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纳入冠心病心绞痛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以下称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及痰瘀互结兼夹其他证患者29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四诊信息、证候诊断等。运用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挖掘高血压与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中医四诊指标的关系。结果:挖掘出支持度大于10%,规则最小置信度为40%的规则,望诊8项规则,高血压与半身不遂、皮肤干燥、口舌歪斜等常同时出现;闻诊2项规则,高血压与言謇、语声重浊等常同时出现;症状体征26项规则,高血压与肢体不遂、胸闷、身体困重、乏力等常同时出现;舌脉7项规则,高血压与滑脉、弦脉、舌下络脉迂曲等常同时出现。结论:高血压与对心脑合病痰瘀互结证辨证有重要作用的中医四诊指标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人群一般分为以下五种常见辨证分型:阴虚阳亢证、气血两虚证、痰瘀互结证、肾精不足证、肾阳亏虚证。笔者针对高血压病人群,结合多年的中医慢病健康管理和中医治未病临床实践观察得出,东北地区高血压人群与中医辨证分型中的阴虚阳亢证、痰瘀互结证关系非常密切,有必要针对其进行中医调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中医证候与24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对333例EH患者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和中医辨证。根据本虚标实辨证原则,将全部病例分为单纯实证、单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三种类型;根据夹痰、夹瘀的不同,将全部病例分为夹痰证、夹瘀证、夹痰夹瘀证和非夹痰、夹瘀证四种类型。研究EH中医辨证分型各组24h动态血压监测水平的差异。结果:虚实辨证分组的单纯虚证、单纯实证、虚实夹杂证三组各项血压指标及血压形态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夹痰、夹瘀分组的分析表明,夹痰夹瘀证组的全程、白天、夜间收缩压及脉压均高于夹瘀证组(P<0.05),舒张压及脉压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痰瘀互结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收缩压和脉压升高有关,祛痰化瘀法应作为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中医临床辨证的重要证候之一,痰浊与瘀血是冠心病发病最主要的两大病理因素,两者相互胶结贯穿该病发生、发展的始终。冠心病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疗多从痰瘀同治,并根据其发病标本虚实,以及脏腑、气血阴阳失调等不同情况,按气虚、气滞、气阴两虚、阳虚、寒邪、热邪、毒邪的轻重加以辨证施治。该文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本证及其兼证的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中医证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不同时间点通过舌诊仪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患者舌象进行测量,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中医辨证诊断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采用舌诊仪对舌苔颜色、舌苔面积、齿痕、瘀斑、裂纹、点刺相关的10个指标进行采集与分析。首先比较冠心病痰瘀互结证、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入院当天(第0天)与健康人舌象的指标;然后对入院治疗的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患者在第0、5、10天舌象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共采集149例患者,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8例,最终纳入141例,其中痰瘀互结证83例,非痰瘀互结证58例,另设置健康人组22例。对其中39例(痰瘀互结证组24例,非痰瘀互结证组15例)进行了3个时点的重复测量。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健康人组比较,舌苔面积、舌苔G值、齿痕数量、齿痕面积、裂纹数量、裂纹长度、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与非痰瘀互结证组比较,齿痕数量、齿痕面积、瘀斑数量、瘀斑面积、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相同证候类型患者舌象指标在3个时点比较,除痰瘀互结证组点刺数量、点刺面积外,其余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诊参数提供了中医诊断客观化、量化的指标,可以作为诊断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的关系,为冠心病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客观的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搜集到的122例患者的病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得出冠心病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证型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中医各证型中,(1)气阴两虚证多见于女性,痰瘀互结证多见于男性;(2)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多见于心肌桥,但以气滞血瘀证更为显著;(3)气阴两虚证以冠脉单支病变为著,心血瘀阻证、痰瘀互结证以多支病变为著;(4)气阴两虚证以冠脉轻度狭窄为多见,痰瘀互结证以冠脉重度狭窄为多见。结论:冠心病的冠脉CTA表现与中医辨证分型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王洪泉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3):135-135
