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陈川  黄振超  龚瑾  叶卓鹏  王辉 《海南医学》2012,23(19):55-58
目的初步探讨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对2005年8月到2010年3月间收治的5例颅内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病例的临床分类、治疗方法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病例均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确诊,包括AVM团内型1例,AVM血流相关型2例,AVM无关型2例。2例患者一期手术夹闭责任动脉瘤并同时切除AVM,1例栓塞动脉瘤后二期手术切除AVM,1例患者栓塞动脉瘤后,二期伽马刀治疗丘脑AVM,另1例手术切除AVM病灶,二期手术夹闭动脉瘤。5例病例复查DSA均未见动脉瘤或畸形血管团残留。结论此类病例中,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解剖特点和构筑关系往往比较复杂。针对不同临床特点的病例,应采取合理的个体化治疗策略,以得到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动态CT是一种新的、有使用价值的检查技术。本文对8例颅内血管病变(2例动脉瘤和6例动静脉畸形)作了动态CT检查。所有病例匀经血管造影证实。分析检查结果可见:(1)动态CT扫描简便易行,可对门诊病人施行;(2)颅内正常血管的时间一密度曲线呈速升速降尖峰型;(3)动脉瘤与动静脉畸形的动态曲线与与正常血管者相似,但峰值明显高于正常血管。动态CT扫描对颅内动脉瘤、动静脉畸形与脑溜的鉴别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3.
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1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朝晖  支兴刚 《重庆医学》2005,34(11):1706-1708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例右侧大脑后动脉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治疗过程,并结合文献予以讨论。结果该患者经开颅手术切除病变,术后恢复良好。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合并动静脉畸形较为罕见,病变的发生可能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关,治疗上提倡一次手术同时切除两种病变。  相似文献   

4.
颅内动静脉畸形的人群发病率为0.02%~0.05%,是颅内动脉瘤发病率的10%~14%,占脑疾病的0.15%~3%。男性多于女性;临床发病年龄轻,高峰是20~40岁,平均25岁,60%在40岁以前发病,60岁以上发病者〈5%。以下为2例动静脉畸形患者临床表现、治疗、转归的观察体会。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和医用生物胶NABC栓塞治疗脑动静脉畸形的疗效观察。方法 对4例颅内动脉瘤、6例脑动静脉畸形,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监视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其中颅内动脉瘤用GDC栓塞,脑动静脉畸形予NBCA栓塞。结果 成功栓塞动脉瘤3例,1例因微导管无法到位未行栓塞;4例脑动脉畸形1次性栓塞彻底,2例巨大脑动静脉畸形栓塞2次后畸形面积减少50%。结论 血管内栓塞是治疗脑动静畸形、颅内动脉瘤较为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自发性脑出血CT与DSA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CT表现与D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CT及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自发性脑出血CT检查中33例表现为SAH,25例为脑内血肿,2例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DSA证实颅内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4例,其中1例合并血流相关性未破裂动脉瘤;Moyamoya病4例,其中3例合并动脉瘤(1例脑底动脉环动脉瘤,2例末梢血管动脉瘤);静脉窦血栓2例;14例DSA未发现异常。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结合患者年龄特征及CT影像学改变虽可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但DSA仍是确诊病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Guo P  Zhao JZ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9):2740-2743
