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胃癌组织中Brg1基因突变及蛋白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李青  周晓军  谢海龙  苏宁  邓红  易龙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5,18(10):875-878,i0009
目的:研究Brg1基因在胃腺癌组织中突变及蛋白表达意义,探讨其与肿瘤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检测37例胃腺癌和正常胃组织中Brg1基因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同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分析30例胃癌组织Brg1蛋白的表达,初步探讨其和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结果:37例胃腺癌标本中,Brg1第4和16外显子的基因突变率为零。Brg1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率为76.67%(23/30).与正常组织的表达率(44.44%)相比有明显增高,Brg1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淋巴结转移及分级分期均有关。结论:Brg1基因突变在胃癌中少见且不起主要作用,但其蛋白在胃癌中高表达并对胃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Brg1的表达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p16、p15及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p16、p15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特点,并探讨其与病理分级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40例宫颈癌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p16、p15及PC-NA的表达情况,并结合病理分级进行分析。结果:(1)p16和p15蛋白在宫颈癌组织的表达率分别为15.00%(6/40)和17.50%(7/40),明显低于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100%(30/30)和96.67%(29/30)(P<0.05);(2)p16、p15蛋白阳性表达率与宫颈癌组织的病理学分级有关,p16、p15在宫颈癌Ⅰ级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8.57%(4/14)、28.57%(4/14),明显高于Ⅱ级25%(4/16)、18.75%(3/16)(P<0.05)和Ⅲ级10%(1/10)、10%(1/10)(P<0.05);(3)宫颈癌组织PCNA阳性表达率95.00%(38/40),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3.33%(1/30)(P<0.05),并且与病理学分级存在相关性。结论:抑癌基因p16、p15的表达缺失在子宫颈癌中同时存在,p16、p15及PCNA检测对于研究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和评估子宫颈癌恶性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Rap1GAP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其与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方法检测20例宫颈癌与20例正常宫颈组织HPV感染和Rap1GAP蛋白表达情况。[结果]HPV检出阳性率在正常宫颈组织和宫颈癌中分别为20%与75%,宫颈癌组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宫颈癌组的Rap1GAP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5%、弱阳性率为15%,二者均明显低于正常宫颈组(阳性率,55%和弱阳性率,45%)(P均<0.05)。宫颈癌组织中,HPV阳性组Rap1GAP蛋白缺失率为80%,明显高于HPV阴性组的缺失率40%(P<0.05),且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553,P<0.05)。[结论]宫颈癌组织Rap1GAP蛋白表达下调或缺失可能与HPV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53、P21和MDM2蛋白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中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以及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9例维族宫颈癌组织和40例维族正常宫颈组织中P53、P21和MDM2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癌组织中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4%,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2.5%(P<0.01);P21蛋白阳性表达率96.2%,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35.0%(P<0.01);MDM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39.2%(31/79),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0%(P<0.01).结论:P53、P21和MDM2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小凹蛋白-1(Caveolin-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宫颈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同时探讨Caveolin-1和VEGF的相关性。方法以正常子宫颈组织30例为对照,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慢性宫颈炎40例、CINⅠ-Ⅱ级30例、CINⅢ级20例、浸润性宫颈癌40例(TNM分期Ⅰ期21例和Ⅱ期19例)的Caveolin-1、VEGF的表达水平。结果Caveolin-1蛋白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及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0%(30/30)、95.00%(38/40)、83.33%(25/30)、75.00%(15/20)和72.50%(29/40),呈渐进性降低(P<0.05);而VEGF蛋白在正常宫颈、慢性宫颈炎、CINⅠ-Ⅱ级、CINⅢ级及浸润性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0%(3/30)、15.00%(6/40)、26.67%(8/30)、45.00%(9/20)和90.00%(36/40),呈渐进性增高(P<0.05)。Caveolin-1、VEGF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年龄、TNM分期无关(P>0.05),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有明显关系(P<0.05);Caveolin-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有关系(P<0.05),而VEGF蛋白的表达与肿瘤大小无关(P>0.05)。浸润性宫颈癌及CINⅢ级中Caveolin-1蛋白与VEGF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性(列联系数C分别为0.498、0.538,均P<0.05)。结论 Caveolin-1、VEGF是宫颈癌发生中的早期事件,两者可能通过相反的作用机制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及血管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6.
