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 评价CT导航系统在脊柱畸形矫正手术中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应用效果和技术优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10年1月- 2014年1月利用导航技术行手术治疗的脊柱畸形患者60例,其中男27例,女33例,平均年龄18.4(11 ~ 38)岁.通过西门子术中滑轨40排CT扫描后将原始数据转送给配备的Brainlab导航系统,辅助术者完成椎弓根钉置入.结果 60例共置入椎弓根钉650根,胸椎570根(21根进行了修正),腰椎80根(无修正).总置钉准确率98.14%,胸椎97.89%,腰椎100%.结论 术中CT导航系统可以从各个角度实时显示准备置钉的椎弓根形态以及椎弓根钉前方组织,也可通过立体成像模块清晰显示进钉点与进钉角度,降低置入椎弓根螺钉时对椎弓根各壁的破坏概率和术中脊髓损伤的发生率,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Zhou D  Xu NW  Nong LM  Zh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10,90(23):1612-1614
目的 探讨CT三维导航技术在胸椎椎弓根钉植入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和植钉准确性.方法 采用CT三维导航技术对24例胸椎骨折患者行椎弓根钉(102枚)植入手术进行立体引导,术后行CT内固定层面扫描,观察椎弓根螺钉植入的准确性.同时总结C臂机透视引导下22例胸椎骨折椎弓根钉(98)的植钉准确性,并与CT三维导航引导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术后CT扫描显示CT三维导航组102枚胸椎椎弓根钉I级99枚(97.1%),Ⅱ级(突破椎弓根皮质≤2 mm)3枚,Ⅲ级(突破椎弓根皮质>2 mm)0枚.Ⅱ级有1枚螺钉位置偏于椎弓根内侧,其余均偏在椎弓根外侧.c臂机透视组98枚胸椎椎弓根钉I级88枚(89.8%),Ⅱ级8枚,Ⅲ级2枚.Ⅱ级和Ⅲ级所有螺钉位置偏于椎弓根外侧,Ⅲ级中一例患者出现顽固性胸背痛.余两组临床无神经损伤症状.两组I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辅助导航技术利用CT三维重建影像进行术中导航给术者提供即时的,多维的清晰图像,准确地按照计算机设计的精确进钉路线进行手术内固定.提高了胸椎椎弓根钉植入的安全性和精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计算机手术导航系统SpineNav-01辅助手术与传统X线透视辅助手术在辅助胸、腰骶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手术中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评价该手术导航系统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方法 纳入33例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患者,收集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辅助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传统组,螺钉置入在X线透视辅助下完成;导航组,螺钉置入在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手术导航系统辅助下完成。术后三维CT评价两组螺钉的位置情况,比较两组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记录每枚螺钉置入时间、置钉相关并发症,导航组另记录注册时间。结果 两组间年龄、性别以及螺钉节段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传统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22枚,腰、骶椎86枚,准确率为73.1% (79/108),安全率为96.3% (104/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2例,1例接受翻修手术;导航组共置入108枚螺钉,其中胸椎30枚,腰、骶椎78枚,准确率为87.0% (94/108),安全率为100% (108/108),出现神经相关并发症1例。两组间螺钉置入准确率及安全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导航组螺钉置入准确性及安全性优于传统组。传统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2~5 min,平均3.2 min;导航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1~4 min,平均2.2 min;导航组共注册25次,每次注册时间3~9 min,平均4.8 min。 结论 基于术前三维CT数据的SpineNav-01手术导航系统能显著提高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腰椎椎弓根内固定手术,提高一次性置钉成功率和准确性。方法:56例腰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病例,分为数字技术手术组(A组)和传统技术手术组(B组)。其中A组26例,行螺旋CT扫描后导入Mimics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开展术前计划及个体化测量以指导手术,置钉81枚;B组30例,采用传统徒手技术置钉86枚。所有病例术中记录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术后再次进行螺旋CT扫描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A、B两组的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分别为88.9%和61.6%;椎弓根螺钉置入准确率分别为98.8%和81.4%。两组置钉一次性置入成功率和准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结合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三维重建辅助手术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椎弓根螺钉置入的一次性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快速成形技术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置入提供一种个性化、精确定位的方法。方法:对4具胸椎尸体标本进行CT扫描,根据CT扫描资料,利用逆向工程原理及快速成型技术设计制造出个体化导航模板,利用个体化导航模板在尸体标本上辅助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所有螺钉的置入由同一位具有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但无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经验的骨科医师进行操作,随后根据CT扫描评价椎弓根螺钉位置。结果:共设计制作48个导航模板,辅助置入96枚胸椎椎弓根螺钉,CT扫描发现所有螺钉均准确置入相应椎弓根内。结论:数字化导航模板辅助胸椎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性高,操作简单,为儿童胸椎椎弓根螺钉的准确置入提供了一种新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6.
