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9 毫秒
1.
目的:分析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对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并探讨价值。方法:分析38例经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肠镜或手术证实的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表现,结合临床表现、病变的分布等方面,对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进行总结。结果:溃疡性结肠炎病变在不同发展时期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X线表现特征。结论:对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是目前X线检查方法之一,安全性好,方便易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X线表现。方法 对6例(男4例,女2例)uC患均行结肠灌肠双对比造影。结果 X线表现为病变自直肠向上连续性发展;肠壁多发小而浅的翕影,典型为“靶征”、“针棘征”和“揿扣征”;多发假息肉形成;肠管狭窄、缩短。结论 根据发病部位、进展方式和典型X线征象,本病较易诊断,不难与其他炎性结肠病变鉴别。  相似文献   

3.
溃疡性结肠炎的X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最常见的大肠非特异性炎症病变,属多因性或不明原因的炎性肠病。由于CT对胃肠道病变诊断的局限性,至今X线造影检查仍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手段之一。 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在传统的单对比钡灌肠检查中,溃疡性结肠炎最早的改变表现在排钡后的粘膜相上,出现异常的粘膜皱壁,即粘膜皱壁变得粗大、紊乱及模糊不清,充盈相时结肠边缘毛糙,呈针夹状或锯齿状,但这种改变常无确切的标准,且易与正常结肠或功能性改变所产生的表现相混淆。随着结肠双对比造影方法的应用和推广,对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累及范围和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病理确诊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X线表现。结果点片状的不规则的钡斑影30例,针刺状龛影30例,锯齿样龛影19例,不规则的多发的充盈缺损影12例,铅管征4例,直肠后壁和骶骨前方的间隙增宽3例。结论数字化双对比结肠造影能很好地显示结肠黏膜的小溃疡和累及的范围,能对溃疡性结肠炎准确诊断,能为临床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总结溃疡性结肠炎气钡双重对比造影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纤维结肠镜检查证实的27例溃疡性结肠炎病例,其中男16例,女11例,年龄19岁~60岁,平均年龄33岁。结果:病变多侵犯直肠、乙状结肠及降结肠。早期8例,表现为黏膜增粗紊乱,肠腔内多个弥漫性、连续性和均匀一致的钡点。中期6例,肠腔内多发斑片状龛影,肠壁边缘呈不规则锯齿状,可见"揿扣"样龛影及"双边征"。晚期13例,表现为肠管变形,多发炎性息肉形成。结论:X线气钡双重对比造影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讨论肠道炎性疾病的放射线诊断(包括小肠Crohn病、肠结核与溃疡性结肠炎)。方法根据X线图像进行诊断。结论单发或多发节段性小肠狭窄、粘膜紊乱破坏、假息肉或鹅卵石征则是Crohn病的典型X线表现,故主要靠X线钡餐检查;全消化道造影和钡剂灌肠是小肠结核的主要诊断手段,诊断相对容易,但仍需要密切结合临床表现和病史;X线腹部平片、X线钡灌肠造影是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检查方法,前者应首选,前提要密切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如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阵发性腹痛、全身症状等。对于表现不典型者,可进行肠镜检查,结合临床及影像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肠气钡双对比对溃疡性结肠炎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0月~2011年10月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30例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并对以上患者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出溃疡性结肠炎在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中的影像学特点。结果:经过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溃疡性结肠炎侵犯黏膜下层最多,占66.67%。其病变侵犯的程度不同,X线的表现也各不相同。结论:肠气钡双对比造影检查能够作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以及对其病情判断的检查手段之一,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炎症性肠病的内镜诊断价值与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炎症性肠病 (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 (UC)及克罗恩病 (CD)。约有 10 %患者病变介乎两者之间 ,难以确定类型 ,称未定型结肠炎。其内镜及X线改变构成诊断的主要条件 ,但两者病理改变不同 ,内镜与X线表现也不同 ,诊断价值各异。1  内镜检查的目的  炎症性肠病时进行结肠镜检查的目的 :①了解结肠病变特点 ,以作出诊断及鉴别诊断 ;②了解疾病范围、程度及程期 ,为治疗提供依据 ;③随访观察病情进展及治疗效果 ;④监视癌变 ,发现癌前病变并采取相应对策 ;⑤对X线有疑点的结肠狭窄、包块、息肉等定位 ;⑥外科术前协助制定手术方案、术…  相似文献   

9.
