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目的分析荧光PCR在副溶血性孤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检测和调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07~2008年东莞市1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中的样本进行副溶血性弧菌荧光PCR法和传统培养法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9起细菌中毒的276份样本,副溶血性孤菌荧光PCR法检出率为38.4%,明显高于传统培养法检测结果2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PCR法检出时间快捷。结论荧光PCR可以快速准确的鉴定病原体,适用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
市售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的污染情况,为预防由海产品引起的细菌性食物中毒及溯源工作提供参考,对结果作统计分析。方法随机抽取市售海产品200份按国家标准GB/T-4789—2003及《卫生防疫细菌检验》闭操作规程进行副溶血性孤菌分离培养及鉴定。结果在200份样品中检出105株副溶血性弧菌,检出率为52.5%。其中鱼类检出率67%,虾类捡出率60%,贝类检出率16%。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的血清学分型(群),以O3群居多,占19.0%(20/105),其次为O4、O11、O1群,未定群有32株占30.5%,K抗原未栓出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的O3:K6型流行株。结论本地区海产品副溶血性孤菌存在着严重污染,以O3群居多。  相似文献   

3.
钟煌培  陈培阳  李曲文 《黑龙江医学》2021,45(23):2562-2564
目的:通过实验室的病原学检测和毒力基因确认,来寻找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方法: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并根据GB 4789.7-201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对6例疑似食物中毒的病例采集肛门拭子分别进行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狐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性弧菌分离培养鉴定和提取细菌组DNA进行实时荧光PCR反应.结果:6份采集的肛拭子中,沙门氏菌、志贺氏菌、霍乱狐菌、蜡样芽胞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致泻性大肠埃希氏菌的培养及荧光PCR结果均为阴性.而副溶血性弧菌培养,质谱鉴定和荧光PCR结果均为阳性,且均携带耐热直接溶血素(TDH)和不耐热溶血毒素(TLH)毒力基因.结论:结合实验室检测及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引起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为副溶血性弧菌.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与分析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微生物检验情况。方法 本疾控中心从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患者中,随机抽取20例患者进行调查,检测本研究所选20例患者食用过的食物、呕吐物、粪便,并对厨师进行手拭子检验,对发生食物中毒事件的厨具等进行涂抹样采集检查,然后进行病原微生物培养以及种类鉴定。结果 粪便检出细菌共株61株,呕吐物检出细菌共株52株,食物中检出细菌共株40株,手拭子试验检出细菌共株38株,厨具检出细菌共株32株。样品中,粪便病原菌检出率最高,病原微生物中,副溶血性孤菌检出率最高。粪便总病原微生物检出率高于呕吐物、食物、手拭子、厨具,比较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导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副溶血性孤菌、变形杆菌等所引起,疾控中心在微生物检验中,采集患者的粪便、呕吐物的检验率更高,能够有效的判断细菌种类,为积极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一起食物中毒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方法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标本中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用限制性内切酶NotⅠ酶切后进行PFGE分子分型,用BioNumerics软件对PFGE分型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患者样本分离的7株副溶血性弧菌PFGE图谱条带一致,相似性为100%。结论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食物中毒事件分离菌株的同源性分析。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过程的分析,探讨基层实验室如何提高食物中毒检测速度。方法采集食物中毒患者肛拭样本,参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检测分析。结果从3份肛拭样品中检出3株副溶血性弧菌。结论运用相关标准的检测方法可快速检测出食物中毒致病菌。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泻便病原菌检验结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5年4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腹泻便患者,收集粪便作为样本,分析菌属的检测率。结果对100例标本进行检测可知,检出率依次为志贺菌、变形杆菌、致泄性大肠埃希菌以及副溶血性孤菌,比例依次为48%、32%、12%以及8%。结论腹泻便病原菌检验过程中,在检测致病菌的基础上还需要检测条件致病菌。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研究深圳市罗湖区2005-2007年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获得的49株副溶血性弧菌的分子流行情况。方法样品采用荧光PCR与传统分离培养同时检测,对分离获得的副溶血性弧菌阳性菌株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BioNumerics软件对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49株副溶血性弧菌中,有12株不能分型,其余36株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大致可分为Ⅰ、Ⅱ、Ⅲ3个群,相同血清型的菌株其PFGE型大致相同,同一起食物中毒的菌株间有较高的相关性。结论罗湖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存在流行克隆株,PFGE分子分型技术在食物中毒追踪溯源方面有重要提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按照GB/T4789.7-2008《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副溶血性弧菌检验》进行。结果在墩、刀拭子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本次食物中毒是1起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0.
