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生存质量的评估及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评估和比较慢性血液透析 (HD)及腹膜透析 (PD)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生存质量的评价包括疾病的严重程度、功能状态和心理调节能力。评价疾病的严重程度使用Graven等推荐的终末期肾病 (ESRD)严重指数 ,评价功能状态使用Karnofsky指数 ,几项心理调节能力的指标包括抑郁、焦虑、正性和负性的情感状态、疾病的困扰等。结果HD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指数 (平均 2 0 .9± 1.5 )高于PD患者 (平均 12 .7± 1.4 ,P <0 .0 5 )。HD患者主诉的身体症状的严重性大于PD患者 (P <0 .0 5 )。HD和PD患者的器官功能状态差异无显著性 ,HD患者的Karnofsky系数为 6 8.7± 4 .3,而PD患者的Karnofsky系数为 71.4± 3.7。PD患者的心理调节能力比HD患者差。结论虽然血液透析患者和腹膜透析患者的器官功能评价差异无显著性 ,但是HD患者的疾病显得更严重些 ,主诉的身体症状更严重 ;而另一方面HD患者比PD患者的心理状况好 ,有更好的心理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腹膜透析(PD)、血液透析(HD)及血液透析滤过(HDF)对尿毒症患者认知功能和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93例尿毒症患者,按照不同透析方式分为PD组31例,HD组32例,HDF组30例,分别调查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月、3月及6月后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及肾脏疾病生存质量量表(KDQOL-SFTM)评分,评估尿毒症维持透析治疗患者的认知功能及生存质量.结果:3种透析方式在治疗6月后MMSE评分,PD组、HD组及HDF组分别为29.56±3.61、25.46±3.28及24.54±4.37,PD组高于HD组及HD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D组患者经PD治疗半年后KDTA所属维度高于HD组、HDF组及实施透析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SF-36各维度明显高于HD及HDF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组的患者在认知功能、生活质量高于HD组、HDF组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邹丽娥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8):882-884,894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症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对44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进行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调查抑郁状态在该人群中的患病率;比较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一般情况、透析情况、躯体症状、各实验室指标;用肾脏病生活质量简表(KDQOL-SF)对该人群进行评分,调查抑郁状态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结果:SDS评分显示该组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58.8%。抑郁组和非抑郁组的年龄、工作状况、躯体症状、透析方式、内瘘手术次数、透析前血尿酸浓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家庭支持度高、经济状况好的MHD患者,抑郁症发病率低。抑郁组与非抑郁组生活质量分值差异有显著性,KDQOL-SF分值与SDS评分存在负相关(r=-0.871,P<0.05)。结论:MHD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60岁以上、没有工作、无定期血液滤过(HF)或血液透析滤(HDF)、内瘘手术次数多、透析前血尿酸较高,家庭支持度低、经济状况差的患者抑郁状态患病率高。抑郁组生活质量明显低于非抑郁组。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偏远山区终末期肾病(ESRD)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的生存状况、存活时间及死亡原因,探讨其透析方式的相对最优选择.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2年1月1日~ 2008年12月31日期间川西南、滇西北地区的偏远山区ESRD患者新进入透析且年龄≥18岁患者39例.其中HD组患者22例,PD组患者17例.随访至2010年12月31日.中位随访时间为17.9(0.25,51)个月.采取理化检查及问卷调查或电话调查等方式,观察患者血压、血红蛋白(Hb)、血浆清蛋白(ALB)、尿量、Kt/V、心功能、感染次数、存活时间、死亡原因、心理感受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存在依从性差、透析不充分、心理感受差等状况,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D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26.4个月,PD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38.4个月,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偏远山区ESRD患者生存状况堪忧,主要问题为经济原因,其次为交通状况、文化程度,社会及医务工作者应更关注该类人群;从生存时间上来看,PD优于HD,PD或为其相对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透析方式下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的经济负担。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156例规律透析的ESRD患者,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n=84)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组(n=72),统计透析早期总费用及1 a治疗总费用等数据,采用t检验分别对比两种透析方式早期及1 a透析总费用间的差异。结果 HD及PD组早期总费用分别是(2.15±1.13)、(3.60±1.26)万元,PD比HD组早期总费用高(P<0.01);HD及PD组1 a总费用分别是(11.30±4.71)、(9.02±3.72)万,PD组总费用比HD组低(P<0.01)。结论就治疗费用来看,ESRD患者长期维持透析更优选择为PD,经济负担较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健康状况问卷(SF-36)评估 164 例腹膜透析患者的生活质量;分别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 评估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根据评分并将其分为抑郁、焦虑组与非抑郁、焦虑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将抑郁、焦虑组患者以就诊先后顺序分为心理干预组和非心理干预组,比较2组间生活质量及腹膜透析质量的差异.结果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发生率分别为21.95%和41.46%.抑郁、焦虑症状评分与生活质量8项指标中7项呈负相关;尤其在躯体疼痛、情感问题所导致的角色限制和情感健康中差异有显著性(r分别为-0.310,-0.367,-0.409;均P<0.01),抑郁、焦虑组SF-36总分[(46.23±16.25) 分,(73.69±19.17)分, P=0.000]、主观综合营养评估[(19.84±4.41)分,(57.34±6.14)分,P<0.01]、尿素清除指数[(2.00±0.43)分,(3.76±0.35)分,P<0.01]明显低于非抑郁、焦虑组.心理干预治疗后心理干预组SF-36总分、主观综合营养评估、尿素清除指数明显高于非心理干预组.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抑郁、焦虑症状发生率较高,且与患者生活质量密切相关. 心理干预对腹膜透析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3):30-37