目的:观察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脂异常情况。方法:检测冠心病患者200例血脂异常情况,与正常人6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对照。结果:冠心病各中医证型患者血脂较对照组明显异常,其中痰浊雍塞型患者血脂异常较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瘀型更为明显,心血瘀阻型和气阴两瘀型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血脂异常与中医辨证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血脂异常可能是冠心病中医证型形成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微型积证"理论基础上,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提高动脉粥样硬化辨证论治水平。方法:1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通过四诊辨证为气滞痰瘀互结证、气虚痰瘀互结证、血虚痰瘀互结证、阴虚痰瘀互结证、阳虚痰瘀互结证证型,同时采集患者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膜厚度(IMT)以及斑块积分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各证型分布有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高,血虚痰瘀互结证比例最低。平均年龄存在差异,其中气虚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大,阴虚痰瘀互结证次之,气滞痰瘀互结证平均年龄最小。各证型之间的血脂水平具有差距,其中气虚痰瘀互结型总胆固醇(CHO)水平最高,与气滞痰瘀互结、血虚痰瘀互结及阳虚痰瘀互结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以及阴虚痰瘀互结证IMT均高于其他三种证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虚痰瘀互结证斑块积分较其他四个证型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痰瘀互结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病理基础,各证型在平均年龄、血脂水平、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积分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9.
总结陈为教授对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中医病机的认识及其临证诊治经验.陈为教授认为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病机以虚实夹杂为特征,以痰瘀互结、气阴两虚为主要病机;实证多归于肝风内动上扰清空、热毒炽盛、湿热内蕴、阳明腑实、痰瘀互结等;虚证则多涉及先后天精气不足、气阴两虚、气血亏虚等.对于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辨证为痰瘀互结的患者,陈为教授在恶性脑胶质瘤术后西医对症治疗基础上,采用陈夏六君子汤合涤痰汤加减,联合中药制剂康莱特注射液静脉滴注,可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新疆地区不同民族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对400例新疆地区不同民族CHF患者凝血功能、血脂、同型半胱氨酸等实验室指标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总结CHF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结果:(1) CHF患者存在血栓前状态.(2)CHF患者中出现例数最多的中医证型是痰瘀互结证和气虚血瘀证;少数民族CHF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的是痰瘀互结证,其次为气虚血瘀证.(3)血脂变化最明显的CHF患者中医证型以痰瘀互结为多见,气虚血瘀证次之.(4) CHF患者随着心功能由Ⅱ级到Ⅳ级,D-二聚体变化呈明显趋势.结论:新疆少数民族CHF患者中以痰瘀互结证型最为多见,且血脂、同型半胱氨酸异常在痰瘀互结证者中也多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寻找冠心病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化指标,为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提供一定的客观依据。方法:对近11年文献中所包含的3021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病例进行中医辨证分型,提取证候要素,运用现代医学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观察中医证候要素与冠脉病变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候要素以血瘀、痰浊、气虚、阴虚为主,其他次之;冠状动脉单支病变中以气滞、阴虚证候要素为主,在三支病变中以血瘀、痰浊为主。结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不同,其主要中医证候要素不同,提示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要素存在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候要素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借助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现代医学诊断技术,将客观指标与中医辨证有机结合,对23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与冠状动脉CTA不同病变支数、狭窄程度与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素分布的相关性。结果胸痹心痛病常见病性证素分布由多到少排列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血瘀证素和痰浊证素以三支病变为主,气滞证素以单支病变为主;冠心病患者狭窄程度较重者多见气虚证素、阴虚证素、痰浊证素。结论胸痹心痛病中医病性证素分布与冠状动脉CTA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能为临床正确辨证论治、判断病情、拟定治法、调方用药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ing,CMB)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研究脑微出血亚临床状态与中风病血瘀证的相关性,探索脑卒中二级预防的方法。方法:共收集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83例,记录患者症状及舌脉象,依据《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进行证候评分,对入组患者行头颅MRI的GRE-T2*WI扫描,分成合并及不合并CMB组,对两组患者中医证候对比分析。