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沈菊英  叶古祥 《世界感染杂志》2007,7(3):217-219,225
目的分析我院2003—2006年临床标本分离的粪、屎肠球菌对9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性,为临床医生提供粪、尿肠球菌感染的治疗对策。方法应用VITEK-32微生物系统回顾性分析近4a我院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432株粪、屎肠球菌在临床分离的所有肠球菌中占77.0%,其中粪肠球菌为274株(48.8%),屎肠球菌为158株(28.2%)。粪肠球菌、屎肠球菌51起的感染部位有差异,前3位分离粪肠球菌的临床标本依次为尿液46.0%、脓性分泌物31.0%、痰液18.6%。分离屎肠球菌的临床标本依次为尿液75.9%、脓性分泌物15.8%、痰液5.1%。粪肠球菌对呋喃妥因、力奈唑烷、万古霉素敏感率〉90%,对高浓度的庆大霉素、链霉素、四环素、左氧氟沙星和莫昔沙星敏感率〈50%。屎肠球菌对力奈唑烷、万古霉素敏感率〉90%,对四环素敏感率78%~88%。对高浓度的庆大霉素、链霉素敏感率〈50%,对左氧氟沙星、莫昔沙星、青霉素-G敏感率〈10%。结论临床分离的肠球菌以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为主,屎肠球菌对四环素敏感率高于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较粪肠球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敏感率89.8%和91.6%。粪肠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6.9%和7.0%。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粪肠球菌在临床的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使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仪,对218株粪肠球菌作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结果 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四环素、高单位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75.7%、75.2%、61.0%,仅对呋喃妥英、万古霉素和力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2.3%、1.4%.结论 粪肠球菌可引起临床各类感染,且多重耐药率高,临床抗感染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粪肠球菌在临床的分布与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使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检测分析仪,对218株粪肠球菌作鉴定及其耐药性分析。结果粪肠球菌对利福平、四环素、高单位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分别高达75.7%、75.2%、61.0%,仅对呋喃妥英、万古霉素和力奈唑胺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3.2%、2.3%、1.4%。结论粪肠球菌可引起临床各类感染,且多重耐药率高,临床抗感染应以分离菌株的体外抗菌药物敏感性为依据合理使用抗生素,以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53株肠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 采用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仪检测肠球菌对9种抗生素的药敏结果,对该细菌进行总DNA的提取,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结合药物敏感试验分析菌株的耐药特征.结果 53株肠球菌检出含红霉素耐药基因ermB 26株,占49.0%;含毒力因子mefA9株,占17.0%;含Tn1546/Tn916转座子19株,占35.8%;含Tn917转座子11株,占20.8%.53株肠球菌对红霉素耐药高达94.3%,对高水平庆大霉素、高水平链霉素、环丙沙星、四环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分别为75.5%、73.6%、75.5%、66.0%、62.3%;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敏感均高达98.1%.结论 耐药基因与肠球菌耐药性密切相关,随着医学环境的改变,肠球菌对抗生素耐药性正逐步上升.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屎肠球菌在医院感染中分布特征及耐药现状。方法对我院2004年1月~2007年12月住院病人的各种临床标本进行培养分离,采用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VITEK·TWO对细菌进行鉴定及药敏检测。结果134株引起医院感染的屎肠球菌主要分布于ICU32.1%(43/134),其次肾内科及神经外科分别为22.3%(30/134)、14.9%(20/134),感染部位以泌尿系统多见共39株占29.1%(39/134),氨基糖甙类高水平耐药屎肠球菌(HLAR)发生率为90.3%(121/134,其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均敏感,对力奈唑烷耐药率4.1%,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90.0%以上,对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耐药率在85.O%以上。结论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是当前治疗屎肠球菌感染较好的抗菌素,临床应合理正确的使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0年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患者80株病原菌采用常规方法进行鉴定,除万古霉素药敏试验采用E-TEST外,其他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感染比例最高病原菌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38.75%),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8.75%).青霉素、红霉素和头孢西丁对CNS耐药率分别为77.42%、74.19%和54.84%,对金黄色葡萄球耐药率分别为100%、73.33%和33.33%;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对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敏感率都为100%.结论 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前两位病原菌分别是CN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两者对青霉素类和大环内酯类药物有很高的耐药率,但未检测出对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耐药的菌株.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控制策略。方法采用回顾性方法对完整的糖尿病足缺血性溃疡资料72例进行分析。结果72例细菌培养共检出细菌90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G^-杆菌)57株,占63.3%,革兰阳性球菌(G^+球菌)23株,占25.6%,酵母样真菌10株,占11.1%。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是常见致病菌。绝大多数G^-杆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三代头孢含酶抑制刑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耐药性较低,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情况严峻。G^+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苯唑西林、头孢唑林的耐药率均达到100%,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最低。肠球菌对多数抗生素耐药,已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结论糖尿痛足溃疡以G^-杆菌感染居多,耐药情况严峻,强调应重视细菌培养厦抗生素敏感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8.
