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局部麻醉药,简称局麻药,临床上广泛用于皮肤黏膜麻醉、周围神经阻滞及脊髓神经麻醉等。但这类药物对多种组织器官,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具有时间及剂量依赖性的毒性作用,并且不同局麻药的毒性表现也有所差异。目前对局麻药的神经毒性研究日益增多,该文对局麻药的神经系统毒性及相关防治方法进行 综述。  相似文献   

2.
局麻药中毒可导致顽固性心跳骤停和中枢神经系统衰竭,目前临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本文从局麻药的毒性介绍、脂肪乳治疗酰胺类局麻药中毒的机制、脂肪乳救治酰胺类局麻药中毒的临床应用特点等方面阐述脂肪乳救治酰胺类局麻药中毒的优势。深入研究酰胺类局麻药毒性反应使用脂肪乳治疗的研究进展,努力探索脂肪乳救治有效性的确切机理,寻求临床适用的最佳使用方法,确立治疗标准,改善患者预后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盛恒炜  徐世元 《广东医学》2003,24(12):1374-1375
局麻药系临床麻醉最常用的药物 ,其所致中枢神经系统 (CNS)毒性惊厥为临床上常见的并发症 ,如得不到及时处理 ,可迅速发展为CNS抑制 ,循环虚脱以致呼吸停止 ,严重威胁着患者生命安全。近年来局麻药毒性惊厥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 ,如臂丛神经阻滞 ,局麻药引起的CNS毒性惊厥发生率可高达 2 .9%[1] 。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局麻药毒性的发生 ,增强所使用局麻药的安全性 ,临床麻醉中应密切关注影响局麻药毒性惊厥发生的诸多因素。本文简要地阐述了目前的一些新见解 ,以求对临床防治有所借鉴。1 局麻药种类的选择  临床上不同种类局麻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的酰胺类局麻药,是第一个理想的纯S—对应结构的局麻药;其中枢神经毒性和心脏毒性明显低同类局麻药。本文旨在介绍作者在近年来应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和液在下肢手术硬膜外麻醉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丙泊酚在治疗局麻药引起惊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丙泊酚控制急性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的效果.方法 将16例出现严重的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发作的病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8例.A组病例在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时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B组病例在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时给予丙泊酚(1 mg/kg),观察两组给药治疗后的情况.结果 A、B两组惊厥症状均得到有效控制,两组给药后起效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病例苏醒时间较A组短(p<0.01).两组治疗后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有短暂的顺行性遗忘作用.结论 静脉注射丙泊酚可有效控制急性局麻药毒性反应引起惊厥的发作.  相似文献   

6.
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表明局麻药有潜在的神经毒性,脊椎麻醉后神经功能损害可能是由于局麻药的直接毒害作用,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本文就局麻药脊髓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局麻药内加入一定浓度的血管收缩剂,是为了延长局麻药的作用时间和减少局麻药的毒性反应。现将我院1990~1992年对100例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硬膜外阻滞时局麻药中加麻黄碱与肾上腺素术中出血量多少进行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骶管阻滞适用于婴幼儿下腹部、会阴部和下肢部位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效果好等优点。但是由于骶管局部血管丰富,婴幼儿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血浆胆硷脂酶活性降低,容易发生局麻药毒性反应。近年来有报道,成人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为58.3%。即使是作了一些预防性工作,其局麻药毒性反应发生率仍为28.2%。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丙泊酚在预防骶管阻滞引起局麻药毒性反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80例病人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60例。A组不用丙泊酚或咪达唑仑,B组骶管阻滞前5min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4mg/kg,C组骶管阻滞前5min静脉注射丙泊酚0.6mg/kg,观察各组局麻药毒性反应情况。结果B、C两组毒性反应症状明显减少,与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静脉注射丙泊酚可明显降低骶管阻滞局麻药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0.
利多卡因毒性反应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是局麻药从给药部位吸收或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并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发生作用。笔者在手术室10年的护理工作中经历了3例局麻药毒性反应的发生,现将典型的2个病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生物农药绿僵菌 (Metarhizium)原药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及眼睛刺激和致敏率。方法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 6 70 1995 )进行操作。结果 该受试物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 >5 0 0 0mg/kg ;对雌、雄性大鼠急性经皮LD5 0 (4h) >2 15 0mg/kg ;对雄、雌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 (2h) >5 0 0 0mg/m3 ;对实验兔急性眼平均刺激指数为 0 ;对豚鼠致敏率为 0 %。结论 该受试物急性经口属微毒性、急性经皮属低毒性、急性吸入属微毒性 ,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 ,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山萸肉醇提液对大鼠的急性毒性、蓄积毒性和致畸作用,为进一步开发利用山萸肉提供毒理学资料.方法:采用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与方法规定的急性毒性试验、致畸胎试验以及蓄积毒性试验方法,对山萸肉醇提液进行检测.结果:山萸肉醇提液的LD50>10 g/kg,蓄积系数>5;山萸肉醇提液对实验小鼠无致畸胎作用.结论:山萸肉醇提液无急性毒性和蓄积毒性,对脊椎动物胚胎无致畸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药毒性及其内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中医理论与临床运用经验为背景的中药毒性有自身特殊内涵。本文从历史与逻辑的角度,在追溯中医“药毒”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比较了西医和中医关于药毒的不同理解,提出中药在运用中涉及诸多调控要素和中药成分及作用的复杂性,中医关于中药毒性的认识与西医对药物毒性的认识有所不同,简单套用现代药毒的概念和研究思路来研究中药毒性是不适宜的。药毒的相对性决定了将有更多的中药毒性被发现。现代中药毒性的研究应在药毒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更加重视中药性能与毒性、中药配伍与毒性、方药毒性与病证关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按照《农药登记毒理学试验方法》(GB15670-1995),对生物衣药苏云金杆菌原药进行急性经口、经皮、吸入毒性试验,眼睛刺激试验和致敏试验。该受试物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口LD50为3830、3160 mg/kg;对雄、雌性大鼠急性经皮LD50(4 h)>2150 mg/kg;对雄、雌性大鼠急性吸入LC50(2 h)>5 000 mg/m3;对实验兔急性眼平均刺激指数为0;对豚鼠致敏试验,致敏率为0%。因此,该受试物急性经口属微毒性、急性经皮属低毒性、急性吸入属微毒性,眼睛刺激试验为无刺激性,致敏试验属Ⅰ级弱致敏物。  相似文献   