内镜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最重要的检查方法。直肠乙状结肠镜检适用于病变局限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下段者,病变向上扩展者须接受纤维结肠镜检查。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检查的意义:①根据内镜下肉眼观察和粘膜活检做出诊断及鉴别诊断;③明确病变范围,病变严重程度;③粘膜活检从组织学角度判断病变的活动度,有无不典型增生及癌变;④监视有无癌变;⑤评价治疗效果。溃疡性结肠炎内镜检查禁忌症:结肠内镜检查较为安全,但重症或暴发ffl)以及大出血患者行内镜检查易引起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或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应视为禁忌症,厂重心肺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溃疡性结肠炎的 X线诊断。对 72例溃疡性结肠炎的 X线表现作了分析。并把其他结肠炎的 X线表现与溃疡性结肠炎作了比较 ,分析了各类肠炎的特点 ,以资鉴别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临床特征及内镜特点。方法:总结我院从2000年1月~2007年9月经结肠镜结合病理确诊的98例UC患者的相关资料。分析其内镜检查结果及临床特点。结果:本组98例UC内镜下表现为黏膜充血、水肿、多发性糜烂及浅表溃疡73例(74.5%),黏膜充血、水肿伴糜烂43例(43.9%),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且脆易出血或有脓性分泌物68例(69.4%),假息肉形成22例(22.4%),假息肉合并其它17例(17.3%)。病变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侧结肠多见,其它各段结肠亦均有发生。结论:内镜检查可确定UC的范围、程度、分期和有无癌变,是确诊UC的主要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前列腺素EP2受体的表达,探讨EP2受体与UC黏膜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7例活动期UC、11例缓解期UC及23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UC患者按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UCAI)进行疾病分期及病理学分级,再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每例结肠上皮EP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表明,活动期UC患者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EP2的表达均高于UC缓解期及正常结肠黏膜(P<0.01),活动期UC患者EP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EP2蛋白在活动期U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与炎症程度相关, EP2有可能作为UC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比较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克罗恩病和3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特点及病理改变。结果:克罗恩病平均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P<0.05);消瘦、发热以克罗恩病明显多见(P<0.05),而血便、里急后重以溃疡性结肠炎多见(P<0.05),腹痛、腹泻两者无明显差别;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以回盲部为主(P<0.01),而溃疡性结肠炎则仅累及直肠和结肠(P<0.01);鹅卵石样改变、裂隙样溃疡等内镜表现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非干酪样肉芽肿、全层壁慢性炎、裂隙样溃疡和瘘管等病理改变亦仅见于克罗恩病(P<0.01)。结论:克罗恩病的发病年龄早于溃疡性结肠炎,两者临床表现多样,确诊需要依靠内镜和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4.
43例溃疡性结肠炎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春梅 《吉林医学》2008,29(9):714-715
目的: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及肠镜检查结果。方法:回顾性地对2000年1月-2007年1月43例UC患者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结果:确诊43例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变侵犯直肠11例(25.6%),直肠乙状结肠12例(27.9%),左半结肠6例(13.95%),右半结肠1例(2.33%),全结肠9例(20.93%),区域性结肠炎4例(9.3%)。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早期结肠镜检查有利于发现病变并确定范围、分期,减少漏诊、误诊;本组患者以轻中型为主,内科疗效较好,部分中重型患者需要使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及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与疾病活动性的关系,以及临床使用粪便钙卫蛋白作为炎症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选取溃疡性结肠炎患者42人和正常对照20人,采用抗钙卫蛋白单克隆抗体对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进行免疫组化分析,同时采用ELISA方法测定粪便中钙卫蛋白含量.溃疡性结肠炎组织学严重程度根据Truelove-Witts标准判断.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结肠黏膜中有不同强度的钙卫蛋白表达,表达强度与组织学严重程度显著相关(r=0.89,P=0.000 1);缓解期结肠黏膜无或仅有微弱的表达,缓解期与活动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LISA方法测定结果显示,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结肠黏膜的钙卫蛋白表达强度呈显著相关(r=0.90,P=0.000 7),并且粪便钙卫蛋白含量与组织学严重程度亦显著相关(r=0.849,P<0.01).结论: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黏膜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也是粪便中钙卫蛋白的来源,因此检测粪便中的钙卫蛋白可以反映炎症的组织学严重程度.该检测方法简便可行.  相似文献   

16.
