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挖掘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方剂的临床用药特色。[方法]以《王任之医案》《王仲奇医案》作为方剂资料来源,筛选包含茯苓的处方,基于新安医学数据信息应用平台构建数据库,应用IBM SPSS Modeler 14.2,进行频数统计及关联规则分析,以Apriori算法为主要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并获得含茯苓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治疗疾病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等。[结果]共筛选含茯苓方剂986首,含茯苓的高频次组合的药物包括佩兰、半夏、苦杏仁、白术、枳壳,常用于治疗脾胃系统的泄泻、痢疾,以及肺系的咳嗽等病证。与茯苓配伍的高频次药物的组合中,支持度≥10%、置信度≥60%的关联规则包括“佩兰→枳壳”“佩兰→半夏”“半夏→枳壳”“佩兰→白豆蔻”等。[结论]新安王氏内科医案中含茯苓处方所治疾病多有痰湿要素,王氏临床论治多从脾、胃、肺三脏入手,喜用芳香药物,多用温药,治痰治气并举,寓燥湿化痰于健脾降肺之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龙骨处方用药规律。方法在收集国医大师颜正华教授含龙骨处方的基础上,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构建数据库,使用该软件数据分析模块中嵌入的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含龙骨处方中单味药物频次、药物组合频次、关联规则与核心药物组合等。结果含龙骨处方常用于治疗不寐、眩晕、胃痛等病证,高频次药物包括牡蛎、炒酸枣仁、首乌藤、丹参、赤芍等,高频次药物组合包括"牡蛎,龙骨""牡蛎,炒酸枣仁""龙骨,炒酸枣仁"等,支持度≥35%、置信度≥0.98的关联规则包括"龙骨→牡蛎"、"茯苓,龙骨→牡蛎"、"牡蛎,茯苓→龙骨"、"龙骨,炒酸枣仁→牡蛎"等。结论颜正华教授含龙骨处方所用药物多具有镇静安神活血之效,组方法度清晰严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预防感冒专利中药复方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整理国家专利数据库中关于预防感冒的中药复方,录入Microsoft Excel及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统计药物频次,对药物组合和药物关联规则进行分析,提取内在核心组合和新方。【结果】共录入68首处方,涉及232味中药。其中用药频次较高的有甘草、金银花、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板蓝根等;常用药物组合有"黄芪-白术""黄芪-防风""甘草-茯苓""白术-防风"等,频率较高的药物关联规则有"白术,防风→黄芪""黄芪,防风→白术""枸杞子→甘草""连翘→金银花"等;挖掘得到核心组合12个以及新方6首。【结论】预防感冒多以扶正祛邪为法,三因制宜拟定处方;扶正多用玉屏风散、四君子汤,祛邪多用板蓝根、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亦可采用养血滋阴、疏散风寒等法。由核心组合衍化而成的6首新方,可适用于不同的目标人群,为感冒的预防用药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分析方法探讨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2年6月庞龙教授于广东省中医院眼科门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有效病例的医案处方,采用Microsoft Excel、GraphPad Prism 9.0和SPSS软件分别进行数据库构建、中药用药频次及性味归经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118首处方,涉及126味中药;频次≥30次的高频中药共25味,频次居前的药物有茯苓、三七、炙甘草、山药、白术、丹参、薏苡仁、泽泻等;高频中药的功效分类以补虚药、利水渗湿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为主,药性以甘、辛、苦为主,药味以平、温为主,归经以归脾经、肺经为主;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得到关联度较高的药物组合为山药-茯苓、白术-茯苓、丹参-三七、丹参-茯苓-三七、山药-三七-茯苓等,核心药物组合多为健脾益气、淡渗利水药物与活血化瘀药物的配伍使用;聚类分析结果显示高频中药可聚为5类。【结论】庞龙教授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用药立足病因病机,坚持辨病系统治疗与局部治疗相结合,临床用药以益气健脾、活血利水为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Apriori关联规则探讨治疗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中药复方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收集治疗CRS的中药复方,采用Apriori关联规则算法进行数据挖掘,分析其中的高频次中药、药物配伍及归经规律。结果检索文献数据资源共筛选出24个中药复方,涉及84味中药,药物总词频271次,关联结果显示:治疗CRS运用最多的药物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及利水渗湿药;词频最高的药物是茯苓和白术,二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术和茯苓配伍,三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术和“附子+茯苓”配伍,四阶关联支持度最高的是白术和“黄芪+桂枝+茯苓”、茯苓和“黄芪+桂枝+白术”两组配伍。归经频次显示,中药主要归脾、肺、心、肾经;药物归经二阶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最高的是肺脾和胃脾。