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的配伍规律及应用,为临床治疗失眠提供借鉴。[方法]通过研读《伤寒杂病论》失眠相关经典原文及方药,总结出经方中的失眠药对,分析失眠药对配伍规律及应用。[结果]《伤寒杂病论》论述失眠病机总以阴阳失交为关键,或阳盛扰动心神,或阴衰心神失养,或二者兼有。《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配伍严谨,按功效可以分为6类,包括清热安神药对(栀子-豆豉)、和胃安神药对(栀子-厚朴)、滋阴安神药对(黄连-阿胶、百合-生地)、养血安神药对(酸枣仁-川芎)、温阳安神药对(附子-干姜)、重镇安神药对(龙骨-牡蛎)等。[结论]《伤寒杂病论》失眠药对发挥合用增效的优势,以“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为准则,辨证分型为方法,适用范围比较广泛,若临证应用得当,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依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主治证候、配伍应用两方面,考查123条原文、76首经方中生姜的运用规律。结果发现:(1)生姜可对症应用于呕吐,主要适用于内有水饮或津液代谢障碍伴有表证未解的呕吐;(2)生姜不与甘草、大枣配伍时,常与半夏、橘皮等行气消痰药同用,主治呕、哕等病证,提示生姜在二陈汤中具有重要的配伍意义;(3)经方加减时,生姜主要用于标实为主的"呕""寒""痛"证,作用特点是宣通气机;干姜主要用于本虚为主的"寒""利""咳"等,作用特点是温中补虚,二者在经方中的区别运用有助于对《神农本草经》"生者尤良"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目的] 讨论《伤寒论》中阳虚阴盛证的病势、层次、治法及用药规律,探究并扩充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及临床意义。[方法] 结合后世医家的医论,明确阳虚阴盛证的病机及证候;从病理生理学角度,阐释阳虚阴盛证的机制;分析少阴篇中各版本条文的差异,论述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的不同,治法、主方、配伍的变化,归纳在少阴篇中隐含的辨治规律。[结果] 阳虚阴盛证的辨治原则是“保胃气、存津液”,可将其细分为太阴湿土病、少阴君火病、厥阴风木病。细致的望闻问切,并结合现代医学的病理生理基础能精确辨阳虚阴盛证。少阴为三阴枢机,少阴篇结构完整,能动态反映少阴发病、两阴合病或并病、三阴合病的相互变化过程。由条文可发现,病位由表入里,治法有灸焫、温经、温阳、通阳之别;病情由轻而重、痰饮有无,治法有散寒、散饮、利水之别;津液损伤程度不同,治法有救逆、救阴之别。[结论] 从病理生理角度,能阐释中医主症的变化机制。辨治阳虚阴盛证时,应根据病位、邪气性质、胃气、津液择取方药,阳虚阴盛证的辨治规律对于其他证候的辨治同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黄帝内经》营卫理论出发,探讨血痹证治及病传规律,拓展临床思路。[方法]基于《金匮要略》与《黄帝内经》原文,旁参《诸病源候论》《备急千金要方》《神农本草经》等相关文献,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血痹证治机制,挖掘血痹与相关疾病的病传脉络,拓展血痹理法的应用范围。[结果]《内经》详论营卫理论,强调营卫血气本源为一,化用有别;仲景重视营卫辨证,善以脉症候营卫病机,同时审查表里三焦,明辨病传机要。基于营卫理论,血痹在病机上属太阴中风病传,以营弱卫虚为基础,治以宣通阳气、和营通痹;在病传层面,根据营卫三焦之损益,血痹可病传上焦之肺痿、胸痹,中焦之虚劳、寒疝,下焦之妇人杂病等诸疾,其治法方药皆从桂枝汤衍化。[结论]运用营卫理论可以帮助理解血痹证治机制,完善血痹病传相关疾病的理法脉络,有助于拓展相关疾病的辨证思路与治法方药。  相似文献   

5.
