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目的 回顾分析C-D Horizon、TSRH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 2003年8月~2006年1月间运用C-D Horizon、TSRH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28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包括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及退变性脊柱侧凸.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2年(平均16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并随访术后疼痛是否缓解及功能恢复.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侧凸术后主弯矫正率平均61.2%.末次随访主弯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5.2°.C7中点距骶骨中心垂线由术前平均2.3 cm矫正为术后0.19cm.18例腰背疼痛的患者中16例术后得以缓解,24例患者术后参加正常的生活工作.结论 C-D Horizon、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成人脊柱侧弯可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有效矫正脊柱侧弯,术后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效果。方法47例AIS患者均行后路矫形,术前均行详细的临床和影像学检查评估,术后及随访时拍X线片,对侧凸Cobb角、顶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术后全部患者获11—48个月随访,平均16.6个月。手术前主侧凸Cobb角平均为53.4°±10.7°,术后平均为12.5°±5.3°,平均矫正率为68.0%,终末随访矫正丢失率平均2.1%。本组患者均无躯干失平衡及断钉、断棒。结论后路选择性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后路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C—D技术后路三维形矫形植骨内固定术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19例,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1~23岁,平均14.2岁。术后随访6~28个月,平均16.6个月。了解脊柱侧凸畸形改善情况和Cobb角的变化。结果19例病人畸形均得到明显改善,手术前后Cobb角分别为(49.4°±6.7)和(21.3°±4.1),P值〈0.01。结论后路三维矫形植骨内固定术适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治疗,此方法能一次性完成畸形矫形,降低并发症,临床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TSRH、CD、Isola等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在成人脊柱侧凸矫治中的应用并评价其疗效.方法:分析运用TSRH、CD、Isola脊柱内固定系统治疗的35例成人脊柱侧凸患者.术前冠状面主弯Cobb角平均58.1° (42°~95°),采用前后路联合矫形或单纯后路矫形手术方法.平均随访20个月(10~48个月).通过影像学资料对术前术后冠状面和矢状面的矫形效果对比分析并通过C7椎体中点距骶中线(CVSL)的距离来分析躯干平衡的重建,通过关于自我评估的问卷调查来获得患者主观治疗效果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外观矫形效果明显(P<0.05).总体冠状面主弯平均Cobb角矫正53.2%.末次随访冠状面Cobb角平均丢失4.3°.C7中点距CVSL由术前的平均2.6 cm矫正为术后的0.24 cm.通过随访期间的问卷调查89.3%以上的患者对外观改善、疼痛的缓解表示满意,2例术气胸、血胸,3例术后随访1年后仍主诉腰背部疼痛,其中2例为临近节段退变,1例为假关节形成. 结论:对于成人脊柱侧凸,第三代脊柱内固定系统能得到冠状面上较高的矫正率、重建躯干平衡,并且可以获得患者较高的满意度,并发症较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后路三维矫正治疗脊柱侧弯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2月~2004年12月应用中华长城椎弓根三维矫形系统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TSRH系统后路三维矫形系统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1例。本组共3例,均为女性。最小14岁,最大19岁,平均16岁。术前侧凸cobb角40~100°,平均70°。结果:全部病例均安全完成矫形手术,侧凸矫正率45%~98%,平均85%,术中、术后无脊髓损伤及其它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矫正治疗脊柱畸形,可获得冠状面与矢状面两畸形和轴向旋转畸形理想矫正,同时提供了一个较坚强内固定,植骨愈合率高,术后早期配合带支具下地活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矫形TSRH或中华长城系列内固定(后路矫形术)、前路松解矫形TSRH内固定(前路矫形术)及前路松解后路矫形TSRH或中华长城系列内固定(前后路联合矫形术)。结果:术后无切口感染,无神经系统并发症。随访1~4年,纠正无明显丢失。结论:脊柱侧凸畸形比较复杂,应根据患者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讨论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螺钉矫形、结合n-HA/PA66人工骨粒植骨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AIS患者21例,其中男6例,女15例;年龄12~20岁,平均15.2岁;主弯Cobb 角为40°~63°,平均为51.4°.本组患者的Lenke分型:Ⅰ型10例,Ⅱ型5例,Ⅲ型4例,Ⅳ型1例,Ⅴ型1例.21例患者均采用经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矫形内固定、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融合术.结果:术后侧凸Cobb 角为5°~31°,平均13°,平均矫正率为79%,21例患者植骨后可获得良好的骨性融合,术后近期随访以及末次随访植骨融合率为93.4%,术后矫正率无明显丢失.患者可参加一般性体育锻炼,且均未出现内植物松动、断裂及其它相关并发症.结论:对于AIS患者,后路矫形侧连续置入椎弓根钉可获得满意的畸形矫正率,n-HA/PA66人工骨粒结合自体骨粒植骨可用于AIS患者的后外侧植骨融合.  相似文献   

8.
