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梗患者支架置入术(PCI)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变化情况,了解PCI术对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应用STI对28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于PCI术前(1~3)d、术后(29±3)d、术后(90±6)d测定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结果 PCI术后1个月左室壁部分梗死节段SR、SRs、DR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各梗死节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左室壁梗死节段SR、SRs、DR总峰值在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相应数值(均P<0.01)。结论 STI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 I术后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PCI术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应变率成像技术(SRI)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TCA术前后左室壁运动,探讨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介入治疗疗效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心梗组25例,正常对照组14例分别行常规超声心动图与彩色组织速度成像(TVI)检查。SRI测量参数:①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②舒张早期峰值应变率(SRe);③舒张晚期峰值应变率(SRa);④计算SRe/SRa。结果:PTCA术前,与对照组正常节段比较,心梗组运动异常节段SRs、SRe、SRe/SRa显著降低,运动正常节段SRs、SRe、SRe/SRa无显著变化;与运动正常节段比较,心梗组运动异常节段SRs、SRe、SRe/SRa显著降低。与PTCA术前比较,心梗组室壁运动改善节段SRs、SRe、SRe/SRa显著增加,室壁运动无改善节段SRs、SRe、SRe/SRa无显著改变。心梗组患者PTCA术前后二尖瓣口△E和所有室壁运动异常节段S△SRe呈显著正相关(r=0.63)。结论:SRI能准确检测出局部心肌功能异常及血运重建后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可为临床评价冠脉血运重建术疗效提供准确敏感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成像技术(STI)评价急性心梗患者支架置入术(PCI)左室短轴径向收缩功能变化情况,了解PCI术对急性心梗患者再灌注治疗的短期疗效。方法应用STI对28例急性心梗患者分别于PCI术前(1~3)d、术后(29±3)d、术后(90±6)d测定左室径向运动指标收缩期峰值径向应变(SR)、应变率(SRs)、径向位移(DR)。结果 PCI术后1个月左室壁部分梗死节段SR、SRs、DR较术前有所改善(P〈0.05),术后3个月各梗死节段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术后3个月左室壁梗死节段SR、SRs、DR总峰值在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均高于术前及术后1个月相应数值(均P〈0.01)。结论 STI能够定量评价急性心梗患者PC I术后的节段性室壁运动变化情况,为临床评价PCI术后患者的左心功能变化提供了一个有效、无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的左室心肌应变情况.方法 行PCI术的心肌梗死患者245例,于PCI术前、术后7d进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2D-STE检查.结果 245例患者均成功实施PCI治疗,梗死相关血管430支中,PCI术后获成功开通249支(57.9%),开通不良113支(26.3%),开通差63支(14.7%),开通后重新阻塞5支(1.2%).PCI术后7 d,2D-STE检查提示左室异常节段室壁运动曲线的收缩峰值应变(PSS)、收缩峰值应变率(PSSR)、径向应变(RS)、环向应变(HS)较前明显降低(P<0.05),但1 19例(48.6%)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表现为PSS< 10%,PSSR <3%,RS>-7%及HS>-5%.开通后阻塞者牛眼图节段颜色异常,变为淡粉色.结论 PCI术后7d,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面积已发生左心室重构,室壁张力增加,心脏收缩功能增强,但近半数的患者仍存在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或不良情况,应加强观察和治疗.2D-STE可以定量观察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的心肌应变情况,客观评价PCI术后心脏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肌应变率显像SRI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前后局部左心室收缩功能的应用价值。方法:20例冠心病患者分别于CABG术前1天、术后10天、1个月、3个月及6个月测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参与供血的6个室壁节段的收缩期应变率(SRs)。结果:CABG术后1个月开始左前降支搭桥节段心肌SRs不同程度增大,前壁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和后间隔中间段各时间点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增大最明显。结论:SRI技术可准确识别缺血心肌节段,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可有效改善缺血心肌供血,提高心肌发生变形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移植对心肌梗死区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成CABG+BMSC移植组(移植组,n=10)和CABG组(对照组,n=10)两组。对照组只行CABG,移植组在CABG的同时用制备BMSC悬液在梗死区域作多点局部注射。术后两组均随访4周和8周,观测左心室功能和梗死区域的节段性室壁运动情况以及血供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第4周心功能有所改善,但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第8周改善明显(P〈0.05)。