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氯胺酮腹腔及肌肉注射对小鼠的麻醉效果观察。方法将3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两组,按100mg/kg体重给予盐酸氯胺酮分别行腹腔及肌肉注射麻醉。结果给予腹腔及肌肉注射麻醉组小鼠分别在(3.60±0.74)min,(3.47±0.87)min进入麻醉状态,无显著性差异(P>0.05),维持时间分别为(22. 13±4.73)min,(30.60±6.19)min,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小鼠进入麻醉状态前后呼吸、体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氯胺酮用于小鼠麻醉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剂,选择合适剂量的氯胺酮行腹腔及肌肉注射均能为小鼠实验应用提供良好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2.
本文探讨牡丹皮水溶性成分(MC)的一般药理作用及降血糖作用。ICR种系雄性小鼠皮下注射100、200毫克/公斤MC,自发运动量分别减少25、75%,分别延长己巴比妥钠(100毫克/公斤,腹腔)睡眠时间11、13分钟。皮下注射100~200毫克/公斤MC,对戊四唑(130毫克/公斤,皮下),士的宁(175毫克/公斤,皮下)的小鼠致死时间分别延长1.3~2.5分,0.9~1.2分。给乌拉坦麻醉兔静注20~50毫克/公斤MC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准备条件对18F-FDG microPET裸鼠移植瘤模型显像的影响,以选择最佳的实验动物准备条件。方法 36只人表皮样癌细胞A431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6组(6只/组);A组:无禁食、室温(20~22)℃、无麻醉(注射18F-FDG后60 min清醒状态)、尾静脉注射18F-FDG;B组:禁食(6~8)h、加温(30~32)℃、麻醉(吸入2%异氟烷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C组:无禁食、加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D组:禁食、室温、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E组:禁食、加温、无麻醉、尾静脉注射18F-FDG;F组:禁食、加温、麻醉、腹腔注射18F-FDG。注射18F-FDG约1 h后,行microPET显像,测量皮下移植瘤、颈部肌肉、棕色脂肪、脑、肝脏、肾脏、心脏、哈氏腺最大每克组织摄取率(%ID/g max)。扫描前裸鼠均测血糖。结果 (1)B组、C组、F组裸鼠的血糖水平与肿瘤摄取之间均呈直线负相关。(2)棕色脂肪:A组摄取最高(8.03±1.29),B组摄取降低71.98%(P=0.000)。颈部肌肉:A组摄取最高(16.07±5.20),B组摄取降低最多达81.84%(P=0.000)。各组脑、心脏、肝脏、肾脏、哈氏腺摄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A组皮下移植瘤/组织或器官的摄取率最低。B组移植瘤/颈部肌肉,移植瘤/肝脏,移植瘤/棕色脂肪的摄取率较A组分别升高6.50倍、1.29倍、4.76倍(P均0.05),肿瘤与组织或器官的图像对比度明显改善。(4)第1次microPET显像,尾静脉注射与腹腔注射皮下移植瘤摄取值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64)。第2次microPET显像,腹腔注射腹腔可见不同程度显像剂浓聚,其他正常组织、器官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均减低。腹腔注射方式,两次皮下移植瘤的摄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结论实验动物准备明显影响18F-FDG在裸鼠正常组织的分布及皮下移植瘤的摄取。禁食、加温、麻醉及尾静脉注射方式,可以改善肿瘤对18F-FDG的摄取,保证图像有较好的稳定性及可重复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品、氯胺酮与安定静脉复合麻醉在家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新西兰大白兔76只,雌雄不限,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应用阿托品、安定和氯胺酮复合静脉麻醉,B组单纯采用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麻醉。记录两种麻醉方法的麻醉维持时间及麻醉死亡率。结果两种麻醉方案静脉给药后家兔均迅速进入麻醉状态,A组实验兔麻醉维持时间短于B组,但B组有6只家兔术中发生麻醉意外经抢救无效死亡(6/38),而A组未见实验兔因麻醉意外死亡。结论阿托品、氯胺酮和安定复合静脉麻醉是一种适用于实验兔外科手术的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5.
