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比较颌面部手术七氟醚和丙泊酚麻醉后PONV的发生率。材料和方法:选择60例,年龄18—60岁,ASAI—II,择期行颌面部手术的病患随机分为两组:丙泊酚组(P组)30例,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七氟醚组(s组)30例,七氟醚麻醉。评估术后24hPONV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0=无呕吐症状,1=恶心,2=呕吐;恶心程度用Likert4分评估,0:无,1=轻度,2=中度,3=严重。结果:两组一般资料和手术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术后O一6h内呕吐发生率,P组为6.6%,七氟醚组为16.6%(P=0.228),术后6~24h后P组为3.3%,七氟醚组为6.6%(P=0.554)。术后0—6h中等程度以上恶心发生率,P组为13.3%,七氟醚组为4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6~24h后P组恶心发生率为3.3%,七氟醚组为10%(P:0.301)。结论:七氟醚和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颌面部手术PONV的发生率仍较高,同时术后抗呕吐药物的用量也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七氟醚、丙泊酚以及两药复合麻醉应用于乳腺短小手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ASAⅠ-Ⅱ级行乳腺肿块切除术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丙泊酚静脉麻醉(B组)及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C组).术中监测三组患者HR、MAP、RR、Sp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患者术中体动、呼吸抑制和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患者麻醉均满意,都能实现快速诱导、苏醒迅速,而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诱导起效更快、苏醒时间更短,术中体动和术后恶心呕吐更少.结论七氟醚-丙泊酚复合麻醉组较七氟醚吸入和丙泊酚静脉麻醉诱导更快、苏醒更迅速,术后并发症少,更适合短小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3.
邵庆祝  成干生  王星明  毛天  潘冕 《吉林医学》2012,33(22):4749-4750
目的:观察术中应用丙泊酚与七氟醚在妇产科手术患者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38例择期妇产科手术患者,其中19例术中全程采用丙泊酚麻醉,其余患者采取2 mg/kg丙泊酚麻醉,随后选用七氟醚;于术后1 h来观察患者的恶心呕吐症状。结果:丙泊酚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七氟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科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及术中维持采用丙泊酚,可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刘艳梅 《中外医疗》2016,(11):114-115
目的 关于丙泊酚靶控输注与七氟醚吸入麻醉对梗阻性黄疸患者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对比分析.方法 该研究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110例梗阻性黄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每组55例.对照组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七氟醚进行麻醉;观察组梗阻性黄疸患者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指标为患者经过麻醉后的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7.54±1.85)min、 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10.91%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梗阻性黄疸患者运用七氟醚和丙泊酚2种麻醉药物,其苏醒时间和术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有差异,且丙泊酚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七氟醚.  相似文献   

5.
俞良 《浙江实用医学》2005,10(5):354-354,368
目的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行LC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随机分为丙泊酚靶控输注组(TCI组)和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术后随访,观察恶心呕吐情况.结果TCI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能明显降低LC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对七氟醚麻醉患儿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七氟醚诱导和维持麻醉下接受扁桃体切除术的患儿90例,根据手术结束前输注药物的不同分为对照组(手术结束前30min注入0.1mL/kg生理盐水)、曲马多组(手术结束前30min注入1mg/kg曲马多)和曲马多+丙泊酚组(手术结束前30rain注入1mg/kg曲马多,联合手术结束即刻注入1mg/kg丙泊酚)。记录各组术后拔管时间和麻醉恢复室(PACU)滞留时间,入PACU即刻进行小儿麻醉后躁动(PAED)评分、改良Aldrete评分和疼痛评分;观察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结果各组间术后拔管时间、PACU滞留时间及改良Aldrete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PACU即刻的PAED评分为对照组〉曲马多组〉曲马多+丙泊酚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曲马多组和曲马多+丙泊酚组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以曲马多组最高,曲马多+丙泊酚组显著低于曲马多组(P〈0.05)。结论曲马多复合小剂量丙泊酚可减少和减轻七氟醚麻醉下手术患儿的术后躁动,并降低应用曲马多所致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王润 《四川医学》2011,32(8):1267-1269
目的本研究予良性乳腺包块切除术患者应用保留自主呼吸的喉罩全身麻醉,分别全程给予瑞芬太尼-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或七氟醚全凭吸入麻醉(VIMA),探讨两种麻醉方法的临床应用。方法 46例拟行良性乳腺包块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TIVA组(A组)和VIMA组(B组),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诱导速度,呼吸频率、心率、血压的改变,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 A组患者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A组患者呼吸频率和心率明显低于B组。A组患者术中呼吸过缓、心动过缓、以及低血压等不良反应较B组发生率高,术后烦躁发生率较B组低。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TIVA较七氟醚VIMA的苏醒更快,伴有较低的呼吸频率和心率,术后烦躁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该院实施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50例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麻醉的方式,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麻醉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七氟醚复合丙泊酚的临床麻醉应用效果较为显效,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恢复时间,建议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麻醉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观察雷米芬太尼和七氟醚全身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时,对患者循环功能的影响及苏醒时的不良反应。