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8 毫秒
1.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有复发率高、面部损失等特点。中医治疗痤疮具有副作用小,方法多样,疗效显著的优点。在痤疮的辨证分型中,肺经风热证型较常见。所以本文主要从中医学角度对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病机理论和治疗方法的研究近况做出如下综述,为临床工作及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痤疮的辨证施治规律,提高中医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按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辨证施治。结果:经1~2个月治疗,本组115例中痊愈78例,显效30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8.3%。其中肺经风热型效最佳。结论:痤疮临床辨证以三型为宜,中医药辨治痤疮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3.
吕翠田  刘金涛 《中医学报》2016,(9):1312-1314
痤疮是临床常见的病症,病机以肺经血热证和湿热蕴脾证为主。李发枝教授重视体质辨证,临证常用清热达郁法、燥湿清热法,分别选用枇杷清肺饮、甘草泻心汤加减治疗。在临床应用中,其病变脏腑有所不同,清热达郁法偏于肺经之郁热,燥湿解毒法偏于中焦之湿毒。李老辨证论治,并结合饮食禁忌、预后调理,同时配合针灸疗法,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近年,随着《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以下简称《指南》)的推出,标志着中医对该病的诊疗逐渐规范。在此基础上,首先对该病的发生发展及瘀血、痰湿的产生进行了探讨;并参考《指南》的辨证分型,进行治疗用药的整理,其中对气虚血瘀证、阴虚血瘀证、阳虚寒凝证、肝肾精亏证的治疗,应用《指南》推荐方即取效显著,且通过临床观察及实验室研究,对影响推荐方疗效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值得参考;对于痰瘀阻络证、湿热瘀阻证的治疗,因其病机复杂,则以各家论治为主,多从脾肾论治,疗效尚可;同时针对该病经络阻滞的特点,临床常合用通经活络药以达到治疗效果,故将此类药进行分类整理,为随证用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5.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李世增教授诊治痤疮的经验。李老认为痤疮病变虽表现于皮表,病机则归于五脏,多责之于肺经热盛,治疗以清泻肺热,凉血解毒为总则,临床辨证需参照疹发部位和兼见症状确定发病脏腑,并辨清脏腑虚实。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周宝宽主任医师辨治痤疮的经验。方法:以医案的形式阐述痤疮的病因病机、证型、治法、方药。结果:痤疮的病因病机是风、热、湿、痰、瘀、毒为患,肺、脾、肠、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导致肌肤受损。常见证型为肺经风热,肠胃湿热及痰湿瘀滞。治疗原则为疏风、清热、燥湿、祛痰、化瘀、解毒、散结及调节脏腑功能。常用方剂为枇杷清肺饮。结论:辨证论治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火邪探讨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痤疮的中医病机及治疗,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痤疮的中医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结合传统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研究成果,从肺经蕴热、肝郁化火、脾胃湿热之实火及肝肾阴虚、心肾不交、上热下寒之虚火两个方面论述女性高雄激素血症痤疮的中医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治法方药,并举一验案佐证。[结果]火邪是致使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痤疮发生的重要致病因素,包括肝脾肺之实火、肾之虚火,可分别治以清泄肺火、泻火解郁、辛开苦降、补肾之阴阳,临床疗效显著。验案中患者为肝肾阴虚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伴高雄激素血症,面部痤疮明显,选方二至丸和杞菊地黄汤滋补肝肾,疗效较显。[结论]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高雄激素血症患病率逐年升高,具有损容性的痤疮也困扰着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本文从火邪论治该病,有助于形成较为完整的辨证体系,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有一定的临床实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重新分析痤疮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方法]剖析历代文献及近现代名家著作及教科书,分析列举痤疮的不同证型及治法方药,并举验案一则加以说明。[结果]根据痤疮的病因病机,笔者认为痤疮的辨证分型不止教科书上所描述的肺经风热、湿热蕴结、痰湿凝结三型,还应该有心火亢盛、肝胆湿热、肾阴不足、气滞血瘀、冲任不调、阳气郁滞等六型。同时以上九型应分别施予不同的治法方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肺经风热证予枇杷清肺饮加减;湿热蕴结证予枇杷清肺饮合黄连解毒汤加减;痰湿凝结证予海藻玉壶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心火亢盛证予导赤散加减;肝胆湿热证予龙胆泻肝汤加减;肾阴不足证予知柏地黄丸加减;气滞血瘀证予桃红四物汤加减;冲任不调证予柴胡疏肝散加减;阳气郁滞证予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所举病案中患者脾虚湿困、阳气郁滞,湿困肌肤化热,方用参苓白术散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健脾化湿、温阳解郁,兼清热解毒,三诊即愈。[结论]痤疮的中医治疗宜详细分析,分清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分清主证与兼证,因证论治,方有良效。  相似文献   

9.
