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李堃  王伟军 《吉林医学》2011,32(23):4842-4843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和磁共振表现。方法:对3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患者均行X线检查,17例CT扫描,9例磁共振检查。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动脉瘤样骨囊肿。结果:动脉瘤样骨囊肿四肢长骨18例,骨盆7例,椎体5例,锁骨及跟骨各1例。结论: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耻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耻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14例行CT检查,9例行MRI检查。结果 动脉瘤样骨囊肿2例,骨纤维结构不良1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骨瘤1例,骨髓瘤4例,尤文肉瘤2例,软骨肉瘤1例,转移瘤20例。耻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影像表现各异,具有特征性。结论 平片是耻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CT对病灶内部细致观察及显示软组织侵犯较平片为好,MRI能早期显示髓腔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22例均摄了平片,CT检查8例、MRI检查5例、DSA检查1例。结果:2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发生于长管状骨16例,脊柱3例,骨盆2例,跖骨1例。平片和CT多表现为偏心膨胀性骨破坏,CT常可显示骨性分隔及液一液平面,MRI检查多表现为多囊长T1、长T2信号特点,CT和MRI检查13例中有4例出现液一液平面。DSA表现实质期可见中等量肿瘤染色。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特别是MRI对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动脉瘤样骨囊肿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16例均拍X线平片,9例CT扫描,6例MRI扫描。结果16例ABE发生于长管状骨9例,脊柱4例,短骨及扁骨3例。13例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病变边缘可见硬化,5例合并病理性骨折,8例病变可见分隔,11例可见典型的液一液平面,3例病变周围可见软组织异常改变,其中2例软组织肿胀,1例软组织肿块,12例病变内密度和(或)信号显示不均匀。结论动脉瘤样骨囊肿具有一定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I对ABC诊断较平片有优势,综合影像学检查能提高ABC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5.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丽宁  成官迅  张静  黎蕾  张刚  刘婷 《当代医学》2009,15(14):72-75
目的 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诊断水平.方法 收集1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X线、CT和MRI表现,14例经X线检查,4例经CT检查,7例经MRI检查.结果 发生于股骨上段8例,肱骨中上段3例,胫骨上段和髂骨各2例,腓骨小头、下颌骨、颧骨和跟骨各1例;X线表现为囊状骨质破坏,周边有薄层骨质增生硬化,内部可见骨嵴和骨性分隔,骨皮质膨胀变薄,可合并病理性骨折,X线平片诊断正确率为35.7%;CT表现为囊状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可见骨壳,内部密度不均匀,可见骨性分隔,病灶可向软组织内突出;MRI表现为膨胀性多囊状病灶,周边见低信号环,囊内可见液-液平,T1WI增强扫描囊壁和分隔呈薄层环形强化,MRI 诊断正确率为71.4%.结论 MRI较X线平片、CT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三者结合,有助于ABC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对动脉瘤样骨囊肿的综合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经病理证实的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摄X线片,26例做CT扫描检查,8例做MRI检查。结果 26例发生在长管状骨,脊柱4例,扁骨2例。32例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表现为:1)膨胀性囊样骨质破坏:平片2  相似文献   

7.
目的提高对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影像学表现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表现。其中9例发生于不规则骨,20例发生于规则骨。结果29例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主要影像表现:1、皂泡状或吹气球样膨胀性骨质破坏:平片7例,CT 18例,MRI 19例;2、病灶内骨间隔及骨脊:平片3例,CT 7例;MRI 3例;3、病灶周围骨或纤维组织硬化:平片0例,CT 3例,MRI表现为病灶周围线状低信号影15例;4、骨壳部分断缺:平片2例,CT 5例,MRI 3例;5、液-液平面:CT 2例,MRI 20例;6、骨膜反应:无;7、软组织肿块:CT 0例,MRI 1例。结论不规则骨原发性动脉瘤样骨囊肿与常见部位ABC影像学特征大致相仿,多层螺旋CT与MRI综合分析更有助于ABC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股骨颈肿瘤和瘤样病变的 X 线、CT 及 MRI 表现,探讨其病变类型及影像学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收集26例经临床、手术病理证实的股骨颈肿瘤和瘤样病变的 X 线、CT 及 MRI 表现,分析其各种影像特征。结果:(1)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19例,占本组病例的73%,其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最常见(约占38%);动脉瘤样骨囊肿4例;单纯性骨囊肿3例;骨巨细胞瘤2例;恶性骨肿瘤中转移瘤5例;骨髓瘤2例。(2)股骨颈良性骨肿瘤和瘤样病变多表现为囊性、膨胀性骨质破坏,边界清晰;恶性肿瘤多以溶骨性破坏为主。结论:股骨颈肿瘤和瘤样病变类型多样,各种影像检查方法的综合应用,能进一步提高股骨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张学鸿 《当代医学》2011,17(10):118-119
目的探讨跟骨恶性肿瘤的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跟骨恶性肿瘤患者18例的影像学资料。结果影像学表现为跟骨骨质破坏(X线12例、CT13例)、瘤骨形成(X线3例、CT10例)、骨膜异常(X线1例、CT9例)、钙化(X线5例、CT7例)、软组织肿块(X线3例、CT8例),病理骨折(X线4例、CT6例)。结论跟骨恶性肿瘤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点但缺乏特异性,患者除了X线及CT常规检查外,需尽早接受MRI检查。  相似文献   

10.
