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非编码RNA (non-coding RNA,ncRNA)是不被翻译为蛋白质,但具有功能的一类RNA分子,其在哺乳动物基因组中占额达98%,参与并调控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生物过程[1-4].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定位于细胞核或细胞质内,从表观遗传、转录水平和转录后水平等多种层面调控基因表达.目前,人体中已发现大约9 000多种,小鼠体内发现6 000多种,约占ncRNA的80%[5-6].根据lncRNA在基因组上相对于编码基因的位置,将lncRNA分为5类:正义(sense)lncRNA、反义(antisense)lncRNA、双向(bidirectional)lncRNA、内含子(intronic)lncRNA和基因间(intergenic)lncRNA,其功能由所处位置决定.  相似文献   

2.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引起肝硬化、肝癌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并且丙型肝炎疗法也存在一定局限性.微小RNA (miRNAs)具有序列特异性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参与调节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病变等多个环节.近期研究发现,miRNAs可调控HCV复制,并与丙型肝炎进程及干扰素应答相关,因此需重视微小RNA在HCV感染和防治中的作用,开发基于miRNAs靶点的治疗新策略,为丙型肝炎的临床诊治开辟新领域.  相似文献   

3.
干扰素在宿主天然抗病毒防御及外源性治疗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然干扰素作为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的唯一治疗手段,干扰素抵抗广泛存在。HCV基因编码的病毒蛋白参与其中,使得肝细胞与病毒相互作用,影响干扰素信号传导及靶向抗病毒蛋白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非编码RNA(ncRNA)占哺乳动物RNA的98%,既往认为非编码RNA不具备生物学功能,但近些年来的研究发现,非编码RNA可从表观遗传学、转录调控及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实现对基因表达的调控,其表达水平的变化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亦影响到心血管疾病的发病进程。其中,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成为基因组学研究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其可从转录水平调控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亦可竞争性结合microRNA,以影响目的基因的表达和功能。文章从非编码RNA的来源、分类、作用机制及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具有细胞和组织特异性的lncRNA未来则有望成为一类全新的疾病诊断、判断预后的特异标志物和新药作用靶点,为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规模的哺乳动物转录分析确定了一类相当数量的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称为非编码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核苷酸长度>200 nt的功能性RNA分子,没有蛋白质编码能力。lncRNA参与调控机体的生长发育、细胞凋亡、增殖、分化等,广泛地参与机体的生理与病理过程,与多种疾病密切相关。目前lncRNA的数量、功能和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最近的研究揭示,lncRNA在心脏发育和心脏疾病中起着潜在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治疗丙型肝炎研究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璐琳 《医学综述》2000,6(9):403-405
<正>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仍是目前慢性肝炎的主要病原之一,流行病学和血清学观察,世界人群中1%~2%呈慢性HCV感染,在成人中75%可致慢性丙型肝炎,大约20%~30%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发展为肝硬化,少数患者可发生肝癌.自1986年首次报道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取得初步疗效后,一些资料表明,经干扰素治疗后,血清 HCV RNA和 ALT正常伴肝组织学改善.但是,其中约50%以上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出现反跳,ALT再次升高或者 HCV RNA转为阳性.仅 20%治疗患者持续有效.因此,干扰素并不是理想的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药物.然而,干扰素仍是目前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唯一的主要首选药物4.其治疗机制并非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与靶细胞表面特异受体结合,细胞内信号转导后,诱导抑制病毒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抑制嗜肝病毒HCV病毒复制,同时扩大对HCV病毒抗原特异性免疫(细胞毒T细胞)和非特异性免疫(NK细胞)反应,达到抗病毒效应.  相似文献   