方法将70例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雷米芬太尼组(R组)和七氟醚组(S组),每组35例,R组以雷米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麻醉;S组应用七氟醚低流量紧闭循环吸入维持麻醉,观察两组患者气腹前、气腹后,气管拔管前、气管拔管后的血压和心率;观察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中疼痛及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苏醒时间,拔除气管导管时的不良反应,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收缩压在气腹前及气腹后5、10min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但R组下降更明显;R组的心率在气腹前及气腹后5、10min均较麻醉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雷米芬太尼和七氟醚均适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但七氟醚对循环的抑制小,更安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对甲状腺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探讨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甲状腺手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择期拟行单纯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女性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20~50岁,体重指数〈30 kg/m2,随机分为两组(n=30),S组:七氟醚吸入麻醉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0μg/mL);R组:瑞芬太尼静脉输注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3.0μg/mL)。分别记录两组患者诱导前(T1)、插管前(T2)、插管后5 min(T3)及手术结束时(T4)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记录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完全清醒是指患者自动性睁眼和指令性恢复)、术后24 h恶心呕吐(24 h PONV)及术中知晓发生率。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术中知晓,术后完全清醒时间及术后24 h PONV发生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麻醉诱导前后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P〈0.05)。结论对接受甲状腺切除手术的患者,七氟醚与瑞芬太尼分别复合丙泊酚靶控输注,均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麻醉,术后苏醒安全迅速,但七氟醚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丙泊酚靶控输注(TCI)麻醉与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患者血流动力学及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 6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丙泊酚TCI组(P组,n=30)和七氟醚吸入组(S组,n=30).术中麻醉,P组输注血浆靶浓度为3μg/ml丙泊酚,S组持续吸入2%七氟醚(氧流量2 L/min),两组按需追加芬太尼和维库溴铵.分别记录两组病人麻醉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手术开始即刻(T3)、气腹后10 min(T4)及手术结束即刻(T5)的平均动脉压(MAP)和心率(HR),记录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24h恶心呕吐(PONV)发生率.结果 与S组比较,P组T4时点的MAP较低,HR较慢(P<0.05),其他时点的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24 h PONV发生率P组明显低于S组(P<0.05).结论 丙泊酚TCI麻醉和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均可产生良好的麻醉效应,维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苏醒迅速完全,但丙泊酚TCI麻醉比七氟醚吸入麻醉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TIVA)下患者的围苏醒期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T组(TIVA组,n=30):麻醉诱导时,静注瑞芬太尼1μg/kg,丙泊酚1.5 mg/kg,术中静脉持续泵注瑞芬太尼8~12μg/(kg.h),丙泊酚4~6 mg/(kg.h)维持麻醉;S组(SEV组,n=30):麻醉诱导时,将8%的七氟醚与6L/min的氧气进行诱导,术中5%的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监测其SBp、DBp、MAP、HR、SpO2、BIS值。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期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PONV)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前的一般状况基本相同。术后苏醒期T组患者拔管时间明显短于S组(P〈0.01)。T组患者拔管时躁动及恶心呕吐现象明显减少(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是一种简便、可行、安全和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七氟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临床治疗病例进行抽样,将6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病例按照抽签法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n=30)。对照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观察组采用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治疗。观察2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 2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经过药物麻醉之后,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效果显著,术后患者清醒时间明显加快,还可以有效抑制患者应激反应的出现,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刘睿  周易 《海南医学》2009,20(7):28-31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URSL)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输尿管结石病人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七氟醚吸入麻醉(A组)及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麻醉(B组)下行URSL。持续监测两组患者HR、MAP、RR,SpO2、PET CO2,记录诱导时间、苏醒时间,观察有无术中呼吸抑制,术后头晕、术后恶心呕吐等并发症。结果两组病人麻醉效果均满意,A组术中呼吸抑制较B组少(P〈0.01),术后头晕也较B组少(P〈0.05),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B组高(P〈0.01)。