考据《伤寒杂病论》原文,从用量用法、主治证候、配伍应用3个方面,考查相关经方中甘草的运用规律。发现:经方中甘草的用量以27.8 g居多,最多可用至69.5 g,最小用至3.5 g;生甘草多用于热证、疔毒、疮疡、饮证等,而炙甘草多用于表证、中焦虚弱、脾胃虚寒、中气不足、营卫不和等证;经方中未标注用法的甘草并非一定是生甘草,应根据病因、病机、病证以及甘草在方中的作用而定;经方中的炙甘草应当是“炒甘草”,而非蜜炙甘草;甘草能调和诸药,在不同的方剂(可用于散剂、攻剂、温剂、清剂、毒剂)中发挥不同的功效,当方中甘草用量较大或与方中其他药物等量时又可明显体现出主治作用,如治疗肺系疾病、心悸、羸瘦、产后虚等,并能很好地缓解躁、急、痛等症状;甘草常与麻黄、桂枝、大黄、桔梗、芍药、干姜、小麦、大枣等配伍,功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胃气思想在六经传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综合分析的文献研究[方法],研究总结保胃气思想在六经传变中的运用。[结果]书中多以胃气强弱作为六经病发展转归的关键因素,并在六经病的辨证论治中,始终将保胃气作为治疗六经病的基本准则。病在三阳,祛邪保胃气,病入三阴,扶正保胃气。[结论]张仲景在临床中非常重视胃气的作用,并将保胃气的治疗思想贯穿于《伤寒论》的始终。其中,在六经传变方面,保胃气思想表现的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7.
中药经典名方是经历代中医药名家反复研究和临床实践积累下来的中医药精华,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甘草干姜汤方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阴阳两虚证与肺痿病,属中药经典名方. 现代研究认为,甘草干姜汤可用于治疗因虚寒所致的咳嗽、遗尿、眩晕、胃痛、肺癌、过敏性鼻炎等病症,临床用途广泛[1-3].甘草干姜汤由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组成(东汉时期一两折合现在13.75g[4]).甘草干姜汤还是一个重要的中药基础方剂,加味后可得四逆汤、甘姜苓术汤、甘草泻心汤、温脾汤等经典方剂[3].基于甘草干姜汤在中药方剂学中的重要地位,开展该方剂的系统研究对中医药守正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甘草干姜汤的药材、炮制饮片和汤剂的质量研究报道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增进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病机和功效的认识,扩大其临床应用范围。[方法] 通过学习其他医家关于柴胡桂枝干姜汤的认识和论点,对柴胡桂枝干姜汤的原文论述、药物组成、配伍和功效进行分析和总结,结合诊疗风湿性疾病的临床实践,选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干燥综合征、结节性红斑的两则验案,详细叙述其诊疗过程并对医案加以按评,提出自己的认识和观点。[结果] 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清火润燥、转输津液、化湿散结的功效。针对干燥综合征郁火伤津、津失传输的特点和结节性红斑水结内停、水火互结的情况,分别运用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或清郁润燥,或散结利水,均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结论] 临床上只要抓住柴胡桂枝干姜汤证火郁和水结两个关键病理特点,柴胡桂枝干姜汤可广泛应用于包括风湿性疾病等多种复杂病证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大枣性甘温,为补中益气药食两用之佳品.张仲景使用大枣治疗病证之广泛,大枣配伍生姜调和营卫以解外邪,同时以益气养营,防止过汗伤津之用,治疗营卫不调等病证.大枣配伍利水燥湿或峻下逐水之品以缓和药性及顾护津液以防止利水太过而伤脾胃之阴,治疗水饮病证.大枣配伍降逆及人参、甘草补中之品安中养脾以恢复中焦升降之机,治疗因汗、吐、下等误治之后造成脾胃阴液已伤之胃气上逆证,以平胃气.大枣虽不是治疗疼痛之主药,但大枣性甘,用在疼痛病证当中可起到甘缓止痛之作用,治疗身痛、腹痛等各种疼痛.大枣配伍补益气血之品以增养血益气之效,治疗营卫气血两虚之血痹或阴阳两虚之虚劳失精等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析《伤寒论》中“胃气”思想在病脉辨证中的运用。[方法]逐条摘录《伤寒论》中与胃气相关的服药、饮食、大便、脉象等条文,归纳其胃气思想在疾病诊断、治疗、预后等方面的运用。