结论治疗CRS的中药复方中茯苓、黄芪、桂枝、白术配伍支持度最高,临床当结合辨证,以此配伍为基础进行组方遣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7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一般用药规律。[方法]在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中,检索自建库以来至2022年6月22日有关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的全部病案,分别采用Excel 2019、SPSS 21.0和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用药频次、药物归经、常用药物等数据进行频次统计、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结果]通过筛选,共得到28篇文献,37则病案,41首方剂,113味中药,根据频次统计结果,将使用频次≥8次的药物确定为高频药物,共计16味,药物性味以苦、甘,寒、温为主,多入肝、脾、肾经。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可将16味高频药物分为7组,主要包括补益脾肾组、利水渗湿组、活血化瘀组等。箱型图显示核心药物为黄芪,依患者实际症状与体征,可酌情灵活增减的药物为茯苓、丹参。根据关联规则分析出的高频药对有黄芪-丹参,黄芪-茯苓-山药,黄芪-丹参-白术,黄芪-白术-茯苓等。[结论]中医治疗老年肾病综合征,“本虚”“标实”两手抓,寒温并用,补泻共施,常用药物以补益药、利水渗湿药、活血化瘀药为主。  相似文献   

8.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探析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规律。方法 系统收集吕光荣教授在云南省中医医院名医门诊治疗男性不育症的处方,对处方中所涉及中药的频次、类别、性味及归经等进行规范化数据库管理并根据用药规律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总结吕光荣教授治疗男性不育症的用药经验。结果 共筛选纳入相关方剂27首,涉及不同中药70味,其中频次≥14的有11味,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柴胡频次位列前5;用药以补虚药为主,性味多温,归经多为脾经;根据用药规律设定“支持度个数”为20、“置信度”为0.95,得出高频药物组合14个,其中支持度较高的常用药对是:白术-当归、白术-甘草、黄芪-白术、白术-柴胡、甘草-当归。基于以上设定对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置信度为1的组合为:当归->白术;柴胡->白术;柴胡->当归;甘草,当归->白术;白术,柴胡->当归。同时根据无监督熵层次聚类分析,得到治疗男性不育症的10首候选新处方。结论吕光荣教授基于“辨病而后再辨证论治”的中医诊疗体系治疗对男性不育症有独到见解,其主要基于“气血”论治,以调补脾胃、益气养血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回顾吴焕林教授门诊中胸痹患者的处方信息整理,探寻吴教授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冀望为阐明吴焕林教授对胸痹治疗的思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及整理吴焕林教授2015—2017年门诊治疗胸痹患者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借助中医传承辅助平台,采用apropri算法及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数据挖掘,确定吴焕林教授常用处方中的各中药的关系,包括关联规则及用药频次,提炼出吴教授治疗胸痹的常用药物并得出新方。结果:此研究共纳入出处方407首,统计出频次≥80的中药有24味,频率在≥120次的高频药物组合有46组,挖掘出中心的药物有9味,核心组合24组,根据关联规律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吴焕林教授治疗胸痹时以健脾益气、利湿化痰、活血化瘀治疗方法为主,处方用药上喜用、善用茯苓、白术、三七、党参、首乌藤、法半夏、橘红、远志等药物,治疗上注意化痰祛瘀,重在五脏整体调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朱为民治疗肺癌的用药规律,为继承其学术经验提供量化的数据支持。方法:收集整理朱为民治疗肺癌病例370例,采用Epidata 3.0软件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及关联规则算法的数据挖掘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对纳入的1028个处方进行分析,提取主要临床表现和核心用药组合规律。使用频次排前10的核心药物有:太子参、生黄芪、茯苓、党参、黄精、重楼、女贞子、炒白术、炙黄芪和法半夏。对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聚为四类主要为清热解毒药、养阴药、利湿化痰药、益气健脾药;聚为两类为清热解毒药、益气养阴药。关联规则算法得出肺癌常用中药处方基本是太子参、生黄芪、茯苓、党参、黄精、重楼和麦冬互相之间的组合。结论:朱为民治疗肺癌注重益气养阴,辅以清热解毒。  相似文献   

