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以及与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方法:对同期下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测,并收集特异性体质的表现及家族史,对有喘息症状的部分患儿进行随访。结果:喘息组患儿以上3种病原体感染率高于非喘息组;89例喘息患儿随访中,有68.91%的患儿转为哮喘,这部分患儿的特异性体质表现及家族史经统计分析与发病密切相关。结论:婴幼儿喘息性疾病与呼吸道合胞病毒、巨细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但是否发展为哮喘主要与特异性体质及家族史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我区病毒性肺炎的病原以及病原之间的关系、病原与临床的关系。方法对200例肺炎患儿鼻咽部分泌物用PCR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Ⅰ、Ⅱ型,肺炎支原体。结果呼吸道合胞病毒48.2%、腺病毒23.4%、流感Ⅰ型23.4%、流感Ⅱ型2.1%、支原体2.8%,总阳性率70.5%,6个月以内以呼吸道病毒及流感Ⅰ型为主,6个月~3岁以腺病毒及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年长儿则支原体感染率增加。结论采用PCR法进行的病毒检测提高阳性率。我区小儿肺炎常见病原以呼吸道合胞病毒为主,腺病毒及流感病毒次之,肺炎支原体肺炎占一定比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镇江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9种病原体流行情况及与喘息的关系,以及上、下呼吸道不同部位感染病原学的分布特点。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2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院的8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等非典型病原体的IgM抗体。结果肺炎支原体阳性率最高,夏秋季为高峰,多见于1~6岁儿童,0~5月最低。病毒总阳性率13.1%,其中乙型流感病毒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年龄组中1~2岁和3~6岁组阳性率最高,0~5月组和6~12月组阳性率最低。甲型流感病毒夏季阳性率最高,秋季最低。除甲型流感组外,余病原体上、下呼吸道感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55例喘息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检出70例,包括肺炎支原体与病毒混合感染16例;病毒阳性者23例,包括两种病毒混合感染1例。结论2012年3月至2013年2月,肺炎支原体是镇江地区包括喘息患儿在内的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最常见病原体,病毒亦为重要病原体,各有其季节年龄等分布特点,且较多出现肺炎支原体和病毒的混合感染。  相似文献   

4.
包忠宪  颜永萍  冼雄辉 《广东医学》2007,28(8):1296-1297
目的 了解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915例支气管肺炎患儿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其中1~3 岁342例,4~6岁247例.应用ELISA法检测血清4种特异性IgM抗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副流感病毒).结果 腺病毒检测阳性率41.6%,4~6 岁为高发年龄组,与1~3 岁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腺病毒感染病例临床表现以不同程度发热,肺部出现细湿啰音,X线胸片显示小斑片影,临床经过良好,较少出现低氧血症及喘息.结论 腺病毒是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主要致病原,主要发生在学龄前儿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海口地区呼吸道感染疾病中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的情况。方法 用固相酶联免疫吸附(ELISA)方法,捡测血清x2的特异性IgM抗体。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发病率占24.14%,下呼吸道感染中肺炎支原体发病率占31.9%,上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感染率占24.14%,下呼吸道感染中腺病毒感染率占18.89%,上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占15.17%,下呼吸道感染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发病率占17.24%。结论 肺炎支原体、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原进行分析。方法把2016年至2017年范围内,针对接受治疗的840例小儿肺炎患者,把他们当作相关的研究对象,采集血清当作检查对象,运用颗粒凝集法针对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抗体开展检查;对患病儿童所涉及的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与之相关的病毒抗体开展检查。结果经过相关的检测之后,检测出病原阳性例次数为662例次,在年龄区间为3-7岁的患病儿童中,肺炎支原体呈现为阳性的比例是最高的,小于三岁的患儿中病毒性肺炎呈现阳性是最高的;各不相同的病原分布在中医证型并没有特别的差异性;随着季节的不同,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也是不一样的。结论年龄区间在3-7岁的学龄前儿童,其支原体肺炎发病率是最高的,小于三岁的儿童中病毒性肺炎最容易发生。  相似文献   

7.
喘息发作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病原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住院呼吸道疾病患儿肺炎支原体病原学检测结果,为临床儿童呼吸道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尤其是喘息性疾病提供病原学诊断依据.方法 选择2003~2007年呼吸道疾病患儿,查血MP-IgM抗体检测肺炎支原体,对检测标本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242份标本中,非喘息性疾病1524例,喘息性疾病718例;肺炎支原体阳性标本232例,占标本例数的10.4%,其中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154例,占标本例数的21.5%,非喘息性疾病患儿MP阳性78例,占标本例数的5.2%;而且喘息性疾病患儿MP感染多见于3岁以上儿童.结论 MP可能是2003~2007年南阳市喘息性疾病感染的重要病原体,而且具有年龄和病种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8.