计算机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钉固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术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5例行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一组在计算机导航技术辅助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导航组),一组采用传统的解剖标志法结合术中透视定位植入椎弓根螺钉(常规组).比较两组间的螺钉钉道准备时间、螺钉位置的优良率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导航组36例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206枚,其中优169枚(82.0%)、良29枚(14.1%)、差8枚(3.9%),优良率96.1%.有9例患者因故未能行导航.常规组50例患者共植入椎弓根螺钉285枚,其中优257枚(90.2%)、良28枚(9.8%),无位置差的螺钉,优良率100.0%.两组螺钉优良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钉钉道准备时间导航组为(9360±22)s,常规组为(56±8)s,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术前CT扫描三维虚拟图像导航技术与传统解剖标志定位法植入椎弓根螺钉的精度无明显差异;且延长了手术时间,其在脊柱椎弓根螺钉固定中的应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植入脊柱侧凸矫形手术的体会并验证其置钉的准确性。 方法 选择14例脊柱侧凸患者,男性6例,女性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2例。行后路机器人辅助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矫形手术,术中记录机器人置钉时间、透视次数和注册时间等,术后CT 验证螺钉位置。 结果 共使用机器人植入螺钉148枚,平均配准次数(移动平台)1.7次,平均透视次数为11.2次,平均配准时间(平台安装+透视配准)时间为16.4min。从配准完成后,平均每枚螺钉置钉时间为2.4min。冠状面Cobb角由术前50.1°(20°-63°)矫正至12.8°(2°-28°),平均矫形率74%。术后CT平扫显示,机器人辅助置钉的准确率为95.3%。 结论 Mazor机器人辅助脊柱手术定位精度高、手术安全性好,将成为未来脊柱外科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计算机导航辅助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与准确性。方法:2013年1月~2016年1月我科收治4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胸椎25例,腰椎15例。其中T_(10)2例,T_(11)10例,T_(12)11例,L_110例,L_27例。男30例,女10例;年龄23~59岁。病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计算机导航引导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椎弓根钉内固定术。分析手术的置钉安全性、准确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疗效等指标。根据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估术后疼痛缓解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2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3个月。与对照组相比,术后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改善(χ~2=5.469,P<0.05)。观察组术后未发现椎弓根螺钉松动、拔出、断钉。所有手术过程顺利,无血管、神经损伤并发症,螺钉大小选择合适。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t=5.052,P<0.05),术中透视次数均减少(t=9.070,P<0.05),手术时间缩短(t=3.613,P<0.05),但早期操作不熟练,时间较长,在置钉数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92,P>0.05)。结论:计算机导航辅助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安全性和准确性较好,可减少术中出血量,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在脊柱侧凸矫形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22年9月接受脊柱侧凸矫形手术患者66例的临床资料。采用人工智能辅助设计3D打印导板置入椎弓根螺钉患者24例(智能导板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0例,特发性脊柱侧凸8例,退变性脊柱侧凸6例。且均在术前应用SurigiPlan V1.0辅助规划螺钉型号及路径。42例采用徒手置入椎弓根螺钉(徒手组),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16例,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退变性脊柱侧凸13例。对比两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辐射量、术后椎弓根螺钉置入的准确率和安全性、术前规划与实际置入应用螺钉的符合率以及治疗前后脊柱影像学参数变化。 结果 两组共置入1 342枚椎弓根螺钉,其中智能导板组与徒手组分别置入468枚和874枚螺钉。智能导板组置钉安全性高于徒手组(98.29% vs 92.33%,P<0.05),置钉准确性高于徒手组(94.23% vs 82.95%,P<0.05)。智能导板组468枚螺钉中,术前规划螺钉的长度及直径与实际应用螺钉的符合率分别为97.01%(454枚)和95.51%(447枚)。两组术前及术后主弯的Cobb角及顶椎旋转角、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智能导板组患者的术中辐射剂量低于徒手组(P<0.05),两组医生的术中辐射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徒手置钉相比,人工智能辅助设计制造的3D打印手术导板可显著提高置钉准确性、安全性及置钉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一种能指导颈椎弓根螺钉置钉手术操作的方法.