[结果]《伤寒论》主张试验性地投用水谷和药物以测胃气之盛衰。药食后发热则胃气受损、疾病难愈,不发热则胃气尚存、疾病易愈;腹中转矢气则胃气实、可攻下,无矢气则胃气虚、不可攻下。能食代表中焦实热、胃气来复或中焦虚极;不能食者根据伴随症状又有寒、热、虚、实之分。通过观察大便的数量、颜色、形状、次数、气味,可推断疾病的寒、热、虚、实、瘀血。脉证相符提示胃气尚存、病重能愈;脉证不符提示胃气衰败、病轻难愈;趺阳脉(冲阳脉)浮、太溪脉小于趺阳脉均是有胃气的表现。[结论]《伤寒论》常通过试药食、问饮食、审大便、切脉博来判断胃气的盛衰和戾、推断疾病的性质和轻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拓展“六经病欲解时”和“升降相因”理论在咳嗽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临床5则医案,阐明“六经病欲解时”与“升降相因”理论在咳嗽病中的运用思路与方法,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5则医案均具有反复出现的时间性特征,表现为一个或者数个时段症状突出,符合“欲解时”理论。六经传变有三阳传变、三阴递进的特点,太阴、少阴、厥阴及少阳四经在时辰上有重叠,需仔细鉴别。阴阳气消长变化导致脏腑气机升降失调是咳嗽的基本病机,例如少阳病欲解时案肝火冲逆犯肺,以小柴胡汤合从龙汤疏利少阳、降逆平肝;厥阴病欲解时案厥阴风动,以乌梅丸缓肝调中、敛肺止咳;太阳病欲解时案肺气郁闭,予麻黄汤开宣肺气;少阳、阳明欲解时案三焦气机失调,蕴为痰湿,以柴胡桂枝干姜汤加减通利三焦,药后腹泻数次,肺气得降;少阴、厥阴病欲解时案阴虚火旺,予连梅饮加减养阴清热、肃肺止咳。“六经病欲解时”与“升降相因”理论的基础是阴阳气之升降,结合两者治疗咳嗽病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结论]洞悉六经病欲解时之象,调节阴阳气之升降于六经当旺之时,在辨治咳嗽中屡获良效。该理论为判断疾病的传变、拟定治则以及给药时间提供了理论依据,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许蒙  王新志 《中医学报》2020,35(4):746-749
人体的气机通过降、沉、升、浮,如环无端不停地进行圆运动。人体中焦轴轮不利,气机升、降、浮、沉失和,脏腑阴阳失交,便会引起圆运动运转失常,从而产生不寐。治疗应以"复圆"为原则,顺应圆运动的规律,恢复人体气机、调整脏腑阴阳,阴平阳秘,气血调和,神安则寐。在临床上,可将不寐分为心阴不足证、肾阳亏虚证、肝阳不足证、脾胃失和证,其中,心阴不足证治以滋阴降火、安神定志,方选天王补心丹合交泰丸加减;肾阳亏虚证治以温补肾阳、宁心安神,方选附子汤合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肝阳不足证治以养肝镇惊、安神定志,采用"升肝降胆"之法,方选酸枣仁汤加减;脾胃失和证治以补阳泻阴、宁心安神,方选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景岳全书·杂证谟》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应用特色。[方法]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景岳全书·杂证谟·虚损》记载的方药进行归纳,分析所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归经、功效,结合其对于虚损病因病机及临证思维的相关阐述,总结张景岳治疗虚损的学术思想及方药特色。[结果]《景岳全书·杂证谟》中治疗虚损的方剂共55首,其中补阵方使用频次最多,其次为热阵和寒阵;治疗虚损的药物共计95味,性味上以甘温、甘平为主;归经上,以归肾经和脾经居多;功效上,以补虚药为主,清热药和温里药次之。张景岳治疗虚损以阴阳为纲,谨守病机,辨证施药;遣方用药精专严谨,畅行温补,不废寒凉;重视培补五脏,脾肾并重,精气并调;尊阴阳互根之理,育阴涵阳,补阳配阴。[结论]作为温补学派的代表人物,张景岳治疗虚损遵循倡用温补、五脏为本、脾肾并重、精气并补、阴阳互济的辨证思想和用药思路,其学术思想对临床辨治虚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消渴病(糖尿病)的病机乃阴虚为本、燥热为标,肺胃阴虚,胃热炽盛,治以清热生津,益气养阴。经方白虎加人参汤以生石膏、知母、人参、粳米、甘草为主要组成药物,符合糖尿病"趺阳脉浮而数"胃热气盛的病机。消渴日久,气阴两虚,阴损及阳,阳虚气弱,或肾阳衰微,水液代谢障碍而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糖尿病肾病等并发证,用经方黄芪桂枝五物汤及肾气丸治疗亦符合病机,药证相宜。  相似文献   

15.