丁宸  裴蕴锋  徐玉玲 《海南医学》2010,21(24):111-112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分离肠球菌属的分布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2008-2009年本院各类临床标本分离出的203株肠球菌,对其分布特点和药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分离到的203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占59.11%,屎肠球菌占30.54%。203株肠球菌分布前三位的标本种类为尿液、血液和胆汁,构成比分别是40.4%、32.0%、13.8%。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最高,为93.54%,其次为莫西沙星,为91.93%;粪肠球菌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为81.67%,对四环素的耐药率为70.83%。两菌可见万古霉素和力奈唑烷的耐药菌株,但数量很少。结论临床上在治疗肠球菌属感染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同时应做好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8):120-122
目的 分析尿路感染中肠球菌的分布及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情况。方法 对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2月分离于清洁中段尿的肠球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肠球菌549株,其分离率从2014年的6.67%上升至2016年的8.81%,女性患者屎肠球菌的感染率高于粪肠球菌;在耐药性方面,利奈唑烷、替考拉宁、万古霉素和氯霉素耐药率低,屎肠球菌对氨苄西林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结论 本院尿标本分离的肠球菌分离率呈上升趋势,且耐药性略不同于其他地区,临床诊疗应参照药敏结果,避免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0.
肠球菌的种类及其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我院肠球菌种类及对其耐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用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细菌分析仪Vitek-32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88株肠球菌中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为主共182占总数的96.8%,其中粪肠球菌154株占81.9l%,屎肠球菌28株占14.89%。屎肠球菌对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青霉素,呋喃坦啶,高浓度氨基糖苷类(链霉素2000和庆大霉素500)药物的耐药率明显高于粪肠球菌,而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则低于粪肠球菌。未检出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高浓度庆大霉素耐药株对青霉素、环丙沙星、呋喃坦啶、左旋氧氟沙星、链霉素2000的耐药率明显高于高浓度庆大霉素非耐药株。结论 临床对肠球菌的检测应达到种的水平,还应检测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性用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临床分离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进行研究,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方法:K-B琼脂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PCR法检测8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并对PCR产物进行测序。结果:70株ABA对13种药物的耐药率均在65%以上,仅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敏感率较高。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总检出率为64.29%(45/70),其中aac(6’)-Ⅰ检出率最高为41.40%,其次为基因aae(3)-Ⅱ,aac(3)-Ⅰ和ant(3’)-Ⅰ,检出率分别为34.29%,31.435%和25.71%;未检出aac(6’)-Ⅱ,ant(2’)-Ⅰ,aph(3’)-Ⅰ及aph(3’)-Ⅱ基因。结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6’)-Ⅰ、aac(3)-Ⅱ、aac(3)-Ⅰ及ant(3’)-Ⅰ为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自2006年1月至2006年10月住院病人标本中分离并筛选出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20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PCR法检测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结果:20株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奈替米星及阿米卡星耐药率分别为75%、80%、65%和60%,其中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ac(3)-Ⅱ基因阳性15株,aac(6’)-I b基因阳性1株,ant(3”)-I基因阳性16株,aph(3’)-I基因阳性3株,ant(2”)-I基因阳性1株。结论:多重耐药肺炎克雷伯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是aac(3)-Ⅱ、aac(6’)-I b、ant(3”)-I、aph(3’)-I和ant(2”)-I等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的存在;从肺炎克雷伯菌中检出aac(6’)-I b-Cr型和aph(3’)-I均为国内首次。  相似文献   

13.
王兴林  文德学  黄海 《四川医学》2011,32(9):1464-1466
目的研究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与耐药基因状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本院感染标本分离出的120例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进行药敏试验,多重PCR法检测aph(2")、aph(3)’Ⅲ、ant(4’,4)"、TEM、tetM、macA、erm和qacA/B基因。结果 120株SAU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有71株,占59.1%;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SSA)有49株(40.9%)。MSSA对15种抗生素制药率超过50%的只有6种,而MRSA对15种抗生素耐药率超过50%的12种;经8种基因进行检测,MRSA与MSSA对8种耐药基因携带率各不相同,MRSA高于MSSA。结论医院感染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抗菌药物有很高的耐药性,MRSA较MSSA的耐药性更高、更复杂,必须加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性监控,以最大限度降低其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本院2012年临床标本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临床送检的细菌检验标本进行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药敏试验结果判定依据CLSI颁布标准,采用WHONET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检出病原菌470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3107株(66.2%),革兰氏阳性球菌1184株(25.2%),真菌405株(8.6%)。检出的病原菌前七位依次是大肠埃希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及肠球菌。对于肠杆菌科细菌,亚胺培南、美洛培南和阿米卡星的抗菌活性最强;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是葡萄球菌属敏感性最高的药物。非发酵菌中,对鲍曼不动杆菌敏感率〉40%的药物仅有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而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敏感率〉80%的药物有阿米卡星、妥布霉素、美洛培南及头孢他啶等。另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中超广谱B.内酰胺酶(ESBLs)的检出率为52.1%和53.7%,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49.2%,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占66.9%。