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的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自2005年3月至2006年9月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脊柱僵硬后凸型侧凸11例(平均年龄11.2岁),其中神经纤维瘤病3例,先天性脊柱侧弯5例,脊髓灰质炎1例,特发性脊柱侧凸2例.11例患者的Bending像脊柱活动度均小于25%.平均随访时间1.3年(0.5~2年).结果:术中1节段后柱楔形截骨3例,2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3节段后柱楔形截骨2例,经椎弓根截骨2例,椎体切除+后柱切除2例.术前后凸畸形平均108°(87°~135°),侧凸畸形平均97°(65°~135°),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至49°(改善率55%),侧凸平均矫正至37°(改善率66%).术后身高平均增加4.7 cm.11例矫形手术无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 结论:应用后路脊柱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后凸型脊柱侧凸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了避免长节段融合后脊柱发生的生长停滞和曲轴现象,一种新设计的部分滑动椎弓根钉系统(PSPSS)通过短节段融合的方法用以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方法方便选取2001年1月—2015年10月应用滑动椎弓根钉系统治疗生长发育期尤其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PSPSS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观察患者术前、术后和随访Cobb’s角、顶椎偏移量和顶椎旋转变化。结果通过后路切开矫形内固定,术后平均Cobb’s角28.26°。术后随访Cobb’s角26.74°。术后顶椎偏移2.12 cm,随访2.22 cm,术后和随访顶椎旋转0.62°。术后随访固定节段平均椎体生长1.0 mm。结论与传统三维固定方法相比,PSPSS系统不仅有相同的矫正率、相对较少的术后并发症,而且不限制术后脊柱的继续生长,避免了曲轴现象,是较好的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内固定系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半椎体所致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04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施行后路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24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侧凸Cobb角48.50°±10.32°(40°~82°),伴后凸畸形12例,后凸Cobb角27.20°±4.76°(13° ~38°).均行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1周及随访时复查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每3月随访1次.结果 术后侧凸Cobb角为12.90°±5.64°(5°~18°),矫正率为73.4%;12例伴后凸畸形者后凸Cobb角为8.70°±3.12°(6°~15°),矫正率为68.1%;术后随访6~36月,平均14.6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为16.30°±6.23(6° ~22°),最终矫正率为66.4%,后凸Cobb角为11.30°土7.21(8°~21°),最终矫正率为58.5%;术后植骨融合部位骨痂形成良好,无感染、内固定器械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并360°松解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并起到良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11.