最适订醉剂量、方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实验动物外科手术时的最佳麻醉量与麻醉方式;方法:以腹腔,皮下,肌肉,静脉注射1%戊巴比妥钠水溶液,分别以25mg/kg,45mg/kg,60mg/kg剂量给药对小鼠施行麻醉,记录各实验中每只动物的麻醉潜伏期,麻醉恢复期,呼吸频率等,把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的麻醉效果好,皮下注射同剂量者次之,静脉注射及肌肉注射用剂量者逊于前二者,结论:提示在实验时,应首选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45mg/kg剂量给药对小鼠施行麻醉。  相似文献   

6.
硫喷妥钠、氯胺酮与安定在实验兔麻醉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硫喷妥钠、氯胺酮与安定复合麻醉在兔实验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1 1 6只外科手术实验用新西兰大白兔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硫喷妥钠 (2 5 % ,0 6ml kg)行诱导麻醉 ,实验手术前按 1ml kg腹腔注射氯胺酮和安定混合液 1ml kg(氯胺酮 1 2 5 % ,安定 0 1 2 5 % )。术中发现动物有苏醒躁动征象 ,可通过腹腔注射追加氯安合剂 (1ml kg)及硫喷妥钠溶液 (0 5ml kg)。结果 动物无一例死亡。三种药物合用每次可产生麻醉时间为 30~ 4 5min ,可根据手术需要决定追加药物次数。该麻醉能满足手术要求。结论 采用静脉诱导 腹腔注射可安全快速地获得麻醉效果 ,适用于连续多个动物手术。硫喷妥钠、氯胺酮联合使用 ,麻醉时效同步 ,便于控制麻醉时间。以上方案产生麻醉效果确实 ,过程安全 ,可满足常见兔实验 ,如四肢、脊柱和颅脑手术需要  相似文献   

7.
外周神经的传入冲动对交感传出冲动的节律具有重要影响,已为很多学者所证实。作者在兔和猫的急性实验中用气囊膨胀小肠段,观察了肠管内压力急剧升高时内脏神经节后纤维传出电活动的变化。实验用家兔23只,猫2只,静脉或腹腔注入1%戊巴比妥钠麻醉(每公斤体重40毫克),静脉注入三碘季胺酚(Flaxèdil)每公斤体重3毫克或箭毒(Curare)每公斤体重1毫克制动;施行人工呼吸。记录腹腔神  相似文献   

8.
吕健勇 《西部医学》2006,18(3):313-314
目的探讨倍他乐克在临床手术麻醉中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观察31例患者在麻醉开始或术中出现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窦性心动过速(HR>110次/m in)、阵发性房扑(PAF)、阵发性室早(PVBS),静脉缓注0.04m g/kg在用药后1、2、5、10、20、30分钟的BP、ECG、SPO2、HR、R变化。结果总有效率为95.4%,与用药前后5分钟比较,HR较对照有明显改变(P<0.001)。结论倍他乐克在临床手术麻醉中能有效地控制快速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新生大鼠异丙酚腹腔麻醉的理想剂量及异丙酚在新生大鼠不同脑区的分布。方法 第一部分: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5组,分别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异丙酚,分别记录麻醉状态、维持时间、动脉血气,比较得出新生大鼠腹腔麻醉的理想异丙酚剂量。第二部分:将新生大鼠随机分为麻醉组(A组)和镇静组(S组),根据第一部分实验结果,腹腔注射镇静与麻醉剂量的异丙酚,在合适麻醉深度时断头法处死大鼠,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不同脑区异丙酚的浓度。结果 25mg/kg异丙酚腹腔注射可使新生大鼠达到镇静状态,而75mg/kg则可达到外科满意的麻醉状态,并不引起内环境的异常。S组内,丘脑的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脑区(P < 0.05),其余部位间无明显差异。A组额叶、顶叶皮质异丙酚浓度明显低于其他脑区,海马、扣带回的异丙酚浓度明显高于其他脑区( P< 0.05),其他脑区无明显差异。结论 腹腔注射异丙酚是适合新生大鼠的麻醉方法,且当异丙酚剂量不同时,其在不同脑区的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患者应用瑞芬太尼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42例,ASAⅠ-Ⅱ级,年龄30-64岁,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瑞芬太尼降压组(R组)和硝普钠降压组(N组),每组14例。麻醉诱导: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芬太尼5μg/kg、维库溴铵0.08 mg/kg和异丙酚2 mg/kg。气管插管后行间歇正压机械通气,潮气量(8-10)m l/kg,呼吸频率12次/m in,吸呼比1∶1.5,维持呼末二氧化碳分压(30-35)mm Hg(1 kPa=7.5 mm Hg)。