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周围型小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加深对周围型小肺癌CT征象的认识 ,提高诊断符合率。方法 :搜集 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直径≤ 3cm的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进行分析。全部病例术前均行螺旋CT扫描 ,其中行HRCT扫描 14例 ,增强扫描2 6例。结果 :30例周围型小肺癌的CT征象为 :分叶征 2 6例 ,毛刺征 2 3例 ,胸膜凹陷征 2 0例 ,血管纠集征 16例 ,空泡征10例 ,空气支气管征 6例 ,病灶内小结节征 5例系在HRCT上所显示。在 2 6例增强扫描病例中。 2 4例CT值增幅平均>35Hu。结论 :螺旋CT扫描及与HRCT的结合或加做增强扫描 ,对周围型小肺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曾东求  谭利华 《当代医学》2009,15(12):112-113
目的总结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临床及CT表现,以提高对其的CT诊断水平。方法收集40例经病理证实的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及CT资料,分析各型的临床表现与CT特征。结果孤立结节型17例,16例位于肺下野胸膜下,12例同时具有分叶、毛刺、胸膜凹陷征;11例出现空泡征.2例出现钙化征。弥漫型9例,有6例表现为弥漫分布的腺泡结节影,病灶以两下肺野分布为主,3例出现支气管血管束征与小叶间隔增厚,磨玻璃征5例,3例有融合现象。肺炎型14例,其中均匀实变7例,10例可见细支气管气像,5例见血管造影征,4例见碎石路征。结论细支气管肺泡癌的临床、影像表现复杂多样,熟悉其各型表现特点,便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腹壁超声、CT对囊型肝包虫病术前诊断及指导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收治的34例囊型肝脏包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腹壁超声和CT检查对囊型肝脏包虫病各型的诊断准确率;分析囊型肝脏包虫病各型的影像学特征。结果CT检查的诊断准确率(97.06%)显著高于腹壁超声检查(82.35%)(P<0.05)。CT表现:单囊型中2例呈双壁征;4例多囊型患者,3例可见蜂窝征;8例内囊破裂型中3例呈水蛇征,5例呈飘带征;实性改变型中4例可见钙化影。10例钙化型患者中,3例呈斑片状,5例呈圆曲状,2例呈花边状。腹壁超声表现:2例可见双壁征;3例可见蜂窝征,1例可见玫瑰花结征;8例内囊破裂型患者中,飘带征5例,水中百合花征3例;钙化型中6例呈弧形,4例呈锥形。结论腹壁超声检查及CT检查均可通过分型反映囊型肝包虫不同时期的病理变化,其中CT的总体诊断准确率高于腹壁超声,对囊型肝包虫的临床诊治具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肝脓肿的CT诊断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为提高对肝脓肿的CT表现与病理基础关系的认识,探讨CT在肝脓肿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肝脓肿患者2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后动态扫描.结果 典型肝脓肿12例,病灶平扫呈低密度影,6例病灶中心有分隔,2例小气泡或气-液平面征.增强后12例均边缘强化呈环征.不典型肝脓肿10例,CT平扫表现为边缘模糊低密度肿块.增强CT可见:(1)肿块缩小征;(2)边缘强化征;(3)簇状征或花辫征;(4)延时强化征.结论 CT扫描特别是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肝脓肿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分析CT和MRI对于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例证实为颈静脉孔区肿瘤病变的CT和MRI表现。结果 20例患者中脑膜瘤3例,颈静脉球瘤8例,神经鞘瘤8例,高分化软骨肉瘤1例。CT和MRI均清晰显示颈静脉孔增大,其中CT显示骨质吸收破坏11例、骨质浸蚀破坏9例,而MRI误判4例骨质浸蚀破坏为吸收破坏。MRI及CT显示神经鞘瘤纵向分布体征分别为8例、4例,显示神经鞘瘤囊变分别为5例、2例;MRI显示颈静脉球瘤"椒盐"征6例,而CT仅显示瘤内迂曲增粗血管2例;MRI显示脑膜瘤"脑膜尾"征3例,而CT显示不清;CT清晰显示软骨肉瘤钙化特征。结论 CT及MRI对于颈静脉孔区原发肿瘤具有重要诊断价值,MRI对于瘤体整体分布、细节观察优势明显,而CT更易显示病灶周围骨质改变及病灶内钙化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无症状肺部块影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复习经临床和病理证实的无症状肺部块影 16 2例 (恶性肿瘤 10 0例 ,良性结节 6 2例 )的胸片、CT资料。结果  16 2例无症状肺部块影CT正确诊断 130例 ,诊断符合率 80 .2 4% ,高于普通胸片的符合率。棘突征、空泡征、血管集束征、边缘光滑锐利、卫星灶在良、恶性病灶中的出现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CT检查对无症状肺部块影的定性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17例CT表现与病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PPNHL)的肺部CT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992年8月-2007年12月经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或手术切除后经病理学证实的17例PPNHL的CT表现,结合病理结果分析其病理过程,并探讨CT特征出现的病理学基础.结果:17例患者中7例病变累及双肺,6例累及右肺,4例累及左肺,其中12例累及右肺中叶.