张静  霍满鹏  慕明涛 《西部医学》2012,24(11):2136-2137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的表达及其与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三步法检测70例宫颈癌组织及40例正常宫颈组织(对照组)中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β-catenin的阳性表达率(73%)明显高于对照组,β-catenin与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密切相关(P<0.01))。β-catenin异常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5)。结论β-catenin在宫颈癌组织中存在异常表达,其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病理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β-catenin有可能在宫颈癌组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其阳性表达与宫颈癌组织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并可能成为判断宫颈癌组织转移及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er 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TGFβ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评估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及临床预后指标的价值。方法收集宫颈鳞状上皮癌石蜡包埋标本51例、慢性宫颈炎石蜡包埋标本21例,另收集子宫肌瘤全宫术后正常宫颈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三组中的TGFβ1的蛋白表达,分析TGFβ1在宫颈癌中的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病理分型等的关系,分析TGFβ1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TGFβ1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2例阴性(-)、1例弱阳性( ),阳性表达率为7.69%;在慢性宫颈炎中19例阴性(-)、2例弱阳性( ),阳性表达率为9.52%;宫颈癌组织中有45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8.2%,分别为6例阴性(-)、9例弱阳性( )、17例阳性( )、19例强阳性( )。TGFβ1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均显著性高于炎症组和对照组(P<0.01),TGFβ1的表达量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淋巴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TGFβ1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RhoA、RAC1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宫颈癌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20例不典型增生宫颈、58例宫颈癌组织中RhoA、RAC1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其表达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RhoA、RACl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为0,在不典型增生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0%、2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70.69%、81.03%,两者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不典型宫颈增生及正常宫颈组织(P<0.05),随着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不典型增生组织→宫颈鳞癌的转化,两者的阳性表达率呈递增趋势.(2)RhoA蛋白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关(P>0.05).RAC1的表达与病理组织分级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3)RhoA、RAC1蛋白两者表达水平成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RhoA、RAC1蛋白的表达与宫颈鳞癌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检测RhoA、RAC1对了解宫颈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SOX2 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CIN 疾病及宫颈癌临床特征的相关
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例正常宫颈、36例不同级别CIN(I级10例,Ⅱ级12 例,Ⅲ级14例)、40例宫颈癌组织(I期
21例,Ⅱ期19例)中SOX2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比较其表达与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1)SOX2蛋白在正常宫颈组织中表达率
均为0%,在36例CIN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为41.6%(15/36),其中CINⅠ级10.0%,CINⅡ级41.7%,CINⅢ级64.3%;而40例宫颈癌
组织SOX2蛋白阳性表达率为82.5%(33/40),其中宫颈癌Ⅰ期78.2%,Ⅱ期88.2%。随着宫颈病变进展,SOX2的阳性表达率呈
递增趋势。(2)SOX2蛋白表达与宫颈癌病理组织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与宫颈癌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
关系(P>0.05)。结论SOX2蛋白表达水平与CIN疾病及宫颈癌恶性度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检测SOX2对了解CIN及宫颈
