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评价经右胸微创切口外科治疗左房室瓣病变并同期采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的手术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左房室瓣病变合并房颤患者共60例,经右胸微创切口行瓣膜手术及心内膜射频消融术30例为研究组,经正中切口行瓣膜手术30例为对照组,两组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中行左房室瓣成形或置换,并应用单极冲洗式射频消融房颤,射频线路以改良迷宫Ⅲ手术为基础.随访并比较分析两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房颤的消除率.结果 研究组无中转开胸、再次瓣膜手术、延期拔除气管插管、血红蛋白尿、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及死亡.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和平均体外循环时间延长、胸液量和输血量减少、住院日缩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术后即刻、出院时、术后6个月房颤消除率分别为96.7%、66.7%、73.3%和50%、23.3%、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个月研究组心功能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结论 经右胸微创切口实施左房室瓣手术同期行心内膜射频消融术治疗房颤,既达到微创的理念,又能有效处理左房室瓣并消除房颤,并不增加心内手术的风险及并发症,术后早、中期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2.
徐晟智  苟渊 《四川医学》2020,41(11):1179-1183
目的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和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187例,均行起搏器植入术,术后对患者随访12个月,共有45例患者新发房颤,分析房颤患者(观察组45例)和非房颤患者(对照组142例)临床特征差异,并使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年龄≥65岁的患者比例较高66. 67%vs. 47. 18%,P=0. 023);左房内径≥35 mm的患者比例较高(73. 33%vs. 49. 30%,P=0. 005);钙拮抗剂使用率较低(35. 56%vs. 54. 93%,P=0. 024)。两组患者性别、体质指数、合并症、左室内径、射血分数、ACEI/ARB、β受体阻滞剂和他汀类药物等药物使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5岁、左房内径≥35 mm、未使用钙拮抗剂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老年、左房内径≥35 mm、未使用钙拮抗剂是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起搏器植入术后房颤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治疗对冠心病并慢性心力衰竭(CHF)及心房纤颤(AF)患者的影响。方法62例冠心病并CHF及AF住院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他汀组32例,非他汀组30例,两组患者均常规抗心衰等治疗,而他汀组加用阿托伐他汀(立普妥)20 mg/d,分别随访1年,观察两组出院后不同类型房颤的复发及维持情况,评估随访1年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卒中)风险及心衰再住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在性别、年龄、并存疾病、AF类型、NYHA心功能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内径(LA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他汀组和非他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1.3%vs 53.3%,χ2=3.817,P=0.282);而他汀组的心衰再住院率减低(25.0%vs 50.0%,P=0.042);阵发性AF复发率他汀组较之非他汀组降低(28.1%vs 53.3%,P=0.043);但持续性房颤复发率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vs 20.0%,P=0.901)。结论阿托伐他汀可减少冠心病并CHF及AF患者的阵发性AF复发、降低心衰再住院率,但对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段翔鹰  李莉 《吉林医学》2006,27(9):1056-1057
目的:探讨风心病持续性心房颤动(AF)患者右房润盘病理变化。方法:选择29例风湿性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根据有无持续性心房颤动分为心房颤动组(AF组)和窦律组(SR组),两组之间临床因素没有统计学差异。换瓣术中取右心耳心肌标本,电镜进行心房颗粒的观察及定量分析。结果:两组心房颗粒定量研究无明显差异。结论:风心病慢性AF与SR患者右房心肌细胞心房颗粒无明显差异。显示房颤不是导致心房颗粒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ON-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POAF)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和治疗POAF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22例≥65岁的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ON-CAB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OAF分为房颤组(AF)和非房颤组(Non-AF),分析导致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ON-CAB术后POAF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老年冠心病患者单纯ON-CAB术后AF的发生率为26.58%(59/222)。AF组与Non-AF组比较,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心梗病史、冠脉病变情况、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用血量、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左房前后径、术后最高血肌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和左房前后径是老年冠心病患者ON-CAB术后AF的独立危险因素(OR=0.777、1.098,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行单纯ON-CAB术后AF受多种危险因素影响,其中术前空腹血糖水平和左房前后径是POAF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病人不同时期发生房颤(AF)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方法 采用非创伤性12导联心电图及心电监测法,监测460例AMI病人AF的发生率、原因、药物治疗反应及预后。其中40例病人发生AF,按发生时期分为两组:(1)早发组24例为发病24小时内出现AF;(2)晚发组16例为发病24小时后出现AF。结果 460例AMI病人中,发生AF40例(8.7%)。AF病人的住院病死率、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比无AF病人高(P<0.05)。其中,晚期AF组病人住院病死率比早期AF组病人增加(P<0.05)。