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功能锻炼方法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42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WOMAC量表评分的变化以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42例获得随访,患者治疗后WOMAC评分较治疗前均有下降(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功能锻炼治疗寒湿型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夏季三伏天即每年的6-8月,选择特定的穴位(百劳、定喘、大椎、风门、肺腧、膏肓、脾俞、肾俞、天突、膻中、足三里、三阴交)敷贴药物,日期分别为每年夏至、初伏、中伏、中伏加强(中伏后10天)、末伏,每次敷贴2-8小时,每年5次,3年为一疗程,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症状、体征的控制情况,以确定其临床疗效。结果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三年后:显效为21例(16.8%),有效68例(54.4%),无效36例(28.8%)。结论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疗效确切,再次印证了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  相似文献   

3.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10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小儿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009~2010年儿科运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缓解期的100例并进行随访观察,从发作次数、急诊次数、住院次数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1年内惠儿哮喘发作次数、急诊就诊次数、住院次数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疗法对于小儿哮喘缓解期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吴菁茜  李蔚 《中外医疗》2010,29(34):153-153
冬病夏治是传统中医按照自然界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推算出气血运行在每个节气的变化,并依此制定出传统的治疗方法。其中儿科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的一种方法,即选用一些药物在特定的时间(三伏天)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冬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冬病夏治贴敷治疗是指对冬天易发生的疾病或寒冷季节症状加重的疾病在疾病相对缓解的夏季,尤其是酷暑的三伏天选以大辛大热之药敷在相应的经络穴位施以治疗的一种方法。儿科敷贴疗法是冬病夏治的一种,即选用一些药物在特定的时间(三伏天)对小儿特定穴位进行敷贴,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冬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方法:80例病例均采用三伏天中药穴位贴敷治疗,选取肺俞、风门、大椎、脾俞、肾俞等穴位敷贴。"冬病夏治"使用药物白芥子、甘遂、元胡、黄芪等。结果:治疗3年后,治愈17例,显效35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2.5%。结论:冬病夏治三伏天贴敷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统计冬病夏治五环疗法治疗支气管哮喘病的临床治疗的结果。方法将该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病人178例个体,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9例,对照组采用中成药,观察组采用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五环疗法辩证加减治疗,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0%,而对照组总有效率仅为68.5%,观察组高出22%,诊治成果昭著,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五环疗法根据病情辩证加减治疗支气管哮喘方案,安全可靠,成效显著,可以成为此病临床治疗的新方案。  相似文献   

8.
莫铬 《大家健康》2011,(8):13-13
冬病夏治穴位注射和敷贴疗法多年来因其操作简便,疗效显著而深受广大患者欢迎,是目前治疗哮喘、老慢支、慢性咳嗽较为理想的方法。具体他说,穴位注射和敷贴疗法是选用一些温阳补肾的药物在特定的时间(三伏天)对人体特定穴位进行注射和敷贴,从而达到预防、治疗“冬病”的目的。“三伏”为人体皮肤温、湿度最大,毛孔最为开放之季,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与拔火罐联合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到2017年在我院采用过冬病夏治疗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110位患者进行随访。并将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两组,一组为治疗组,一组为对照组。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患者整体症状减轻,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结论:"冬病夏治"中药穴位敷贴联合拔火罐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肯定,具有普遍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比"冬病夏治"单一疗法和综合疗法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疗效。[方法]478例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慢支伴肺气肿的患者,在"三伏天"以中药内服、外用穴位敷贴及耳穴按压相结合的综合疗法和单一使用穴位敷贴的单一疗法疗效做对比,并作随访观察,最后对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采用"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治疗,较单一治疗明显改善,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特别是针对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咽喉炎、过敏性鼻炎的治疗,综合疗法组较单一疗法组明显改善,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冬病夏治"综合疗法控制和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功,主治血虚寒厥证。马连珍主任善用经方,遵经而不拘经,灵活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多种心血管疾病,可谓抓住古方之要领和精髓,值得总结和发扬。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益阳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处方行为及影响因素,并对其行为进行综合评价,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取益阳市21家基层医疗机构,每家机构每月随机抽取15张处方,一年共3 780张,逐一登记处方信息,分析评价处方行为。结果:每张处方平均用药种数和注射剂处方百分率超过国际标准。未成年患者多重用药、抗生素、激素和注射剂处方使用率较高,女性患者基本药物使用率较高,夏、秋季抗生素、激素使用率较高,乡镇卫生院多重用药、抗生素、注射剂和基本药物使用率较高,皮肤和皮下组织疾病多重用药处方使用率较高,呼吸系统疾病抗生素、激素和静脉注射处方使用率较高。大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为中上等。结论:益阳市基层医疗机构处方合理用药水平整体较好,但仍面临每张处方平均用药品种数和注射剂处方百分率超过国际标准的双重挑战,基层医师应严格规范处方用药行为。  相似文献   

