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分析研究不同时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4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发病到手术时间将其分为两组,各21例;观察组发病到手术时间为8~24 h,对照组为24 h以上.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血肿清除率、病死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随访3个月,两组患者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肿清除率95.24%,高于对照组的66.6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1).结论 高血压脑出血属急性脑血管疾病,24 h内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有利于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高压氧综合疗法对降低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致残率的疗效。方法:7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加高压氧治疗组(A组)37例,单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组(B组)35例。观察早期疗效及随访2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结果:A组总有效率为83.8%,显著高于于对照组的60%(P〈0.05)。2个月后随访A组日常生活独立完成率为27.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4%(P〈0.05)。结论:尽早施行微创颅内血肿粉碎穿刺加高压氧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可显著提高有效率,明显减少致残率。  相似文献   

3.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涛  李素珍  金东 《甘肃医药》2009,28(6):460-461
目的:评价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97例中、重症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微创治疗组)49例,B组(保守治疗组)48例;A组采用微创技术清除血肿,B组单纯行保守治疗,并分别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A组有效率(67.3%)及显效率(42.8%)均明显高于B组(37.5%,20.8%)(P〈0.01),而A组病死率(18.4.%)明显小于B组(39.6%)(P〈0.05)。②治疗前、后15dA组神经功能缺损明显快于B组(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较单纯保守治疗效果好,且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4.
黄中文  陶宁  文燕 《重庆医学》2006,35(6):553-554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对符合条件的136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微44治疗组和内科保守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在病后3个月时的病死率、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情况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的差异。结果微创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和日常生活能力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时中到大量的高血压性脑出血,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内科治疗,适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吴晓翔  朱瑞金 《广西医学》2013,(12):1670-1672
目的探讨不同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HICH患者130例,其中A组68例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B组62例行小骨开颅显微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残留血肿量、血肿清除率、术后6个月GOS评分的差异。结果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的术后残留血肿量显著高于B组患者(P〈0.05);A组血肿清除率显著低于B组患者(P〈0.05);A组死亡率为2.94%,B组为9.6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微创手术方法治疗HICH均取得较好疗效,预后良好,临床可根据HICH患者的病情采取适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立体定向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技术与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相结合,提高脑出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在CT引导下,采用简易脑立体定位尺,确定头颅穿刺点后,应用YL-1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和生化酶技术,对颅内血肿进行冲洗、液化,引流清除血肿治疗脑出血82例,并与保守组、手术组各60例比较。术后复查CT观察穿刺方向误差、血肿清除量。结果3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F=4.78—5.5,P〈0.01—0.05)。微创组治疗后第7、14、21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手术组和保守组比较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5)。保守组与手术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87.25%,与手术组51%和保守组43%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微创组病死率8.82%,与手术组23.33%和保守组30%比较有显著性差异。60%的患者首次抽吸血肿量达50%-90%,80%的患者3—7天血肿清除量达90%以上,其余均在2周内吸收。结论立体定向微创术,定位穿刺准确,提高了微创术的成功率,加快了血肿清除速度及神经功能的恢复,降低了病死率,降低了医疗费用,便于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的近期疗效,方法:手术组50例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30例予常规内科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死亡率及不同时期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减少值,结果:手术组总有效率为86%,对照组为53%(X^2=26,P<0.005);手术组病死率与对照比较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减少(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急性高血压脑出血,尤其是超早期高血压脑出血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急性脑出血患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最佳手术时机。方法选取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于沈丘县人民医院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28例为研究对象,从手术时机的选取角度出发,将其随机划分为A组(发病≤6 h时)、B组(发病6~12 h)、C组(发病12~18 h)、D组(发病18~24 h),观察对比各组临床疗效。结果发病后6 h内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A组术后血肿完全清除率较C、D组高,血肿复发率较C、D组低,且3个月后神经功能恢复状况优于B、C、D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出血患者发病6 h内(包括6 h)接受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9.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对78例大量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80-130ml)患者,分别采用颅内血肿穿刺粉碎清除术(微创组,41例)和小骨窗开颅手术(开颅组,37例)治疗,观察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病死率。微创组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开颅组(X^2=5.02,P〈0.05),病死率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血肿清除术能明显提高有效率,降低致残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后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亚低温治疗。比较2组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生存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3.3%(50/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8.3%(29/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死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6.7%(P〈0.05)。治疗30d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d、90d后患者的BI指数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疗法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并可以显著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有利于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生存质量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陈明  李志强  刘英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288-1291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采用外科微创治疗、开颅清除术及保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组(微创组)35例,开颅治疗组(开颅组)30例和内科保守治疗组(内科组)15例,3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包括吸氧、保持呼吸道通畅、降颅压、调整血压以及预防感染、消化道出血、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开颅组在此基础上行开颅手术治疗,微创组在此基础上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比较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病残率。