移植组第4周,心功能参数均比术前有明显改善,左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提高(P〈0.05),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EDD)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较术前明显缩小(P〈0.05),梗死区域节段性室壁运动改善;QRS记分明显降低,而且低于对照组(P〈0.05);心肌核素灌注断层显像(ECT)放射性核素缺损区显著小于术前,且小于对照组(P〈0 05)。结论:CABG改善了心肌的血供情况,BMSC移植则有效地缩小了梗死坏死区域,改善了节段性室壁异常运动,使心脏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AHD)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和非体外循环CABG的手术效果。方法 103例择期行CABG的CAHD患者分为体外循环CABG组50例和非体外循环CABG组53例,对2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手术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搭桥支数、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用量均显著少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P<0.01);2组患者使用血管类型、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时间和胸腔引流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2次开胸止血、伤口感染延迟愈合、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围术期心肌梗死、急性肺水肿、呼吸衰竭和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体外循环CABG组患者心房颤动、室性心律失常和肾功能损伤发生率显著低于体外循环CABG组(P<0.05);2组患者术后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CAHD患者行CABG是安全可行的,且非体外循环CABG的效果优于体外循环CABG。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二维斑点追踪(STI)技术评价冠心病(CHD)患者冠状动脉搭桥(CABG)术后左室收缩功能变化。方法选择3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和32例接受CABG术的CHD患者(CHD组)为研究对象。经胸采集心尖两腔观、心尖四腔观和心尖长轴观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GE Echo PAC软件分析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心肌的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SLs)、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率(SrLs)。结果对照组中基底段至心尖段纵向应变递增。与对照组比较,CHD组术前心肌缺血节段SLs、SrLs降低(P<0.05);CHD组术后3个月相应节段的SLs、SrLs均较术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 CABG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STI技术可定量、客观地评价CABG术前术后左心收缩功能变化,为临床评定CABG疗效和判断预后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廖伟  严章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8):942-944,95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 I)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对左室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急性前壁、前间壁及广泛前壁ST段抬高的AM I后病情稳定,发病后7~14d,(平均10.2±2.5d),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左前降支完全闭塞者,依据是否成功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分为成功支架植入组和对照组,分别于术前(心肌梗死后平均9.0±2.5d)和术后2个月,术后6个月应用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容量指数(LVEDV I)、左心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 I)和异常室壁运动积分指数(VWMA积分)。结果:AM I后2个月两组LVEF、LVEDV I、LVESV I、VWMA积分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时两组LVEF和VWMA积分与术前和术后2个月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但对照组LVEDV I,LVESV I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且与成功植入支架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P<0.05)。结论:急性前壁AM I后延迟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治疗能明显减少AM I后晚期的左心室重构,而对AM I后早期左心室重构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技术探讨前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首次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左心 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与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cial strain,GCS)动态演变及其临床价 值。方法:PCI组前壁STEMI患者54例行首次急诊PCI术,对照组4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采集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 二维动态超声心动图,启动VVI软件分析。同时抽取部分对象静脉血测定血浆N-末端脑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浓度。研究PCI组整体应变术后演变,并分析PCI组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与血浆NTproBNP 的相关性。