方法 随机取经甲醛浸泡过的成人颈椎标本(C1-C7)共10具(保留完整的脊柱三柱结构及相关的韧带和椎旁肌),对它们进行CT扫描及三维重建,根据CT测量确定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对其中5具标本的C2-C7全部进行实体置钉,另外5具标本在CT导航技术的引导下进行置钉.术后进行颈椎椎弓根螺钉水平的CT平扫及矢、冠状面重建,解剖后肉眼大体观察椎弓根螺钉置入的精确性.结果 个体化置钉60枚,成功率为90%,优良率为75%;在CT导航引导下置钉60枚,成功率为96.6%,优良率为90%.两种方法比较,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导航法置钉较术前三维CT辅助的个体化置钉准确性无明显差异,但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滑脱腰椎椎体中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7月-2015年6月间因腰椎滑脱施行手术的4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0例。手术方案均采用传统腰椎后路椎板切除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术(PLIF)手术,传统徒手穿刺组采用传统徒手穿刺完成椎弓根钉置入,3D打印组术前进行3D实体腰椎模型的打印,记录两组在滑脱椎体椎弓根钉置入过程中的工作时间、穿刺次数,均在术后复查CT以判断椎弓根钉置入的准确性。结果:应用3D打印组在滑脱椎体中置入单个椎弓根的平均时间为(5.60±1.85)min,明显短于传统徒手穿刺组的(8.10±1.63)min;穿刺次数平均为(1.20±0.20)次,少于传统徒手穿刺组的(1.80±0.50)次;术后CT平扫提示3D打印组的38枚(95.00%)椎弓根螺钉完全位于椎弓根内,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徒手组的80.00%,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椎弓根螺钉置入术前计划的制定,在滑脱腰椎椎体椎弓根钉的置入过程中可有效减少置钉时间并且明显提高置钉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3D打印在脊柱侧凸矫形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根据CT断层扫描数据,利用3D打印技术建立患者的脊柱实体模型,并探讨其在脊柱矫形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脊柱外科在采用3D打印技术重建病变节段脊柱前后,两组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术中置钉时间、置钉准确率、神经血管损伤发生率差异等情况.结果 未使用3D打印技术组患者30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466枚,平均置钉时间(3.1±0.5)min,置钉准确率为85.6%(399/466);使用3D打印技术组患者23例,共置入椎弓根螺钉354枚,平均置钉时间(2.1±0.4)min,置钉准确率为93.2%(330/354).两组置钉时间和置钉准确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与传统的未使用3D打印技术的徒手置钉技术相比,术前利用患者CT数据通过3D打印技术制作患者病变节段脊柱模型可为术者制定手术计划和置钉提供参考,可以缩短置钉时间,提高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3.
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胸腰椎骨折经骨折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安全性.方法 胸腰椎椎体单节段骨折 102例,术前行CT加密扫描观察椎弓根的完整性、直径和骨折部位,以确定入钉点、进钉角度和螺钉直径.按置钉椎体的情况分为经正常椎椎弓根置钉组(正常组.204椎)和经骨折椎椎弓根置钉组(骨折组,102椎).术后以CT扫描评价螺钉置钉的准确性.结果 102例患者共置入608枚椎弓根螺钉.骨折组置钉200枚,其中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Ⅰ度185枚,Ⅱ度15枚;正常组置钉408枚,其中Ⅰ度387枚,Ⅱ度21枚;两组置钉椎弓根螺钉CT位置分级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33,P>0.05).术后CT扫描证实,572枚螺钉(94.1%)完全位于椎弓根内;36枚螺钉(5.9%)出现偏差.骨折组置钉有15枚发生位置偏差,偏差率为7.5%,其中8枚偏外,4枚偏下,3枚螺钉直径过大,但均未导致临床不良后果;正常组置钉有21枚发生位置偏差,偏差率为5.1%,其中12枚偏外,7枚偏下,2枚螺钉直径过大;两组偏差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骨折椎置人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方法安全、可靠,不增加额外的手术风险.螺钉位置出错多为方向偏外或偏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乳突结节行椎弓根置钉方法的临床意义,为胸腰椎椎弓根选择定位提供新的方法。方法:选择尸体骨标本1具,观察胸腰(T11~L5)椎乳突结节的形态、特点、位置及与"人字脊"的关系。经乳突结节用椎弓根螺钉置入椎弓根,并摄片判断置钉的准确性。选择行手术治疗的28例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术中以乳突结节作为椎弓根螺钉进钉点,术中经C臂X线机及术后CT确定螺钉位置。结果:尸体骨观察可见胸腰椎的乳突位于上关节突背面的基底部,他的基底投影位于椎弓根管投影的区域范围内,变异小,对于设定椎弓根螺钉的入钉点具有定位意义。置钉X片示14个关节突置钉均位于椎弓根中心位置。手术患者术后X片及CT测量显示:CT发现2枚螺钉突破椎体前缘,1枚突破椎弓根外壁,其余位置良好,置钉准确率96%。相较于十字定位法,准确率明显提高,平均手术时间及失血量明显减少。结论:将乳突结节作为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置钉的定位点是一种简便易行、创伤小、准确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与徒手置钉术的比较来评价一种新的椎弓根置钉技术——Ball tip技术置入中上胸椎椎弓根钉的准确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1年5月,对40例需行中上胸椎椎弓根钉内固定的患者,术中应用ball tip技术或徒手置钉技术置入椎弓根钉。椎弓根球形探针包括一个金属球端和一个具有良好弹性的金属柄,金属球端的直径分别有1.5、2.5、3.5mm三种。Ball tip技术要点:按标准椎弓根钉进钉点定位,高速磨钻钻孔去除皮质,将椎弓根球形探针按直径从小到大依次缓慢敲入椎弓根内直至达到椎体前方骨皮质。术后采用CT扫描评价椎弓根钉钉道情况。同样方法评价同期徒手置钉组。【结果】采用Ball tip技术共置入104枚椎弓根钉,传统徒手技术置入98枚。