目的观察不同透析方式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尿毒症行肾脏替代治疗患者195例,根据透析方式不同分为维持性腹膜透析组(PD组)、维持性血液透析组(HD组)及维持性血液透析滤过组(HDF组),各65例。PD组行连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HD组采用维持性血液透析。HDF组使用高通量聚砜膜透析器,透析液流量及血流量同血液透析。三组患者均透析6个月。观察三组患者短期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钙(Ca2+)、血磷(P3+)、甲状旁腺激素(i PTH)、1,25二羟基维生素D(1,25(OH)2D)各项指标水平变化。结果 PD组总有效率67.69%,HD组总有效率为73.85%,HDF组总有效率为78.46%,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组与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D及HDF组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HD组高于PD组,HDF组高于PD组及于H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P3+较治疗前下降,三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HDF组低于PD组及HD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i PTH较治疗前下降,三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HDF组最低,三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的1,25(OH)2D较治疗前升高,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且HDF组最高,三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滤过组相比较维持性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钙磷代谢具有更积极影响,可显著降低患者血磷水平,升高血钙水平,且临床使用较为安全,因此较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膜透析(PD)患者和血液透析(HD)患者的生活质量纵向变化情况,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接诊的腹膜透析患者40例(腹膜组)与血液透析患者42例(血液组)作为研究对象,并将自愿参与研究的40例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治疗后均给予2年随访。采取生活质量SF-36评定量表对三组对象入组时及随访2年后的生活质量进行纵向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膜组随访2年后40例患者死亡10例,死亡率25.00%,血液组死亡9例,死亡率21.43%,两组死亡率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入组时与随访2年后对照组人员生活质量各个指标纵向观察得分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膜组与血液组患者随访2年后生活质量各个指标纵向观察得分有所下降,相较于入组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入组时与随访2年后对照组人员生活质量躯体综合得分与精神综合得分纵向观察结果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腹膜组与血液组患者随访2年后生活质量躯体综合得分与精神综合得分纵向观察结果皆明显低于入组时,对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腹膜组与血液组患者随访2年后生活质量测评相关指标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透析患者需要长期透析维持生命,但随着透析时间延长,不论腹膜透析者还是血液透析者,生活质量都会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透析患者微炎症状态与血脂代谢及钙、磷代谢的相关性分析,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尿毒症腹膜透析患者31例 (腹膜透析组:PD组) , 持续血液透析患者31例 (血液透析组:HD组) , 同期健康体检者18例 (对照组) , 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 ,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肌酐、尿素氮, 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等, 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 HD组患者及PD组患者的血hs-CRP升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总胆固醇、血磷、血甲状旁腺激素及钙磷乘积较正常对照组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而HD组患者与PD组患者血脂代谢、钙磷代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PD组患者甘油三脂与hs-CRP具有正相关性 (r=0.36, P<0.05) , 其余血脂及钙磷代谢指标与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HD组患者血脂代谢及钙磷代谢指标与hs-CRP均无明显相关性 (P>0.05) .结论 长期透析患者存在微炎症状态, 同时伴有血脂代谢紊乱及钙磷代谢异常, 但炎症因子hs-CRP与血脂及钙磷代谢没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尿毒症患者在透析期间恶性肿瘤的发病状况及其预后. [方法] 横断面调查541例透析患者在透析治疗期间发生恶性肿瘤的情况.[结果] 541例透析患者中,透析后并发恶性肿瘤18例,发生率为3.3%.血液透析(HD)组发生率为5.7%(17/297例),腹膜透析(PD)组发生率为0.4%(1/244例),HD组明显高于PD组,P<0.005.泌尿、消化及呼吸系统肿瘤最常见.肿瘤患者平均年龄(65.5±10.4)岁,明显高于非肿瘤患者平均年龄(58.0±14.1)岁,P<0.05.并发肿瘤患者的死亡率为77.8%(14/18例),死亡原因为肿瘤12例和心血管疾病2例.生存的4例患者均接受过手术、化疗或中药治疗.[结论] 尿毒症透析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生率较高,且预后差.对透龄较长的老年患者更应重视肿瘤筛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腹膜透析与腹膜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06年10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80例,其中32例行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联合组),48例仅进行腹膜透析(腹透组),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肾功能均得到改善,联合组肌酐、尿素氮均低于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血红蛋白及白蛋白水平高于腹透组,甲状旁腺素水平低于腹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联合组治疗中并发症少于腹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膜透析联合血液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可明显改善肾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对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及治疗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随访对照研究,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病例各18例,按K/DOQI指南建议在适当控制饮食基础上使用碳酸钙控制血磷水平,同时根据患者血钙、血磷、钙磷乘积以及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按K/DOQI推荐和药物应用指南应用活性维生素D3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随访12个月,比较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治疗及疗效的差异。结果:经过12个月的随访治疗,与治疗前比较,腹膜透析患者血磷水平、钙磷乘积及血清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显著下降(均P〈0.05),在碳酸钙及活性维生素D3的应用剂量显著增加的同时,腹膜透析组患者高钙血症发生率较血液透析组患者低(均P〈0.05)。