欧阳文杰  陈小勇 《医学综述》2013,(23):4347-4349
研究发现,肺经风热证、湿热蕴结证和血瘀痰凝证是痤疮中医辨证分型的主要证型;心理因素是痤疮发病和加重的重要因素.目前国内外关于痤疮的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特异性及普遍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痤疮作为青春期男女高发的常见皮肤病,其中医证型与心理因素相关性研究将有益于痤疮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中西医对痤疮病因病机的研究,对痤疮的发病机理进行评述,来更全面地认识和提高痤疮的临床疗效,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痤疮提供思路。中医认为,痤疮的病因与外感风邪、肺经蕴热;湿热蕴结、痰湿互结;毒热互结,肝肾阴虚;冲任失调有关。西医认为,痤疮发病与机体免疫失衡、痤疮丙酸杆菌作用、炎性因子作用、雄激素作用、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和遗传相关。中医多采用辨证分型方法医治痤疮,疗效显著却缺乏规范的研究方法,难以达成共识;西医治疗痤疮内服类维生素A,外用抗生素联合激素软膏治疗,停药易复发。痤疮治疗应中西医相互结合,方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思宁教授从事中医心血管及肾病临床研究工作逾30年,在治疗高血压肾病方面经验颇丰。李教授认为,高血压肾病病机虽为虚实夹杂,但以肾络血瘀贯穿病机始终,治病用药当参以时节气候,并据此治创新性提出"活血通络为本,辨时节气候用药为标",临床运用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从视神经疾病的病名规范化、病因病机、辨证施治、疗效评价等方面探析李志英教授诊治视神经疾病的学术思想。李志英教授认为视神经疾病的诊断命名要根据其发病特点,结合患者自觉症状,严格把握定义和诊断要点;气滞血瘀或气虚血瘀而致的目之玄府闭塞是视神经疾病的基本病机,其辨证施治以活血通窍、开启玄府为主要方式,分期辨证治疗;急性期的视神经疾病治疗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综合疗法;可结合现代医学眼科疾病的检查手段与现代医学实验检测指标,以拓展中医治疗视神经疾病临床疗效的评价方法。李志英教授对视神经疾病的诊治形成了较系统的中医理论体系,其学术思想值得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13.