肺内CT表现形式多样:①单发肿块(结节)型5例,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3例、病灶跨叶分布1例、轻至中度强化3例;②肺炎样实变型6例,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6例、病灶跨叶分布3例、轻至中度强化3例;③多发结节型1例,并有空气支气管征;④混合型5例,其中有空气支气管征5例、跨叶分布2例、轻至中度强化4例.病理组织学均表现为支气管周围间隙的淋巴瘤细胞的浸润.结论:PPNHL的CT表现有一定特点:肺内多种形态的病变同时出现,右肺中叶多有累及,病灶内见明显空气支气管征,病灶有跨叶分布和轻至中度强化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肝脓肿的CT征象,以提高临床上CT对肝脓肿的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3月~2010年4月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46例肝脓肿患者的术前CT平扫及增强扫描表现,分析其CT征象。结果本组肝脓肿单发32例,多发14例;脓肿位于肝右叶29例,肝左叶13例,同时累积两叶4例;CT平扫显示,46例均呈圆形或卵圆形低于邻近正常肝实质组织的低密度影,CT值为7~30Hu;42例边缘模糊,4例边缘较为清楚;6例病灶内可见气一液平面。CT增强扫描显示,26例表现为细菌性肝脓肿典型的“环靶征”,其中“单环征”5例,“双环征”17例,“三环征”4例;病灶呈“簇状征”或“花瓣征”15例;5例示腔内无强化。结论双排螺旋CT辅助诊断肝脓肿具有典型的CT征象,其诊断准确率高,可为临床诊断肝脓肿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影像特征,加深对该病的认识,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PSH患者22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直径平均(3.0±1.4)cm,两下肺发病者占77%,19例为边缘光滑的类圆形或椭圆形结节,2例呈浅分叶,1例磨玻璃样改变。CT平扫4例病灶内见点状钙化,4例见点状略高或低密度灶,14例密度均匀,增强后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灌注曲线为持续平台型;贴边血管征6例,周围晕征4例:空气新月征2例,尾征2例。结论PSH是一种少见疾病,临床症状不典型,与肺错构瘤、周围型肺癌、结核瘤等鉴别困难,CT增强扫描尤其是动态CT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周围晕征伴空气新月征等影像特征有助于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胸部CT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1年1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收治的39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胸部CT影像。结果39例患者的肺部病变均表现为实变影,并表现有支气管充气征36例,磨玻璃影23例及胸腔积液28例,实变影、磨玻璃影及胸腔积液同时存在者17例。其他表现有小叶间隔增厚4例,铺路石征3例,晕征4例及反晕征2例。病变沿支气管血管束分布,重症患者多分布广泛,呈多肺叶受累,易合并胸腔积液。经有效抗生素治疗后能好转吸收。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疫鸟接触史对早期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胸部孤立性纤维瘤(SFT)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和(或)免疫组化证实的胸部SFT患者的CT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20例患者中SFT发生在胸膜者18例,其中1例位于叶间裂内;发生在纵隔者1例;发生在肺内者1例。CT平扫14例密度均匀,6例密度欠均匀,内可见低密度区,3例瘤内见斑点状钙化。行增强扫描的15例患者中11例肿块呈轻中度强化,3例肿块呈明显强化,其中4例肿块内出现强化血管影,3例呈特征性的“地图样”强化。18例胸膜SFT中4例可见“尾征”,1例带蒂。结论胸部SFT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和鉴别诊断,可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肺硬化性血管瘤(PSH)的CT表现和病理组织学特点,以提高对该病诊断准确率。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9例PSH的CT影像和其病理组织结构特点。结果 PSH多见于中老年女性,肿瘤直径2-5.5cm,呈圆形卵圆形(6例)或浅分叶(3例),边缘清楚,平扫呈较均匀软组织密度,边缘散在点状钙化(4例),增强呈均匀或不均匀明显强化,贴边血管征(5例)、晕征(2例)、局限性肺气肿带包绕征或空气半月征(3例)具有一定特征。肿瘤内结构具有血管瘤样区、乳头样区、实性区、硬化区四种成份。结论掌握PSH的CT影像特点,在肺孤立结节病灶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应用中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脏不典型转移瘤的CT及MRI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随访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肝脏不典型转移瘤12例,肝脏囊性转移瘤8例及血管瘤样转移瘤4例,均行CT或MRI多次随访检查,分析其病灶CT及MRI特点。结果本组转移灶均为多发病灶,边界清楚,原发病多样。肝囊性转移瘤及血管瘤样转移CT无特征性表现,MRI检查DWI(b=800)均呈高信号,多无灯泡征,莫迪司Gd-BOPTA动态增强延迟1h多无摄取,部分可见晕征或点征。结论 MRI检查在肝脏不典型转移瘤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优于CT,对有肝脏囊性或血管瘤样病灶的癌症患者要加以MRI密切随访复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及与病理之间的关联。