结论 AMI病人并发AF,尤其并发晚发AF,提示病情重,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150 mg高维持剂量氯吡格雷在冠脉分叉病变患者植入双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s,DE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7-06~2009-12入选146例冠脉真分叉病变采用双DES植入患者。所有入选患者术后在服用阿司匹林基础上随机分为两组,每日75 mg(对照组,n=71)或150 mg(实验组,n=75)维持剂量的氯吡格雷治疗30 d,30 d后所有患者接受每日75 mg的氯吡格雷治疗直至术后1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冠脉病变特点以及支架植入特征,并进行随访(12-24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和出血事件。结果实验组心梗及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0%vs 15.5%,P=0.042;6.67%vs 12.68%,P=0.048)。两组间全因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vs 2.82%,P=0.873)。实验组主要终点事件绝对风险较对照组降低8.99%(P=0.037)。实验组近期、远期支架内血栓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 vs 2.82%,P=0.049;1.33%vs 4.23%,P=0.042);两组间严重出血(1.33%vs 0,P=0.343)、轻微出血(2.67%vs2.82%,P=0.873)风险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150 mg高维持量氯吡格雷可降低冠脉分叉病变双DES植入的患者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并且不增加出血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比分析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在行主动脉瓣置换(AVR)的同时,实施升主动脉成形术或升主动脉置换术,探讨影响这两种手术方式治疗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本院诊治的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的患者124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成两组,其中AVR联合升主动脉置换术组43例,AVR联合升主动脉成形术组8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心功能NYHA分级,主动脉瓣病变例数,升主动脉病变例数,术前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及心脏射血分数(EF)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的相关临床参数及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多因素logistics回归评估手术方式与不良事件发生的相关性。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置换的主动脉瓣类型,术后早期升主动脉直径,术后随访升主动脉直径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7.9%,1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不良事件发生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叶式主动脉瓣(BAV)(P=0.015,OR=6.892,95%CI:1.452~32.724)、术前升主动脉直径增大(P0.01,OR=3.087,95%CI:1.545~6.166)和术前LVEDV扩张(P=0.01,OR=1.011,95%CI:1.002~1.020)是不良事件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虽然两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不同,但手术方式不影响主动脉瓣病变合并升主动脉扩张患者术后不良事件的发生,而BAV、术前升主动脉直径增大和术前LVEDV是不良预后的独立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9.
小骨窗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预后 ,总结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比较经小骨窗开颅术与去骨瓣开颅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之近期并发症发生率 ,病死率与近期疗效。结果 小骨窗开颅术患者 2 0例 ,未出现术后并发症 ,死亡 2例 ,病死率 1 0 .0 0 %。去骨瓣开颅术患者 60例 ,出现术后并发症 1 1例 ,并发症发生率 1 8.33% ;死亡 2 3例 ,病死率 38.33%。经卡方检验 ,两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两组治疗后 1个月按GCS量表评定疗效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小骨窗开颅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症少 ,病死率降低 ,近期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房颤患者房间隔5-HT4受体4种亚型(5-HT4Ra、5-HT4Rb、5-HT4Rg、5-HT4Ri)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行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36例,分为窦性心律(SR)组和房颤(AF)组.术中取房间隔组织,采用SYBR Gree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5-HT4受体亚型mRNA的表达.结果:5-HT4Ra mRNA在SR组和AF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19.89±9.68)×10-4和(336.86±255.56)× 10-4,AF组比SR组增加了1 593.61%(P<0.01);5-HT4Rb mRNA在SR组和AF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3.32±8.37)×10-4和(240.32±242.49)×10-4,AF组比SR组增加了930.53%(P<0.01);5-HT4Rg mRNA在SR组和AF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2.23±0.77)×10-4和(0.72±0.45)× 10-4,AF组比SR组减少了67.71%(P<0.01);5-HT4Ri mRNA在SR组和AF组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34.95±8.08)×10-4和(392.15±347.75)×10-4,AF组比SR组增加了1 022.03%(P<0.01).结论:5-HT4受体亚型mRNA表达的变化可能在房颤的发生和维持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浅谈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以经验交流的方式,阐述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最大努力去消除或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的精度,同时达到与放疗界其他同行的共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