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SPN)良恶性的价值。方法对65例SPN病人分别在注药后1 h和2~3 h进行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的早期显像标准摄取值(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进行分析。结果经病理证实恶性36例、良性29例,其中良性结节包括炎性假瘤13例,结核球12例,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1例,隐球菌感染1例;恶性结节中包括10例磨玻璃结节。良性组、恶性组的早期显像SUV、延迟显像SUV、滞留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18F-FDG PET/CT双时相显像对SPN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有限,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诊断中的价值,并观察发生远处转移的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2021年6月在笔者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67例食管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18F-FDG PET/CT检查均提示吻合口增厚伴FDG代谢增高,测量吻合口最大厚度、CT值、FDG代谢的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平均标准摄取值(SUVmean)。吻合口病灶均于患者检查后2周内经病理组织学确诊,其中观察组为吻合口复发患者,对照组为吻合口良性增厚患者。利用t检验分析两组术后吻合口病灶各参数的变化情况,应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食管癌术后吻合口复发的特异性及敏感度。评价18F-FDG PET/CT在两组术后患者发生远处转移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31例患者吻合口经病理诊断为肿瘤复发(观察组),36例患者吻合口经病理诊断为良性增厚(对照组)。观察组SUVmax、吻合口厚度及SUVmean(10.01±2.15、18.10±3.60、5.83±1.59)均大于对照组(6.31±1.46、12.78±1.74、4.41±1.4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SUVmax及吻合口厚度在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9、0.898(P均<0.01),在所有参数中,SUVmax的诊断价值最高。观察组发生远处转移的发生率(38.71%)高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3,P=0.022)。结论 可凭借参数SUVmax及吻合口最大厚度的研究对食管癌患者术后吻合口复发情况进行预判;术后吻合口复发患者更易发生远处转移,18F-FDG PET/CT能对术后转移情况进行全身评价、尤其在传统影像学显示阴性的组织内可以发现新的转移灶,能为临床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和比较18F-FDG PET/CT和MRI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的诊断效能.方法 30例脊柱病变患者均进行18F-FDG PET/CT和MRI显像,计算并比较两种显像方法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计算并比较良恶性脊柱病变的葡萄糖标准摄取值SUV.结果 18F-FDG PET/CT和MRI对30例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与84.6%(P >0.05)、94.1%与64.7%(P <0.05)、96.7%与73.3%(P <0.05)、92.8%与64.7%(P>0.05)、100%与84.6%(P >0.05),18F-FDG PET/CT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优于MRI;恶性和良性病变椎体SUV分别为(3.8±0.6)与(1.5±0.8)(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脊柱病变良恶性鉴别诊断有较高特异性和准确性,是对MRI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PET/CT联合MSCT的多平面重建(MPR)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43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和MSCT扫描后进行多平面重建,18F-FDG 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分析法判断良恶性,MSCT的MPR则根据病灶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所得18F-FDG PET/CT结果、18F-FDG PET/CT联合MSCT的MPR的结果分别与病理检查结果对照比较.结果 43例SPN中病理及随访证实26例恶性,17例良性.26例恶性SPN中PET/CT显像阳性23例,阴性3例;17例良性SPN中,PET/CT显像阳性7例,阴性10例.18F-FDG PET/CT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 88.5%,特异性为58.9%,准确性为76.8%;联合MSCT的MPR,对恶性结节诊断的敏感性为 96.2%,特异性为 76.5%,准确性为88.4%.结论 18F-FDG PET/CT联合MSCT的MPR可以提高SPN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李旭  陈聪霞  姚稚明  秦嵩  郭悦 《医学研究杂志》2021,50(10):101-105,110