癌生物学行为和评估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P53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探讨P53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评估其作为肿瘤标志物及临床预后指标的价值。方法收集宫颈鳞状上皮癌石蜡包埋标本51例、慢性宫颈炎石蜡包埋标本21例,另收集子宫肌瘤全宫术后正常宫颈组织石蜡包埋标本13例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检测三组中的P53的蛋白表达,分析P53在宫颈癌中的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级、淋巴转移、病理分型等的关系,分析P53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结果P53在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分别为12例阴性(-)、1例弱阳性( ),阳性表达率为7.69%;在慢性宫颈炎中18例阴性(-)、3例弱阳性( ),阳性表达率为14.29%;51例宫颈癌组织中共为43例阳性,阳性表达率为84.31%,分别为8例阴性(-)、17例弱阳性( )、12例阳性( )、14例强阳性( )。P53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显著性均高于炎症组和对照组(P<0.01),P53的表达量与病理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1),与病理分型、淋巴转移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P53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KAI1转移抑制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正常宫颈与宫颈鳞癌KAI1蛋白表达水平,以探讨其与宫颈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石蜡切片KAI1蛋白表达,样本包括正常对照宫颈组织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20例,宫颈癌组织20例。结果KAI1蛋白表达与宫颈组织恶化有关,在正常宫颈组织、CIN及宫颈癌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5%、90%、4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两比较各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AI1表达与CIN分级无关,Ⅰ、Ⅱ、Ⅲ级的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KAI1表达与宫颈鳞癌组织分化程度的关系有关,高分化组较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显著降低(P〈0.01)。宫颈癌按临床分期不同期别越早表达率越高(P〈0.05)。KAI1在未转移组中的阳性率显著高于淋巴转移组(P〈0.05)。结论KAI1基因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减少,蛋白表达强度与宫颈癌组织分化、临床分期及转移均有关,提示KAI1变化可能参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对其检测及进一步研究可能会从一定程度上预测宫颈癌侵袭转移潜能,并作为未来分子治疗的靶基因。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Brg1在喉鳞状细胞癌(LSC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喉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分析30例LSCC及10例癌旁正常黏膜中Brg1的表达情况。 结果:Brg1在癌旁正常黏膜中阳性表达(灰度值为124.60±4.51),LSCC组织中表达降低(灰度值为159.20±7.6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高、中、低分化LSCC组织中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32.80±1.92、165.20±2.59和179.60±1.52,高分化LSCC与中分化、低分化LSCC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Ⅰ-Ⅱ期、Ⅲ 期、Ⅳ期LSCC表达的灰度值分别为145.30±2.36、165.20±4.31和179.40±3.03,Ⅲ期、Ⅳ期分别与Ⅰ-Ⅱ期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rg1在有脉管侵润组和无脉管侵润组表达灰度值分别为176.80±3.48和143.50±8.2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Brg1在有淋巴结转移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灰度值为155.60±4.02和161.70±3.52,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Brg1在LSCC中表达低,并与其发展及病理因素有关,可能是LSCC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TWIST和HIF-1α蛋白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0例宫颈癌、25例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TWIST及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 宫颈癌组织中TWIST阳性表达为 62.5%,HIF-1α阳性表达 70%,CINⅡ-Ⅲ组织中TWIST,HIF-1α阳性表达分别为6.7%,46.7%,CINⅠ组织中HIF-1α阳性表达为10%,而无TWIST阳性表达.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存在TWIST,HIF-1α蛋白的高表达,且两者具有相关性,TWIST,HIF-1α在宫颈癌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DNA错配修复基因hMSH2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35例宫颈癌、1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hMSH2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浸润性宫颈癌、CIN、正常宫颈组织标本中hMS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60.0%、70.0%和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MSH2蛋白表达与组织分化程度有关,在低分化癌中具有较高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MSH2蛋白的过表达可能与宫颈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hMSH2基因是一种极具潜力的研究基因组多态性、检测及定位突变的工具蛋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究c-myc、bcat1表达与宫颈癌发生发展及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检测30例正常宫颈组织、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80例宫颈癌组织(40例宫颈鳞癌、40例宫颈腺癌)中c-myc及bcat1蛋白的表达情况,并进行Spearman秩相关分析,分析两者表达水平与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c-myc在正常宫颈组织、CIN组织、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5/30)、43.3%(13/30)、73.8%(59/80);bcat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3/30)、23.3%(7/30)、52.5%(42/80);c-myc与bcat1在宫颈鳞癌及腺癌组织中的秩相关系数rs分别为0.773(P=0.000)、0.369(P=0.019);c-myc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病理类型(腺癌/鳞癌)、癌组织分化程度、间质浸润深度、有无脉管浸润有关(P<0.05);bcat1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无脉管浸润及Ki67指数有关(P<0.05)。