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8 毫秒
1.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检测意义。方法:选取恶性肿瘤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CS51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两组研究对象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其中肺癌、胃癌和肝癌的增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高的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高于临床分期低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恶性肿瘤患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8例AAD患者与7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检测所有入选患者入院时D-二聚体水平,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进行D-二聚体水平检测。结果 AAD组血浆D-二聚体明显升高,而AMI组D-二聚体水平均在正常范围之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和Stanford B型患者在D-二聚体水平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排除AAD,血浆D-二聚体在急性主动脉夹层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早期鉴别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D-二聚体定量在血栓性疾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依据研究纳入标准以及排除标准将50例血栓性疾病患者列为我院研究对象,收治时间均为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为观察组。同期另外50例健康体检者,为参照组。就两组对象的临床检验情况以及预后情况展开分析和数据对比。结果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血浆D-二聚体阳性率数值比较上,观察组明显高于参照组,数据对比差异明确,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浆D-二聚体水平以及阳性率比较上,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对比差异明确,急性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相比其余血栓性疾病更高,确定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性疾病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上升,且不同血栓性疾病患者的D-二聚体水平也存在差异,可用于临床诊断血栓性疾病的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医学》2017,(7):695-696
目的研究评估D-二聚体定量测定在AMI溶栓治疗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河源市和平县人民医院心内科在2014-06—2016-06间收治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2例体检健康者为研究对象,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是否进行溶栓治疗分为溶栓组(36例)与非溶栓组(28例),32例体检健康者设为对照组,比较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2 h、6 h、12 h、24 h、48 h的D-二聚体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溶栓组和非溶栓组患者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溶栓组与非溶栓组治疗前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溶栓组经治疗后各时间段D-二聚体水平较之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组治疗后2h、6h、12h 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而治疗后24 h、48 h D-二聚体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定量测定应用于AMI溶栓治疗监测可以反映溶栓治疗的疗效,作为指导治疗预后的关键性指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D-二聚体联合腹部CT在缺血性结肠炎(IC)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的116例疑似IC患者的临床资料,以结肠镜联合腹部CT血管成像检查为诊断标准,将其分为IC组(n=76)与非IC组(n=40).早期完成腹部CT平扫检查,并通过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比较两组患者D-二聚体水平及腹部CT结果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单项指标和二者联合早期诊断IC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IC组中,D-二聚体水平为1.52(0.52,1.21)μg/mL,68例(89.47%)患者腹部CT异常,均高于非I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二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最高(0.936),腹部CT次之(0.872),D-二聚体最低(0.813).腹部CT、D-二聚体及二者联合诊断IC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5.00%、89.47%,57.89%、95.00%和97.37%和82.50%.结论 D-二聚体联合腹部CT在IC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检测血浆脑钠肽和D-二聚体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09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CHD)患者且无严重肝肾功能损害,恶性肿瘤等并发症为CHD组,再根据临床分类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三组,10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各组血浆中脑钠肽、D-二聚体浓度.结果 CHD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类型CHD组中,AMI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UAP组,UAP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SAP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水平存在差异,提示血浆脑钠肽、D-二聚体的水平有助于冠心病的早期诊断及反映其病变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检测在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临床诊断及预后判断中应用价值。方法回顾2012年1月~2014年5月共30例确诊AAD患者(AAD组),以同期住院3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为对照组(AMI组),检测所有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D-二聚体>0.3mg/L为阳性)。结果 AAD组29例血浆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97%,AMI组4例D-二聚体升高,检测阳性率达13.3%,AAD组D-二聚体检测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AD组中Stanford A型患者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Stanford B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 d内死亡的A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显著高于存活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阴性有助于排除AAD的诊断,D-二聚体的水平与AAD夹层撕裂的程度和范围相关,并可能是AAD患者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高压患者合并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动脉变化及临床表现特点与肺栓塞(PTE)的关系,提高COPD患者合并PTE的诊断.