目的 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骨髓不同氟18标记的氟代脱氧葡萄糖(fludeoxyglucose,18F-FDG)摄取情况诊断淋巴瘤骨髓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ET/CT检查的初诊DLBCL住院患者图像,根据有、无异常骨髓18F-FDG摄取增高分为骨髓阳性组和骨髓正常组,前者又分为局灶组、弥漫组、局灶伴弥漫组。所有患者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以骨髓局灶性18F-FDG摄取增高为PET/CT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以PET/CT诊断骨髓浸润或BMB病理提示骨髓浸润为最终临床诊断骨髓浸润的标准。计数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量数据分析用t检验。结果 共有114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骨髓正常组、局灶组、弥漫组、局灶伴弥漫组病例分别占51.8%、10.5%、28.1%、9.6%。骨髓正常组和局灶组BMB活检病理均为阴性,弥漫组和局灶伴弥漫组分别有15.6%、36.4%病例BMB为骨髓浸润(P=0.000)。4组的骨髓/肝SUVmax比值分别为0.84±0.11、4.21±2.51、1.52±0.67和7.69±4.23(P=0.000)。骨髓淋巴瘤浸润以最终临床诊断确定,ROC工作曲线发现骨髓正常组和弥漫组患者的诊断骨髓浸润最佳临界点为骨髓/肝SUVmax比值 1.69。结论 初诊DLBCL骨髓18F-FDG摄取局灶性增高被公认为是淋巴瘤骨髓浸润的典型表现。骨髓18F-FDG 摄取弥漫增高也提示浸润骨髓可能。骨髓单纯弥漫18F-FDG摄取增高的患者,骨髓/肝SUVmax比值1.69可能是作为预测BMB骨髓浸润结果的诊断临界点。骨髓18F-FDG摄取弥漫增高者相较于单纯灶性增高者,在常规活检的部位,更容易获得BMB阳性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显像对临床前列腺癌生化复发转移灶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因临床诊断生化复发行18F-FDG PET/CT的成年男性患者15例,患者年龄52~81岁,平均年龄68±9岁。完善同期MRI、CT及骨显像结果的收集,以及PET/CT检查后随访。以最终临床医生综合影像及病理等各方面信息后做出的最终诊断为诊断标准,分析PET/CT图像的影像学结果,并和同期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比较PET/CT及其他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 18F-FDG PET/CT诊断前列腺癌生化复发显像阳性率67% (10/15),尿道转移漏诊1例,总体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1%、100%及93%,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80%。18F-FDG PET/CT与同期MRI对比,同一显像范围内二者的诊断敏感度、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88%和71%、100%和86%、93%和79%。骨盆外转移灶,18F-FDG PET/CT阳性率为33%,敏感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为100%。同期行CT及骨显像者,检查结果准确性均低于PET/CT。结论 18F-FDG PET/CT能够较传统影像检查更准确地探测生化复发的转移灶,对盆腔以外的病灶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正电子断层显像(PET)通常以标准摄取值(SUV)≥2.5为肺癌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SUV<2.5的孤立性肺结节(SPN<2.5)为肺癌。本研究旨在分析SPN<2.5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51例18F-FDG PET/CT早期显像SUV平均值(SUVavg)<2.5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纳入研究。对SPN放射性摄取测量采用两种方法: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测量SPN的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avg、SUVmax及其早期-延迟变化率(△SUVavg、△SUVmax)。37例以病理诊断及14例以2年以上临床随诊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51例SPN<2.5患者中,良性11例,恶性40例。虽然良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均有高于良性的趋势,特别是△SUVavg、△SUVmax。以△SUVmax>0为诊断阈值,18 F-FDG PET/CT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68.4%、特异性60.0%、准确性66.7%、阳性预测值86.7%及阴性预测值33.3%。视觉分析:无FDG摄取的SPN<2.59例中,5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有FDG摄取的SPN<2.542例中,6例良性,36例恶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良恶性SPN<2.5的CT密度及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PET和CT信息分析SPN<2.5,18 F-FDG PET/CT诊断恶性SPN<2.5的敏感性97.5%、特异性54.5%、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5.7%。结论单纯以SUV≥2.5为标准鉴别诊断SPN会导致肺癌的漏诊。对于此类结节,△SUV有较高的肺癌阳性预测值;FDG摄取视觉分析能提高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综合FDG PET和CT分析的PET/CT能显著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 回顾性分析18F-FDG PET/CT 对非霍奇金淋巴瘤( non-Hodgkin’s lymphoma,NHL) 化疗效果及
