药物的解毒功能低下,排泄延迟,使有的药物引起新生儿某些特殊的不良反应,甚至造成严重的后果。药物反应不但见于新生儿本身用药时,尚可因其母亲用药而引起。现将可引起新生儿的药原性疾病的原因及主要特点概述于下。一、因肝肾功能不全引起的反应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经常遇有因用耳毒性药物引起的耳聋患者,特别是小儿,有的甚至最终造成聋哑,故对慎重、合理应用耳毒性药物应引起高度重视。现我们将耳毒性药物的应用及预防介绍如下:1耳毒性药物的应用1.1抗菌素1.1.1链霉素:此药对内耳的毒性作用主要是对前庭的损害,但在小儿对耳蜗也有显著的毒性作用。该药对内耳的毒性作用与每日用药剂量和总剂量及治疗时间有关。1.1.2双氢链霉素:此药对前庭的毒性作用相当于链霉素的1/3,但对耳蜗的毒性作用则是链霉素的3倍。所致耳聋与药物剂量则无直接关系,主要与患者的敏感性和…  相似文献   

7.
<正> 青霉素是临床常用抗菌素,此药具有抗菌力强、疗效高、毒性低等优点。但在临床应用中如用药不当,可使疗效降低,耐药性上升,甚至引起药源性疾病,并可危及患者生命。 血药浓度及滴入速度 静脉给青霉素血药浓度是发挥药物效能的关键因素。青霉素在血液中的有效浓度应根据其半衰期决定,青霉素的半衰期只有30分钟,同时,从青霉素G的杀菌浓度来看,低于最低抑菌浓度  相似文献   

8.
药物引起的血液病比较少见,但一旦发生比较严重,病死率比较高。世界卫生组织(WHO)药物副作用国际研究中心的资料指出,因药物的有害作用而导致的血液系统疾病的顺序为: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下简称再障)。病死率以再障为最高,可达50%。因此,要充分认识药物具有两重性,用之合理能防病治病,用之不当或滥用则可发生药源性疾病。药源性疾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药源性的血液病约占药源性疾病的10%,占药物相关死亡病例的40%。  相似文献   

9.
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也是重要的致病因素。能导致损害、残疾、甚至死亡。老年人更是药源性疾病高发人群。据报道美国每年都有10万人死于药源性疾病。它已时人类构成威胁,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积极普及药源性疾病的系统知识。预防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对今后的临床工作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0.
自从发现磺胺、青霉素以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迄今已四十余年,它们对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及降低其死亡率起了重大的作用,但随着抗菌药物的品种增多,产量增加,应用也愈来愈广泛。一些医务人员把抗菌药物当作消炎药、退热剂、预防药不合理地应用,结果导致药原性疾病发生率增高,抗菌药物疗效随着细菌耐药现象增多而降低,二重感染也不断发生。之所以产生这些现象与人们对抗菌药物的治疗作用估计过高,而对其毒副作用又认识不足有关。本文对抗菌药物(包括抗菌素、磺胺、抗结核化疗药物、呋喃类化疗药物等)所引起的主要疾病分叙如下,以期引起医务人员对抗菌药物毒副作用的重视,进而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减少或防止药原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抗肿瘤药物除用于治疗肿瘤外,还常作为免疫抑制剂广泛用于临床。对某些类型的肿瘤,常同时或序贯并用抗肿瘤药、辅助治疗药,以提高抗肿瘤作用,降低毒性反应和耐药性的产生。药物联用有可能增效,但也有可能因药物相互作用,而致副作用的发生率增加,甚至有时因配伍不当引起毒性反应。抗肿瘤药物副作用较大,且有些药物安全范围又狭窄。因此临床上合并用药时对其药物相互作用应引起注意。现仅就几种常用抗肿瘤药物与它药并用时产生的相互作用简介如下,以供参考。一、环磷酰胺(CPM)与下列各药并用时的作用 1.氯霉素:能明显地减弱CPM的作用和毒性。这种作用是由于在体内使CPM活化的微粒体酶  相似文献   