荧光定量PCR检测食品中副溶血性弧菌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副溶血性弧菌,为食品安全监测、临床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方法:选取副溶血性弧菌不耐热溶血毒素基因作为检测的靶片段设计引物及探针,通过体系优化建立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同时评价其特异性、灵敏度、重复性。并对临床收集的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特异性高,可准确、特异的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灵敏度为10cfu/mL;20份市售食品样本检测结果显示12例副溶血性弧菌阳性,结果符合常规培养检测结果。结论:所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快速、结果可靠、灵敏度高等特点,可用于食物污染物调查、临床检验等多个方面中副溶血性弧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侯炎昌  杨晓华  肖娜 《热带医学杂志》2007,7(4):384-385,392
目的对一起可疑食物中毒的病原菌进行实验室检测。方法依据GB/T4789-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检验》进行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共同鉴定病原菌。结果选取的6份样本中,有5份副溶血弧菌PCR结果为阳性,16份病人肛拭子中有11份分离出副溶血弧菌,生化反应呈三种模式,血清学分型亦有K6、K41和K56三种。结论该起食物中毒是由多种型别副溶血弧菌引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掌握导致江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为食源性疾病及食品污染物主动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细菌性食物中毒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细菌性食物中毒样本中致病菌的检出率为23.24%。中毒细菌主要为溶藻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二、三季度致病菌检出率较高。责任单位中,家庭和熟食店致病菌的检出率高于餐饮服务企业和集体食堂。各类样本中,肛拭的检出率最高。结论江阴市细菌性食物中毒中致病菌的检出率较低,应进一步提高食源性致病菌的检测能力,加强对条件致病菌的检测,为食物中毒的诊断提供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综合评价国内三种副溶血性弧菌商品试剂盒的检测效果。方法选用TIANDA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PCR检测试剂盒、TAITAIGEN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Real-timePCR检测试剂盒和HF公司的副溶血性弧菌LAMP检测试剂盒,以10倍稀释梯度的标准菌液确定各种试剂盒检出限;以国标法为标准,评价每种试剂盒的灵敏度、特异度和符合率;最后比较三种试剂盒的耗时、成本和操作性。结果 PCR、Real-timePCR和LAMP检测试剂盒的检出限分别为1.18×103cfu/ml、11.8cfu/ml和11.8cfu/ml;在74份海产品检测中,三种试剂盒的灵敏度分别为100%、100%和100%;特异度分别为56%、48%和50%;符合率分别为70%、65%和66%;三种试剂盒检测结果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耗时分别为120、80和80min;成本分别为:10、40和45元/次;操作性从难到易排列依次为PCR、Real-timePCR和LAMP检测试剂盒。结论三种分子检测试剂盒的灵敏度高,特异度较低,操作简便,可推荐作为副溶血性弧菌检测的初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病原菌进行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研究。方法参照国家标准方法对事件中可疑样品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对分离的副溶血性弧菌进行血清学试验,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菌株的毒力基因耐热直接溶血素基因(tdh)、耐热直接溶血素相关溶血素基因(trh)与不耐热溶血素基因(tlh),并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分子分型。结果从24份病人标本和1份剩余食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25株;血清型分布为O4:K8 4株,O3:K6 19株,O4:KUT 1株和O3:KUT 1株;分离到的25株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dh+tlh+trh-;PFGE聚类分析显示,不同血清型菌株分为不同的簇,同一血清型菌株的PFGE条带型间存在1~2个条带的差异,菌株间存在关联。结论这是一起由多种血清型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深圳市福田区近年来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的特点,为制定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福田区2011~2012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样品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12年共发生39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菌主要为副溶血性弧菌,占35.9%、金黄色葡萄球菌占5.1%、沙门氏菌占2.6%、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占2.6%、蜡样芽胞杆菌占2.6%;以第3季度最多占33.3%;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中毒则以O3:K6血清型为主占76.8%。结论该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以O3:K6型副溶血性弧菌为主要病原菌,第3季度发生细菌性食物中毒起数最多,加强食品卫生安全监管,提高实验室的检测能力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副溶血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应用于广州市水产品食物中毒居前列的致病菌——副溶血弧菌的检测,寻找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检验方法。方法分析副溶血性弧菌分离株的16S-23S rDNA IGS的相关信息(电泳图谱、序列分析等),找出合适的16S-23S rDNA IGS作为基因分型依据,建立副溶血性弧菌的基因分型技术。结果通过克隆和测序,分析了副溶血性弧菌的16S-23S rDNA IGS片段,初步确定了以16S-23S rDNA IGS为分子标记的副溶血性弧菌基因分型技术。结论本检测方法不但快速、灵敏,还对深入了解副溶血性弧菌的发病机制,研究其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一种快速、经济、敏感的诊断方法,对常见的食品中的腹泻致病菌进行基因检测研究。方法建立一种快速标本处理和多基因PCR反应(multiplePCR)诊断方法,在一次PCR反应中同时扩增3种菌的致病基因:志贺菌的侵袭性(ipaH)基因、副溶血弧菌的热稳定直接溶血素(tdh)基因和霍乱弧菌Ο139的霍乱毒素(ctx)基因。扩增产物经电泳,出现与已知阳性对照细菌条带大小一致的条带即判断为阳性标本;另外对这些标准菌株进行Southernblot杂交鉴定。结果对标准志贺菌、副溶血弧菌和霍乱弧菌检测,多基因PCR法检测为阳性;PCR作为诊断方法较培养法阳性率高。结论三基因PCR具有简便、快速、特异、经济和不需要培养等特点,适用于食品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对该类食物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对我市2004-2010年该地区发生的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7年间共发生47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总数的58.1%;高峰季节是7~9月份;发生地点以熟食卤菜店为主,中毒人数以集体食堂为多;中毒食物以凉拌菜、海水产品、未彻底加热的熟肉食品为主;中毒人群年龄、性别和职业无特异性;潜伏期平均12h;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结论副溶血性弧菌是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食源性致病菌,应在高温季节对熟食卤菜店和集体食堂做好预防该类食物中毒的关键控制点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9.
杨瑛 《中外医疗》2013,32(16):35-36
目的探讨某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病原学特点,为加强食品卫生管理提供指导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某地区发生的98起细菌性食物中毒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7年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为沙门菌、大肠杆菌、志贺菌、副溶血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变形杆菌,中毒食品主要为肉类制品,中毒事件主要集中于第三季度。结论需根据细菌性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预防、卫生监督及应急处理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