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正虚为主者或健脾升阳或养阴祛湿,或温肾以助运化;邪实盛者当配伍利尿、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助邪外出。湿热宜清宜利,寒湿宜温宜燥。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芳化。临床应根据具体病证,注重辨证论治,随证用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
怎样拓宽温病治法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拓宽温病治法领域的途径在于立足当代,面对现实,尊古不泥、勇于创新;菌毒并治,局整并调,童视发挥中医专长,坚持辨证施治,结合现代医学,改革中药剂型,提高中医对外感热病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王居祥主任对乳腺癌诊治尤有心得,有独特见解,病机强调肝郁瘀热、肾虚火弱;治法重在调肝清热、益肾助阳;用药消补结合;结合西医观点,使用中药之荆以调节内分泌水平。   相似文献   

4.
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作、评价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制备和评价两个大方面,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对病证结合模型的研究意义;模型制备中,病证种类的选择,造模动物的选择,造模因素的选择等环节;模型评价中的评价方法和标准等方面分别进行了阐述。指出病证结合模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三方面①首辨虚实,指导治疗;②善辨表里,新旧表里同治;③重调气机,疏利肺气.对<伤寒论>辨治肺病咳喘进行归纳,并根据后世临床应用发展,结合现代药理研究,个人体会探析了其辨治用药特点,主治病证范围等.  相似文献   

6.
徐艳玲教授善于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系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与中医学肺系"咳嗽""喘证""肺胀"等病证病机、临床表现有相似之处,徐教授认为COPD病程发展某阶段或病情严重程度分级更倾向于"咳嗽""喘证""肺胀"某一种病证,COPD本质是一种虚证,治疗当以治虚为要,肺脾肾同补,重在补肾,补气为先,养正徐图。文章从四个方面介绍了徐教授诊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经验:以"虚"为纲,肺脾肾同补;复法图治,尤重肺肾合方;宣降同调,燮理肺之气机;中西结合,不离病证结合。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梳理邓中甲教授临证医案,总结邓教授在治疗肺系病证时,擅长从整体观的视角出发,以肺系的生理机制和病理特点为主线,以调、运、养、消为治疗大法,时时顾护脾胃,并结合五脏六腑的状态进行整体施治,为治疗肺系病证提供了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四逆散为《伤寒论》专为气郁而设立的名方,具有疏肝理脾、透邪解郁之功。基于对四逆散调肝理脾、疏调气机功效的认识,万晓刚教授以四逆散为基础方,化裁运用于各种气血失调病证的治疗,尤以治疗甲状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妇科疾病的效果突出。治疗气血痰饮搏结之甲状腺疾病,分期辨证并辨明病理因素,对症处理,常配合散结、化痰、清热、化瘀、养阴药;治疗气机升降失常、痰饮壅滞之消化系统疾病,重在疏理肝胆,调畅气机,常配合补气、逐痰、降逆、通络药;治疗气血失和、痰瘀壅塞之妇科疾病,以调和气血、化痰散结、化瘀消癥为法,常配合培元、补血、调肝、化痰、化瘀药,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戴宁运用活血补肾中药序贯疗法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少弱精子症,重在调循环促生精,前期使用活血调气方,以化瘀通络为主;后期使用补肾调精方,以补肾益精为主。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精子生成为要,并结合患者病情和体质差异活用中药、成药或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医圣张仲景治疗肺系病证的学术思想 ,探讨其对后世中医临床辨证论治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结合《伤寒论》和《金匮要略》的有关条文 ,分别从清肃为治肺常法 ;临证应有变通、温宣并用、肺脏可调 ;益肺重在气阴等 3个方面 ,对其作了深入探讨 ,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古代情志病证医案中组方用药规律.方法:以筛选的古代91本医籍中的 1 040 条情志病证医案为研究对象,采用 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建立情志病证医案数据库,规范录入数据,运用频数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关联规则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古代情志病证治疗常用药物为健脾、安神、清热化痰、养阴、行气解郁类药物;其中,化痰、健脾、安神药物常被联合使用;调肝是中医情志病证的重要治法.结论:古代中医治疗情志病证的组方用药具有一定的规律,并受到历代经典名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内经>中有关眩晕病因病机的条文进行了阐述,并结合"眩晕的发生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失调密切相关"的观点,提出治疗眩晕重在调肝、健脾、益肾.  相似文献   

