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2.
曲倩倩  马伦  侯茜  康敏 《中医学报》2016,(7):998-1000
中西医结合是推动中医走出去的主要动力之一,病证结合、循证医学、循因医学这几个概念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关键。病症结合是在西医辨病的前提下,用中医理论分析疾病的中医证候特征和转化规律,实现辨病与辨证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循证医学"作为推动中西医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注重对临床证据的总结,以增强西医对中医临床诊断结果的信心,实现中西医结合并且取长补短。循因医学是揭示疾病和治疗手段的本质机制并应用这些本质机制来指导临床,并最终揭示生命的本质机制的医学模式。这三个概念彼此联系,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推动中医走出国门,与世界接轨。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心痹病”的临床辨证与辨病。方法通过对100例胸痹心痛病患者辨病与辨证的分析。结果①疾病分类:冠心病64例;高心病23例;肺心病7例;风心病4例;其它2例。②辨证分型:痰阻心脉38例,心血瘀阻21例;寒滞心脉8例;心气方虚15例;心肾阴虚10例,心肾阳虚8例。结论①“辨病施治”作为中医的基础理论之一,对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可为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思路与方法;②《内经》关于“心痹病”的理论目前仍然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与现代多发、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相似文献   

4.
察"肌肤"在中医外科的诊治中必不可少。辨证施治是中医的特色,在中医外科的诊疗中同样至关重要,历代中医古籍中通过辨肿痛、辨脓、辨痒等体表肌肤情况,来判断中医外科疾病的特点,正确指导施治。尤其在明清时期中医外科三大学术流派"正宗派""全生派""心得派"中,《外科正宗》《外科证治全生集》《疡科心得集》3本书对中医外科疾病的病名、病因病机及辨证施治进行了更详细的论述,把体表肌肤的情况和辨证施治结合起来,推动了中医外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是妇科的常见病,临床上单独采用西医疗法或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具有局限性。而运用西医现代诊疗技术,结合中医辨证论治的精髓,探索“现代病证结合”的临床治疗新思路,使中医的“辨证论治”和西医“辨病”理论形成优势互补,是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临床疗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心绞痛是一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30年来人们成功地运用药物触发、手术损伤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的多种心绞痛动物模型。为适应中医药的特点,有研究者建立了几种病证结合的心绞痛模型。但是,现有的病证结合模型还不能满足心绞痛中医证型多样化的需求,继而影响了相应中药处方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心绞痛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中药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心绞痛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心绞痛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7.
肾阳虚证动物模型是建立最早的中医证侯动物模型,近50年来人们相继运用药物、激素、手术等方法建立了基于西医病理和中医病机的两大类多种肾阳虚动物模型。现有模型研究尚不能完全反映中医肾阳虚证的本质,且造模方法不规范,缺少模型方法学、造模影响因素、造模机理等方面的系列研究,继而影响了温补肾阳药物的合理评价。为了更好地研究肾阳虚证的本质和提供更好的温补肾阳药的评价工具,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以中医临床肾阳虚证的表现为依据,结合现代病因、病机研究,研制更符合临床实际和中医理论的肾阳虚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毛水泉教授临床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随毛水泉教授临诊辨病与辨证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实践,结合历代中医文献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验案举例等方面总结毛水泉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结果]历代中医文献中有关"痞满""胃痞""虚痞""嘈杂""胃痛"等病证的阐述非常丰富。结合现代西医诊断技术,毛水泉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病机应以脾胃阴虚为本、气滞血瘀为标,治疗上当以重视健脾、理气、养阴、活血为大法。所举案例显示,此经验可得临床佐证。[结论]毛水泉教授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继承、有创新,病证相合,疗效确切,值得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是一种激素依赖性疾病,育龄期是其高发年龄。王琦教授提出的"辨体-辨病-辨证"三辨诊疗模式,以体病相关、体质可调为指导,将体、病、证紧密结合应用于临床各种疾病。临床诊治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时,先辨病,确定诊断,再辨证与辨体,病证结合,以病统证,辨证与辨体论治相结合,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王晓含  陈娜  张运克 《中医学报》2020,35(5):959-963
以"整体辨证,局部辨证,微观辨证"形成的三辨结合综合诊疗模式强调治病辨病为先,其次把握核心病机,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进行精准治疗。在三辨结合诊疗模式指导下,重症肌无力中医诊疗主张辨病论治,采用专病专方思想,以补脾益肾为治则,拟加味补中益气汤即补中益气汤合二仙汤君药仙茅、淫羊藿为基础方剂,辅以扶正祛邪之品,中西结合,因人制宜,随症加减。同时配合中医特色治疗对患者调理机体,疏导情志,综合诊疗。  相似文献   