结果:微创组总有效率为82.9%,较开颅组(56.7%)和内科组(33.3%)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电解质紊乱,感染,肝、肾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与开颅组和内科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样微创组的病死率较其他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3个月时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较开颅组和内科组明显改善,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YL-1型颅内血肿粉碎针行颅内血肿清除术疗效显著,该技术方法先进、操作简便、安全性高、费用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及再出血的原因与防治。方法:收集本院43例采用YL-1型颅内血肿穿刺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超早期手术组与早期手术组的术后再出血率、病死率、术后30d恢复良好率。结果:43例中术后生存38例,死亡5例,总病死率11.62%。两组患者的病死率及术后30d恢复良好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早期手术组的再出血率比早期手术组明显增高(33.3%vs3.6%,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较有效的方法,发病后6~24h是手术的最佳时间窗,再出血风险增加可能与过早手术(〈6h)和首次抽吸量过大(〉60%)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均行CT立体定位下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及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治疗,观察两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疗效对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均显著下降,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结合中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确切,可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明显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39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行微创手术,23例行微创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病死率及格拉斯哥评分。结果:微创手术联合亚低温组意识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微创组,病死率明显降低。讨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明显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孙启岗  张光运 《河北医学》2012,18(10):1366-136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急性脑出血的最佳时机,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7月收治的12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发病后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时间分为A组(6h)、B组(12h)、C组(24h)、D组(48)各30例,比较四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及并发症情况。结果:①A、B组与C、D组患者血肿完全清除率、血肿复发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②术后3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4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A组重度病残率均较其他三组低(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③四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不大(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早期(≤6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可提高患者血肿清除率、降低血肿复发率,同时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和预后,对提高患者术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早期颅内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颅内小血肿的临床优势。方法:对80例脑内小血肿行超早期颅内微创穿刺清除术,与同期保守治疗的80例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观察神经功能改善状况,同时对比两组3个月后日常生活改善状况。结果:微创手术术后第14天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即有显著改善(P〈0.05),缩短了病程,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P〈0.05)。结论: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是治疗脑内小血肿伴有明显偏瘫或病情进展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软通道微创引流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霞 《四川医学》2011,32(5):742-743
目的研究应用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43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CT检查结果,依据血肿的形态、位置、大小并结合患者的病情,选择适宜的穿刺点、方向,将软通道引流管顺利置入到血肿区域进行液化引流,清除血肿。结果 243例患者出院210例,死亡33例,病死率为13.6%;对出院的156例患者随访半年,以ADL评估神经功能,ADL1为78例(50%),ADL2为41例(26.3%),ADL3为24例(15.4%),ADL4为8例(5%),ADL5为5例(3%)。结论应用软通道微创液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能最大限度地清除血肿,避免或减轻并发症,具有较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使用软通道和硬通道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治疗的影响及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将80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41例,使用硅胶软管,B组39例,使用YL-1型一次性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分别对患者进行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治疗,并按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对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及气颅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显著进步率、进步率、总有效率、死亡率、再出血发生率和气颅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这两种方法都可用于高血压性脑出血的微创治疗,治疗效果相同。  相似文献   

19.
周利胜  陈光荣 《吉林医学》2014,(11):2276-2278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为治疗组20例与对照组20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后立即给予亚低温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前C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评分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与肾功能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有很好的预后,但是要积极预防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陈泉  夏磊  程冠亮 《湖南医学》2014,(10):1918-1921
【目的】探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脑出血继发脑损伤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择本院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入院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保守治疗,硬通道组采用硬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软通道组采用软通道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治疗后d7、d14、d28行头颅C T检查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中及引流脑脊液中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硬通道组和软通道组d7、d14、d28血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血肿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与硬通道组比较,软通道组d14、d28血肿体积及周围脑水肿体积明显缩小,d7、d14、d28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改善( P <0.05),d2、d4、d6引流出脑脊液中IL‐6和TNF‐α含量均明显减低,血SOD活性升高和MDA含量降低( P <0.05)。【结论】采用软通道微创治疗脑出血继发脑损伤患者,能促进血肿吸收、减轻血肿周围损伤、改善神经功能,其机制可能通过减轻脑出血后炎性反应、抑制氧化应激反应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