12.
肿瘤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可损伤神经系统任何部位,引起脑病、脊髓病、颅神经病、周围神经病、肌病和卒中样综合征等.这些损害有的由化疗药物对神经系统的直接毒性作用引起,有的则与药物诱发代谢紊乱及血凝机制障碍有关.药物大剂量使用和多种药物联合运用时,其神经毒性增加.鞘内、颈动脉内或颅内肿瘤内给药,化疗合并放疗、免疫疗法或渗透性血脑屏障开放疗法,均可增加药物的神经毒性.发生不严重的周围神经系统毒性时,尚可坚持治疗.出现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毒性者,若属可逆性的,常需减量或停药;若为不可逆性的,则一定要停药.本文就常用的和某些新的化疗药物的神经毒性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赵莹 《中国民康医学》2013,25(7):123-124
目前控制结核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抗结核药物的应用。抗结核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反应以肝损害毒性反应最为显著。药物性肝损害是指在治疗过程中应用治疗剂量药物时肝脏受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毒性损害或发生过敏反应所引起的医源性疾病,是药物不良反应中较为严重的一种。抗结核药物性肝损害大多数经过治疗能恢复正常,少数发生肝衰竭死亡。我科2012年2例因使用抗结核药治疗而出现了严重肝损害,经停用抗结核药,抗炎、护肝等综合治疗,1例转危为安,1例转外院治疗。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儿童风湿性疾病的药物治疗与成人有明显不同。首先 ,两者的病程有显著差别 ,不管治疗与否 ,其结果都有相当差异。另外 ,儿童对药物治疗的毒性反应不同于成人 ,原因在于处于发育阶段的机体有两个明显不同的特点 :1有强大的再生能力 ,对毒性作用的耐受性大于成人 ;2药物对以后产生的功能有潜在的长期毒性。笔者搜集近年来的资料 ,根据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 ,综合分析儿童风湿性疾病与成人风湿性疾病药物治疗的差别 ,主要侧重于抗炎药、免疫抑制药以及免疫调节药等药物治疗的差别。1 非固醇类抗炎药 ( NSAIDs)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 FDA)批准用…  相似文献   

15.
引起药源性肾损害的药物与常见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沈素 《中国医刊》2007,42(11):13-15
药源性疾病是一类由于药物作为致病性因子,引起人体功能的异常或结构的损害,并且有相应临床过程的疾病。其实质是药物不良反应达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后果,发生药源性疾病不但取决于药物的性质(剂型、剂量、给药速率),也取决于病人的性状(遗传、生理和病理改变)。肾脏在物质的排泄、体液的控制、电解质平衡以及激素内环境的稳定等方面均起重要作用。肾脏也是体内特别易受到药物毒性影响的器官之一。药物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毒性或者免疫学的影响,对肾脏产生损害,故药源性肾病较广泛。有研究认为,急性肾衰竭中约5%~20%系药物或化学药品引起。如…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新药品种繁多,不合理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日趋严重,甚至引起许多"药源性疾病"。控制不合理用药是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发生率、减少院内感染、节约医疗卫生资源、保护公众健康、遏制医疗费用、减轻患者及社会经济负担的重要举措。正确选择药物,合理使用药物,保证用药安全、有效是今后临床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影响合理用药的因素很多,关键因素是落实国家药物政策、规范医疗行为、加强药学服务等。由于我国80%以上的药品是在医院销售,医疗机构是药品使用的主要场所,合理用药涉及患者就医的各个环节。只有在医、药、护、患共同努力下,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7.
药源性疾病就是患者在防治疾病或求医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引起新的疾病。药物能防治疾病,也有可能引起疾病,由药物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疾病为药源性疾病。药物可以成为某些疾病的原因,它能引起损伤,并具有流行病学的特点,有潜伏期、发病机理、组织学改变、临床表现等,也需要进行诊断和治疗处理,药源性疾病已逐步成为常见的病症,如临床常见的“呋喃妥因肺”、“非那西丁肾”、“阿司匹林胃”、“四环素牙”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研究五味麝香丸长期给药毒性反应。方法分别以0.030、0.075、0.225 g/kg3个剂量连续21 d给大鼠灌胃给药,对大鼠进行一般状况、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指标和主要脏器病理组织学观察和检查。结果给药期间各组动物外观体征、一般活动等未见异常情况,体质量变化和饲料消耗量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给药组动物血液学指标、血液生化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意义;给药组动物心、肝、脾、肺、肾等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药物引起的异常改变。结论本试验条件下未观察到五味麝香丸对大鼠的明显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9.
1 人工肝发展的基础 各种原因所致的重型肝炎、肝脏功能不全与肝脏衰竭临床十分常见。肝炎病毒感染、大量或长期饮酒、应用对肝脏有毒性的药物、一些代谢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肝肿瘤、外科手术、严重感染等均可引起或加重肝脏损害,严重时则导致肝脏功能不全及肝脏衰竭。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了解布洛芬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ADR).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检索近几年国内有关布洛芬治疗小儿发热的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的报告,综合性分析.结论 布洛芬治疗小儿发热效果显著,但引起儿童胃肠系统、血液、肝肾等组织和器官的不良影响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充分掌握其药物机理、副作用等特性,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应尽量避免因其不良反应带来的药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