麻醉维持:静脉输注异丙酚(50-100)μg.kg-1.m in-1和瑞芬太尼0.1μg.kg-1.m in-1,持续吸入异氟醚,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4 mg/kg。切开腹膜时C组维持瑞芬太尼输注速率不变;R组瑞芬太尼输注速率每分钟增加0.05μg.kg-1.m in-1;N组静脉输注硝普钠起始速率1μg.kg-1.m in-1,每分钟增加0.5μg.kg-1.m in-1。R组和N组MAP降至麻醉前的70%但不低于50 mm Hg。记录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和血压恢复时间、停药后清醒时间、拔管时间和出院时间;记录术中尿量、出血量、输血量;于麻醉诱导前(T0)、降压前即刻(T1)、降压达目标血压后10分钟(T2)、30分钟(T3)和停止降压后20分钟(T4)时,记录MAP、HR;记录术前和术后1、5天时的MMSE评分。结果R组控制性降压诱导时间及血压恢复时间显著长于N组,但R组血压明显较N组稳定。R组失血量明显少于N组及C组(p<0.01)。3组MMSE评分无差异。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使用瑞芬太尼降压可产生良好且平稳的控制性降压效果,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11.
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在实验犬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的麻醉效果。方法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戊巴比妥钠溶液。结果从25mg/kg体重的剂量开始注射,以5mg/kg为间隔,增加到40mg/kg时,诱导期(显效时间)时间缩短了2.36min,维持时问延长了87.18min,呼吸频率增加了5次/min、心跳次数逐渐减慢,肛温递减达1.61℃。结论25mg/kg的戊巴比妥钠腹腔麻醉是理想的麻醉剂量,实验犬生命体征处于正常范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7月在本院行脊柱手术的老年患者8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舒更葡糖钠组(n=43例)和新斯的明组(n=43例)。两组麻醉诱导方式和术中维持方案相同,使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手术完成后,待肌松监测恢复到气管拔管30min时,舒更葡糖钠组给予舒更葡糖钠2mg/kg,新斯的明组术后给予甲硫酸新斯的明0.04mg/kg+阿托品0.02mg/kg。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和麻醉手术相关指标。记录患者肌松拮抗起效时间、气管拔管时间、麻醉后监测治疗室(PACU)停留时间。统计患者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 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基础疾病、罗库溴铵用量、手术时间、出血量和输液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舒更葡糖钠组气管拔管时间、肌松拮抗起效时间、PACU停留时间明显短于新斯的明组(P<0.05)。两组给与肌松拮抗药后5min、15min、30min肌松残余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舒更葡糖钠拮抗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效果明确,减低了老年患者脊柱手术术后残余肌松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早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对雄性小鼠睾丸标志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成年雄性昆明种小鼠130只,随机分为13组,每组10只。分别对小鼠进行相同作用时间、不同剂量及相同剂量、不同作用时间的DBP腹腔注射染毒。相同作用时间、不同剂量染毒组5组,即0(对照组)、250、500、1000和2000mg/(kg.bw),1次/d,连续染毒3d。相同剂量[4000mg/(kg.bw)]、不同作用时间染毒组共8组,即0(对照组)、0.5、4、12、24、36、48和72h。测量小鼠脏器湿重、睾丸细胞乳酸脱氢酶(LDH)、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结果DBP可引起小鼠睾丸组织匀浆中LDH、G-6-PD活性升高;DBP一次进入体内所引起的睾丸标志酶活性变化可在72h恢复正常水平。结论DBP对雄性小鼠具有一定的生殖毒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顺式阿曲库铵与琥珀胆碱在支撑喉镜检查手术中维持肌松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60例择期手术成年患者(ASAⅠ~Ⅱ级),根据麻醉诱导时静注的肌松药随机分为3组(n=20):C1组顺式阿曲库铵0.15 mg/kg,C2组顺式阿曲库铵0.2 mg/kg,S组琥珀胆碱1.5 mg/kg;其余用药一致.支撑喉镜置入前2 ...  相似文献   

15.
