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3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的疗效。方法自2006年1月~2008年5月,我科收治的34例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采用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4例均得到随访,按足部功能恢复情况分为优、良、差3级,其中优19例(55.9%),良13例(38.2%),差2例(5.9%);按Maryland评分标准,优20例(58.8%),良11例(32.4%),可2例(5.9%),差1例(2.9%),优良率为91.2%。结论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术式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2011年9月-2013年9月期间收治的30例为Sandersm型跟骨骨折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15例.对照组采用Benirsche和Sangeorzan手术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跟骨轴向牵引结合骨盆复位钳、顶锥进行Sandersm型跟骨骨折复位、锁定板固定的手术方法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均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但是观察组治疗优良率和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Sanders 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症状,采用不同术式治疗,均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锁定板同定手术治疗疗效可靠,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并有利于并发症的减少和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彬  郑兆云  马松涛 《海南医学》2016,(21):3512-3514
目的:比较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与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我院骨外科收治的96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共96足)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48足)。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外侧“L”型切口内固定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住院费用、治疗前后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宽度、跟骨高度、跟骨长度,以及术后足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均明显多于观察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放射学检测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Bohlers角、Gissanes角、跟骨高度及跟骨长度的增大程度和跟骨宽度的降低程度均比对照组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创伤性关节炎、切口并发症、距下关节僵硬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经跗骨窦切口有限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可以缩短住院时间及手术时间,减少手术费用,且手术并发症少,术后功能恢复良好,可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30例Sanders分型在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患者均行手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随访6~ 12个月,30例患者骨折全部愈合,采用Maryland Foot Score评分标准进行评定优良率为86.67%.结论 对Ⅱ型及以上的跟骨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微创与传统术式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SandersⅡ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给予微创内固定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L"形切口内固定治疗。记录两组患者等待时间、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测量术前、术后Bhler角、Gissane角,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美国骨科足踝外科协会(AOFAS)后足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60±19)m L比(206±41)m L],早期并发症、晚期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比13.3%(4/30);26.7%(8/30)比100.0%(3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Bhler角、Gissane角均高于治疗前[(27±5)比(14±4)、(116±19)比(88±11);(26±6)比(14±4)、(115±21)比(88±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SF-36评分、AOFAS后足评分均高于治疗前[(80±12)分比(51±9)分、(90±16)分比(58±12)分;(71±10)分比(51±10)分、(84±13)分比(60±11)分],VAS评分低于治疗前[(1.8±0.5)分比(7.4±1.5)分,(2.0±0.6)分比(7.5±1.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微创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可以获得与传统内固定治疗接近的疗效,且对患者创伤小,早晚期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有利于患者距下关节功能的恢复,可加速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对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〇医院就诊的84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接受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术治疗,B组接受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术治疗。对比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对比两组术前和术后3个月时Bohler角、Gissane’s角以及跟骨高度。统计两组手术效果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小于A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个月时Bohler角、Gissane’s角及跟骨高度均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组手术效果优良率高于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与外侧L形切口钢板内固定比,跗骨窦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疗效更佳,手术创伤更小,术后并发症更少,患者术后恢复更快。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60例(68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切开复位Y型钢板内固定;对照组:骨圆针撬拨固定。结果观察组优秀率77.14%,高于对照组的54.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10.0±3.9)d,少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15.0±3.4)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621,P〈0.01)。观察组肿胀1例(2.86%),未发现其他明显并发症;对照组肿胀2例(6.06%)、感染1例(3.03%),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Y型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疗效佳,住院时间短,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观察。方法:收集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期间诊治的78例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术后12~16周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平均13.8个月,无1例出现皮肤感染、坏死和骨感染等并发症。采用Kerr跟骨骨折评分系统进行评定,其中优61例(78.2%),良14例(17.9%),差3例(3.8%),极差0例,总优良75例(96.2%)。结论:闭合撬拨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廉价等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手法复位配合小夹板外固定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4例,52足)与对照组(32例,48足),观察组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骨折愈合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等临床观察指标,并在末次随访时按AOFAS评分行疗效评定。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观察组随访(12.26±1.16)个月,对照组随访(11.85±1.23)个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4.70%)低于对照组(40.64%),住院时间[(6.28±2.32)d]短于对照组[(13.25±2.66)d],治疗费用[(4362.50±932.74)元]低于对照组[(38675.26±1080.53)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在9~12周内愈合,平均10.30周,两组间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末次随访两组间AOFAS评分比较,在疼痛、日常活动功能、X线评分和总分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间疗效比较,优良率均在80%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与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疗效,但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具有创伤小、费用低廉、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朱俊  王培  李文祥 《安徽医学》2018,39(1):105-107
