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CRVA)形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VEGF与CRVA形成的关系。方法 以激光诱导兔CRVA的常规方法对兔眼行激光处理,在激光术后3 d和1、2、4、6周ELISA法检测实验兔眼房水、玻璃体、激光击射部位和非击射处视网膜脉络膜组织的VEGF含量。以正常兔眼及单纯-过性静脉阻塞非CRVA激光处理组(RVO组)作为对照。结果 正常兔眼含有较低水平VEGF。RVO组和CRVA组均于激光术后1周出现VEGF峰值,两组峰值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2~4周cRVA组仍保持较高水平VEGF,与同期RVO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CRVA组VEGF峰值维持至激光术后4周,与CRVA形成时间相吻合,推测VEGF水平的升高与CRVA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利用Nd∶YAG激光提高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术的成功率。方法:灰色家兔20只(40只眼)用氩激光建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模型,模型成功家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20只眼),用氩激光随后用Nd∶YAG激光;对照组10只(20只眼),单独用氩激光诱发形成视网膜和脉络膜静脉间的吻合。结果:通过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检查和彩色眼底照像,实验组6只眼成功建立视网膜脉络膜吻合,检眼镜下激 光击射部位静脉中断呈漏斗状陷入脉络膜;FFA显示远端及近端静脉内血流汇入吻合处,吻合形成时间为4~6周,对照组未形成吻合。观察2~6个月由激光击射引起的视网膜或玻璃体出血均在8周内吸收,未见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用Nd∶YAG激光可提高诱导视网膜脉络膜静脉吻合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兔视网膜静脉阻塞眼视网膜VEGF表达及电生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视网膜静脉阻塞后视网膜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变化及其视网膜的电生理学改变,并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眼的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鄄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VEGF表达的改变与FERG鄄b波的振幅具有负相关关系。结论:①RVO的电生理改变表明视网膜功能改变主要位于视网膜中央血管供应区域,即内核层到神经纤维层;②VEGF在RVO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发生中具有重要的参与机制;③RVO的电生理学指标和VEGF表达的改变具有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动物模型,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疾病的研究提供稳定的模型。方法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封闭兔眼视网膜静脉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利用HE染色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增生情况,利用免疫组化法观察正常兔及造模后3周兔视网膜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并检测造模前及造模后3周闪光视网膜电流图(flash electroretinogram,FERG)。结果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眼可见明显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增生,缺血视网膜及新生血管组织中VEGF不同程度表达增强,FERG-b波的振幅明显下降(P<0.01)。结论采用氩激光直接光凝法建立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治疗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效果。方法:对19例19眼确诊为非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行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术后1、2、4及8周复查,随访6~12个月,观察视力、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情况。结果:19例19眼25个治疗部位,其中1个治疗部位13例13眼,2个治疗部位6例6眼。吻合成功11例11眼(57.9%),吻合成功部位13点(52%)。治疗后视力改善11例11眼,无变化5例5眼,下降3例3眼(均为不成功病例)。眼底及荧光血管造影显示,成功病例均有明显改善,未见有新生血管形成及转化为缺血型的病例;不成功病例中,3例3眼发展为缺血型,5例5眼视网膜出血吸收缓慢。结论:氪红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术可有效建立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通道,缓解阻塞后的血流阻滞,改善视网膜血液循环,改善视力及眼底情况,疗效确切。需进一步研究其应用范围及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眼络通方对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新西兰兔视网膜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将48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12只和模型组36只,模型组以氩激光光凝,建立RVO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天保宁组、眼络通组,每组各12只。空白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5mL/(kg·d);天保宁组灌胃给药剂量为0.02g/(kg·d);眼络通组灌胃给药剂量6.9g/(kg·d),连续给药4周。分别于灌胃治疗第1、2、4周后每组各处死4只新西兰兔,以免疫组化与Western blot法检测视网膜组织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视网膜组织PDGF、VEGF的mRNA表达,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1、2、4周各时相视网膜组织中PDGF、VEGF蛋白与mRNA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眼络通组1、2、4周各时相视网膜组织中PDGF、VEGF蛋白与mRNA的表达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仍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而天保宁组各时相视网膜组织中PDGF、VEGF蛋白与m RNA的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络通方通过抑制视网膜组织VEGF、PDGF的表达,减少促血管新生因子释放,从而抑制视网膜血管新生,发挥保护视网膜、治疗RVO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活血利水法之散血明目片对抗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veinocclusion,RVO)后视网膜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作用机制 ,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 40只家兔随机分为 4组 ,每组 1 0只兔 2 0只眼 ,采用光化学法建立RVO模型 ,4组分别给药 ,A组健康空白组 ,B、C、D组造模后分别以生理盐水、血塞通片混悬液、散血明目片混悬液灌胃。实验后第 7、2 1d处死家兔 ,取出视网膜 ,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 (ELISA)检测视网膜中VEGF浓度 ,光镜下观察视网膜各层结构变化。结果 60只眼成功建立了RVO模型 ,散血明目片治疗组 (D组 )兔视网膜VEGF的浓度 7d、2 1d时明显低于B、C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D组视网膜各层结构病理变化均轻于B、C组。结论散血明目片能有效的对抗RVO后视网膜中VEGF的影响 ,保护视网膜  相似文献   

8.
激光诱导脉络膜视网膜静脉吻合为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现将这项新技术的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并发症及预防等方面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陈艳  冷瀛 《当代医学》2021,27(8):65-68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ME)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在本院诊断为RVO继发性黄斑水肿并采用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注射治疗的患者90例(90只患眼)作为RVO组。糖尿病性黄斑水肿患者65例(70只患眼)作为DR组。两组行康柏西普玻璃体腔注射并按需给予视网膜激光术治疗,治疗后进行随访,比较两组视力改善情况及黄斑水肿改善情况。结果RVO组视力提高47只眼(52.5%),视力不变39只眼(43.1%),视力下降4只眼(4.4%),OCT形态恢复正常50只眼(55.0%),改善26只眼(29.4%),无改善14只眼(15.6%)。DR组视力提高24只眼(34.0%),视力不变43只眼(62%),视力下降3只眼(4.2%)。OCT形态恢复正常23只眼(33.0%),改善21只眼(30.0%),无改善26只眼(37.0%)。两组视力提高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OCT形态恢复正常及改善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继发性黄斑水肿和糖尿病性黄斑水肿(ME)疗效显著,且治疗RVO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蛴螬提取物对兔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 vein occlusion,RVO)模型ET-1表达的干预作用.方法 取健康兔36只,每组9只,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血栓通组、蛴螬组4组.采用波长532 nm的Nd:YAG激光光凝法建立RVO模型,连续灌胃给药,实验后7、14、21 d分别处死兔取材,石蜡包埋切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视网膜组织中ET-1表达活性,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蛴螬组7、14、21 d与模型组比较,ET-1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蛴螬组与血栓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蛴螬组与空白组比较,7、14 d的ET-1表达活性明显高于空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1 d时的ET-1表达活性与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0.05).结论 蛴螬能够明显降低兔RVO模型ET-1表达,抗血栓形成,改善RVO后视网膜局部微循环,减轻缺血缺氧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