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3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地区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南昌地区消化性溃疡(PU)的临床特点和季节变化规律,为PU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至2008年5月经临床和胃镜检查确诊为PU的患者资料.将PU分为胃溃疡(GU)、十二指肠溃疡(DU)和复合性溃疡(CU)三种类型,其中GU病变部位按胃底贲门、胃体、胃角、胃窦、幽门管5个部位统计,DU病变部位按十二指肠球部前壁、后壁、大弯、小弯、球后5个部位统计,发病季节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和冬季(12~2月),统计不同类型PU检出率,并按性别、年龄、溃疡部位、发病季节、幽门螺杆菌(Hp)感染、并发症等情况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 在83 888例胃镜检查者中,检出21 308例(25.4%)Pu患者,其中DU占66.33%,GU占24.88%,CU占8.79%;男女性别比为2.44 : 1,其中DU为2.53 : 1,GU为2.26 : 1,CU为2.33:1.GU患者平均年龄为48.02岁,比DU患者大6.7岁.DU发病以30~39岁年龄组最多见,GU以50~59岁组最多见.PU均以冬季发病率(30.17%)最高,夏季最低(22.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DU的病变部位中,依次为球部前壁57.43%、大弯18.26%、小弯13.21%、后壁7.34%;GU则依次为胃窦45.69%、胃角20.54%、胃体15.54%,幽门管9.36%、胃底和贲门8.87%.PU病例中,行Hp检查13 414例,阳性12 318例(占91.83%).Hp感染在不同类型的PU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U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出血4.94%、梗阻3.51%、慢性穿孔0.04%.结论 南昌地区的PU内镜检出率为25.4%,高于中国北方地区,PU的发生和性别,年龄、季节和溃疡部位密切相关,合并Hp感染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内镜对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近一年来我院消化科收治ABP中的20例由于腹痛较剧等原因于入院24 h内进行急症内镜治疗,行Oddi's括约肌切开取石或鼻胆管引流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20例全部痊愈,无明显并发症.结论对ABP患者早期内镜治疗,配合良好的护理和其他综合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检查(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胃镜诊断的215例胃底隆起性病变患者进行EUS,通过观察,比较其起源、大小、回声、境界等,得出诊断。结果 215例病变中诊断间质瘤101例、胃外压迫72例、静脉曲张20例、息肉9例、黏膜皱襞5例、脂肪瘤2例、血管瘤2例、囊肿2例、神经纤维瘤1例、异位胰腺1例。结论 EUS对胃底隆起性病变有独特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并有助于指导选择病灶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比较单腔内镜(SCE)与双腔内镜(DCE)下荷包缝合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相关手术创面或穿孔的临床效果。方法胃黏膜或黏膜下肿块患者38例,随机分成A、B两组,并行ESD术。其中SCE组予以SCE下闭合创面或穿孔,DCE组予以DCE下闭合。结果 38例行ESD术后,创面或穿孔均予以SCE或DCE下尼龙绳成功闭合。结论应用SCE或DCE下尼龙绳和钛夹成功闭合ESD创面或大穿孔,两者疗效相当,但SCE应用更加广泛。SCE有望取代DCE用于ESD创面或大穿孔的闭合,这为内镜下闭合大面积胃肠穿孔或ESD创面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可回收食管支架在治疗贲门失驰缓症的临床价值。 方法 2007年1月~2010年3月,对2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采用内镜直视下置入可回收支架并比较支架置入前、支架取出后3个月患者症状评分、食管最大宽度(MWE)、下食管括约肌静息压(LESP),并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 结果 ①症状评分(8.12±1.88)VS(1.67±0.51),P <0.01。②食管最大宽度为(3.35±0.23)VS(1.78±0.34),P <0.05。③LESP为(41.36±8.24)VS(11.86±2.76),P <0.01。④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57.6%(15/26),支架脱落及移位15.4%(4/26),烧心等3.8%(1/26)。⑤随访3、6、12、24个月仅有0、0、1(3.8%)、2(7.6%)例患者复发。 结论 支架置入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并发症少,近期及远期疗效满意,是一种简单可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十年回顾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一个由多因素诱发,多个脏器受累的疾病,病情凶险,发展迅速,由于缺乏有效的特异性治疗方法,本病死亡率和并发症较高。为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非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现将1993~2003年我院收治的102例SAP的治疗结果作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对胰腺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十二指肠恶性梗阻并不少见,临床主要表现为腹胀、呕吐、营养不良等,常需采用外科胃空肠吻合术治疗。随着内镜器械及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置入金属支架可有效解除梗阻。本文分析十二指肠支架对恶性十二指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及疗效。  相似文献   
9.
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病变20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发病情况、主要临床表现及胃镜下改变。方法:分析本院近10年来胃镜诊断十二指肠降部病变207例,探讨其主要疾病及临床特点,胃镜诊断情况。结果:降部病变男多于女;以降部溃疡最常见(40.6%),其次为降部息肉(16.9%)、降部癌(包括乳头癌)占14%、降部炎(11.6%)、降部憩室(4.8%),还有降部乳头炎、黏膜下肿块、钩虫感染、蛔虫、结石、血管病变等;临床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胃镜 病理可以发现病变位置、大小、形状、性质等。结论:十二指肠降部病变多样,临床表现不典型,胃镜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胰胆管合流异常主要临床特征及ERCP的诊断作用。方法对2例反复发作上腹痛或急性胰腺炎患者行ERCP。结果B—P型胰胆管合流异常以反复发作胆管炎、胆总管囊肿扩张为主;P—B型胰胆管合流异常以反复发作急性胰腺炎为主。B超、CT无法确诊,ERCP有确诊价值。结论对不明原因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急性胰腺炎患者要考虑胰胆管合流异常的可能,应行ERCP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