住院儿童肺炎支原体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住院儿童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肺炎支原体(MP)的流行状况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6年12月我院511例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住院儿童。用乳胶颗粒凝集法检测患者急性期血清MP-IgM。结果:511例患儿中,急性MP感染89例(17.4%),感染率随年龄段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连续2年MP急性感染率分别为14.5%、19.6%。不同季节MP感染患病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感染率秋季最高(27.27%),春季最低(10.2%)。MP-Ig M阳性率随呼吸道感染患儿年龄增加呈升高趋势(P<0.01)。MP下呼吸道感染儿童中,发病年龄11月~12岁,平均年龄(5.5±3.0)岁,所有患者均有咳嗽,52.8%有发热,13.5%有喘息;肺炎96.4%,其次是支气管炎2.2%、支气管哮喘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1%。肺炎儿童胸片显示肺部斑点或斑片渗出阴影占61.8%,伴有间质改变9%,大病灶炎症或节段性炎症占29.20%。结论:肺炎支原体是住院儿童呼吸道感染重要的致病原,感染率随年龄增高加而升高,秋季为感染发病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9.
覃立刚 《中外医疗》2010,29(24):50-51
目的研究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原和临床表现。方法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流感和副流感病毒,部分患儿进行了巨细胞病毒、柯萨奇病毒、解脲支原体和人型支原体血清学检查。结果 165例新生儿肺炎中呼吸道病毒阳性44例(26.7%),疑似病毒肺炎27例(16.4%),疑似支原体肺炎4例(2.4%),临床诊断细菌肺炎11例(6.7%),不明原因肺炎79例(47.9%)。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腺病毒肺炎和细菌肺炎的临床表现进行了分析。结论本次调查新生儿肺炎病原以病毒多见,新生儿肺炎临床症状不典型,难以依靠临床表现作出病原学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的病原学特征及病原微生物分布规律。方法对入选的200例年龄在1月至6岁之间的ALRTI患儿,分别采集呼吸道分泌物和静脉血进行多病原联合监测。对采集到的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呼吸道病毒抗原利用ELISA法检测。结果在200例ALRTI患儿中,呼吸道分泌物培养细菌165株,其中革兰阳性菌49株(29.7%),革兰阴性菌103株(62.4%),真菌13株。致病病原微生物以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要菌株。其他病原体感染检出136株,较高的4种分别为合胞病毒(27.2%)、鼻病毒(22.1%)、副流感病毒(18.4%)和肺炎支原体(14.7%)。结论不同年龄段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病原分布各有差异,革兰阳性菌多分布于3岁及以下患儿,革兰阴性菌在各个年龄段均衡分布,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在1岁及以下患儿中分布率稍高。对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可以根据致病病原菌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特征进行针对性用药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及过敏的关系。方法选择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142例、反复喘息患儿138例、普通肺炎患儿134例,进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型、B型(InfA、InfB),副流感病毒1、2、3型(Pinf1、Pinf2、Pinf3),人类偏肺病毒(hMPV)8种病毒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检测,同时进行食物过敏原筛查(fx5E)和吸入过敏原筛查(phadiatop)及过敏性疾病史收集。结果毛支组和反复喘息组RSV和hMPV阳性率均高于肺炎组;反复喘息组MP、CP阳性率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反复喘息组食物过敏原和吸入过敏原阳性率以及有特应性体质和(或)特应性家族史的比例显著高于毛支组和肺炎组,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RSV、hMPV、MP、CP感染是诱发婴幼儿喘息的主要病原;MP、CP感染与过敏是影响婴幼儿反复喘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小儿喘息性疾病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雄  黄章琼 《广西医学》2000,22(4):822-823
不少致病原呼吸道感染可诱发喘息性疾病,为了解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喘息性疾病的关系,我院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对住院的喘息性疾病患儿作了支原体检测,现将结果分析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我院儿科于1998年1月至1999年12月收治喘息性疾病患儿85例,其中男46例,女39例,年龄~1岁21例,~3岁47例,>3岁17例。毛细支气管炎13例,喘息性支气管炎28例,支气管哮喘23例,喘息性支气管肺炎21例。  相似文献   

13.
263例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的病毒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锡地区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学特点.方法:采集2006年12月~2007年3月因急性呼吸道感染而住院治疗患儿的鼻咽分泌物,用直接荧光法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腺病毒(ADV)、流感病毒A、B型(IFVA、B)、副流感病毒Ⅰ、Ⅱ、Ⅲ型(PIV Ⅰ、Ⅱ、Ⅲ)共7种病毒抗原.结果:263例患儿鼻咽分泌物中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共107例,阳性率40.6%;所检病毒依次为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A型、副流感病毒Ⅲ型、流感病毒B型、副流感病毒I型和腺病毒.呼吸道合孢病毒占所检出抗原阳性病毒的76.6%,喘息性疾病患儿阳性率明显高于支气管肺炎及急性支气管炎患儿(P<O.01),3岁以下患婴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3岁以上患儿(P<0.05).结论: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病原体以RSV为主,喘息性疾病和小年龄组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4.
