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4 毫秒
1.
目的:比较酒精性脂肪肝(AFL)和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模型大鼠肝脏脂质(肝脂)及血脂等指标的异同。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FL组和NAFL组,10周造模成功,制备病理切片,测定各组血脂、酶学等指标,制备肝匀浆测定肝脏脂质含量。结果:NAFL组大鼠部分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等的脂滴,AFL组出现大泡状脂滴。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FL组血清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BIL)及肝脏TG、TC显著升高(P<0.01);NAFL组血清TG、TC、LDL、BIL、ALT及肝脏T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FL组与NAFL组高密度脂蛋白(HDL)与γ-谷氨酰转肽酶(-γGGT)指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AFL组血清TG、AST及肝脏TG、TC显著高于NAFL组(P<0.01)。结论:相同的实验周期内,AFL模型大鼠血清TG及肝脏脂质升高比NAFL模型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复方制剂脂脉宁对酒精性脂肪肝(AFL)大鼠血清TNF-a和IL-8含量的影响,以探讨其治疗AFL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喂饲高脂饲料配合白酒灌胃法复制AFL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东宝肝泰片)对照组和脂脉宁高、低剂量组。观察各组大鼠血清TC、TG、AST、ALT、TNF-a和IL-8的含量以及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影响。结果:脂脉宁能明显降低实验大鼠TC、TG、AST、ALT、TNF-a和IL-8的含量,改善肝脏病理损害。结论:脂脉宁具有改善肝功能,减少TNF-a和IL-8的分泌,调节免疫的作用,能防治AFL。  相似文献   

3.
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的建立及新清肝饮煎剂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建立酒精性脂肪肝(alcoholic fatty liver,AFL)动物模型的方法及中药新清肝饮煎剂的防治作用.方法:大鼠用白酒和玉米油混合物灌胃1次/d,连续6周,观察其肝脏病理改变及血脂变化,并观察中药新清肝饮煎剂的防治作用.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病理表现为广泛的脂肪变性,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新清肝饮组肝脏脂肪变性明显减轻,血清TG、TC、ALT、AST与模型组比较明显下降 (P<0.01).结论:白酒加玉米油灌胃建立大鼠AFL模型,与AFL的发病相似,便于药物干预实验.新清肝饮可预防该模型AFL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褪黑素(MT)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形成和游离脂肪酸(FFA)的影响,探讨MT防治NAFL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MT低、中、高剂量组(MT1、MT2和MT3组),每组1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和MT1、MT2及MT3组给予高脂饮食12周.MT各剂量组分别给予MT 2.5、5.0和10.0 mg·kg-1·d-1腹腔注射.12周末处死大鼠,进行肝脏病理学检查,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及肝脏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和FFA水平.结果:大鼠高脂饮食12周成功复制NAFLD模型.与模型组比,MT各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模型组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而TG低于对照组(P<0.05),模型组大鼠肝匀浆TC、TG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1组大鼠血清AL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MT1组和MT2组血清TG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MT1组肝匀浆TC及MT1组、MT2组与MT3组TG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3组肝匀浆TC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MT各剂量组血清FFA均降低(P<0.05~P<0.01).模型组大鼠肝匀浆FFA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MT2、MT3组肝匀浆FFA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MT对NAFLD的形成有明显防治作用,且与剂量呈正相关,可能与MT降低FFA合成而改善氧化应激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等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丹酚酸B(Sal B)对心肌梗死模型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阐明Sal B干预大鼠心肌梗死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实验组(AsA组和BHT组)和观察药实验组(Sal B组),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法构建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各实验组大鼠均按120 mg/kg剂量腹腔注射给药,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注射相同剂量的蒸馏水,连续7 d。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肌酸磷酸激酶(CK)、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并利用ELISA法分析各组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光光度法检测自由基清除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K、AST和LDH活性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药实验组和Sal B组大鼠血清CK、AST和LDH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组大鼠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AsA和BHT组上述3种因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Sal B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而AsA和BHT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率无明显改变(P>0.05)。不同浓度的Sal B均能提高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P<0.05),且20~100 mg/L Sal B对自由基的清除率均高于AsA和BHT(P<0.05或P<0.01)。结论:Sal B对大鼠冠状动脉结扎诱发实验性心肌梗死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免疫炎症因子的分泌和自由基清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北五味子多糖(SCP)对高脂饮食诱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的降血脂作用及其抗氧化活性,为五味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抽取16只作为正常对照组(灌胃给予双蒸水,给予普通饲料)和SCP组(灌胃给予50 mg·kg-1SCP,给予普通饲料),每组8只。