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白介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目的 了解白介素(IL)在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免疫组化方法及自动图像分析仪定量检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不同病变部位、不同病情程度以及不同治疗效果的肠黏膜活检组织中IL-1、IL-4、IL-6和IL-8的表达。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与肿瘤组和正常组相比,IL-1、IL-6和IL-8在肠黏膜中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IL-4水平则显著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受累黏膜的IL-1、I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未受累黏膜,IL-4则显著降低。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L-6和IL-8水平明显高于轻度患者,IL-4则相反。IL-1、IL-6和IL-8在溃疡性结肠炎缓解组明显低于未缓解组。结论 IL-1、IL-4、IL-6和IL-8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有关,可作为评估病情和疗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在溃疡性结肠炎结肠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章明  王启志  高敏  朱有法  赵冬久 《浙江医学》2005,27(12):896-898
目的研究诱导型血红素氧合酶-1(HO-1)在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结肠中的表达,探讨气体信使分子一氧化碳(CO)在UC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染色法,在符合临床和病理诊断标准的33例UC患者肠镜活检标本中分别检测结肠组织的HO-1的阳性细胞,并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HO-1主要表达在结肠黏膜上皮细胞,UC患者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P<0.01).结论HO-1在UC患者结肠中的异常表达表明气信使分子CO在UC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分析血清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ANCA)对溃疡性结肠炎 (UC)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法检测 2 5份溃疡性结肠炎血清、2 6份细菌性结肠炎血清、1 5份混合类型腹泻血清和 50份正常对照血清中的 ANCA,对各组血清的吸光度 (A值 )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UC组 ANCA与其它对照组 ANCA之间的差异非常显著(P<0 .0 0 5)。 UC组 A值超过正常对照组 A值 2 s以上病例达 80 % ,诊断特异性达 89%。结论 :UC血清中存在有诊断价值的 ANCA,固定中性粒细胞 - ELISA可作为血清 ANCA检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上皮特异性Ets转录因子-3(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UC)及其癌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UC及其癌变结肠组织标本中ESE-3的表达。结果:在结肠组织中,ESE-3表达于细胞核中,表达量在UC组织中与正常对照组织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UC相关结肠癌组织中ESE-3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结论:ESE-3可能参与了与UC相关结肠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研究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患者血清中抗Cyclophilin A抗体(ACA)水平进行了测定,旨在探讨ACA与UC的关系。方法用纯化的Cyclophilin A(CyPA)抗原包被微孔反应板建立检测ACA的间接ELISA方法,对67例活动期UC患者,75例内科其他疾病患者及10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检测。并对49例经治疗缓解后的UC患者ACA水平进行随访。结果 ACA水平以吸光度(A)值(492nm)表示,正常对照组(n=100)A值为(0.09±0.05),以(x±3s)为正常上限,其A值〉0.24为阳性。各组被检患者血清中ACA水平与阳性率(%)为UC(n=67)(0.33±0.20),52.2%;内科其他疾病(n=75)(0.10±0.06),1.3%。UC患者血清中AC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及其他疾病组(P〈0.01)。对49例UC患者血清中ACA水平进行随访观察发现,活动期明显高于缓解期(P〈0.01)。结论以上结果提示ACA可能与UC有一定的关系,检测ACA可作为UC的参考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