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和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军强 《吉林医学》2010,(30):5364-5364
目的:分析骨样骨瘤的影像学表现,并评价检查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骨样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2例肿瘤位于股骨干12例,股骨颈11例,胫骨干9例。其中皮质型15例,松质骨型10例,骨膜下型和髓腔型7例。X线表现有25例显示瘤巢。14例行CT检查100%可显示出清楚的瘤巢。5例骨样骨瘤病灶MRI检查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中等信号。结论:骨样骨瘤是常见骨肿瘤中体积最小的良性肿瘤,诊断本病的关键是确定瘤巢,X线平片是最广泛的诊断方法,CT扫描是显示瘤巢明确诊断的最佳方法,MRI对瘤巢的骨化病灶显示仍不如CT清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与MRI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的cT及MRI资料并结合文献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朵6例病变中,皮样囊肿3例、畸胎瘤2例,表皮样囊肿1例,均为自发性破裂,影像学上见原发病灶在MRI呈信号不均的囊性病灶,cT均见到脂肪成份,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可见特征性的脂质高峰;破裂的囊内容物向邻近蛛网膜下腔延伸,呈“飘带征”改变,蛛网膜下腔、脑室内可见多发短T1信号脂滴,脂肪抑制序列短T1信号均被抑制。结论颅内畸胎类肿瘤自发性破裂具有特征性影像学表现,cT结合磁共振T1加权像、脂肪抑制成像及波谱成像对该类病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唐宏波 《黑龙江医学》2011,35(4):270-272
目的 探讨腹膜后原发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 对2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的腹膜后肿瘤的X线、CT、MRI表现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CT及MRI的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为85%和100%.良恶性肿瘤的大小无明显差异.CT与MRI可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与周围组织的关联.结论 CT、MRI定位价值较高,对明确肿瘤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张小妮  杨亚非  王英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2):1640-1641
目的:探讨泪腺窝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征象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经手术切除、穿刺后病检或保守治疗好转的泪腺窝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CT资料。结果:87例中,泪腺上皮性肿瘤58例,其中良性混合瘤49例,恶性上皮性肿瘤9例;非泪腺上皮性肿瘤29例,其中恶性淋巴瘤3例,泪腺囊肿5例,炎性假瘤21例。上皮性肿瘤表现为泪腺窝膨胀性生长的软组织密度块影,良性混合瘤边缘光整,泪腺窝骨质受压;恶性肿瘤边缘不整,眼球受侵,泪腺窝骨质破坏;非上皮性肿瘤(恶性淋巴瘤、炎性假瘤)表现为长扁形软组织影,向后延伸;泪腺囊肿表现为囊性低密度灶,CT值可至负值。结论:螺旋CT(SSCT)扫描,特别是多层螺旋CT(MSCT)扫描及三维重建能够准确显示泪腺窝占位特征,以及邻近结构的改变,从而做出CT定位、定性诊断,为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影像依据。  相似文献   

14.