Rao YB  Xiao SP  Wang YL  Wang ST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13):906-908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的疗效。方法对9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采用了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ue(H-L)术式、C—D及TSRH三维矫正,术前、术后临床资料的长期总结,分析所采用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94例术后随访时间1—3年,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ve(H-L)术式、C—D及TSRH三维矫正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6.42%、45.18%、55.68%、63.28%,采用H—L、C—D和TSRH手术方法的矫正度均高于Harrington方法,其中以TSRH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最显著。结论手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是明显的,尤以近年运用的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人工假体钛肋(VEPTR)是一种新型植入设备,用于椎体畸形或缺陷患者加强其脊柱的稳定.患儿VEPTR手术对护理工作有许多新的要求.文内探讨手术护理对患儿VEPTR脊柱矫形手术效果的影响. 方法:对我院自2006年至2008年中因脊柱侧凸行VEPTR脊柱矫形手术28例患儿的护理工作进行总结.其中男性18例,女性10例;年龄2~7岁.特发性脊柱侧凸13例,先天性脊柱侧凸9例,神经源性脊柱侧凸2例,神经纤维瘤病性脊柱侧凸3例,Chari畸形伴脊柱侧凸1例.术前Cobb角58°~ 89°,平均74°.对其术前准备,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的特殊要求加以详尽记录,对手术情况和手术结果与护理工作的关系进行分析. 结果:手术后Cobb角为30°~41°,平均36°,矫正率为52%.28例手术进行均较顺利,平均时间2.5h,术中出血100~300ml.术后未发生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患儿术后恢复良好. 结论:仔细的术前访视及器械物品准备,良好的术中配合和积极的术后护理是减少术后并发症、保证手术效果良好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行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术前、术后及随访时的X光像,对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躯干平衡等进行测量和分析.复习手术记录和病历,记录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 本组患者12例,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20.1(9~57)岁,其中成人脊柱侧凸2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10例.平均随访9.2个月.融合固定节段平均12个节段.手术时间平均5.0 h,术中出血量平均1517 ml,回输自体血平均780 ml,异体输血平均1109 ml.手术前后主弯冠状面Cobb角分别为100.9°和48.8°,平均矫正率51.8%(P=0.000).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81.7°和42.2°,平均矫正率为49.8%(P=0.000).随访时主弯冠状面Cobb角及节段性后凸Cobb角分别为50.7°和46.0°,矫形无明显丢失(P=0.763,P=0.698).手术前、后及随访时冠状面躯干平衡分别为16.3、14.7和12.0mm,随访时仅1例发生冠状面躯干失平衡(22 mm).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的下肢单侧肢体麻木、无力,获完全恢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损伤.结论 后路顶点经椎弓根截骨术是矫正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方法 ,早期结果 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医学创新》2015,(15):70-73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经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后,一期行短关节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内的脊柱侧弯情况及后凸Cobb’s角。结果:患儿脊柱畸形情况改善明显,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1.3°、术后平均15.3°,矫正率63.0%,末次随访平均14.8°,矫正率64.2%;冠状面全主弯Cobb’s角术前平均46.8°、术后平均18.6°,矫正率60.3%,末次随访平均17.6°,矫正率62.4%;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平均后凸15.3°,术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围,术后尾侧和头侧代偿弯也有明显改善,5项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该术式能够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目的,在患儿骨骼成熟前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脊柱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TSRH内固定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手术配合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侧凸是一种由于椎体序列复杂移位而导致的三维脊柱畸形,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发病率在中国人群中可达0.61%~2.4%,它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1987年美国德洲斯克瑞特医院(TSRH)研制成功TSRH脊柱矫正器械,它具有三维矫形功能。TSRH系统不仅可用于脊柱侧凸的矫形,还可用于脊柱创伤、脊柱肿瘤及脊柱退行性病变的治疗。我们于2001~2002年期间应用TSRH系统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4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30例本院收治的先天性脊柱侧弯患儿,经后方入路半椎体切除后,一期行短关节椎弓根螺钉矫形固定和脊柱植骨融合术,比较患儿手术前后及随访期内的脊柱侧弯情况及后凸Cobb’s角。结果:患儿脊柱畸形情况改善明显,冠状面半椎体节段侧弯Cobb’s角术前平均41.3°、术后平均15.3°,矫正率63.0%,末次随访平均14.8°,矫正率64.2%;冠状面全主弯Cobb’s角术前平均46.8°、术后平均18.6°,矫正率60.3%,末次随访平均17.6°,矫正率62.4%;矢状面半椎体节段术前平均后凸15.3°,术后Cobb’s角降至生理曲度正常范围,术后尾侧和头侧代偿弯也有明显改善,5项数据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融合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弯疗效显著,该术式能够达到矫正先天性脊柱侧弯的目的,在患儿骨骼成熟前治疗,可有效预防继发性脊柱病变,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7.