术后CT扫描显示Ball tip组胸椎椎弓根钉钉道准确率为84.6%,16枚(15.4%)螺钉出现置钉不良,其中3枚(2.9%)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6枚(5.8%)穿透椎弓根外侧骨皮质;7枚(6.7%)穿透椎体前壁骨皮质。徒手置钉组准确率为65.3%,共有34枚(34.7%)置钉不良螺钉,其中10枚(10.2%)穿透椎弓根内侧骨皮质;16枚(16.3%)穿透椎弓根外侧骨皮质;8枚(8.2%)穿透椎体前壁骨皮质。两组置钉准确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螺钉穿透椎弓根内侧、外侧骨皮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神经、 血管和内脏损伤等并发症。【结论】与徒手置钉技术相比,Ball tip置钉技术,可更准确地置入中上胸椎椎弓根钉,减少因螺钉误置所导致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系统辅助下置入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临床效果。  方法  将2018年8月—2020年5月于安庆市第一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接受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的40例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机器人辅助手术组和“C”形臂透视下徒手组,2组各20例。记录每台手术椎弓根螺钉的置入时间及术中透视次数,根据术后X线和三维CT评价2组螺钉的位置情况(准确率),评判螺钉置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结果  机器人辅助手术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平均(13.85±1.41)min,“C”形臂X线透视下徒手置钉组每枚螺钉置入时间为平均(14.03±1.84)min,2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手术组共置入螺钉94枚,Ⅰ级螺钉90枚,Ⅱ级螺钉4枚,Ⅲ级螺钉0枚,准确率为95.74%(90/94);“C”形臂X线透视下徒手置钉组共置入螺钉96枚,Ⅰ级螺钉83枚,Ⅱ级螺钉10枚,Ⅲ级螺钉3枚,准确率为86.46%(83/96);2组数据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器人辅助手术组术中的透视次数为(8.15±1.53)次,“C”形臂X线透视下徒手置钉组术中的透视次数为(13.35±2.58)次,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天玑骨科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能明显提高置入椎弓根螺钉的准确性及安全性,同时也减少了术中放射线辐射,但并未明显增加置钉时间,在脊柱手术中有着巨大的手术潜能和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胸腰椎骨折需要进行椎弓根固定的患者共7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透视定位植入,观察组采用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结合术中透视定位。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各项指标:术中出血量、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置入成功率、置入准确率。结果:观察组置入成功率、置入准确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完成钉道准备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维重建数字骨科技术辅助胸腰椎椎弓根螺钉徒手置钉可确定椎弓根螺钉在椎板后方的进钉点,寻找出最佳钉道的位置,钉道准备时间短,手术出血量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9,(21):1655-1660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在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科收治的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患者4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均行腰椎后路减压椎间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TLIF手术),观察组术前应用3D打印技术制定手术方案,对照组应用传统三维CT制定手术方案。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失血量、置钉准确率以及手术前后ODI和JOA评分、滑脱程度及并发症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X线暴露次数、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滑脱复位程度及术后各时段ODI和JOA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3D打印技术有助于峡部裂型腰椎滑脱症术前计划的制定,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透视次数、降低手术失血量、提高置钉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胸椎椎弓根螺钉固定系统具有良好的3柱固定效果,近年在脊柱矫形及重建方面得到广泛运用。胸椎椎弓根相对于腰椎较小,而且胸椎解剖结构特点特殊,使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用于胸椎椎弓根后路固定相对发展缓慢。近年来胸椎的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得到迅速发展,但是胸椎椎弓根解剖关系复杂,变异较大,由于各个学者的研究对象不同,加之不同的脊柱外科医师临床经验差距很大,无论是在解剖标志的判断、进钉点的选取上均存在着较大差异,置钉技术也有很大差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用“漏斗技术”置入胸椎椎弓根螺钉,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矫形手术中的实用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21例AIS,在手术矫形过程中,胸椎椎弓根螺钉的置入均采用“漏斗技术”,记录置入操作和术后并发症;对术中确信度不高的胸椎椎弓根置钉行三维C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