CT、MRI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影像学对四肢软组织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54例原发性四肢软组织肿瘤,CT检查23例,MRI31例.结果良性34例、恶性20例.CT检查与病理符合11例,MRI 24例;定性错误和未定性,CT 12例,MR 7例.软组织肿瘤CT的特点是低密度肿块,脂肪瘤、囊肿有典型CT表现;MRI表现各异,脂肪瘤在短T1反转回复(Short-T1WI inversion recovery,STIR)序列具有与皮下脂肪同步降低特点.血管性肿瘤,血管流空信号为其特征性表现.良性肿瘤信号多均匀,边缘规则和光滑.恶性肿瘤呈混杂信号,STIR序列可显示肿瘤浸润性生长的边缘及与正常组织相交形成的移行带,故恶性肿瘤范围>T2WI瘤灶.结论影像学检查对四肢软组织肿瘤诊断有重要价值,CT定性有难度.MRI有一定特征性,结合STIR序列,有助于良恶性鉴别.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总结软骨母细胞瘤的X线、CT及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16例经病理证实且行X线、CT和MRI检查的软骨母细胞瘤病人的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位于胫骨近端6例,股骨远端3例,股骨颈2例,肱骨近端、髌骨、跟骨和髂骨各1例,1例恶性者发生于股骨远端并肺部多发转移.X线表现为骨质破坏(14例),病灶内不规则致密影(5例),病灶周围不同程度骨质硬化(9例).CT上,病灶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影、边缘硬化(15例),病灶内常见点状、片状或条状钙化灶(9例),周围软组织肿胀(7例),骨膜反应(6例).在MRJ上,其表现为在T1WI上呈等、稍低或低信号(11例),在T2WI上呈低、中等或混杂信号(13例),病灶边缘可见低信号环(5例),软组织肿块影(8例).结论: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CT和MRI能提高对本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颌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颌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94例。结果94例中,颌骨良性肿瘤及肿瘤样病变87例,其中牙源性64例,占全部病例的68.09%;非牙源性23例,占全部病例的24.47%,其CT表现为边缘清晰,无钙化、瘤骨及骨膜反应。13例成釉细胞瘤则表现为边缘规则的多房或单房肿块,膨胀性骨质破坏。恶性颌骨肿瘤7例,占全部病例的7.44%,CT主要表现为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溶骨性骨质破坏,肿块内有瘤骨形成等征象。CT在显示病变边缘、病变与骨质和周围软组织的关系上较X线优越。结论颌骨原发性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种类繁多,良性牙源性肿瘤居多,影像学检查以CT为首选,诊断需结合临床和病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超声(US)、胃肠道造影检查(GI)、计算机断层成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经手术证实的17例儿童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临床和影像资料,包括胃重复畸形7例,胃异位胰腺2例,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2例,未成熟畸胎瘤2例,间质瘤2例,胃憩室和低分化腺癌各1例。其中行US检查11例次,行GI检查9例次,行CT检查15例次,行MRI检查6例次,分析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在影像学上的表现特征。结果17例患儿共发生20处病变,其中发生在胃窦部5例,胃底4例,胃体9例(胃大弯5侧,胃小弯侧4例),贲门2例。肿块平均长径为5.5cm,形态多样。囊性肿块7例均为重复畸形;1例气囊为胃憩室;1例含钙化的囊实性肿块为畸胎瘤;实性肿块8例,包括畸胎瘤、间质瘤、炎症性肌纤维母细胞瘤、腺癌和异位胰腺等。结论儿童原发性胃肿瘤和肿瘤样病变主要分为囊性和实性肿块,囊性或囊实性肿块(胃重复畸形、胃憩室和典型畸胎瘤)在影像学上有特征性,而胃实性肿块表现缺乏特征性。  相似文献   

18.
夏同敬  杨文江 《中外医疗》2016,(25):187-189
目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形式,进一步探讨骨巨细胞瘤的临床影像学表现。方法方便选取该院自2004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78例骨巨细胞瘤病例,对其的临床表现、临床症状、X线、CT和MRI的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生于长管状骨骨端56例,其余22例为骨盆、脊柱及不规则骨,病灶呈偏心性囊肿膨胀性骨破坏,界限清楚锐利,有骨脊但无分隔,无钙化,富血供;MRI表现为病灶边缘清楚,T1WI为等、低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CT增强及Gd-DTPA增强扫描肿瘤实体呈中度到明显强化。结论在临床骨巨细胞瘤诊断中,通过较为系统、仔细的分析骨巨细胞瘤的X线、CT和MRI表现,从而能为骨巨细胞瘤提供更多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原发性骨淋巴瘤(PLB)的影像学表现,提高临床原发性骨淋巴瘤的影像诊断率方法1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骨淋巴瘤,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7—80岁,中位年龄47.5岁,17例经X线及CT检查,12例MR检查。结果(1)发病部位:股骨6例次,髂骨、胸椎各3例次,胫骨、肱骨、腰椎各2例次,骶骨、胸骨各1例次,长管骨发病占59%。(2)病灶数目:17例PLB中,1例多骨受累,其余均为单骨受累;(3)病变特征:溶骨性骨质破坏,骨质硬化,轻度骨膜反应,明显软组织肿块,病理性骨折。结论(1)PLB影像学上缺乏特征性表现,须X线、CT及MRI结合观察,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2)PLB与其它骨恶性肿瘤鉴别困难。但全身症状轻、病灶骨质破坏轻而软组织肿块大、骨膜反应少强烈提示PLB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