结果:PCI术后3 d GLS显著升高(P<0.05),术后6个月GLS与GCS均显著增高(P<0.05)。术后多时间 点左室GLS与血浆NT-proBNP呈正相关(r=0.66,P<0.001)。急诊PCI术后3 d左室GLS收缩期峰值–12.50%可评价术后1及 6个月血浆NT-proBNP改变。结论:左室整体纵向应变动态演变可为间接评价急性前壁STEMI急诊PCI术后心肌顿抑功 能提供参考,术后3 d左室整体纵向应变–12.50%有望预测术后1,6个月心功能改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选取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冠心病组)及同期的无心肺疾病者30例(正常对照组),采用VVI技术分别对正常对照组及冠心病组LAD支架植入术前及术后1个月,测量心尖四腔切面[包括后间隔心尖段(A)、中间段(B)、侧壁心尖段(C)]、心尖两腔切面[包括左室前壁心尖段(D)、中间段(E)、基底段(F)]、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包括前室间隔中间段(G)、基底段(H)]各节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应变率(SRs)、应变(ε);同时测量冠心病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然后作比较分析。结果冠心病组术前除A、C节段外,其余各节段Vs、SRs、E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冠心病组B、D、E、F、G、H节段中除B节段外,其余节段Vs、SRs、ε在术后1个月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0.05或001);冠心病组患者支架植入前LVEF[(4750±680)%]明显高于支架植入后[(5940±710)%](P〈0.05)。结论VVI技术可以作为定量评价冠心病支架植入术后近期左室收缩功能变化的一种无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节段性心肌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利用VVI技术检测25例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左室心尖长轴切面左室壁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ε),另取25例健康志愿者进行对照。结果: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心肌各节段Vs、ε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并且失去正常节段的运动规律。结论:VVI技术可敏感评价尿毒症高血压患者局部心肌受损情况。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VVI)技术定量分析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孕妇胎儿左室心肌力学,寻找评价胎儿心肌力学最有价值的指标。方法 妊高征组孕妇36例,对照组孕妇54例。应用VVI技术评价胎儿左室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期6个节段及整体峰值速度、应变、应变率,评价妊高征孕妇胎儿心肌力学的特点,并与对照组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① 妊高征组胎儿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节段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小于对照组,部分节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妊高征组胎儿左室收缩期和舒张期整体峰值速度、应变和应变率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VVI技术能敏感地反映妊高征孕妇胎儿心肌力学的变化。与节段应变和应变率比较,整体峰值应变和应变率更加敏感,将有望成为评价胎儿心肌力学最有价值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冠心病左前降支(LAD)病变患者左室局部收缩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关系,为临床客观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提供一种较好的方法.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左心室心肌分为正常组20例、缺血组20例和梗死组2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四腔心、两腔心、心尖左室长轴切面,二尖瓣水平及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左室短轴切面的18个节段的心肌动态图像,对仅由冠状动脉LAD供血的相应左室壁节段径向应变、圆周应变、纵向应变,心底水平及心尖水平前壁及前间隔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进行分析.结果 缺血组及梗死组的前壁及前间隔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的收缩期纵向、圆周、径向应变均较正常组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7.58%、圆周应变<-20.52%,径向应变<36.26%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缺血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当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且静息时超声心动图检查前降支供血相应区域有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前壁、前间隔任意水平纵向应变<-15.86%、圆周应变<-18.30%,径向应变<34.60%作为预测前降支病变引起心肌梗死的截断值,可获得最佳敏感度及特异度.梗死组前间隔、前壁心肌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底及心尖水平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组缺血节段的收缩期旋转角度及旋转速率在心尖水平及在心底水平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冠心病患者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并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时,VVI技术测量其狭窄冠脉供血区域心肌已出现局部收缩功能减低.对于LAD患者,应用VVI技术测量前间隔及前壁各水平心肌纵向、圆周应变能较好鉴别靶血管病变程度,并能定位冠心病患者的缺血节段心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应变率成像技术定量评估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心室收缩功能的价值。