王娟  宋志杰 《河北医学》1996,2(6):556-558
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6只犬体内碳铂腹腔内给药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碳铂30mg/kg加生理盐水500ml,快速腹腔给药,不同时间取腹腔液、门静脉及股静脉血测定总铂浓度。结果表明大剂量、大容量碳铂经腹腔给药后240min内腹腔浓度最高,峰值浓度和平均浓度分别为股静脉浓度139倍和64倍;门静脉次之,分别为股静脉浓度13.3倍和6.5倍。碳铂腹腔给药在腹腔、门静脉和肝脏提供恒定持久的高药物浓  相似文献   

16.
刘晓梅  姜桂萍  李大威 《重庆医学》2018,(15):2001-2003
目的 分析丹参酮ⅡA磺酸钠对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大鼠骨骼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90只大鼠分为观察组、空白组、对照组,每组30只.空白组大鼠不接受任何干预处理;观察组和对照组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干预,对照组大鼠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处理后5h经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8 mL/kg,观察组经股静脉注射丹参酮ⅡA磺酸钠40mg/kg.各组大鼠处死前经尾动脉采集动脉血,同时将大鼠右腿腓肠肌取下冻存.检测大鼠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活性,TNF-α、IL-6、IL-1β水平,以及骨骼肌中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观察各组大鼠骨骼肌标本进行切片HE染色后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观察组大鼠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和CK、LDH活性均明显低于对照组,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大鼠骨骼肌MDA、SOD、GSH-PX水平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大鼠骨骼肌结构紊乱,肌细胞核分布不均匀;空白组大鼠骨骼肌结构正常,肌细胞核分布均匀;观察组大鼠骨骼肌形态结构正常,但是肌细胞核分布稍显不均匀.结论 丹参酮Ⅱ A磺酸钠可以有效保护在高温环境下力竭运动后的骨骼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术前预防性应用克林霉素对罗库溴铵维持时间和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 选择北京积水潭医院2016年1~6月择期全麻行骨科手术的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克林霉素组和头孢替安组,每组20例.抗生素输注完成后,两组患者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3 mg/kg、芬太尼3~4μg/kg及丙泊酚1.5~2.5 mg/kg麻醉诱导.患者意识消失后,启动加速度四个成串刺激(TOF)肌松监测.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当TOF值为0时进行气管插管.术中维持呼气末七氟醚浓度于1.7%,根据BIS值(50±10)调节丙泊酚靶控泵入浓度.当TOF>0时追加罗库溴铵0.15 mg/kg.记录第一次追加罗库溴铵与诱导注射罗库溴铵时间间隔(T1),第二次追加罗库溴铵与第一次追加罗库溴铵的时间间隔(T2),第三次追加罗库溴铵与第二次追加罗库溴铵的时间间隔(T3);记录最后一次追加罗库溴铵后,从TOF>0到TOF≥50的时间间隔(T50).结果 克林霉素组和头孢替安组患者T1[(31.2±7.6)min vs(32.2±7 min)]、T2[(34.8±13.5)min vs(27.6±6.7 min)]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克林霉素组患者的T3为(37.8±10.5)min,比头孢替安组的T3(30.9±6.3)min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克林霉素组患者的T50为12 min(10.5,15.5),比头孢替安组的8 min(6.8,14.3)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预防性应用头孢替安比较,术前预防性应用克林霉素明显延长罗库溴铵的肌松维持时间和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OSI)静脉给药治疗大鼠急性胰腺炎(AP)的量效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7组(n=6):假手术组(SO组)、急性胰腺炎组(AP组)、ROSI 0.3,3,6,10 mg/kg预处理组和药物对照组。