其余16只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4周,确定高脂血症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NAFLD组和NAFLD+SCP组(NAFLD+50 mg·kg-1SCP),给药12周后称大鼠体质量并计算肝指数;检测大鼠血清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水平,酶学法检测大鼠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TBA法检测大鼠血清和肝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微量酶法检测肝组织中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水平,HE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表现。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NAFLD组大鼠肝指数明显增加(P < 0.01),血清中TC、TG、LDL-C、ALT和AST水平升高(P < 0.01),肝组织中TG和TC水平升高(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升高(P < 0.01)、SOD活性降低(P < 0.01),肝组织中GSH水平降低(P < 0.01)。与NAFLD组比较,NAFLD+SCP组大鼠体质量及肝脂数明显降低(P < 0.05),血清中TC、TG及LDL-C水平以及肝组织中TC和TG水平降低(P < 0.01),血清及肝组织中MDA水平降低(P<0.01),SOD活性升高(P<0.01),肝组织中GSH水平升高(P<0.01)。HE染色检测,NAFLD组大鼠肝小叶结构紊乱,出现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NAFLD+SCP组大鼠肝小叶内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减轻。结论:SCP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血脂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肝脂康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及固醇调控元件结合蛋白-1(SREBP-1)的影响。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FLD模型。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低、中、高剂量肝脂康胶囊干预组,每组各8只。干预组大鼠在进行高脂饮食同时每日给予不同剂量肝脂康胶囊灌胃。药物干预12周末结束实验。分别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组织TG、TC以及免疫组化法检测肝脏SREBP-1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及肝组织TG、TC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肝脂康干预组大鼠血清AST、ALT、TC、TG和肝组织中TG、TC降低(P〈0.05)。模型组SREBP-1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肝脂康干预组SREBP-1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少。结论肝脂康胶囊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有治疗作用,并降低肝脏SREBP-1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白桦脂醇对大鼠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正常组和酒精性肝病(ALD)模型组、白桦脂醇低、中、高剂量组和阳性药物(益肝灵片)对照组。采用白酒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酒精性肝病模型后,白桦脂醇各剂量组(10、20 和40 mg•kg-1•d-1)灌胃15 d, 阳性药物对照组给予益肝灵片(含水 飞蓟宾100 mg•kg-1•d-1)灌胃15 d后,禁食12 h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血清、肝匀浆中甘油三酯(TG)水平,同时做肝脏的病理切片观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LD模型组的大鼠血清ALT、AST、ALP、GGT活性和TG、CHO、LDL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DL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血清、肝组织匀浆TG含量明显升高;肝组织病理损伤严重,肝小叶结构紊乱,肝细胞索消失,细胞肿胀,呈气球样变,胞质内可见大小不一、数量不等的脂滴。中、高剂量白桦脂醇能明显地降低ALD大鼠血清中ALT、AST、ALP、GGT活性和TG、CHO含量,且显著降低血清、肝组织中TG含量,与ALD模型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高剂量白桦脂醇还能明显地改善由酒精引起的肝组织脂肪样变和坏死,与阳性药物对照组结果类似。结论:高剂量白桦脂醇对酒精性肝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代谢产物,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调节血脂、减少脂肪在肝脏的沉积。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加味楂曲饮(JiaWeiZhaQuYin,JWZQY)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的药效学。方法 SDF级大鼠随机分为6组:空白组、模型组、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空白组给予基础饲料,其余各组给予高脂饲料造模,自造模第1天起,空白组、模型组大鼠灌服等体积生理盐水,对照组灌服等体积复方蛋氨酸胆碱混悬液(0.038g/mL),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服等体积JWZQY混悬液(JWZQY浓度相应为1g/mL、2g/mL、4g/mL),8周后,常规油红O法(改良Lillie)观察肝脏组织形态学改变,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清丙氨酸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谷氨酸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 Transferase,AST)、甘油三醋(Triglycerides,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水平,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水平。结果 高、中剂量JWZQY治疗后肝脏脂肪变程度明显减轻(P<0.05);与模型组相比,对照组及高、中剂量组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高剂量ALT、AST、TC、TG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中剂量组血清中FFA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JWZQY可有效防治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减少FFA生成,具有良好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陈彦文 《中外医疗》2009,28(15):16-17