方法2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2周、术后2个月测量前壁及前间隔的基底段、中段的应变率,分析它们的室壁运动,测量左室的射血分数EF。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2周各节段心肌的应变率均有增加(P<0.05),术后2个月各节段心肌应变率射血分数明显增加(P<0.01)。术前平均射血分数为0.468±0.076,术后2周增加为0.517±0.059(P<0.05),术后2个月则增加为0.587±0.038(P<0.01)。结论应变率成像技术能定量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后左室壁局部心肌心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多普勒组织成像(DTI)技术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左心室功能变化。方法随机选择42例CABG病人,应用超声心动图DTI技术,在心尖四腔心切面,记录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测量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s),舒张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e)、心房收缩期心肌峰值运动速度(Va),计算Ve/Va比值。结果与术前比较,左心室收缩功能Vs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5.91,P〈0.01);左心室舒张功能Ve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10.91,P〈0.01),Va在手术前后变化无显著性意义(t=0.94,P〉0.05),Ve/Va比值在术后1月显著增加(t=7.78,P〈0.01)。Vs与左心室射血分数(EF)呈正相关(r=0.57,P〈0.01)。结论CABG术后由于血运重建,左心室功能明显改善,DTI技术测量二尖瓣环侧壁处心肌运动频谱能够反映CABG术后左心室整体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应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检测表阿霉素对乳腺癌患者左室长轴收缩功能及舒张功能的影响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接受表阿霉素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各30例,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左室长轴、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脱机分析,获取每个受检者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和舒张期各参数:收缩期峰值速度(Vs)、收缩期峰值应变(SS)及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SR);舒张期峰值速度(Vd)、舒张期峰值应变率(DSR);每一指标均取两个心动周期的平均值。所有受检者同时接受常规超声的检测。结果: 化疗前30例乳腺癌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个疗程化疗后,乳腺癌患者组DSR左室各室壁较患者基线水平明显减低(P<0.05),Vd左室游离壁(主要是后壁、侧壁及前壁)减低明显(P<0.05),而室间隔减低不明显(P>0.05)。在3个疗程化疗后,Vd,DSR及SSR左室各室壁较患者基线水平均减低明显(P<0.05),而Vs及SS减低不明显(P>0.05)。结论: VVI技术能早期监测表阿霉素对乳腺癌患者所致心肌损害,比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敏感。  相似文献   

18.
冠心病超声诊断技术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超声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心动图存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包括:直接经胸超声观察冠状动脉;评价冠脉搭桥术前、术后内乳动脉的功能;心肌声学造影显示心肌灌注,结合负荷试验评估存活心肌;应变率成像评估左室功能;向量速度成像技术测定心室扭转运动及二维应变。这些超声新技术为研究冠心病提供了直观、量化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9.
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评价心肌缺血左心室节段收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超声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分析心肌缺血患者收缩期左心室心肌纵向各节段应变及应变率的变化特点,评价心肌缺血的室壁局部收缩功能。方法35例心肌缺血、25例冠状动脉狭窄<50%患者,按照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心肌分为缺血组、非缺血组和正常组,2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检者于超声心动图中取心尖左心室长轴、四腔心及两腔心切面的动态图像,脱机分析,获得每个受检者各节段长轴方向收缩期应变峰值(Smax)和应变率峰值(SRmax)。结果正常对照组内收缩期Smax和SRmax在左心室壁分布均衡;与正常组及对照组比较,缺血组收缩期Smax和SRmax明显减低(P<0.05)。结论VVI技术可无创性定量分析节段性室壁运动,早期识别缺血心肌,对评价心肌缺血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应变率成像(SRI)及背向散射积分(IBS)技术在综合评价风湿性二尖瓣狭窄(MS)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中的价值。方法应用SRI及IBS技术测量30例MS患者(MS组)和3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左心室各壁基底段和中间段收缩期峰值应变(Ss)、收缩期峰值应变率(SRs)及左心室心肌IBS参数。测量心脏左室整体收缩功能指标,即左心室射血分数(EF)和短轴缩短率(FS)。结果MS组左心室壁各节段Ss、SRs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节段(P<0.05,P<0.01),MS组室间隔及左心室后壁心肌的IBS标准化值(IBS%)显著增大(P<0.01),IBS心动周期变异幅度(CVIB)及变异率(CVIB%)减小(P<0.01),2组间心脏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RI及IBS技术能够准确评价风湿性MS患者左心室局部收缩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