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较血液透析患者对碳酸钙和(或)活性维生素D3治疗的耐受性好,在钙磷代谢紊乱控制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治疗上存在明显的优势,但其机制尚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对尿毒症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本院内科住院进行透析治疗的尿毒症患者126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血液透析组和腹膜透析组,每组63例,透析治疗1年后,分别采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抑郁情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焦虑情况,采用简明健康调查量表(SF-36)评价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评价两组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采用满意度量表评价两组患者满意度.结果 透析前,两组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透析1年后,腹膜透析组患者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47.8±6.4)分和(45.2±7.3)分,血液透析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分别为(53.5±8.9)分和(54.6±6.9)分,与透析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腹膜透析组抑郁评分和焦虑评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生理机能、健康状况、躯体疾病、精神状况、社会功能以及情感智能得分均高于血液透析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面对评分为(20.3±2.0)分,高于血液透析组的(18.5±1.7)分,回避和屈服分别为(15.9±1.5)分和(9.5±1.8)分,均低于血液透析组的(17.4±1.6)分和(11.5±2.1)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膜透析组患者的满意度为88.9%,高于血液透析组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血液透析相比,腹膜透析可以缓解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提升生活质量和满意度,改善面对疾病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AP)在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患者中的发病率、发病的可能原因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1日-2011年3月1日期间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长期维持性透析治疗的253例患者(透析时间至少3个月),血透191例,腹透62例,对其中AP的患病率、发病率、合并症、预后及发病的可能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例透析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4例血透1例腹透,AP在HD和PD中患病率分别为2.09%和1.61%,两组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P=0.813)。本透析中心观察总人年1045.42,急性胰腺炎在本中心发病率4.78/1000人年,血透中的发病率5.67/1000人年,腹透中的发病率2.94/1000人年,两种透析方式中AP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例重症患者发病前合并低血压,平均动脉压(MAP)均低于70mmHg。结论急性胰腺炎患病率和发病率在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患者中无显著性差异,急性胰腺炎在透析患者中发病原因可能与血透和低血压有关。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与腹膜透析改善肾性贫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和腹膜透析(PD)改善肾性贫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尿毒症行透析治疗患者59例,其中行腹膜透析患者24例(PD组),行血液透析患者35例(HD组)。2组开始治疗时未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在治疗1个月时均加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2个月时均加用左旋卡尼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较2组患者透析治疗前与开始透析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血红蛋白(Hb)值的变化。结果透析治疗前PD组和HD组的Hb值无明显差异(P>0.05)。透析治疗前后比较,PD组和HD组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的Hb值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治疗3个月>治疗2个月>治疗1个月(P<0.05或P<0.01),且透析治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PD组的Hb值均高于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无论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均能改善贫血,但腹膜透析疗效更明显,促红细胞生成素可有效纠正尿毒症患者的肾性贫血,并且联合左旋卡尼汀治疗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与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治疗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时,对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DN患者80例,其中行HD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HD组,行PD治疗的患者40例设为PD组,于治疗前后对行患者行超声心动检查,观察两组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并检测两组患者血压,血容量改变。结果:PD组左室质量指数和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的发生率低于HD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室射血分数和E/A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且PD组血白蛋白、收缩压、超滤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标化的细胞外液量高于HD组。结论:PD治疗的DN患者LVH发生率低于HD疗法,PD可作为DN患者首选的透析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不同透析方式对终末期糖尿病肾病(DKD)患者血清Klotho蛋白、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选择终末期DKD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血液透析(HD)组及腹膜透析(PD)组,每组各40例。所有患者透析后0、6、12 个月均测定血清Klotho、FGF-23及颈动脉IMT水平。结果透析治疗后,血清Klotho均呈持续上升趋势,但两组同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GF-23水平均呈持续下降趋势,但两组同期对比,治疗12个月时,PD组<HD组(P<0.05);颈动脉IMT在治疗12个月时均明显升高(P<0.05),但两组同期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D和PD对透析12个月内颈动脉IMT的影响无明显差异。两种透析方式均能提高终末期DKD患者的血清Klotho 蛋白,降低FGF-23,但PD相较于HD,在相对远期降低FGF-23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