结果 :183例急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以实证为主,最多见的证型为痰证、火热证及血瘀证(35.5%、31.1%及30.1%)。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证候主要表现为一证独见或二证相兼(54.0%及41%)。中风合并CMB与无CMB组相比,血瘀症在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3),其它证候两组之间无差异。合并CMB组出现痰证及血瘀证的频率最高(40.4%及39.4%),而无CMB组出现痰证及风证频率最高(29.8%及28.6%)。合并CMB的中风患者与性别的关系,男性血瘀证的比例高,女性气虚证的比例较高。结论: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以单一证候或二证相兼多见,以实证为主,痰证与血瘀证出现频率最高;合并CMB的缺血性中风患者,CMB与血瘀证存在相关性。CMB患者中,男性血瘀证的比例高,女性气虚证的比例高,建议对于合并CMB的缺血中风患者进行活血化瘀的二级预防治疗,减少中风的复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不同证型与生存质量的关系。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一次性采集多个分中心符合入选标准的1788例患者,使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SAQ)作为评价生存质量的工具,运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SAQ5个不同维度得分及总分与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医证型的关系。结果: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生存质量的5个维度得分不同,其中治疗满意度平均分最高,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平均分最低。不同维度下的三组间生命质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即P〉0.05。痰瘀互结组与心绞痛发作频率维度关系最密切成负相关,气虚血瘀组与心绞痛稳定状态维度关系最密切成正相关。结论: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不同证型与生存质量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并且结果符合中医理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白细胞介素-6(IL-6)、内皮素(ET-1)的关系,为中医辨证客观化提供依据。方法对100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参照一定的标准进行证候要素提取,并测定IL-6、ET-1水平,作相关性分析。结果证型分布以本虚标实证居多;证候分布中气虚、痰浊、血瘀三型所占比例较大,关系为血瘀〉痰浊〉气虚;实证较虚实夹杂证IL-6水平明显升高(P〈0.05);夹痰夹瘀证较夹痰证和夹瘀证ET-1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型以本虚标实证居多,冠心病心绞痛的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IL-6、ET-1与中医证型分布具有相关性,两者均能作为辨证的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特征,并分析其与血脂水平、EF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方法:对95例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冠心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型判别,同时检测血脂水平、EF,分析证型与血脂水平、EF及冠脉造影结果的相关性。结果:中医证型为痰浊内阻证、心血瘀阻证、心气虚弱证等。单支病变多见气滞血瘀证,多支病变多见痰浊内阻型、心血瘀阻证;气滞证冠脉狭窄程度较轻,而阴寒凝滞证冠脉狭窄程度最重。痰浊、瘀血证TG、TC、LDL-C水平高于其他证型(P〈0.05),HDL-C痰浊证低于其他证型(P〈0.05)。中医各证型EF无特异性差别。结论:随着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及程度改变,冠心病中医证候分布呈现一定规律,血脂水平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中医证候分型及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冠心病心绞痛证候信息采集表》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证候信息,并利用Access软件建立冠心病心绞痛证候信息数据库,然后将录入的证候信息导入SPSS进行聚类分析,归纳符合临床的合理证型。结果:通过聚类分析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候聚成气虚血瘀证、痰浊内阻证、阴虚痰瘀证、气滞痰热证、寒凝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痰瘀证7类比较合理。结论:基于特征加权的聚类分析所得的冠心病心绞痛证候分型与临床有较高的符合度,该方法可以在疾病证候分型研究领域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情志干预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抑郁情绪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并伴发抑郁症状的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中医内科常规治疗为对照组,中医内科常规治疗合并情志干预为治疗组,治疗4周后,比较治疗前后患者心绞痛积分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心电图疗效、SDS及HRSD评分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在心绞痛积分与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与疗效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纽(P〈0.01)。结论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患者常伴发抑郁情绪,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配合进行情志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情绪.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