预后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2011-01~ 2016-01 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经病理检查确诊的NHL
病人108 例,化疗中期( 3~ 4 个疗程后) 行18F-FDG PET/CT 显像,并随访6 ~ 60mo,分析PET 和同机CT 的结果,
对病灶行临床综合评估,应用无进展生存(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 期及总体生存( Overall survival,OS) 期作
为随访指标,进行疗效评价。率的比较采用χ2 检验,病人的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 方法。结果: 中期疗效
评价中,与临床综合评估结果比较,阳性58 例,阴性50 例。18F-FDG PET 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82.8%
( 48 /58) 、78.0%( 39 /50) 及80.6%( 87 /108) ,而CT 检查分别为53.4%( 31 /58) 、64%( 32 /50) 及58.3%( 63 /108) ,18
F-FDG PET 对NHL 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均高于CT 检查,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ET 阳性
者及阴性者的中位PFS(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期分别35mo 和45m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 = 31.71,P= 0.00) 。
结论: 18F-FDG PET/CT 显像在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优于传统影像学检查。  相似文献   

9.
18F-氟化钠(18F-NaF)具有良好的理化特性和药代动力学特点。18F-NaF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全身骨骼显像技术已在恶性肿瘤骨转移、原发性骨肿瘤、良性骨骼病变等多种骨骼疾病中得到应用,与其他显像方式相比具有诊断效能高、检查时间短、靶/背景比(T/B)高等优点,可从代谢和解剖等方面为临床提供丰富的信息。本文简要综述18F-NaF PET/CT在骨骼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以期提高其在骨骼疾病诊治中的临床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氟-18-2-脱氧-D-葡萄糖(18F-FDG)和氟-18-3-脱氧-3-胸腺嘧啶核苷(18F-FLT)的PET/CT显像在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和价值。方法:2007-06-2009-12共进行了70例病人肺部有直径小于50mm单发肺结节病灶,其中男50例,女20例,年龄25-82岁,平均年龄58.12&#177;12.89岁;所有病人均行18F-FDG显像,其中30例1wk内行18F-FLT显像。通过病理或密切随访1 a以上得到确切的结果。两显像剂的PET/CT结果进行视觉分析和半定量分析,其中FDG诊断标准采用恶性SUV〉2.5;FLT诊断标准采用恶性SUV〉2.0。结果:70例病人,其中良性病变40例,恶性病变30例1。8F-FDG、18F-FLT及18F-FDG+18F-FLT对肺结节的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正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40%、61.4%、52.9%、84.2%和75.0%、66.7%、70.0%、60.0%、75.0%及90.0%、60%、72.6%、62.8%、88.9%。结论:18F-FDG诊断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较18F-FLT高,但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低;18F-FLT对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较18F-FDG高,但敏感性、阴性预测值低;二者联合诊断可以显著提高肺内恶性结节诊断准确率及阳性预测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AH)的64排容积CT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AAH12例64排容积CT影像资料,与同期确诊的76例局限性磨玻璃密度结节(GGO)患者的CT资料对比,对病灶的部位、大小、形态、边缘征象、内部结构和邻近结构关系进行评价。结果AAH以纯GGO多见,GGO良性组纯磨玻璃密度结节和混合密度结节均可见,GGO恶性组以混合密度结节为主,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AAH与良、恶性GGO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AAH与良、恶性GGO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AH以纯GGO为主,直径多<10mm,无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及血管集束征,分析GGO内部实性成分有助于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但最终确诊仍需组织病理学。  相似文献   

12.