目的 分析总结53年不同时期3094例动静脉畸形(AVM)患者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1956年7月至2009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收治3094例AVM患者,统计分析患者年龄分布、性别比例、首发症状、Spetzler-Martin分级、病灶体积与出血关系、畸形合并动脉瘤、静脉瘤、AVM手术预后、死亡率等.结果 发病年龄高峰12~38岁,占68.55%,平均年龄( 27±13)岁;以出血为首发症状1617例(52.26%)、头痛550例(17.78%)、癫痫397例(12.83%);根据1486例动静脉畸形Spetzler-Martin分级,以Ⅱ、Ⅲ、Ⅳ多见;畸形体积越小,出血风险越大.动静脉畸形合并静脉瘤26例,占总病例数0.84%,其中12例(46.15%)患者有出血病史;合并动脉瘤66例,占总病例数2.13%,其中38例(57.58%)患者有出血病史.手术治疗2013例,痊愈1681例(83.51%),好转250例(12.42%),无变化12例(0.60%),恶化6例(0.30%),死亡64例(3.18%);有出血病史动静脉畸形患者手术死亡率为5.19%.结论 动静脉畸形患者首发症状多在青、中年时期出现,其中以出血为首发症状占首位;手术治疗能够立即清除病灶,彻底消除AVM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147例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自发性脑出血80例,颅内动脉瘤21例,颅内动静脉畸形3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14例。病人术前意识状况、有无脑疝及血肿大小对判断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的预后有显著作用。并对与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手术有关的问题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颅内血管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39例患者行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同时采用容积重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显示血管,其中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随后进行了DSA检查或手术治疗。结果CTA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83例,动静脉畸形22例,静脉瘤2例,海绵状血管瘤3例,海绵窦动静脉瘘3例,单纯烟雾病3例,烟雾病合并动脉瘤1例,缺血性脑血管病22例,先天性变异等32例,正常病例186例,其中CTA诊断的45例动脉瘤、22例动静脉畸形、4例烟雾病和18例脑动脉狭窄与DSA检测结果及手术结果基本一致。结论MSCTA对头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微创、快速、安全、准确性高的特点,可作为头部血管性疾病的首选影像学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0例行CTA检查发现有颅内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CTA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建(CPR)等方法进行图像重建。100例中有11例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对照,89例与介入治疗、手术对比。结果100例中CTA发现116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29个、后交通动脉瘤16个、大脑前动脉9个、大脑中动脉35个、大脑后动脉3个、颈内动脉瘤16个、椎动脉4个、小脑后下动脉2个,小脑前下动脉1个,基底动脉1个。2例AVM,4例动脉瘤合并AVM,2例AVM合并静脉瘤,诊断准确率达94.91%。结论 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及AVM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动静脉畸形( Cerebral arteriovenous malformation,AVM)合并动脉瘤治疗策略、治疗方法。方法:经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确诊出血的10例患者,根据AVM血流动力学及动脉瘤特点,取不同栓塞策略,先栓塞动脉瘤后栓塞动静脉畸形。结果:畸形团内型5例,用Onyx胶、弹簧圈栓塞,单纯弹簧圈栓塞2例;与供血动脉相关型4例,与畸形团无关型1例,弹簧圈栓塞动脉瘤,再Onyx胶栓塞畸形血管。复查DSA,动脉瘤全部栓塞,AVM完全消失5例,3例栓塞80%,2例栓塞60%~80%,1例术后出现病变对例肢体轻度偏瘫。后期再次栓塞畸形血管团2例,行开颅切除畸形血管团1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2例。结论:动静脉畸形合并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效果,畸形团供血动脉瘤优先栓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畸形团内动脉瘤则以闭塞该部血流为主,如技术条件允许也尽量先栓塞带瘤血管巢。  相似文献   

12.