结论 c-myc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侵袭及转移,bcat1的高表达可能促进宫颈癌的增殖、侵袭与转移,两者可能在宫颈癌致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生长相关癌基因α(GRO α)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在宫颈癌中的作用.方法 免疫组化法检测49例宫颈癌组织中GRO α和MCP-1的表达,并与30例癌旁正常官颈上皮组织作对照.结果 宫颈癌组GRO α和MCP-1的阳性率(分别为76%、69%)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47%、40%)(P< 0.01或P< 0.05).31例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宫颈癌组中GRO α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68%、28%),P<0.01.MCP-1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别为61%、39%),P>0.05.结论 宫颈癌组织中GRO α和MCP-1的表达增强,它们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形成过程,GRO α还可能与宫颈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角质细胞生长因子受体(keratinoeyte gowth factor reeeptor,KGFR)与P16INK4a在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20例慢性宫颈炎组织、70例CIN组织(CINⅠ25例、CINⅡ25例、CINⅢ20例)及40例浸润性宫颈鳞癌组织标本中KGFR、P16INK4a的表达。结果 (1)KGFR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62.86%,慢性宫颈炎4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浸润性宫颈鳞癌82.50%,CIN47.14%,慢性宫颈炎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2)在宫颈各组织中,KGFR蛋白与P16INK4a蛋白表达无相关性(r=0.158,P=0.073)。结论 KGFR和P16INK4a的高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是KGFR和P16INK4a无协同作用,各自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发展。P16INK4a和KGFR检测可作为宫颈癌早期诊断和宫颈癌进展的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18.
王东霞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9):1561-1562
目的:探讨Bmi-1、端粒酶蛋白在正常宫颈、癌前病变、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方法对20例正常宫颈、5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N)、35例宫颈癌中的Bmi-1、端粒酶蛋白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在正常宫颈、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癌中,Bmi-1的表达率依次增高,端粒酶的表达率也能依次增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mi-1和端粒酶的表达与年龄、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宫颈癌组织中的Bmi-1和端粒酶蛋白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值分别为0.004,0.000)。结论:联合检测Bmi-1和端粒酶的表达水平,一定程度上揭示它们与宫颈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同时可以显示宫颈上皮内瘤变向宫颈癌转变的潜能。  相似文献   

19.
杜靖  荣小灵  宁超  沙静 《重庆医学》2016,(18):2484-2487
目的:从蛋白质水平观察子宫颈炎和子宫颈鳞癌组织中磷酸肌醇3激酶(PI3K )、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型受体(IGF‐1R)和雌激素受体(ER)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妇女中的表达及相关关系。方法收集石蜡包埋宫颈炎组织90份(汉族46份,维吾尔族44份)、子宫颈鳞癌组织224份(汉族36份,维吾尔族188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鉴定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子宫颈鳞癌IGF‐1R、PI3K阳性表达率(58.04%、92.41%)高于宫颈炎组织(13.33%、57.78%),ER、ERK阳性表达率(22.32%、68.30%)低于宫颈炎组织(63.33%、95.56%);汉族、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IGF‐1R和PI3K阳性表达率(69.44%和88.89%,55.85%和93.09%)高于宫颈炎组织(15.22%和54.35%,11.36%和61.36%);汉族、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ER和ERK阳性表达率(13.89%和83.33%,23.94%和65.43%)低于宫颈炎组织(65.22%和93.48%,61.36%和97.73%);ERK在维吾尔族子宫颈鳞癌组织中表达(65.43%)低于汉族(8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 PI3K、ERK、IGF‐1R和ER蛋白表达阳性或缺失与宫颈癌发生关系密切,可作为宫颈癌检测的重要生物指标,ERK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存在民族间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