Wang ZX  Zhang B  Wu YW  Ni B  Pan LD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5):2456-2458
目的 研究18F-FDG PET/CT全身显像在诊断肺部良恶性病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18 F-FDG PET/CT全身显像并发现胸部病变的患者188例,随访至2010年1月,随访9~26个月,评价PET/CT显像诊断肺部占位、纵隔淋巴结、肺门淋巴结和其他良性病变的灵敏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良性病变中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 >2.5者占24.3%(18/74例),其中包括肺门淋巴结增大6例,纵隔淋巴结7例,肺内结节(>10 mm)1例,肺部炎症2例,陈旧性肺结核1例,胸膜增生性病变1例。恶性病变中肺内结节(>10 mm)病灶SUVmax为8.2±5.4,RI为52.4%±39.6%。PET/CT显像诊断肺内结节(>10 mm)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8.2%、80.0%、96.6%、98.2%和80.0%。PET/CT显像诊断肺门 J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3%、25.0%、80.8%、85.7%和40.0%。PET诊断纵隔淋巴结转移的灵敏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7%、41.7%、84.8%、86.5%和71.4%,其灵敏性和准确性高于CT的70.2%和55.9%。PET显像诊断恶性肺内小结节(<10 mm)的阳性率为63.2%,低于薄层CT显像。恶性病变治疗后复杳患者6例,病灶摄取18 F-FDG消失4例,平均生存期为(22±5)个月。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在鉴别良恶性肿瘤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ighresolutionCT,HRCT)联合^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诊断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应用价值及必要性。方法:对经组织学或治疗随访结果证实的86例肺结节患者行全身^18F—FDGPET/CT检查的同时,进行同机HRCT扫描,分析比较^18F—FDGPET/CT检查结果和^18F—FDGPET/CT结合HRCT的检查结果。结果:86例患者的诊断中,^18F—FDGPET/CT检查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1.5%、70.4%和84.9%,而^18F—FDGPET/CT显像结合HRCT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总符合率分别为96.5%、86.2%和93.0%。结论:^18F—FDGPET/CT加扫HRCT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18F-FDG PET延迟显像技术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延迟显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癌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18F-FDGPET早期头部至盆腔显像和注射后3h胸部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并计算^18F-FDG的储留指数(RI)。结果肺癌组延迟显像SUV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的砌也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对于早期显像SUV〉2.5的肺部结节,以RI〉20%为阈值,延迟显像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80.0%和86.7%。结论^18F-FDGPET延迟显像有助于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应用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超声弹性成像(UE)与18F-FDGPET/CT单独或联合应用对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我院10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分析UE与18FFDG PET/CT检查结果并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单独或联合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及一致性Kappa值。结果 104例患者共发现甲状腺结节134个,其中良性61个(45.52%),恶性73个(54.48%);UE检查显示61个良性结节中弹性成像评分≤2分者52个(85.25%),而73个恶性结节中评分>2分者58个(79.45%),良恶性结节弹性成像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结节边界不清、密度不均和钙化等CT征象比例,结节最大径及SUVmax均低于恶性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E、PET/CT及两者联合检测诊断甲状腺结节灵敏度分别为84.93%、90.41%和91.78%,特异度分别为90.16%、80.33%和93.44%,准确度分别为87.31%、85.82%和93.44%,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746、0.712和0.850。