国医大师刘祖贻认为冠心病的发病起于心气亏虚,成于脉络瘀滞,有阴阳痰水风之变,其治疗宜以益气通络贯穿治疗始终,擅用芪丹护心饮为基础方加减治疗:对于心气亏虚脉络瘀滞证,方用芪丹护心饮加减;气阴两虚脉络瘀滞证,合用生脉散;阳气亏虚脉络瘀滞证,合用桂枝甘草汤;心气亏虚痰瘀阻络证,合用瓜蒌薤白半夏汤;心气亏虚瘀水互结证,合用苓桂术甘汤;气虚络瘀阳亢风动证,合用天麻钩藤饮。  相似文献   

16.
消渴为气血津液病证,由于患者体质、病程、并发症以及医家的学术流派不同,其治法较多。该文主要归纳分析清热法、温阳法、养阴法三大治法的产生背景、治法、方药。清热法主要包含清热泻火生津、清热解毒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白虎加人参汤、三黄丸;温阳法主要包含温补脾阳、温肾助阳法,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附子理中丸、肾气丸;养阴法主要包含养肺阴、养脾阴、滋肾阴,其代表方药分别为麦门冬饮子、增液汤、六味地黄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内经》消瘅之病的证治特点。[方法]以精究病源、深探方论、解析药说的方法并结合相关原文,从消瘅的病名机释、证治分型、病变机联等三个方面进行探析,并作医案举例。[结果]消瘅之病,是因五脏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易现喘息短气、手足清冷、皮肤消薄、肌肉消瘦等象。在治疗上,偏元阴不足,虚阳外发外走,而见性情刚强、烦躁多怒、胸闷不舒、高横眉瞪眼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肾沥汤,以补肺益肾、健脾养肝、宁心定志、强阴益精、养血止痛、清热生气;偏肥甘太过,内热炽生,消灼津液,而见喜冷肤热、消谷易饥、便黄如糜、善食而瘦等证者,可与《外台秘要方》宣补丸,以宣泄肠胃之内热、补益五脏之津气。所举案例属肺消瘅,乃精血衰少、形气不足所致,当以甘药调之,但因误治而脉道损伤、经络厥绝而死。[结论]消瘅之病,因气血衰少、津液消灼而成,病变日久,可现胸痹心痛病、腹满寒疝病、奔豚上气病、虚劳结气病、脚气冲心病等,可根据气血虚损之不同部位,津液消灼之不同程度,辨证选用丸、散、膏、汤,以消气血衰少、津液消灼之态。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多为久病痼疾,应属本虚标实。根据临证经验将2型糖尿病分为阴虚火旺兼血瘀证、气阴两虚兼血瘀证和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临证时主要从"培肾固本""调和脾胃""交通阴阳"3个方面着手,并辅以通阳散结、活血祛瘀、行气化痰。根据"方证对应"的原则,确定治则为"扶正祛邪,攻补兼施",治法以"养心阴,益心气,培补肾元,宽胸调胃,活血宣痹"为主。针对阴虚火旺兼血瘀证,以六味地黄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气阴两虚兼血瘀证,以生脉汤合补阳还五汤加减;阴阳两虚兼血瘀证,以炙甘草汤合血府逐瘀汤加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求晚期肾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以中医中药辨证治疗1例晚期肾癌双肺多发转移患者。气阴不足,痰郁肺热,以益气养阴,清肺化痰为法;气血两虚,脾肾不足,以温补气血,健脾补肾为法,方选十全大补汤加减;脾胃气虚,痰湿蕴肺,以益气健脾,化痰止咳为法,方选百合固金汤加减;肝肾不足,以滋补肾肝,清热解毒为法,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减。[结果]该患者通过中医药结合,中医药中药辨证论治,提高了生活质量,带瘤生存,已存活15年。[结论]以十全大补汤、六君子汤、百合固金汤、六位地黄丸汤等中药随症施药,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酌情配伍使用,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吴良村教授诊治肺癌气虚证的疗效及用药规律。[方法]从吴良村教授的门诊病案中选择80例肺癌气虚证患者,四诊合参、辨证施治,以2周为1个周期,治疗1个月后评价疗效。同时对160例医案中的药物频数、性味、分类进行描述性分析,并对用药频数最多的前33味中药进行系统聚类分析,总结其用药规律。[结果]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总有效率达88.75%。用药频数最多的为甘草。药性使用频数最多的为平性药,药味使用频数最多的为甘味药,用药种类最多的为补虚药。聚类分析将药物分为19类,包括沙参麦冬汤、补中益气汤及经验药对等。[结论]吴良村教授治疗肺癌气虚证的过程中善用沙参麦冬汤加减,宗"益气养阴,解毒散结"之法,以"补、清、散、消"为用药原则,临床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