胆胰管逆行注射5%牛磺胆酸钠制备AP模型。SO组、AP组造模前30 min股静脉注射10%二甲基亚砜(DMSO)(2 ml/kg),不同剂量预处理组则注射等量、10%DMSO溶解的ROSI。术后12 h心脏取血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AMY)、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变化,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药物对照组根据ROSI干预效果选择最佳剂量,造模前30 min股静脉注射最佳剂量的ROSI取代10%DMSO。术后12 h检测其血清AMY、ALT及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AP组比较,0.3,3 mg/kg ROSI预处理组AMY、ALT没有改变,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有所改善(P<0.05);6 mg/kg ROSI预处理组上述指标较AP组显著降低(P<0.01),10 mg/kg ROSI预处理组AMY、胰腺组织病理学评分较AP组显著降低(P<0.01),但ALT与A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对照组(6 mg/kg)上述指标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胆胰管逆行注射牛磺胆酸钠制备的大鼠AP模型,6 mg/kg静脉注射罗格列酮是安全、有效的剂量。  相似文献   

19.
焦燕  杨晓春  张问  林琳  杨世杰  李红 《吉林医学》2011,32(19):3845-3847
目的:探讨氧化樟脑对小鼠睡眠功能和自主活动的影响。方法:①腹腔注射氧化樟脑10 min后,腹腔注射阈剂量的戊巴比妥钠(45 mg/kg),记录小鼠入睡时间和睡眠持续时间。②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65 mg/kg),待小鼠翻正反射消失后,腹腔注射氧化樟脑,记录小鼠睡眠时间。③小鼠腹腔注射氧化樟脑,10 min后放入YLS-1S多功能小鼠自主活动测定仪中,稳定2 min后记录5 min内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结果:①氧化樟脑能显著延长阈剂量戊巴比妥钠的小鼠的入睡时间并缩短睡眠持续时间。②氧化樟脑能显著缩短阈上剂量戊巴比妥钠小鼠的睡眠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③氧化樟脑明显的增加了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结论:氧化樟脑能够延长小鼠入睡时间、缩短睡眠时间并增加小鼠的自主活动次数,提示具有催醒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胡伟  李金玉  张志捷 《海南医学》2013,24(22):3328-3330
目的 比较手术结束前分别预注帕瑞昔布钠与舒芬太尼预防食道癌开胸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全麻下行食道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ASAⅠ~Ⅱ级,年龄45~73岁,随机分为帕瑞昔布钠组(P组)、舒芬太尼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 P组和S组分别静注帕瑞昔布钠40 mg与舒芬太尼0.2 μg/kg,C组静注生理盐水10ml.记录三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苏醒室停留时间;评估患者苏醒期间的躁动分级,记录患者拔管后不同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结果 三组患者的麻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均长于P组和C组(P<0.05).P组和S组无躁动及轻度躁动例数显著低于C组(P<0.05).P组和S组各时点MAP及HR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 食道癌开胸手术的患者,预注帕瑞昔布钠或舒芬太尼均可明显减少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和维持苏醒期循环稳定,且帕瑞昔布钠不延长患者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苏醒室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