结论 UE与18F-FDGPET/CT均为甲状腺结节诊断的有效方法,且联合诊断可进一步提升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CT(HRCT)与PET/CT结合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临床证实的周围型肺癌38例和结核球22例,均行PET/CT显像和HRCT检查,HRCT根据病灶的形态学特征判断良恶性,PET/CT用目测法结合半定量法判断良恶性,统计单纯PET/CT诊断和HRCT与PET/CT结合诊断结果。结果单纯PET/CT正确诊断肺癌36例和结核球14例。2例肺癌PET/CT显像为阴性,其中1例经HRCT和PET/CT联合诊断为恶性;8例结核球PET/CT显像为阳性,其中7例经HRCT和PET/CT联合确诊。单纯PET/CT诊断和联合诊断对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分别为94.74%、63.64%、83.33%和97.37%、95.45%、96.67%。结论HRCT与PET/CT结合能大大降低孤立性结核球诊断的假阳性率,明显提高周围型肺癌和结核球鉴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影像上持续存在的多发磨玻璃结节(ground-grass opacity,GGO)在病理组织学上的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2年8月肺CT上存在磨玻璃结节且有病理诊断的病例,统计分析多发磨玻璃结节患者在病理诊断、影像特征等方面的特点,及其随访结果.结果 103例GGO患者中,表现为多发GGO 27例,孤立GGO 76例.多发GGO51个,包括不典型腺瘤样增生(atypical adenomatous hyperplasia,AAH) 14个,细支气管肺泡癌(bronchoalveolar carcinoma,BAC) 11个,腺癌18个,间质性肺炎4个,机化性肺炎2,肺结核2个;孤立GGO 76个,包括AAH 9个,BAC 20个,腺癌34个,机化性肺炎5个,间质性肺炎3个,肺出血2个,肺结核2个,错构瘤1个.多发GGO患者中女性(P=0.0124<0.05)更多,病灶直径比孤立GGO小(P=0.017 5<0.05)、磨玻璃成分比例更高(P=0.030 3<0.05).胸膜牵拉征在孤立GGO中更常见(P=0.014 9<0.05),多发GGO边缘光滑更常见(P=0.028 3<0.05).除1例多发GGO患者,其他均无术后复发.结论 肺多发磨玻璃结节的病理、影像特征与孤立磨玻璃结节有所不同.随访发现,这两种结节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双源CT血管成像技术 (dual-source CT angiography, DSCTA)在主动脉壁内血肿 ( aortic intramural hematoma,AIMH)诊断及腔内支架隔绝 (endovascular stent-graft exclusion,EVE)术后随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10月至2013年5月间,36例患者经DSCTA检查诊断为AIMH,其中12例Stanford B型患者EVE术后行DSCTA随访观察。在工作站上完成患者的图像重建及分析工作,重建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 (MPR)、最大密度投影 (MIP)及容积再现技术 (VRT)等。壁内血肿患者重点观察血肿CT表现、血肿累及范围并分型、是否并发主动脉壁溃疡等,EVE治疗患者则重点观察血肿转归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36例AIMH包括Stanford A型11例、Stanford B型25例。所有患者血肿区域均未见撕裂内膜片显示及对比剂进入血肿内。血肿部位主动脉最大直径3.8~5.4 cm (平均4.3 cm),血肿最厚径0.5~1.3 cm (平均0.9 cm),血肿最厚层面主动脉腔最小直径/最大直径比值为0.74~0.98 (平均0.85)。3例Stanford A型、8例Stanford B型可见到一个或多个溃疡形成,3例Stanford B型患者并发腹主动脉远端内膜撕裂。12例EVE治疗患者术后血肿均有不同程度缩小,4例血肿基本吸收,3例支架覆盖区溃疡消失。9例患者支架形态正常,3例支架稍变形。所有患者未见支架内漏,大分支血管通畅。结论 DSCTA检查具有操作简便、准确性高且无创等优点,可以作为AIMH诊断及EVE术后随访重要的影像学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肺部恶性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CT影像。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肺部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CT资料,根据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恶性组5l例,良性组17例。观察并对比分析其cT征象,研究恶性结节的CT特征。结果圆或椭圆形(82.35%)、界面清楚(100.00%)、空泡征(60.78%)、血管集束征(27.45%)、胸膜凹陷征(72.55%)、边缘分叶或部分光滑(94.12%和9.80%),在恶性结节的cT征象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良性结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蜂窝征(7.84%)及边缘毛刺征(21.57%)在良恶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局灶单纯性磨玻璃密度结节的病灶形状、界面清晰度、内部结构、邻近结构和边缘形态等cT征象,有助于恶性结节的诊断及良恶性鉴别诊断,为指导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