方法 比较43例COPD合并栓塞组患者和41例非栓塞组患者的肺动脉压力变化以及临床特点.结果 栓塞组与非栓塞组患者肺动脉压力升高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阳性情况高于非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动脉压力变化、下肢非对称性肿胀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是诊断COPD合并PTE的重要线索,发现这些情况应及时作CT肺动脉造影等相关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在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中的应用效果及对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2例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研究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血状况、D-二聚体、NT-proBNP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出血率(7.69%)明显低于对照组(34.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NT-proBNP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使用利伐沙班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在改善D-二聚体、NT-proBNP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还可以降低患者的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及其在SLE继发抗磷脂综合征(APS)中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104例SLE患者和50例正常人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并比较D-二聚体水平在SLE继发及无继发APS组间的差别. 结果 SLE组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5.172,P<0.0001).与D-二聚体水平正常组SLE患者相比,D-二聚体水平升高组SLE患者的SLEDAI积分、IgG水平、GLO水平、胸膜炎和心包炎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0.0001),Hb、C3、ALB水平明显降低(P<0.05~0.0001).SLE继发APS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无继发APS的患者(t=2.757,P=0.013);在伴肺动脉高压的SLE患者中继发APS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仍高于无继发APS的患者(t=3.213,P=0.031),而在不伴肺动脉高压的SLE患者中继发APS和无继发APS组间D-二聚体水平无明显差别(P>0.05). 结论 SLE患者外周血中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其升高与疾病活动性和继发APS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浆D-二聚体(D-dimer)在急诊鉴别诊断伴腹痛急性主动脉夹层(AAD)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伴腹痛的ADD患者(ADD组)、急性胰腺炎患者(胰腺炎组)及其他外科急腹症患者(急腹症组)各22例,检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AAD组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5678±459ng/ml)明显高于胰腺炎组(987±235ng/ml)和急腹症组(673±104ng/ml)(P〈0.01)。结论血浆D-二聚体水平有助于伴腹痛AAD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胸主动脉夹层(thoracic aortic dissection,TAD)常以胸背部疼痛为首发症状,误诊率高,是心血管疾病中最致命的急重症之一.文中分析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血浆D-二聚体和血浆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8水平,对其早期诊断价值进行相关分析研究.方法 收集2010年3月至2011年3月68例TAD患者入院时血液标本,同期收集40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血液标本、选取主诉胸背痛但经相关检查之后未发现有心血管疾病的正常成年人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浆中的MMP-8、D-二聚体水平.结果 TAD患者血浆中MMP-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MI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TAD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3组中最高(P<0.05).结论 TAD患者血浆MMP-8、D-二聚体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对早期诊断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在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导管溶栓(CDT)中,凝血-纤溶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4年6月~ 2015年6月在我院经CDT治疗的急性下肢DVT患者50例作为病例组,在溶栓前、CDT溶栓24 h、溶栓结束分别检测血浆D-二 聚体、纤维蛋白原(FIB)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浓度。另选择健康体检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DVT患者D-二聚体、 FIB 和FDP 在溶栓前浓度分别为29.17±38.67 μg/mL、3.66±0.95 g/L、76.14±131.48 μg/mL,和健康对照组0.21±0.27 μg/mL、 3.32±0.65 g/L、1.08±0.73 μg/mL 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疗效判定为再通者34例(再通组),未通者16例(未通组); 实施溶栓24 h后,再通组D-二聚体和FDP浓度较前显著升高(P<0.05),FIB则较前显著降低(P<0.05)。未通组上述指标变化在 溶栓24 h后无显著改变(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表明,实施溶栓24 h后,D-二聚体和FDP的浓度与疗效存在正相关关 系,相关系数分别为r=0.66及r=0.50(P<0.05)。结论在CDT治疗过程中监测D-二聚体、FIB及FDP的浓度的变化,对及时了解 血栓溶解情况,判断溶栓效果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大柴胡汤加减联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炎性因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8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照入院时间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禁食、补液、抗感染等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25μg/h,持续静脉泵入,观察组给予大柴胡汤加减联合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治疗。观察患者血清炎性因子、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12%、82.9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浆二胺氧化酶(DAO)浓度、尿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血浆内毒素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腹胀缓解时间、腹痛缓解时间、恶心呕吐消失时间、初次大便时间、住院天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柴胡汤加减联用醋酸奥曲肽注射液有助于提高SAP患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黄辉 《中外医疗》2016,(34):115-117