7.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不编码蛋白质的功能性RNA分子。lncRNA通过表观遗传修饰与转录后加工、调控及翻译等多种机制在细胞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功能。lncRNA与细胞的分化和激活亦存在关联,且在先天性和获得性免疫系统中,对免疫细胞的分化和激活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进而影响了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发生发展。对lncRNA在SLE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可为寻找早期诊断该病的标志物及药物、生物治疗靶点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不具备编码蛋白质能力的RNA。lncRNA可在染色质修饰、转录和转录后等不同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自噬是发生在真核细胞内依赖溶酶体的分解代谢过程,通过降解和循环利用细胞中受损的细胞器或多余的蛋白质,从而维持细胞内环境的动态平衡。自噬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lncRNA可通过调控细胞自噬的启动、自噬体囊泡成核、自噬体膜的伸长、自噬体与溶酶体融合等来影响自噬,参与多种消化道肿瘤的恶性进程。本文就lncRNA调控细胞自噬参与消化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银屑病竞争性内源性RNA(ceRNA)调控网络,为银屑病发病机制提供生物信息学参考。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筛选差异表达的lncRNA并通过相关性分析找到与其相关的编码基因,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富集分析。使用lncBase数据库预测lncRNA的靶向微小RNA(microRNA, miRNA);使用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编码基因靶向miRNA;利用Cytoscape构建ceRNA网络。结果:本研究基于差异表达的lncRNA构建出6个lncRNA(LIN01094、LINC01215、KLF-AS1、TINCR、EMX2OS、C14orf132)介导的lncRNA-miRNA-mRNA ceRNA网络,显示这些lncRNA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蛋白酶体、DNA复制、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的相互作用、FoxO信号通路等发挥作用。结论:差异表达的(lncRNA LIN01094、LINC01215、KLF-AS1、TINCR、EMX2OS、C14orf132)可能作为ceRNA发挥调控功能,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10.
王锐  王宇 《海南医学》2016,(5):772-773
长链非编码RNA (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细胞中一类转录本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非编码RNA分子。近年来,很多研究表明lncRNA与人类多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因此lncRNA作为一类新的肿瘤标志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lncRNA在泌尿系肿瘤诊断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微小RNA(miRNA)是一类通过与mRNA结合从而调控众多编码基因的非编码小RNA。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在不同程度上调控基因的表达,包括染色质修饰、转录和转录后处理等,其转录本长度大于200bp。miRNA和lncRNA的相互调控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lncRNA与miRNA相互调控及机制的基础上,总结其对胃癌(gastric cancer,GC)发生、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非编码RNA(non-coding RNA,ncRNA)作为影响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潜在靶点,近年来已成为研究改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关键影响因素。虽然神经干细胞在成体神经组织中不易增殖,但由于ncRNA具有调控细胞更新的作用,且微小RNA(microRNA,miRNA)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之间作用方式具有复杂性与多样性,因此近年来二者成为调控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miRNA、lncRNA及miRNA与lncRNA共同作用如何影响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并就目前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深入分析,并阐述康复医学领域通过物理因子介导神经干细胞增殖的研究,为将来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3.
HCV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结构与黄病毒相似,并具有高度异源性和显著变异性。HCV感染后,少部分表现为急性肝炎,大都表现为慢性迁延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肝癌。慢性持续感染率达70%左右。研究丙型肝炎病毒的致病机制已成为世界肝脏疾病的研究重点。本研究课题首先选择HCV病毒5′—非编码区为靶基因区,在体外用RT—PCR方法有效地扩增该区基因,检测慢性非甲非乙型肝炎患者及肝细胞肝癌患者血清及肝组织中HCV—RNA;进而分析5′—非编码区及非结构区5的核苷酸变异;随之用基因工程重组α—干扰素(IFN)治疗已确诊为HCV感染的慢性肝炎患者,研究IFN对病毒复制的抑制,更深入地研究HCV病毒复制中间体负链RNA在肝内、外组织的分布定位,研究HCV对T细胞及B细胞的影响,同时建立了HCV相关肝癌细胞株,研究HCV对抑癌基团、癌基团的调控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高变区1(HCV HVR1)准种复杂性与干扰素疗效的关系,为临床选择应用干扰素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及预测疗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基因芯片法进行HCV基因分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SSCP)进行HVR1准种复杂性检测。结果治疗前HCV HVR1准种的SSCP条带数(复杂性)≤3者,经干扰素治疗后,HCV RNA阴转率为77.78%,>3者HCV RNA阴转率为21.4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有效组SSCP条带数为2.44±0.73,无效组为4.50±0.65,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感染HCV基因型lb型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HVR1准种复杂性程度越高,对干扰素无应答的可能性越大,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长片段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具有调控基因表达作用的非编码RNA。lncRNA广泛参与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在介绍lncRNA的基础上,综合分析lncRNA对基因表达调控作用的机制及其与肿瘤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且不具备蛋白编码功能的RNA。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lncRNA在生物学和人体发病过程中发挥的调控作用被发现。风湿免疫病是一系列机制复杂、影响多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一些研究提示lncRNA通过多种途径参与调节多种风湿免疫病发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影响免疫系统多个环节的功能,影响该病的发病和进展。本文就lncRNA在风湿免疫病发病中分子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高艺 《海南医学》2012,23(10):116-119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一种嗜肝RNA病毒,主要引起肝功能损害,可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癌.该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慢性感染治疗方式较为局限,治疗无应答时有出现,迄今为止无特异性疫苗,故其危害较大.丙型肝炎的感染机制尚未明确,本文从HCV RNA的基本结构入手,分析了病毒各部分在感染中的作用、HCV感染后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变化,并陈述了干扰素抗病毒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8.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的非编码RNA分子,无蛋白质编码功能,以RNA形式在表观遗传学、转录及转录后等多种水平调控基因表达,在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近期研究证据显示,原发性肝癌等肝脏疾病中有多种lncRNA表达水平发生了变化,并在肝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主要就lncRNA在原发性肝癌等肝脏疾病中的机制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抗病毒效果及T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慢性丙型肝炎35例应用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干扰素300~500万,隔日肌肉注射,利巴韦林800~1 000mg/d,疗程24周。用药前后定期检查肝功能、HCV RNA、T细胞亚群。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后患者血清HCV RNA滴度由4.2±1.1cp/ml下降到3.2±1.6cp/ml,CD4+由(33.6±7.5)%上升到(37.0±5.1)%,CD4+/CD8+由(1.31±0.21)%上升到(1.52±0.30)%,3项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加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既能抑制HCV RNA复制,又可调节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0.
外泌体是生物体内一类由内质网加工合成并分泌到细胞外发挥作用的双层脂质囊泡体,其内含多种生物信息分子,如脂质、蛋白质、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等,其中lncRNA可通过与miRNA、蛋白质等相互作用形成信号调节通路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外泌体lncRNA的调节作用更是丰富了现有生物调控网络。近年来研究发现,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参与了内皮细胞、心肌细胞、单核细胞等相关细胞的功能调控,进而影响心血管疾病的进展。本文将对近年来lncRNA及外泌体lnc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生物标志物作用、相关病理机制及对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进行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