王新陆教授在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理论研究中提出"血浊"理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认为冠心病的发病机制当分为3个过程:即正气亏虚当为发病之本,血浊不清为致病之渐,痰瘀痹阻当为发病之标,而气滞、寒凝、过劳等多为病情加重的诱发因素。其病理性质当为本虚标实证。对于冠心病的治疗,提出了"治本不忘其虚,治渐不离其浊,治标不外痰瘀"的治疗大法,同时强调针对患者的体质、诱发因素等方面,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上述理论的提出,为中医治疗冠心病提供了新的辨证思路和理论支持,使疾病治疗的重心大大前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李其信教授基于"体病相关"中医体质理论辨治血精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跟师门诊学习,整理相关病例,从体质与血精的相关性、血精常见类型、血精辨体论治三个方面,分析总结李其信教授治疗血精的临床经验,并附两则经典病案加以验证。[结果]李其信教授认为血精与体质偏颇状态高度相关,临床上血精患者体质特点以阴虚体质、湿热体质、血瘀体质为主。治疗上,阴虚体质重在滋阴培本,辅以清热;湿热体质强调分清湿热,注重凉血止血;血瘀体质以活血祛瘀为主,兼行补气行气之法。在辨病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辨体论治,调理偏颇体质,标本兼治。所举病案一为阴虚体质,以滋阴泻火、凉血安络为法,方选知柏地黄丸加减;病案二为湿热体质,以清热利湿、凉血止血为法,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结论]李其信教授根据"体病相关"论诊治血精患者,开辟了临床诊治血精的新思路、新方法,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李德新教授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撷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李德新教授对干燥综合征病因病机的认识,辨证论治的经验。干燥综合征是一种以唾液腺和泪腺等外分泌腺病变为主的慢性炎症性自身免疫系统疾病,其表征主要是侵犯泪腺和唾液腺。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独具特色,且收到较好的疗效。李德新教授立足于中医药范畴研究干燥综合征多年,造诣颇深,其诊治该病的经验具有极其总结和推广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6.
总结李赛美教授运用经方治疗儿科糖尿病的辨证思路、临床应用及特点。李赛美教授认为运用经方应以辨证论治思想为原则,具体以六经辨证及八纲辨证为主,辨证时应注重患儿脏腑娇嫩、反应清灵等生理特点,采用方证对应的治疗方式,用药时注重药味及用量的调整。临床上治疗特点为药取平和,忌大热寒,随体量定。其中运脾调脾是主线,疏肝宜关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辨证自血穴位注射疗法配合西药内服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静脉血辨证选穴进行穴位注射,配合口服西药:甲硝唑片、螺内酯片、维生素B6片,外用白色洗剂治疗寻常性痤疮128例,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治愈92例,占71.9%,显效32例,占25%,好转4例,占3.1%,无效者为零。其中治疗一个疗程者90例,治疗2个疗程者38例。总疗效100%。结论中西医结合的自血辨证穴位注射配合西药口服外用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顾宁教授认为,肝火亢盛是高血压病的重要发病机制,而痰浊是高血压病的主要病理因素,在发病机制中肝火亢盛与痰浊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继承前人学识基础上,结合现代高血压病的发病特点与临床特征,主张将高血压病辨证为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瘀血阻络型及肝肾阴虚型进行论治。并自拟清肝化痰方药"桑蒺合剂",对于治疗肝火亢盛夹痰患者取得良好疗效。在对高血压病的临证治疗中提倡病证结合、标本兼顾、整体论治的思维方法,临证治疗时在平肝熄风为主的同时,注意合用平肝熄风药物,并且配合滋补肝肾方法及安神法。显示了中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改善症状、防止并发症、改善西药不良反应等优势。  相似文献   

19.
蔡圣朝教授在梅花针灸学派几代人的临证基础上和自己四十多年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医学对产后身痛的认识。蔡圣朝教授指出虚、瘀是产后身痛发病的内在基础,风寒湿邪乘虚而入是产后身痛的发病外在因素。在治疗上,蔡圣朝教授认为须遵守"勿拘于产后,亦勿忘于产后"的原则,依病情辨证论治,提出"扶正祛邪、益气养血、活血通络"为治疗大法。通过对蔡圣朝教授治疗要点的阐述和典型病例的分析,详述了蔡圣朝教授运用针刺结合通脉温阳灸治疗产后身痛的临床经验,特色鲜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胃息肉被发现,但目前西医治疗方法单一,复发率较高,李佃贵教授根据多年临床治疗经验,认为胃息肉的形成为浊毒、痰、瘀、虚相互兼夹致病,浊毒贯穿疾病始终,初期治疗以化浊解毒、消痰化瘀为主,后期以调阴阳、补气血为主,用之临床,效如桴鼓,炎性息肉可很快消除,对直径>2 cm的胃息肉、胃底腺息肉及腺瘤性息肉李教授建议先行内镜下切除,再结合中药综合调理机体内环境从而降低胃息肉的复发率及癌变率,并举临床医案1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