目的 比较2种手术方案治疗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的疗效及对距下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郑州人民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微创小切口组(n=22)及传统外侧切口组(n=23).微创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传统外侧切口组采取外侧L型切口入路置入钢板内固定.术后按踝-后足评分(AOFAS评分)系统评价两组手术疗效,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分别测定患者跟骨结节关节角(Bo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术后随访6个月,采用Morrey法评价术后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结果 微创小切口组AOFAS评分优良率(90.91%)比传统外侧切口组(73.91%)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微创小切口组患者切口短、术后引流量少(P<0.05);跟骨交叉角随时间不断增加,术后及末次随访时角度均大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术后VAS评分随时间逐渐下降,且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P<0.05);微创小切口组患者距下关节活动度中度以上受限率40.91%,低于传统外侧切口组的78.26%(P<0.05).结论 微型切口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式在修复骨折损伤的同时,能够达到更佳的复位效果,改善术后距下关节活动度受限程度,对于SandersⅡ型跟骨骨折患者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5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法复位石膏固定11例(16.9%),手术治疗54例(83.1%)。结果本组6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个月~39个月,平均17个月,均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及畸形愈合。预后评定,优28例,良29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87.7%。有3例术后皮肤切口感染,经换药而痊愈。1例因严重皮肤挫伤出现皮肤坏死,局部转移皮瓣及植皮后愈合。结论跟骨骨折处理方式的选择较为困难,治疗应根据骨折的实际移位情况、患者的自身条件,正确把握治疗时机。仔细的治疗操作,系统、正确的后期锻炼,才能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罗敏  张明  赵绍伟 《黑龙江医学》2013,37(9):832-834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06~2010-06间我院收治的78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按区间随机分配法分为小切口组(n=26),采用跟腱旁小切口克氏针内固定法;L切口组(n=26),采用L切口钢板内固定法;保守组(n=26),采用穿针撬拨复位术。比较分析3组患者出院后12~15个月的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踝-后足功能评分等。结果 3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2~15个月复查跟骨高度、宽度、长度、Bohler角及Gissane角、踝-后足功能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以小切口组改善最明显(P<0.01)。结论小切口微创治疗手术创伤小,能较好地恢复距下关节面的解剖关系,可作为SandersⅡ、Ⅲ、Ⅳ型跟骨内关节骨折治疗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秦纪民 《吉林医学》2012,33(23):4964-4965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复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8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Ⅱ型20例,Ⅲ型28例,都采用切复内固定治疗。结果:所有患者都骨性愈合,无骨不连和畸形愈合,无不良反应。其中SandersⅡ型优良率95.0%,SandersⅢ型优良率为82.1%。结论:切开复位跟骨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是一个较好的方法,尤其适用于SandersⅡ型骨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蒲金川  王瑞 《新疆医学》2023,(4):434-437
目的 分析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病人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对功能恢复产生的影响。方法2020年1月-2020年7月从本院选取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25,行传统外侧L型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和观察组(n=25,行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足踝功能评分改善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术前等待时间、手术时间组间以及术中出血量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 <0.05)。两组足踝功能评分术前无显著差异(P> 0.05),手术后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腓肠神经损伤、拐角坏死去除钛板、深部感染以及浅表感染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 经外侧扩展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Ⅲ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突出,缩短了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了足踝功能,且安全性较高,促进了患者病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6.
17.
李海峰  季伟  白雪东  贾治伟 《北京医学》2011,33(10):829-831
目的分析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用于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6月我科同一组医生实施切开复位、钛板螺钉治疗的21例(23足)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患者。术前、术后在X线片上测量跟骨宽度、Bohler’s角以及Gissane’s角。伤后5~7d局部消肿后实施手术.单侧骨折患者采用侧卧位,双侧患者采用俯卧位,选择跟骨外侧切口,采用“不接触技术”保护局部皮瓣.术中直视下用斯氏针辅助将后关节面复位,必要时取髂骨植于骨缺损部位,用钛板螺钉固定。术后3、6、12个月复查X线及CT检查观察跟骨宽度、Bohler’s角以及Gissane’s角以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本组21例跟骨骨折切口均愈合良好.术后复查X线和(或)CT显示骨折愈合良好,测量跟骨宽度、Bohler’s角以及Gissane’s角均恢复良好.患者下地活动后足跟均无明显不适。结论加强围手术期管理、选择合适手术时机,掌握必要的手术技巧.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Ⅲ型跟骨骨折可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疗效。方法选取该院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68例(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n=34)与常规组(n=34)。常规组实施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观察组实施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对比两组围手术基本情况、足跟功能恢复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住院天数及手术用时较常规组短,术中失血量较常规组少(P 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优良率(94.12%)高于常规组(76.47%),且并发症发生率(8.82%)低于常规组(32.35%)(P 0.05)。结论经皮闭合复位有限切开微创钢板内固定应用于SandersⅡ~Ⅳ型闭合性跟骨骨折患者,可显著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术后康复时间,恢复足跟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r(MSCT)在跟骨关节内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MSCT的二维及三维重建图像,对4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Sanders分型.结果 Ⅰ型5例,Ⅱ型15例,Ⅲ型17例,Ⅳ型8例.Sanders分型为根据不同分型,采用不同的保守或手术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结论 MSCT能较好地显示跟骨关节内骨折情况,正确提供临床分型依据,对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