15.
番茄红素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番茄红素的毒性。方法 :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 30天喂养试验。结果 :番茄红素雌、雄小鼠LD50 均大于 2 0 0 g/kg ,属无毒物质 :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大鼠 30天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 30天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 ,番茄红素为无毒物质 ,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线粒体在产生细胞能量、平衡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内稳态、调控细胞增殖和凋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线粒体是药物毒性作用的重要靶标,药物诱导的线粒体毒性涉及多个靶点和多种途径。研究发现,多种中药可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进而诱导靶器官毒性,如雷公藤、马兜铃、乌头等。对药物诱导的线粒体毒性的特征和机制进行分析,归纳线粒体毒性的评价指标和体内外评估方法,总结中药诱导线粒体损伤致靶器官毒性的研究概况,并从线粒体毒性的角度对中药安全性评价进行讨论和展望。  相似文献   

17.
富含DHA的鱼油制剂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哺乳动物的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的影响,了解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和毒性作用。方法采用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和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观察3.33g/kg.BW、1.67g/kg.BW和0.83g/kg.BW剂量的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的影响及对产生亚急性毒性作用。结果通过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未观察到富含DHA的鱼油制剂有明显的诱导骨髓细胞形成微核的作用;通过大鼠亚急性毒性试验未观察到与受试物有关的毒性作用的最大剂量。结论实验未观察到富含DHA的鱼油制剂对哺乳动物产生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也未发现其可能存在的远期危害,有关其在其它方面的毒理学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核心之一。从历史角度,对中药毒性认识进行文献溯源,对中药毒性涵义与分级的传统与现代认识进行比较与分析,提出中药毒性的传统性与经验性、客观性、概念的整体性及一定的可控性观点,建议应结合中医药理论与实际,整合与运用多种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开创中药毒性研究的新思路,对全面认识中药毒性、加强中药毒性研究、促进临床毒性中药的安全使用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利用发光菌毒性测试评价氯苯及其降解中间产物的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测定氯苯及其降解中间产物对发光菌的单一毒性以及联合毒性.方法:采用混合毒性指数(MTI)法对联合作用方式进行评价.结果:除了降解中间产物对苯醌毒性比氯苯大得多以外,其他降解中间产物毒性均比氯苯低.未开环的降解中间产物对氯苯酚、对苯二酚和苯酚的毒性比氯苯的毒性均有所降低,并随着C1的脱除、苯环上OH的减少,毒性呈减弱趋势.苯环开环后的产物有机酸类毒性则更小.结论:氯苯降解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主要表现为部分相加作用和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毒性是导致药物研发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为了避免在药物开发晚期发现毒性导致的昂贵代价,尽早确定药物潜在的毒性问题非常重要。通过对药物产生的肝脏、心脏和肾脏毒性的机制进行分析,并对现有的毒性预测方法进行综述,提出可以从代谢产物反应活性、离子转运体、离子通道等3方面综合分析药物产生毒性的可能性,从而提高重要脏器严重毒性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