结论目前临床分离的细菌耐药状况13趋严重,临床医生应重视病原菌的药物监测,了解细菌耐药性的变迁,合理选择和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阴沟肠杆菌耐药性与AMEs及BLa基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分离的阴沟肠杆菌耐药性及氨基糖苷类修饰酶、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存在状况,给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MicroScan微生物鉴定系统Neg Combo Panel Type 21阴性复合板微量肉汤法测定临床分离的20株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分析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及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结果20株菌均呈严重多重耐药,仅对亚胺培南高度敏感(耐药率5.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50.0%,对包括3、4代头孢在内的其他β-内酰胺类及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率90.0%~100.0%,对复方新诺明耐药率100%;20株菌均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未检出aac(3)-Ⅲ和aac(3)-Ⅳ基因;19株(95.0%)菌检出β-内酰胺酶相关基因,TEM和DHA基因阳性率均为70%,9株菌(45.0%)同时检出TEM和DHA基因,未检出SHV、OXA、PER、VEB和GES基因。结论广州地区医院感染阴沟肠杆菌多重耐药严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DHA型质粒AmpC酶基因和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携带率高,在介导细菌耐药方面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研究三株临床分离得到的黏液型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方法对实验菌株进行临床常用22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用PCR对其耐药基因TEM-1、IMP、OXA-23、OXA-24、AmpC、aac(3)-Ⅰ、aac(6’)-Ⅰ、ant(3”)-Ⅰ、aph(3')、annA、rmtA、rmtB、Int—Ⅰ、Int-Ⅱ进行扩增以及序列分析。结果药敏试验为产ESBL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对其它类药物无明显共同耐药性;耐药基因分析结果显示实验菌株均呈TEM-1阳性,其他阴性。结论三株实验菌株与一般常见的产ESBL的大肠埃希菌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肠球菌的耐药性监测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分离出的86株肠球菌的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耐药性监测及临床特点。结果: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44株(51.2%)、生殖系统分泌物20株(23.3%),其中,粪肠球菌50株(58.1%)、屎肠球菌28株(32.6%)、其他8株(9.3%);药敏结果显示,粪肠球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氟氧沙星高度耐药,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红霉素高度耐药。结论:肠球菌主要来源于尿液、生殖系统分泌物及胆汁,粪肠球菌、屎肠球菌最为多见,临床医师应参考药敏结果选择正确、有效的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耐药大肠埃希菌(drug-resistant Escherichia coli,DR-ECO)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的分布,探讨该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PCR法检测20株DR-ECO中15种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和7种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并用PCR直接全自动荧光法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结果:20株DR-ECO中,18株检出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其中,aac(3)-Ⅱ、aac(6')-Ⅰb、ant(3″)-Ⅰ、aadA4/5和aph(3')-Ⅰ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25%、5%、65%和55%;只有1株检出rmtB型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阳性率为5%,其余基因型均未测出。结论:本组DR-ECO对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主要与aadA4/5和aph(3')-Ⅰ等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相关,而与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9.
金黄色葡萄球菌抗生素耐药相关基因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检测医院及环境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ll,SA)耐药基因,了解耐甲氧西林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aUleus,MRSA)和甲氧西林耐药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thiciUinResistantcoagulaseStaphylococcusanl'e118,MRCNS)检出率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应用多重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xpolymeraschmnreaction,muhiplexPCR)检测医院及环境样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ecA、居mA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chmnreaction,PCR)技术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11种耐药基因,分别是B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blaTEM,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aph(2”)、aph(3’)-Ⅲ、ant(3”)-I、ant(4’,4”)与ant(6)-I,四环素耐药基因tetM,红霉素耐药基因erm,万古霉素耐药基因vanA、vanB,耐消毒基因qacA。结果44株菌分离自医院病人样本,检出12株MRSA,3株MRCNS。其中29株菌携带1种以上耐药基因,14株携带tetM基因,5株携带vanB基因,7株携带A0c(6’)伽h(2”)基因,9株携带aph(3’)-Ⅲ基因,7株携带ant(4',4”)基因,5株携带ant(6)-I基因。29株菌分离自环境样本,未检出MRSA与MRCNS。仅1株检出Aac(6’)/aph(2”)基因,16株检出ant(4',4”)基因,其余10种耐药基因未检出。结论院内样本中,不同样本分离菌株携带耐药基因存在差异,未检出携带qacA基因的菌株。环境样本携带肌£(4’,4”)基因较高。检测耐药基因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控制院内感染及监测环境中菌株耐药情况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在铜绿假单胞菌中的流行状况并分析其与耐药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2007年临床分离到的212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通过PCR检测质粒介导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qnrB、qnrS、qnrC、qnrD、aac(6’)-Ib-cr和qepA,并对阳性扩增产物进行DNA测序分析。结果 212株铜绿假单胞菌对喹诺酮类药物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分别为10.8%(23/212)和19.3%(41/212)。qnrB、qnrS和aac(6’)-Ib-cr的阳性率分别为0.9%(2/212)、0.5%(1/212)和0.9%(2/212),qnrA、qnrC、qnrD、qepA未检出。4株PMQR基因阳性菌株中,仅1株对左氧氟沙星表现为耐药,其余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均表现为敏感。结论 2005-2007年间广州地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该地区铜绿假单胞菌中已携带有PMQR基因,且敏感菌株中也有该类基因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