13.
主要从神的含义及地位;神依附于形,形的存在决定神的存在;神对形的主宰与协调作用;调神在养生中的意义方面探讨了养生重在调神。  相似文献   

14.
田玉美教授法于《黄帝内经》,师承仲景,并在古人对水肿病的认识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提出水肿病的发病多为脏腑失调,外邪入侵;其辨证往往首辨阴阳,次辨脏腑;其治法强调五脏并调,重在肺脾肾;其用药涵盖治水、治气、治血之意;其辨治提倡预防,重视调护等观点,发前人所未发,说前人所未说。  相似文献   

15.
脾胃学说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疏理中医藏象学说中有关脾胃的论述,结合脾胃的生理、病理特点,初步提出"脾胃为脏腑核心"之观点;认为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决定全身各脏腑的生理、病理情况,其盛衰作为内因是发病与否的关键所在;善治病者安脾胃可以调五脏、和气血.并根据湿邪的性质、致病特点以及治疗脾胃病证祛湿药物的应用,提出脾胃与湿邪密切相关,两者致病互为因果,相互影响;无论外感、内伤,脾胃病证的治疗均不离健脾祛湿行气之常法.同时,以"天人相应"为依据,从南、北方不同的地域气候、饮食习惯及体质差异,指出南、北方脾胃病证在病邪易感及治法、用药上存在着差异.  相似文献   

16.
总结韩为主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证属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经验.韩为主任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总体病机复杂,但其病之本源离不开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治疗上提倡阴阳气血并重,针药结合,针灸治疗主穴运用"通督调神"针法,四肢配穴采用经筋刺法,重在通调阳气、舒筋解痉;药饮善用增液柔筋汤滋阴补血、祛风通络.  相似文献   

17.
"损其心者,调其营卫"是《难经》提出的有关心损病证从营卫调治的治疗大法,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通过分析心与营卫的功能及两者在生理病理上的联系,结合有关方证资料和临床治疗有效案例,探讨心损调营卫的学理基础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讨论常见消食药的应用.方法 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 使用本类药物时,当根据不同的病证而随证配伍,如食滞中焦者,常配理气之品;如见寒象者,可配温中之品;如宿食停滞郁而化热者,可配苦寒轻下之品;如湿浊中阻者,可配芳香化湿之品;如脾虚胃弱者,则应以补脾调胃为主,不能单依本类药物来取效.  相似文献   

19.
<正>心悸是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作为常见症状之一,心悸可发生于各类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神经官能症等。目前多将心悸分为心虚胆怯证、心血不足证、阴虚火旺证、心阳不振证、水饮凌心证、瘀阻心脉证、邪毒犯心证等进行辨治。近年部分医家结合自身临床经验,提出从肝脾论治心悸[1],如岭南甄氏杂病流派擅长使用“平调五脏法”辨治疑难杂病,其中以调肝理脾思路治疗心悸病证临床效果较好。基于此,本文以“肝郁脾虚”为引线,对中医古籍中“心悸”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涉及“怔忡”“胸痹”“心痛”等相关病证,希望为调肝理脾法治疗心系疾病提供文献佐证,丰富该法的理论内涵。  相似文献   

20.
病证结合是目前中西医结合临床采用的主要诊疗模式,主要包括:中医辨病与辨证结合即传统的病证结合,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结合即现代的病证结合2种模式;西医对疾病的认识是以病理学内容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中医证候是以病机为核心的疾病分类体系。病证结合的实质是将疾病概念体系与证候概念体系相结合总结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以指导疾病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