13.
脊髓损伤是较严重的致残疾病,发热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柴胡剂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君药的系列方剂,以和解少阳枢机为其出发点。文章结合脊髓损伤的发热特点,辨证应用柴胡剂,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4.
脊髓损伤是较严重的致残疾病,发热是其常见并发症之一。柴胡剂是《伤寒论》中以柴胡为君药的系列方剂,以和解少阳枢机为其出发点。文章结合脊髓损伤的发热特点,辨证应用柴胡剂,取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从方剂文献看桂枝在痛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在方剂文献研究中发现,桂枝虽然不是一味止痛药,但古代医家却将其广泛用于多种见有疼痛症状的病证。随着配伍的变化,所治疼痛证的病位有表有里、有上有下的不同;病理性质有实有虚、有寒有热之异。本文按不同的疼痛部位,分别论述了桂枝所治各种痛证的特点、运用方法及配伍规律,并从桂枝的药性特点分析了止痛原理。认为对今天的临床治疗具有启发、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方剂学发展史上的两个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方剂学发展历史,总结方剂学演变规律,可以看出,在方剂的原始积累以及临床辨治思路上,呈现出如下两个鲜明的特征:从经验用方转向理论组方,从理法方药相脱节转向理法方药相结合,从辨病论治转向辨证论治,从方病对应转向方证对应,深入认识方剂学学术发展特点,对于准确把握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及配伍要点,透彻领会中药复方的科学内涵和作用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根据传统中医"夏病冬治及冬病冬治"理论体悟,阐述夏病冬治或冬病冬治的双向调节治疗,通过钻研古籍及家传古法自制敷贴配方,首创辨证施贴不同的穴位且10次为1个疗程的三九贴疗程,比较治疗过敏性鼻炎与一般三九敷贴的疗效。方法:153例过敏性鼻炎患者,传统3次治疗40例为疗效观察第1组1,0次主穴敷贴治疗51例为第2组,10次辨证施贴治疗62例为第3组。第1组仅一九、二九及三九3天敷贴治疗;第2组为2天1次连续敷贴10次治疗;第3组与第2组同10次治疗疗程外,并进行个体辨证施贴。每次敷贴4~6h。结果:应用敷贴治疗过敏性鼻炎153例,取得满意的疗效。153例总有效率为88.89%,第1组总有效率为75.00%;第2组总有效率为88.24%;第3组总有效率为98.38%,3组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三九敷贴治疗集内治外治于一身,融药力与理化刺激于一体,多位点调节身体机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且无内服药的诸多弊端,经济安全,疗效显著,此疗程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方面取得的满意疗效,方法简便,贵在持续巩固,不失为临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管氏独特的针灸处方原则及取穴精要,以及导师在针灸临床处方中针灸取穴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仲景应用甘草干姜汤的理法内涵。[方法]基于《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原文,以经解经,分析甘草干姜汤在原文中的应用内涵,并结合配伍应用与临床验案加以验证。[结果]甘草干姜汤在原文的应用中包含两大理法内涵:一为津液蕴阴阳,复阳养阴常以津液为先;二是中焦胃气承上制下,三焦枢机,常以中焦为主。此方常作为基础方干形成诸多配伍应用,应用于以太阴病机为基础的诸多病机病证。[结论]甘草干姜汤是"保胃气,存津液"的应用体现,也是三阴病中方药应用的基础方干,探求溯源其理法有助于深刻理解仲景思想,加强对经方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从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方面阐述了活血化瘀法的疗效和不良反应,认为活血化瘀类方药运用是把“双刃剑”,应针对疾病病因病机与病理生理特点及病程阶段状况和西药抗凝治疗情况,将中医辨证与西医诊断分型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中药传统药性与中药现代药理相结合,采用中西医序贯疗法,科学合理地应用活血化瘀类方药,有利于不断提高中医活血化瘀类方药治疗疾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