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乳腺黏液腺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 MBC)不同病理类型的超声图像特点,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79例经超声诊断且手术后病理确诊的MBC患者的超声及病理资料,超声诊断标准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结果 79例MBC共79个病灶,单纯型31例,混合型48例;术前超声诊断为恶性病变36例,其中单纯型MBC超声诊断恶性13例、混合型MBC超声诊断恶性23例,诊断敏感性分别为42%、48%,两种病理类型的MBC超声诊断敏感性无统计学意义(P=0.378)。单纯型MBC与混合型MBC的形态、边界、病灶内血流信号、直径、边缘毛糙、内部钙化灶、后方回声增强等声像图特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腋窝有无肿大淋巴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BC超声特征不明显,误诊率较高,应结合病理诊断结果分析图像特点,以提高术前超声诊断。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高频超声对乳腺肿物定性诊断的价值,本文对84例乳腺肿物的高频超声图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03-2005年经高频超声诊断为乳腺肿物的84例女性患者,年龄24~67岁,平均42.5岁。使用LOGIQ400MD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MHz。患者取仰卧位及适当侧卧位,充分暴露双侧乳腺及腋窝。2结果2.1乳腺肿物声像图特征取决于肿物的形态、内部回身及后方回声。各类乳腺肿物高频超声显像图特点见表1。表184例乳腺肿物的超声图像特征(例)超声诊断例数形态规则不规则内部回声低混合无包膜回声有无后方回声增强不变衰减乳腺腺瘤323202…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10):949-95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18 560例女性进行乳腺检查,其中经手术和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患者45例(乳腺癌组),另随机选择其中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乳腺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 45例乳腺癌患者中,肿块形态不规则者30例(66.66%),肿块形态规则者15例(33.34%);边界不清晰者29例(63.33%),边界清晰者16例(36.67%);肿块内部低回声且回声不均匀者29例(63.33%),肿块内部低回声且回声均匀者7例(16.69%);肿块内伴微小钙化者9例(19.98%);肿块后方回声衰减者26例(56.67%),肿块后方回声增强者6例(26.66%),肿块后方回声无变化者13例(16.67%)。乳腺癌组患者患侧收缩期和舒张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及阻力指数(RI)显著小于健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患者患侧S/D、PI、RI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综合分析乳腺肿块的超声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非TNBC的超声图像差异,以探讨TNBC的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86例浸润性乳腺癌女性患者的超声影像和一般临床资料。比较2组一般资料及声像图特征分布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筛选TNBC的独立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TNBC 46例(16.1%),非TNBC 240例(83.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块大小、形状、边缘、后方回声及组织学分级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肿块最大径>2 cm、形态规则、边缘光整及后方回声增强更倾向于TNBC(33/46,20/46,24/46,17/46),而后方回声衰减更可能是非TNBC的特征(97/240),TNBC组织学分级更高(22/4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块最大径>2 cm(OR=3.457)、形态规则(OR=0.205)、边缘光整(OR=0.374)是鉴别TNBC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可通过超声检查分析乳腺病灶的形态学特征,为TNBC的检出提供重要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联合磁共振成像(MRI)对乳腺纤维腺瘤(FA)和乳腺小体积叶状肿瘤(sPTB)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54例乳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手术病理检查结果将42例确诊FA者纳入FA组,将12例确诊sPTB者纳入sPTB组。分析两组CDFI、MRI表现。结果 FA组高频声像图典型表现为肿块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包膜光整,内部回声较低、均匀,后方回声增强,与sPTB组高频声像图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组CFDI血流信号分级多为0、Ⅰ级,乳腺癌则多为Ⅱ、Ⅲ级,与sPT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A组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阻力指数(RI)均小于sPTB组(P0.05)。FA组与sPTB组在MRI扫描下,肿瘤分叶形态、平扫信号、强化特点、囊腔产生情况、血管增多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合病理结果,CDFI联合MRI诊断FA和sPTB的准确率分别为90.48%、83.33%。结论 CDFI、MRI在FA、sPTB检查中表现特征显著,二者联合应用对FA、sPTB鉴别诊断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高频超声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将该院2009年9月—2011年12月患有乳腺癌的25例女性患者和患有乳腺纤维腺瘤的75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乳腺癌组和乳腺纤维腺瘤组。