小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原学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车莉  卢竞  刘成贵 《北京医学》1999,21(5):282-284
目的 探讨我院急性呼吸道感染合胞病毒的原学及临床研究,方法 对急性处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门诊及住院患儿的不同年份RSV感染的情况进行了临床监测和比较。结果 冬春季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检测阳性率平均在27.8%,结论 RSV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病原中主要的病毒,其发病年龄高峰在1岁以内(70%),其中2-6个月发病率最高44.8%)并且毛细支气管炎患儿RSV感染率明显支气管炎和支气管肺炎。  相似文献   

15.
王丽  吴桂玲 《吉林医学》2011,32(22):4594-4595
<正>急性呼吸道感染(ARI)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随着各种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呼吸道细菌感染有所降低,而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呈上升趋势,约占80%,严重威胁儿童的健康[1]。本文对939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常见病毒,如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Ⅰ)、EB病毒(E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支原体(MPM)进行血清学IgM检测,可为临床提供可靠的诊断和治疗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喘憋性肺炎是由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仅见于2岁前,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副流感病毒、鼻病毒、人类偏肺病毒(hMPV)、某些腺病毒及肺炎支原体也可引起本病。笔者所在医院儿科于2009年11月-2010年11月应用阿奇霉素注射液联合博利康尼治疗喘憋性肺炎136例,临床观察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关健强  陈春明 《海南医学》2013,24(24):3659-3661
目的分析本院儿童呼吸道感染支原体、衣原体和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感染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儿科收治的4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为观察对象,检测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1、2和3型的感染情况,分析不同年龄段患儿以上病原菌的感染特点。结果 486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感染125例,阳性率为25.72%;肺炎衣原体感染114例,阳性率为23.46%;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120例,阳性率为24.69%;腺病毒感染10例,阳性率为2.06%;甲型流感病毒感染7例,阳性率为1.44%;乙型流感病毒感染2例,阳性率为0.41%;1型副流感病毒感染3例,阳性率为0.62%;2型副流感病毒感染1例,阳性率为0.21%;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33例,阳性率为6.79%。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逐渐升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阳性率随患儿年龄增加逐渐降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别患儿腺病毒、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1型副流感病毒和2型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无明显差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组别患儿3型副流感病毒感染阳性率不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院儿科呼吸道感染非细菌性病原菌主要为肺炎支原体、衣原体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支原体感染主要见于学龄儿童,肺炎衣原体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主要见于婴幼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临床发病特征.方法 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笔者所在科收治的56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并以同期入院的非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4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特点、喘息特征、辅助检查特点及对止喘药物的疗效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年龄以6月~2岁多发(60%),RSV感染诱发婴幼儿喘息患儿发热、喘息、对止喘药的反应、咳喘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组应用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收到良好疗效.结论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自己的特征,平喘药联合抗病毒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儿童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病原学及临床特点.方法:2003年1~6月因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入院后48 h内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鼻咽分泌物中RSV抗原.结果:314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RSV检测阳性164例,阳性率达52.2%.惠儿年龄2~24个月,平均(5.23±3.76)个月,其中6个月以下占70.1%.临床诊断为毛细支气管炎有57.9%,支气管肺炎34.1%,支气管炎仅占8.0%.26.8%RSV感染患儿临床表现为重症,其中3个月以下小婴儿占63.6%.结论:RSV是2岁以下婴幼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患儿感染率明显高于支气管炎患儿;感染高峰在6个月以下,3个月以下小婴儿临床表现多数为重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的口鼻分泌物中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检出与喘息的关系。方法:将12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按是否出现喘息症状分为喘息组(64例)和非喘息组(56例),对两组患儿口鼻吸取物进行细菌培养,应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7种呼吸道病毒,分析病情与病原检测的关系。结果:120例患儿中检测出有病毒感染的97例,喘息组患儿的病毒总检出率及呼吸道合胞病毒检出率均显著高于非喘息组(P<0.05);120例患儿共检出细菌感染111例,两组患儿细菌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喘息组肺炎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非喘息组(P<0.05)。结论:住院治疗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喘息与病毒尤其与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相关,是否合并细菌感染对喘息病情、住院日及喘息持续时间无显著影响;肺炎链球菌感染或定植可能与患儿喘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