两组病人麻醉后MAP均有所下降(P〈0.05),B组术中MAP低于A组(P〈0.05),B组于诱导后出现一过性心率下降(P〈0.05),A组RR、SpO2与PET CO2麻醉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B组麻醉后RR、SpO2较麻醉前下降(P〈0.05),PETCO2较麻醉前升高(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及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用于URSL麻醉效果确切,但丙泊酚-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安全性不及七氟醚吸入麻醉。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不同全身麻醉药联合雷米芬太尼术后苏醒期躁动和术后镇痛药用量的差异。方法 9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丙泊酚+雷米芬太尼组(P组,n=30),异氟醚+雷米芬太尼组(I组,n=30)和七氟醚+雷米芬太尼组(S组,n=30)。麻醉维持采用丙泊酚/异氟醚/七氟醚复合雷米芬太尼,观察3组患者术后血压、心率、躁动评分(RS)和芬太尼用量的差异。结果 I组较P组或S组术后患者血压、心率、RS和芬太尼用量显著增加。P组与S组术后各项检查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或七氟醚较异氟醚更适合与雷米芬太尼联合用于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联合喉罩麻醉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儿40例,随机均分为丙泊酚+瑞芬太尼(PR)组和丙泊酚十七氟醚(PS)组。所有患儿均静脉注射氯胺酮2mg·kg^-1基础麻醉。麻醉诱导采用丙泊酚2mg·kg^-1,PR组用瑞芬太尼1μg·kg^-1,PS组七氟醚吸入。待患儿意识消失下颌松弛后置入经典型喉罩。麻醉维持:PR组丙泊酚6mg·kg^-1·h^-1,瑞芬太尼0.05—0.1μg·kg^-1·min。持续输注,PS组丙泊酚6mg·kg^-1·h^-1,七氟醚1%~3%。观察2组诱导前(TO)、置喉罩时(T1)、置入喉罩后3min(T2)、手术结束(T3)及拔除喉罩(T4)各时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及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变化情况。观察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苏醒时间等。结果在T1、他及B时点,2组HR、MAP及RR均较1、0时下降(P〈0.05)。与Ps组比较,PR组HR、MAP下降较明显,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但术后苏醒时间较长(P〈0.05)。2组在各时间点的SpO:无统计学差异。在T1、他时点PR组RR较PS组慢(P〈0.05),但对通气影响不大。结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或丙泊酚复合七氟醚麻醉都可安全用于儿童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麻醉管理,应用喉罩可相对更好地控制气道;丙泊酚复合七氟醚血流动力学更稳定,苏醒更迅速,但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应用七氟醚或丙泊酚麻醉对肝部分切除术肝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肿瘤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7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七氟醚吸入麻醉组和丙泊酚静脉麻醉组,每组38例,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IL-6的变化及差异。结果 2组患者血清IL-6在术后及术后1 d均较麻醉前升高,丙泊酚组术后3 d恢复至麻醉前水平,七氟醚组术后3 d仍高于麻醉前水平,且丙泊酚组血清IL-6在术后各时间点均低于七氟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于术后、术后1 d外周血CD3^+、CD4^+、CD4^+/CD8^+均较麻醉前明显降低(P〈0.05),且七氟醚组低于丙泊酚组(P〈0.05),上述指标在2组患者均于术后3 d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较七氟醚吸入麻醉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手术对肝癌患者机体造成的应激反应,且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抑制程度轻。  相似文献   

18.
陈江山  李美亭  兰志勋 《西部医学》2011,23(12):2384-2386
目的比较七氟醚和丙泊酚全麻维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组(P组,n=40)和七氟醚组(S组,n=40),分别靶控静脉输注丙泊酚或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术后采用芬太尼患者自控镇痛(PCA),记录术后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量表(VAS)值、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芬太尼总用量。结果术后4hVAS评分偏高,各时点VAS评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A实际按压次数、有效按压次数及芬太尼总用量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和丙泊酚全麻维持对术后疼痛的影响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王凯  贾松峰 《中外医疗》2014,(16):119-120
目的比较七氟醚复合丙泊酚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中实际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按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七氟醚-丙泊酚(SP组)与异丙酚-芬太尼组(PF组)。观察两组诱导时间与苏醒时间,围术期心率(HR)、血压(NIBP)、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频率(RR)、潮气量(MV)的变化,诱导时是否合作(注射痛),术中体动、呼吸暂停以及苏醒期恶心、呕吐,舌后坠发生率。结果两组诱导时间及苏醒期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组苏醒迅速;PF组术中HR、NIBP、SPO2、RR、Vt波动均大于SP组(P〈0.05);PF组注射痛、呼吸暂停、舌后坠的发生率高(P〈0.05)。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满足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肝肿瘤消融术的要求,七氟醚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对呼吸干扰较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迅速,不良反应少,临床应用更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氟比洛芬酯对乳腺肿块切除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60例择期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均采用静脉喉罩全身麻醉,观察组术前应用氟比洛芬酯1 ml/kg缓慢静脉注射,术毕接镇痛泵含氟比洛芬酯50 mg+芬太尼0.5 mg+生理盐水共100 mL。对照组术后接镇痛泵含芬太尼1.0 mg+生理盐水共100 mL。分别记录术后的视觉模拟评分(VAS)(4 h、8 h、12 h、24 h)、不良反应和芬太尼的用量。结果:术后4 h,8 h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的用药量情况,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恶心呕吐发生率的情况,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小剂量芬太尼用于乳腺肿块切除术后镇痛效果良好,可明显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