童祎  冯大雄  叶飞 《西部医学》2012,24(8):1553-1555
目的探讨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治疗脊柱侧弯剃刀背畸形的优点。方法采用后路松解﹑椎体截骨矫形﹑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脊柱侧凸畸形31例,其中16例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15例采用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观察两种治疗剃刀背畸形术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及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结果术后随访10~24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经后正中切口凸侧2~4根肋骨后支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5.3±1.2)min,出血量(65±11.6)ml,未发生局部反常呼吸,壁层胸膜撕裂1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4.4%,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15%,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2%。局部剃刀背2~4根肋骨切除治疗剃刀背畸形平均每根肋骨切除时间为(8.6±1.6)min,出血量(128±19.6)ml,局部反常呼吸5例,壁层胸膜撕裂3例,侧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67.6%,后凸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20%,剃刀背高度矫正率平均67%。两组在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Cobb角﹑剃刀背高度的矫正率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反常呼吸发生率、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上,凸侧肋骨后支切除术要明显少于剃刀背肋骨切除术。结论凸侧后支肋骨切除胸廓成形手术治疗剃刀背畸形矫形满意,手术创伤更小,术中及术后肺部并发症少,对呼吸功能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8.
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6月至2003年6月手术治疗的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男9例,女15例,平均年龄17岁(12~20岁)。术前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平均98°(80°~117°),仰卧位反向弯曲相上柔韧性平均20·8%(5%~29·5%)。合并有矢状面畸形者15例。全部病例以北京协和医院分型原则进行手术融合。19例行前后路联合矫形术,5例行一期单纯后路矫形术。结果全部病例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8个月(12~30个月)。术后主侧凸冠状面角58°(32°~100°),主侧凸矫正率平均为41·0%(10·9%~61·0%)。术后1例脱钩而行翻修术。1例钢丝断裂而无神经症状,给予严密观察。最后一次随访主侧凸冠状面角平均63°(31°~104°),矫正平均丢失5°(0°~10°)。无假关节形成及失代偿发生。结论与椎体截骨术相比,前路松解加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及单纯后路矫形内固定术具有危险性小、出血少、感染率低等优点,对特发性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来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适当矫形及恢复冠状面和矢状面平衡是手术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椎弓根螺钉固定在特发性脊柱侧凸矫形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自2002年7月至2005年12月,对48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脊柱侧凸矫形术,术中采用徒手技术置入椎弓根螺钉行侧凸矫形,术后佩戴胸腰支具3个月。结果随访6~30个月,平均15个月。切口均获得Ⅰ期愈合。患者术前Cobb角平均为63.6°,术后Cobb角为20.5°,畸形矫正率为66.4%,随访中角度丢失平均为2.8°,身高平均增加约5cm。所有病例术中术后均无脊髓神经根损伤表现,均获得满意的脊柱融合。结论椎弓根螺钉固定能提供强大的三维矫正力,效果可靠、并发症少,应用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漏斗胸畸形的手术治疗和临床矫形策略。方法我科从2002年2月~2015年11月共收治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漏斗胸畸形的患者6例,采用一期头盆环牵引+二期后路脊柱侧凸矫形+二期或三期前路漏斗胸畸形矫正术治疗;观察术前术后患者脊柱侧凸Cobb角、后凸角、双肩平衡、身高、漏斗胸畸形程度的改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5例分三期手术治疗,1例分二期手术治疗。患者年龄介于11~15岁之间,平均13.2岁;住院时间31~52天,平均40.4天;1例患者在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出现左下肢麻木、肌力减退,经保守治疗4周后缓解;1例患者在三期漏斗胸矫形术后出现胸部切口渗液并感染,经换药及抗生素治疗后痊愈。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130月,平均60.5月;术后末次随访时,脊柱侧凸矫平均正率78.1%,身高平均增高4.6cm,漏斗胸平均矫正率65.5%。结论对于特发性脊柱侧凸合并漏斗胸畸形的患者,针对性的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方案,先行脊柱侧凸矫形术后再行漏斗胸畸形矫正,能获得满意的矫形效果及胸廓容积,临床疗效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