对这100例患者分别进行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其乳房肿块的形态、边缘回声、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作出描述及诊断。结果乳腺纤维腺瘤组患者乳房肿块较规则,基本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缘较清晰、光滑,内部回声较均匀,后方回声衰减较少;乳腺癌组患者肿块较不规则,边缘较不光滑,内部回声较不均匀,后方回声不改变和增强较纤维腺瘤组无明显差异,但回声衰减稍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了个别直径较小的肿块外,乳腺高频超声检查对乳腺癌和乳腺纤维腺瘤的诊断的准确率较高,是鉴别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观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特征,分析其与P53、PIK3C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经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101例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获取病理前均行超声检查。二维超声用于观察乳腺癌大小、形态、边界、纵横比、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观察病灶内部以及周边的血流情况。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53、PIK3CA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超声图像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101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显示,P53、PIK3CA的蛋白表达情况与乳腺癌病理亚型均具有相关性(χ2=9.259、P=0.026,χ2=7.927,P=0.048)。在超声图像特征中,血流强度、病灶后方回声衰减与P53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病灶最长直径、病灶形态与PIK3CA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P53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病灶血流信号丰富组(χ2=8.191,P=0.004)和存在后方回声衰减组(χ2=11.279、P<0.001)均高于阴性者,PIK3CA蛋白表达阳性患者声像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叶状肿瘤(PTB)与纤维腺瘤(BF)超声图像的共同点及差别,为提高PTB的诊断率提供依据。方法选择76例PTB患者及172例BF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PTB及BF的临床特征及超声特征。结果 PTB组患者的年龄明显高于BF组(P〈0.05);PTB组患者肿块直径明显大于BF组(P〈0.05)。PTB组患者肿块以分叶状、包膜较完整、内部回声均匀、后方回声增强或不变、有囊性变、血流丰富程度达Ⅰ级以上的比例明显高于BF组(P〈0.05),两组的钙化情况差异不明显(P〉0.05)。患者的年龄、肿块直径、形态、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囊性变及血流分级是PTB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超声在PTB和BF的鉴别诊断中具有许多特异性指标,如PTB肿物呈分叶状,边界清晰,周围皮肤变薄;肿物内部有囊性无回声区;肿物内部回声不均匀;肿物内部血流丰富,静脉曲张明显。超声检查的特异性图像特征对PTB的术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可为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种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45例乳腺癌超声特征.观察其大小、形态、边界、内部结构、后方回声等.结果各种类型乳腺癌超声表现不尽相同,归纳为: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沙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等.结论超声是乳腺癌首选检查方法,但仍需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乳腺导管原位癌(DCIS)患者的临床病理超声影像特点。方法纳入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DC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胸腺X线恶性钙化情况将其分为恶性组(即有恶性钙化患者,n=42)和良性组(即无恶性钙化患者,n=38),分析超声声像图表现、超声声像图特征、病理分级情况、病理生物标记物情况。结果80例DCIS患者的超声声像图整体表现以肿块型(51.25%)、片状等/低回声区(23.75%)为主,且恶性组和良性组患者的超声声像图均以肿块型为主;超声声像图以不规则形态(70.00%)、不清楚边界(72.50%)、不均匀内部回声(83.75%)、后方回声不衰减(77.50%)、腋下淋巴结回声正常(86.25%)、血流信号<2级(62.50%)为主;病理分级以高级别(46.25%)、不合并中心粉刺样坏死(58.75%)为主;病理生物标记物以雌激素受体(ER)阳性(66.25%)、孕激素受体(PR)阳性(60.00%)、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57.50%)、Ki-67阳性(70.00%)为主。结论DCIS患者的超声声像图表现多为肿块型,表现出不规则形态、不清楚边界、不均匀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不衰减、腋下淋巴结回声正常、血流信号<2级,合并恶性钙化灶与不良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1.
曾敏  李丽蟾  王进进  张安民 《上海医学》2007,30(5):347-350,F0003
目的探讨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超声声像图特征与临床病理表现的关系。方法回顾总结我院2001年至2005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卵泡膜-纤维瘤患者的超声、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超声声像图表现:提示肿块38例,其中低回声区29例(3例后方回声增强和23例后方回声衰减),混合性回声区9例。病理检查:肿块48例,其中39例为实性肿块,直径为1.0-26.0 cm,7例为囊实性肿块;2例为囊性肿块。超声诊断的正确率为33.3%,误诊率为45.8%,漏诊率为20.8%。结论卵巢卵泡膜-纤维瘤的声像图具有一定的特征,仔细分析图像特征并结合有关的临床资料有助于超声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2.