目的:探讨奥曲肽与乌司他丁联用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疗效。方法方便选取2014年1_12月住院时采取皮下注射奥曲肽治疗的5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方便选取2015年1_12月住院时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乌司他丁治疗的7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血清钙、上腹部压痛症状、血清淀粉酶和血糖等指标恢复至正常的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4.7%﹚显著高于对照组(82.1%﹚,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血清钙、上腹部压痛、血清淀粉酶和血糖含量等指标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奥曲肽相比,联用乌司他丁和奥曲肽对急性胰腺炎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各项指标,该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钟飞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4):484-486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后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lc)及C肽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入选2007年6月~2009年12月在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6例和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非急性胰腺炎30例,检测所有实验对象血浆PT、APTT、FIB、D二聚体及出院后HbAlc及C肽水平,对AP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3月后HbAlc及C肽水平进行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P患者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明显升高,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患者入院时凝血、纤溶相关指标与出院3月后HbAlc及C肽水平存在相关性。结论 AP患者入院时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与出院3月后HbAlc正相关,与出院3月后血浆C肽水平呈负相关;提示AP组患者入院时血浆PT、APTT及D二聚体水平可能能预测AP患者出院后糖尿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索Wells评分联合D-dimer预测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的可靠性。 方法 收集2013—2016年中国科学院大学宁波华美医院疑似PE患者200例,依据肺动脉CT血管造影技术(CTPA)分为PE组和Non-PE组,对2组患者的肺栓塞相关风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对不同的预测模型行ROC曲线分析。 结果 纳入183例患者,PE组101例,Non-PE组82例,慢性心功能不全、血管性病变、有DVT或PE史、呼吸困难、单侧下肢痛、下肢深静脉触痛和单肢肿胀、D-dimer升高、高危Wells评分等在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其他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预测方法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34(95% CI:0.758~0.911)、0.775(95% CI:0.688~0.862)、0.732(95% CI:0.643~0.820)、0.857(95% CI:0.783~0.931)、0.887(95% CI:0.820~0.954),Wells评分原始版结合D-dimer联合诊断的AUC大于简化版结合D-dimer的联合应用和三者单独应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当Wells评分原始版结合D-dimer联合诊断的截点值为0.9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76%和85.37%,诊断和排除PE的可靠性最佳。 结论 Wells评分原始版联合D-dimer预测PE更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与Ⅰ~Ⅲ期结直肠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03年1月 ~2013 年12 月收治的393 例结直肠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以5 ng/mL 为标准分为未升高组(CEA<5 ng/mL)257 例,升高组 (CEA≥5 ng /mL)136例,比较两组病人临床、病理数据及预后。结果两组病人的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提示,术前高CEA水平是影响病人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危险因素,升高组病人死亡及复发 风险分别提高1.59及1.89倍。在随访期内,升高组的死亡率为28.7%、复发率为32.4%,均高于未升高组的19.8%和19.1%,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升高组病人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升高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TNM Ⅲ期病人中,升高组病人的累积总生存率及累积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升高组病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在TNM分期系统中加入治疗前癌胚抗原水平后可产生新的生存及复发数据,指导临床医生更准确的判断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中药独活补骨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2月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独活补骨方口服。观察2组止痛效果、止痛药用量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KPS)变化情况,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止痛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KP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NRS)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NTX、血BAL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中药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肿瘤骨破坏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浆中D-二聚体、血管内皮生长因素(VEGF)的影响及其二者相关性。方法:98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9例)和观察组(49例),两组均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奥曲肽,对照组加用国产生长抑素,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浆中D-二聚体及VEGF的水平变化,并分析二者相关性。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中D-二聚体、VEGF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治疗后均下降,两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两组D-二聚体、VEG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D-二聚体、VEGF水平在治疗前、后均有相关性(P<0.01)。结论:D-二聚体、VEGF可作为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效果的指标,可判定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