卢剑波  孙晓川  朱继  张晓冬 《吉林医学》2011,32(22):4549-4551
目的:探讨DSA(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术前准备、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处理及并发症防止等问题。方法:对收治的91例脑血管造影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91例造影显示:动脉瘤73例(包括单发58例,多发15例,合并烟雾病4例,合并颅内血管母细胞瘤1个,合并颅内脑膜瘤1个,合并脑血管畸形1例,共检查出动脉瘤90个),动静脉畸形10例(合并颅内动脉瘤1例),烟雾病6例(包括单发1例及合并颅内动脉瘤4例),颈内动脉海绵窦瘘2例,硬脑膜动静脉瘘1例及阴性结果4例,阳性检出率95.7%。其中4例右侧股动脉穿刺失败,改为左侧重新穿刺后成功,3例术中出现脑血管痉挛,1例术中出现大脑中动脉远端栓塞,1例术后出现穿刺部位血肿,皮下瘀血17 cm×15 cm,无一例远端血管异常。结论:DSA是一项有较高风险的操作技术、需要医、技、护、患等多方面密切协作。术前教育、穿刺部位麻醉、穿刺方法、导管操作、术后压迫止血、并发症防止、术后护理等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14例青年出血性卒中临床及DSA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SA对青年出血性卒中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青年出血性卒中患者临床及DSA检查结果。结果14例患者DSA检出动脉瘤5例,动静脉畸形4例,占全部病例64.29%;主要危险因素:饮酒、吸烟、高血压、高血脂。结论青年出血性脑血管病以动脉瘤和动静脉畸形为主要病因。高血压、饮酒、吸烟、高脂血症、家族史与脑出血的发病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术中超声在颅内血管性疾病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41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分别行术中超声辅助下的外科手术治疗,并对手术前、手术中及术后复查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①7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术中超声清晰显示68例,合并血栓者49例.②41例脑动静脉畸形在超声引导下均快速找到病灶并准确定位.结论 术中超声能够对颅内血管性疾病进行术中准确定位和实时导航,确定病变边界,测量病变的血流动力学特征,及时发现病灶残留,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介入疗法是神经外科治疗动静脉畸形和颅内动脉瘤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以不开刀、创伤小、并发症少、效果好等特点得到病人的接受.我科自2010年开展介入治疗以来,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患者均收到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16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血管成像技术(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行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检查,层厚0.625mm,应用后处理技术三维重建。[结果]30例患者患颅内动脉瘤18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1例,9例正常。10例动脉瘤患者同时行脑血管DSA检查,与CTA检查结论一致。[结论]16层螺旋CT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为临床提供精确的诊疗信息。  相似文献   

17.
脑动静脉畸形的外科治疗进展广西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陈俭(南宁530031)脑动静脉畸形(AVM)是因先天性脑血管发育异常所致,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疾病之一,仅次于颅内动脉瘤。目前脑AVM出血的年发病率是2%~4%,年病死率是1%,20年内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王加充  赵建农  王鹏程  张茂  陈健龙  彭浩 《重庆医学》2013,(30):3636-3637,3640
目的探讨分析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27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破裂出血患者(71例)作为出血组,未发生破裂出血患者(56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与对照组的畸形血管团位置、畸形血管团大小、供血动脉位置、引流静脉的方向、合并动脉瘤及所合并动脉瘤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位于深部的小于3cm血管团、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动脉瘤与脑血管畸形是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P<0.05,OR>1)。结论对于深部血管团小于3cm、深部引流静脉、合并动脉瘤的脑血管畸形患者,应尽早实施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内血肿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总结4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行全脑DSA检查,发现病变30例(63.8%),MRI检查13例,阳性8例(61.5%)。出血原因:动脉瘤14例(30.1%),动静脉畸形11例(23.4%),合并动脉瘤2例,烟雾病4例(8.5%),其它8例(17.0%),不明原因10例(21.3%)。针对病因分别采取病变部位切除或栓塞等有效治疗,出院时愈后GOS分级Ⅲ级7例,Ⅳ级13例,Ⅴ级27例。结论:自发性脑内血肿均应进行全脑DSA检查,阴性患者在血肿基本消失后行MRI扫描尽可能查清病因;自发性脑内血肿以动脉瘤,动静脉畸形常见;及时处理脑内血肿,脑积水等危及生命并发症,根据出血原因,采取病变部位切除或栓塞等病因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效果。 方法 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 6例 ,脑AVM 8例。 结果  6例动脉瘤中 4例栓塞成功 ,2例未成功 ;8例脑AVM中 ,完全闭塞 3例 ,部分闭塞 5例 (其中 3例栓塞 75 %以上 ,2例 75 %以下 )。 14例栓塞治疗后无死亡及永久性并发症。 结论 颅内动脉瘤及脑AVM的栓塞治疗 ,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