11.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范永升教授治疗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CTDILD)的用药规律。[方法]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的药物频次规律及组方规律等,提炼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的用药经验。[结果]范永升教授治疗合并间质性肺病的结缔组织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皮肌炎、混合性结缔组织病等,临证多以化湿、通络、清热、宣肺、益气阴等为基本治法。本研究总结分析了治疗CTD-ILD的201首方剂,共应用中药166味。其中,应用温药、寒药、甘味药和苦味药较多。使用频次在100以上的中药有5味,分别是茯苓、白术、桔梗、白芍、甘草。常用组合有白术和茯苓,白芍和茯苓,白术和白芍,白术、茯苓和白芍,黄芪、白术和茯苓等。两味中药组合支持度大于50%,置信度大于80%有3对,分别是桂枝与黄芪、桂枝与白芍、桂枝与茯苓。三味中药组合支持度大于50%,置信度大于80%且位于前3位的分别是白术、桂枝对茯苓;桂枝、茯苓对黄芪;桂枝、茯苓对白术。[结论]范永升教授治疗CTD-ILD临床经验丰富,常甘温与苦寒药物并用,同时注重调肺、顾护脾胃,兼以理气。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周郁鸿教授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中药处方的整理、分析,总结周教授治疗ITP的组方用药规律。 方法 整理筛选2010年1月—2015年12月间,周郁鸿教授在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治疗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1 102首,其中男性46人,女性71人,以中医传承系统(V2.5)软件为平台,专人录入,双人审核,建立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数据挖掘分析方法,统计中药使用频次,分析中药之间的关联规则,挖掘核心药物组合及新处方。 结果 对处方进行分析,中药使用频次前五位的是仙鹤草、黄芪、茜草、茯苓、紫草。组方用药关联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黄芪,仙鹤草”“茜草,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黄芪,茜草”和“茯苓,炒麦芽”。中药药对规则分析,前五对分别是“当归,黄芪”“党参,仙鹤草”“炙甘草,仙鹤草”“白术,仙鹤草”“酸枣仁,仙鹤草”。中药用药关联度分析,前五位分别是“黄芪,牡丹皮”“白芍,紫草”“茯苓,水牛角”“黄柏、旱莲草”“白芍,芦根”。挖掘出30个4~5味中药的核心组合,在此基础上得到9首新处方。 结论 周郁鸿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经验丰富,临床上她多使用益气滋阴、补益气血、调理肝脾,清热凉血、滋阴凉血及温补脾肾中药。   相似文献   

13.
田望望  王至婉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36):4633-4639
背景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一种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是某些慢性肺部疾病的终末阶段。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有效性已被证实,但该病的复杂性导致中医辨证分型不统一,方药复杂多变,因此进一步挖掘肺源性心脏病用药规律及组方特点意义重大。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方法探讨现代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用药规律和组方特点。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维普网(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中关于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的研究,检索时限为2000-2020年。严格筛选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建立Excel规范化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物的使用、性味归经及功效进行频次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 共纳入文献166篇,包括197首方剂药物,202味中药,累计药物使用频次2 944次。用药频次较高的药物为茯苓(60.41%)、甘草(59.39%)、黄芪(58.84%)、丹参(49.23%)、葶苈子(44.67%)、半夏(41.12%)、白术(41.12%),常用的药物类型为补虚药(25.79%)、止咳平喘药(15.35%)、活血化瘀药(13.71%)、化痰药(9.28%)、利水渗湿药(8.23%),药性以温(38.40%)、平(22.73%)为主,药味以苦(31.84%)、甘(30.13%)、辛(28.11%)为主,药物归经以肺经(27.47%)、脾经(18.52%)、心经(16.15%)为主。经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药对关联规则19条,3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227条,4味中药配伍关联规则160条,基本以补气药,止咳平喘化痰药和理气健脾药物之间相配伍。聚类分析挖掘出7个核心组方。结论 中医药治疗肺源性心脏病主要以补肺健脾强心为主,辨证予以止咳、平喘、化痰、祛瘀、祛邪等。数据挖掘得出的用药和组方规律对临床中医药辨证治疗肺源性心脏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为新药开发和新方组合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中医辅助传承平台系统(V2.5)对全国名中医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进行数据挖掘,并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收集2008年—2018年陈如泉教授在湖北省中医院甲状腺病专科门诊留存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415首处方,并将方药信息录入中医辅助传承平台(V2.5)软件,采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复杂算法熵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得到药物的使用频次、组方规律,并基于此数据推算出新方组合。结果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常用补肾壮阳、益气健脾功效的中药,药物频次较高的10味中药为黄芪、淫羊藿、甘草、补骨脂、白术、当归、枸杞子、丹参、熟地黄、茯苓,药物频次较高的3个药对为:黄芪-淫羊藿,黄芪-补骨脂,黄芪-淫羊藿-补骨脂,并由此推算了10个新方。结论陈如泉教授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擅于补益脾肾,喜用补气温阳的药物。  相似文献   