赵灵芝 《当代医学》2013,(22):93-94
目的探讨正常肝内血管瘤和脂肪肝内血管瘤的超声特征,为临床评价脂肪肝内血管瘤提供依据。方法 121个经CT、MRI或病理检查证实的血管瘤(脂肪肝内血管瘤34个,正常肝内血管瘤87个),接受常规超声检查,比较分析二者的边界、内部回声、有无后方回声增强等相关指标。结果脂肪肝内血管瘤边界不清(64.7%)、内部低回声(70.6%)和伴后方回声增强(47.1%)的个数所占比例明显多于正常肝内血管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脂肪肝内血管瘤的超声特征是内部低回声及伴后方回声增强者居多,可作为诊断脂肪肝内血管瘤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应用.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80例乳腺癌的超声图像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等方面.结果 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特征:边界模糊不清,形态不整,无包膜,内部多呈低回声,有砂粒样钙化,后方回声衰减.结论 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多普勒超声诊断滤泡型甲状腺癌(FC)的影像特征,进行正确诊断,并对其与滤泡型甲状腺腺瘤(FA)进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2014年10月至2018年12月我院行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滤泡型甲状腺肿瘤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FC 60例(纳入FC组)、FA 120例(纳入FA组),分析两组超声影像图像特点,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估多普勒超声诊断FC的效能。结果 FC组结节不规则形、边界不清晰、晕环厚度不均匀或不完整、低回声、回声不均匀、无钙化、实性为主比例高于FA组(P0.05);多普勒超声诊断FC的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分别为76.56%、85.00%、88.79%。结论多普勒超声诊断滤泡型甲状腺肿瘤时,具有其典型图像特征,FC与FA有助于进行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15.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乳腺癌125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5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图像中肿块的边缘形态、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周围组织情况以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5例患者中,术后病理确诊120例,诊断符合率为96.0%。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具有外形不规则,无明显包膜回声,后方回声衰减,纵横径比值> 1,砂粒样钙化等特征;小乳腺癌无上述特征。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6.
<正>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种发生于男性的极少见的恶性肿瘤,在男性全身恶性肿瘤中约占1%左右。MBC与女性乳腺癌相比有类似的生物特征,但MBC由于重视不够而得不到早期关注,在发现时大多处于较晚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现对本院近8年来收治的9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结合组织学免疫表型、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nfiltrating Ductal Carcinoma,IDC)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与纤维组织/癌细胞(Fibrous/Cellular,F/C)比值、组织学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评价依据后方回声衰减超声征象预测组织学分级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IDC患者110例二维超声声像。记录病灶大小、超声形态、有无微小钙化、后方回声增强、后方回声衰减度及超声诊断结果。进行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组织学分级相关性分析。结果:在IDC 110例患者中病变直径0.7-4.0 cm,平均(2.36±0.82)cm。病灶后方回声增强7例,后方回声衰减103例,其中衰减Ⅰ度48例、Ⅱ度36例、Ⅲ度19例。IDC组织学分级:Ⅰ级29例;Ⅱ级66例;Ⅲ级15例。F/C比值:(+)61例;(++)38例;(+++)11例。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与F/C比值呈正相关(rs=0.149,P=0.134),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rs=-0.179,P=0.07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DC后方回声衰减度与病灶病理组织成分相关;IDC病灶后方回声衰减度对组织学分级有一定程度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对比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carcinoma of the breast,MBC)的影像学表现,并归纳其免疫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2008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30例MBC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对比肿块的影像学表现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结果 ·30例M...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细胞癌(ICC)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进行ICC诊断患者154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超声造影检查及增强CT检查。观察ICC病灶在超声造影的开始增强时间、达峰时间、表现等回声时间、表现低回声时间以及在超声造影中的增强方式,观察超声造影和CT造影对ICC诊断的准确率。观察患者ICC病灶超声造影和增强CT不同时相的表现。结果:超声造影ICC病灶开始增强时间为(14.52±3.77)s,达峰时间为(22.36±5.01)s,表现等回声时间为(30.28±8.03)s,表现低回声时间为(44.14±15.79)s。ICC超声图像可出现低回声、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肿块后方回声出现衰减、肿块内可见条索状高回声光带,肝门或胰腺周围淋巴结肿大等特点。超声造影与增强CT在动脉期均表现为高增强,在门脉期超声造影以低增强为主,增强CT以高增强为主,在延迟期超声造影均表现为低增强,而增强CT仍然是以高增强为主,无等增强表现。对154例ICC的超声造影检查127例正确,准确率为82.47%,增强CT110例准确,准确率为71.43%。超声造影对ICC诊断准确率高于增强CT,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超声造影在肝内胆管细胞癌诊断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增强时间、增强方式以及声像图能够为疾病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钼靶摄影术、超声与磁共振增强在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钼靶摄影术、超声与磁共振动态增强和三者联合检测方法对120例乳腺肿块患者的影像资料进行评价,根据乳腺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缘、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以及有无微钙化灶、动态增强曲线等特征,以手术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按完全肯定良性、可能良性、不确定、可能恶性、肯定恶性5个诊断精度,分别作出4种影像方法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的ROC分析评价.结果 ROC评价显示联合应用的ROC曲线比其他曲线更偏左上角,曲线下面积为三者联合(0.986)>磁共振增强(0.921)>超声(0.836)>钼靶(0.821);联合运用对乳腺肿块良恶性诊断较三者单独运用准确(P<0.05),磁共振增强与钼靶、超声检查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钼靶与超声检查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增强检查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价值优于超声和钼靶摄影术,三者联合运用优于单独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