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其中高分化30例,中分化33例,低分化39例)主要CT征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102例周围型肺腺癌的主要cT分析征象是:空气支气管征或空泡征、高分化腺癌24例(80%)、中分化腺癌10例(30.3%)、低分化腺癌无此征、毛刺征73例、棘突征52例、分叶征79例、胸膜凹陷征65例、血管集束征69例、病灶内钙化31例,其中67例出现上述三种以上征象。结论综合分析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肠扭转的CT特征性征象,提高肠扭转的术前CT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10例经手术证实的肠扭转腹部CT表现,均为术前全腹CT平扫加增强,并将图像传入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包括MPR、MIP及CTA。结果10例肠扭转患者中,单纯小肠扭转7例,乙状结肠扭转2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1例。CT表现为肠管不同程度扩张并长短不一的气液平,肠壁水肿,4例合并腹腔积液,其中特征性CT征象包括:7例单纯小肠扭转患者中5例出现肠管“旋涡征”,6例“血管旋涡征”,4例“靶环征”,3例“鸟喙征”:2例乙状结肠扭转患者均见“鸟喙征”,可见“U字征”1例,“S字征”1例,1例空肠合并升结肠扭转患者可见肠管、血管“旋涡征”及“鸟喙征”。结论肠扭转患者螺旋CT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后处理技术,通常能于术前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不典型类癌的临床和CT特征,进一步认识该病,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收集本院经术前CT扫描和病理证实的肺不典型类癌8例,对其CT征象、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例肺不典型类癌均为单发病灶,6例咳嗽,其中3例伴咳血丝痰或咯血;另2例体检发现;均未见类癌综合征。1例纵隔淋巴结转移,4例远处转移。CT表现周围型6例,均有分叶,其中2例呈典型"冰山征"表现;中央型2例,均伴有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钙化2例,空洞未见。病灶平均直径4.8cm,增强后5例见中重度强化。结论肺不典型类癌临床症状无明显特异性,CT常表现为周围型单一病灶,分叶多见,出现钙化为一重要特征,"冰山征"表现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视网膜母细胞瘤的CT和临床特征。方法对11例11眼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视网膜母细胞瘤CT和临床表现作回顾性总结。结果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白瞳症、玻璃体内可见大小不等的黄白色混浊、眼压升高等;CT检查病灶区100%有斑点状或团块状钙化,眼球壁上还可见密度增高的软组织肿块隆起。结论CT检查发现钙化灶是视网膜母细胞瘤的特征性改变,CT改变与临床特征相结合可为视网膜母细胞瘤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1及临床、病理资料。结果CT扫描显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3例,混杂密度肿块6例,实性肿块1例,3例钙化,1例出血,5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4例MRI检查示肾上腺区肿块T1WI、T2WI均呈高信号,2例增强扫描无明显强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MRI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比早期富血供超小肾癌(usRCC)与肾乏脂肪血管平滑肌脂肪瘤(mfAML)的影像学特征差异,提高鉴别诊断的准确率。 方法 回顾性对比分析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2014年1月—2019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直径≤2 cm的47例富血供usRCC和22例富血供mfAML的CT图像,包括传统影像学特征及CT增强扫描参数,同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诊断效能。 结果 传统影像学特征对比:富血供usRCC与mfAML在性别、有无囊变/坏死、假包膜征及增强扫描实质期强化均匀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肿瘤在年龄、形态、位置、肿瘤中心、有无楔形征、皮质掀起征、黑星征、皮质期强化均匀性以及强化方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强扫描定量参数对比:usRCC内富血供区的皮质期CT值、实质期CT值、双期NEV值及REV值均高于mfAML(均P<0.01),其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8、0.779、0.787、0.844、0.800及0.789。当实质期NEV取73.6作为临界值时,诊断RCC的灵敏度为85.1%,特异度为77.3%。 结论 传统小肾癌(直径≤4 cm)诊断中的形态学特征对鉴别早期富血供usRCC和mfAML有一定的意义,但诊断效能有限,肿瘤CT值定量参数的测定在两者的鉴别诊断中有比较重要的价值,其中肿瘤实质期NEV的诊断效能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肺部孤立室徽小结节(直径≤1cm)的CT片象,研究微小肺癌的CT表现特点,方法:对直径≤1cm的7例肺癌和17例良性结节的CT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微小肺癌出现较多的CT征象有分叶征,短毛刺征,棘突征,空泡征,血管供应征及周围血管增粗征,有6例同时出现上述三个以上基本征象,而良性结节只有2例出现,良性结节表现最多的征象是边缘光滑的类圆形结节,结论:微小肺癌已具有肺癌的基本CT征像,薄层CT扫描有助于微小结节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