11.
"微观辨证"的产生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观辨证"概念的提出是中医临床诊治、循证医学发展和中医证候学发展的需要."微观辨证"产生的可能性是由于中西医结合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微观辨证"有其优越性和局限性,"微观辨证"的发展尚存在一些问题,诸如:中医证候尚未规范化、微观指标单一性与整体性的矛盾、微观指标与证候对应的非特异性、疾病对"微观辨证"产生的影响、"证"本质研究与临床治疗脱节等.并提出"证"是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过程,由若干相关的主、客观指标组成,这些客观指标应包括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根据高脂血症的临床病理特点,中医病名以"血浊"较为适当。应采取病证结合的诊治方法,即中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中、西医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临床治疗中注意辨五脏六腑与虚实标本,做到因地制宜,并根据辨病、辨证的结果合理选用调脂中药。  相似文献   

13.
基于证候要素及病证结合建立证候诊断标准的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模式,建立科学的证候诊断标准是中医药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回顾了现有相关证候诊断标准的基本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指出将西医的疾病与中医的证候相结合,建立基于证候要素的病证结合证候诊断标准具有较大的优势。这种证候诊断标准,既考虑了病的特异性,又解决了辨证的复杂性和灵活性,且便于临床操作使用。同时,本文还阐述了该诊断标准的基本模式、结构组成及建立时应采用的流程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西病中治"指西医疾病用中医的思路方法进行治疗,继而对中医药治疗西医疾病的疗效及机理进行相关研究。中医病名欠规范及传统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复杂性、多样性,都是影响西病中治模式形成的因素。该模式与传统中医治疗模式相比,在论治思路、治疗目标、方药应用中均存在差异。"西病中治"以辨病论治为主,设立专病专方,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但其研究体系还有待完善,完善"西病中治"模式对中医药现代化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中医病位内涵,与现代医学在解剖学基础上建立的实体病位不同,主要反映人体生理病理功能体系,是应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的重要依据。张仲景创立的六经辨证理论,金元时期形成的归经理论,明清时期的温病学说,乃至现代的活血化瘀理论、微观辨证,无不从空间及时间、宏观及微观等不同维度发展并完善中医病位辨证体系。  相似文献   

16.
中医"证"研究的发展方向--证中求病,病中求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中医临床科研思路与方法的角度,回顾历史,总结中医临床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成果和经验,认为“证”的研究是中医临床研究中一项关键性的课题。近十几年来,西医学有关新发现疾病及其诊断方法的发展较快,而中医“证”的研究却进展滞后,究其原因主要有:(1)辨证分型固定化,不求发展;(2)辨病为主,辨证为辅;(3)只对病下药,不对症下药。针对这种情况,笔者提出开展“证中求病,病中求证”的临床研究思维方法,从辨证与辨病结合的研究实践中,不断探索未知,不断发现新的疾病和证,以提高中医临床辨病诊断和辨证诊断的水平,为中医基础理论和药学研究提供丰富的临床资源和条件,加快中医药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7.
在数十年的中西医结合的背景下,中医诊疗心悸病证具有了一定的发展。文章就现代中医对于心悸的中医证治从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治疗方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心悸的临床证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a methodology unique to Chinese medicine.It threads the diagnosis process with clinical treatment into a holistic web of links to determine and regulate the patterns of dysfunctions in the human body.It is seen a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medicine because it takes into account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diagnostic methodologies and the modality of treatment holistically.In this process the progressiv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syndromes are also considered by the physician.This paper is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methodolog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n relation to its clinical applica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diseases.To illustrate the efficac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nd diseases is analysed to provide a guiding principle for integration between Chinese medicine and Western medicine. Diseases being selected include cancer,cardiovascular and metabolic syndromes.A study of renal and hepatic diseases related to lifestyle is also included to highlight the clinical efficac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The paper also includes an analytical summary of the theoretical advancements made in integrative differentiation methodology during the past five decades which links to the recent clinical thinking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19.
“方证相应”理论在“病证结合”研究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相应"与"病证结合"皆为中医学中重要的理论,有着深刻的理论内涵与学术价值。病、证、方是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三者的有效结合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核心。"方证相应"强调了方药与病证之间的高度的对应性,"病证结合"强调了通过辨病与辨证的结合体现病变整体的纵横联系性。"方证相应"理论为"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创建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医"病-证"的本质研究提供了新途径,并为通过"方"来探索已知疾病中医"证"的病机研究提供了科学假说的可能,有助于阐明临床上不同方剂针对相同疾病的不同作用机理,阐明现代医学疾病的主要中医证候病机。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人体检测仪器大量使用后,人体检测指标异常的出现对中医传统辨治理论体系、疗效评价、治疗诉求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冲击,导致中医学对现代检测指标的认知、治疗、疗效评价产生一些系列问题。因此,对现代人体检测指标异常进行系统而规范的中医辨治研究,探讨其中蕴含的病因病机信息,使之成为辨证依据、治疗靶的,进而指导中医临床处方与疗效评价,最终将现代人体检测指标植入中医辨治体系之中,是解决以上问题的关键途径。对现代人体检测指标的异常进行中医辨治学研究,可以丰富临床资料,拓展辨治范围,强化疾病防治,准确了解病情,加深病机认识,辅助中医诊断,彰显中医疗效,促进学术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