15.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药疗法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彧  钟奡 《中外医疗》2011,30(3):22-23
目的 探讨中药制剂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3月至2009年12月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56例,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院内自制中药制剂口服治疗3个月。结果 患者治疗3个月后,临床治愈15例,占26.79%;显效18例,占32.14%;有效16例,占28.57%;无效7例,占12.50%。结论 组方含有黄芪、白术、生地、茯苓、杜仲、熟地、桑寄生、当归,重在健脾益气、固摄精血。组方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扩张血管,降低血压,增加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免疫复合物的沉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尿蛋白,减轻肾脏病变,改善肾功能作用,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田建辉主任医师临证治疗肺癌转移的中药处方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田建辉主任门诊诊治的晚期肺癌患者处方共439张,其中骨转移处方128张、肺内转移处方101张、脑转移处方53张、淋巴结转移处方60张、恶性胸腔积液处方97张,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对不同转移灶的处方进行分析,统计相关中药的频次,总结临证辨治肺癌不同转移灶的用药规律。结果数据挖掘结果显示,田建辉临证治疗肺癌转移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其中骨转移常用药物有骨碎补、补骨脂、土鳖虫、淫羊藿、菟丝子、徐长卿、干蟾皮、蜂房等;肺内转移常用药物有石上柏、石见穿、生黄芪、北沙参、淫羊藿、浙贝母、桔梗、杏仁、百部等;脑转移常用药物有生半夏、生天南星、夏枯草、蛇六谷、僵蚕、天葵子、刺蒺藜等;淋巴结转移常用药物有夏枯草、牡蛎、海藻、山慈菇、杏仁等;肺癌胸膜转移常用药物有猫人参、龙葵、茯苓、大枣、葶苈子、川椒目、甘遂、防己、泽漆等。结论根据转移部位的不同,临证治疗肺癌转移需要采用不同的"祛邪"药物。  相似文献   

17.
托里消毒散对原发性肝癌栓塞化疗不良反应的对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明确诊断为原发性肝癌并以Seldinger方法首次栓塞化疗的患者,于栓塞化疗后第1天开始进行西医的常规处理,并加用化裁的托里消毒散(由党参、北黄芪、茯苓、白术、甘草、白芍、当归、川芎、桔梗、白芷、金银花、皂角刺、白花蛇舌草等药物组成)水煎汤剂内服,并设单纯西药治疗对照组。结果:试验组的发热和其他症状的持续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常规肝功能的4项指标(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和碱性磷酸酶)的值均比对照组低。提示托里消毒散对肝癌化疗栓塞术所致的大片组织坏死以及药物和栓塞引起的正气亏虚的副作用有拮抗作用,能减轻栓塞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正>非哺乳期乳腺炎是一组好发于非哺乳期妇女且具体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主要可以分成乳腺导管扩张症、导管周围乳腺炎、肉芽肿性小叶性乳腺炎3大类[1]。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的改变,非哺乳期乳腺炎的患病率近年间迅速升高,严重影响女性健康与生活质量[2-5]。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中药内服复方配伍规律.方法 检索收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知网、维普、万方4个数据库中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中药内服复方文献,检索时间为2006年1月至2016年7月,将文献整理得到符合要求的中药内服复方进行术语规范化等处理,抽取信息,建立Excel表,应用开源软件包R i386 3.3.0对数据进行频数、关联规则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 筛选出311首方,208味中药进行分析,发现配伍频数较高的中药为白术、甘草、防风、黄芪、太子参、茯苓、陈皮等;强关联规则提示以黄芪、白术、防风等核心药物组成的玉屏风散加减为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基本方;聚类分析结果发现黄芪-龙骨-牡蛎、白术-茯苓-甘草-黄芪-党参等中药配伍.结论 通过对药物频数、强关联规则、药物聚类的分析,可以揭示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防治组方的配伍规律,为临床优化处方、提高疗效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