目的探讨硫普罗宁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AFL)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AFL大鼠造模成功后进行给药,连续用药4周后,分别检测血清中AST、ALT、TG、CHO的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中Caspase3含量的变化;并进行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硫普罗宁组中AST、ALT、TG、CHO的含量及Caspase3在肝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Ⅱ。病理组织学检查发现硫普罗宁组肝脂肪变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Ⅱ。结论硫普罗宁可能通过降低Caspase3在肝脏中的表达发挥治疗AFL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白芍对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的保护功效和机制。方法将ICR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一贯煎组、白芍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外,用Lieber-DeCarli酒精液体饲料加甲状腺激素灌胃制备小鼠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模型。造模期第1天开始给药,一贯煎组灌胃一贯煎水提液9.07 g/kg,白芍组灌胃白芍水提液4.3 g/kg,空白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8 d后观察各组小鼠状态,测定体重、体温、心率,测定血清及肝组织转氨酶活性、细胞因子水平、乙醇及脂肪代谢相关酶活性、抗氧化酶活性并取肝脏进行冰冻油红、HE病理切片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重明显减轻,体温升高,心率加快,且出现毛发无光泽、疲倦易困、烦躁易怒等症状;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环磷酸腺苷(cAMP)水平及肝组织丙二醛(MDA)、细胞色素P450同工酶E1(CYP2E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明显升高;血清中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及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醇脱氢酶(ADH)、乙醛脱氢酶2(ALDH2)、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Ra(IL-1Ra)水平明显降低;肝脏出现脂质沉积及肝细胞坏死情况。与模型组相比,白芍组小鼠血清中ALT、AST、TG、TC、cAMP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cGMP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中CYP2E1、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降低(P<0.05),SOD、CAT、ADH、ALDH2、IL-10、IL-1Ra水平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脂质占比显著降低(P<0.05),肝细胞坏死程度改善。结论白芍具有明显的保护酒精性肝损伤肝阴虚证的作用,其机制与调节cAMP/cGMP水平及细胞因子水平、使肝细胞功能与代谢恢复平衡、增强肝组织中乙醇代谢关键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同时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减少脂质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利用酒精性脂肪肝大鼠模型,探讨褪黑素对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和相关机制。方法42只 SD 雌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12只,正常组、褪黑素低剂量组和褪黑素高剂量组各10只,用酒精灌胃法,持续8周制造出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褪黑素组大鼠在酒精灌胃后腹腔注射褪黑素。8周实验结束后,HE 染色观察大鼠肝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的表达。生化法检测各组大鼠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胆红素(TBIL)的水平以及大鼠肝匀浆中丙二醛( MDA)的水平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细胞可见较多的炎性细胞浸润,脂肪变性明显,大量脂肪空泡出现,而褪黑素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变化程度均较模型组减轻。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肝生化指标( ALT、 AST 和TBIL)水平明显升高(P <0.01),肝匀浆中 MDA 含量明显升高(P <0.01),GPx 活性明显降低(P <0.01),而褪黑素低、高剂量组大鼠肝生化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5),肝匀浆 MDA 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 <0.01),GPx 活性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 <0.01)。并且褪黑素能降低大鼠肝组织中 TNF-α和 IL-6的表达(P <0.01)。结论褪黑素可能抑制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发展,具体机制与其抵抗氧化应激作用和抑制肝组织中 TNF-α和 IL-6等相关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血清白介素-18、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及放射免疫分析(RIA)法检测60例NAFLD患者(NAFLD组),其中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30例(NAFL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30例(NASH组)和3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IL-18、IL-8、TNF—α的水平;常规方法检测ALT、AST、TG、TC的水平。结果NAFLD组、NASH组与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IL-8、TNF—α、ALT、AST、TG、TC水平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0.01),NAFL组与对照组及NASH组与NAFL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IL-18、IL-8、TNF—α水平随肝细胞受损程度加重而增加,并与ALT、TG水平呈正相关。IL-18是T细胞介导肝损伤的必须媒介,TNF-α是介导肝损伤的主要因子。血清IL-18、IL-8、TNF-α浓度的高低可用于判断NAFLD患者肝损伤的严重程度及监测疾病变化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用长期脂肪乳剂灌胃的方法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动物模型,探讨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可否诱发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观察其肝脏病理学改变,探讨复方丹参合剂(DSC)对长期脂肪乳剂灌胃造成的大鼠高脂血症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否有防治作用.方法 取清洁级3 m龄未交配SD大鼠27只,随机分成3组,1组为普通饲料对照组(普通饲料喂养.蒸馏水5 ml/kg·d灌胃共20周),2组为脂肪乳剂组(脂肪乳剂5 ml/kg·d灌胃连续20周),3组DSC组(上午脂肪乳剂灌胃5 ml/kg·d,下午予DSC 5.0g生药/kg·d灌胃,连续20周).实验结束时剪鼠尾采未梢血测血糖(BG),大鼠心脏取血处死,分离血清测定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一胆固醇(HDL-c)含量;肝组织称乖,石蜡包埋制片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与普通饲料组相比,脂肪乳剂组大鼠BG、TC、LDL-c和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均明显升高(P<0.01),HDL-c降低(P<0.01),TG无明显差异;脂肪乳剂组大鼠肝湿重和盯指数升高(P<0.01),血清ALT、AST明显升高(P<0.01),肝脏切片出现肝细胞脂肪变、水样变及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与脂肪乳剂组比较.大鼠DSC组BG、AI降低(P<0.01),但还没达到正常组的水平,HDL-c明显升高(P<0.01),肝湿重和肝指数、ALT、AST降低(P<0.05),但还没达到普通饲料组水平,肝脏切片显示肝细胞脂肪变、水样变及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表现均有所减轻.结论 脂肪乳剂长期灌胃可引起大鼠出现TC升高、HDL-c降低为特征的脂质代谢紊乱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复方丹参合剂可提高长期脂肪乳剂灌胃的大鼠血清HDL-c,对长期脂肪乳剂灌胃引起的非洒精性脂肪肝病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玉米须总皂苷(ZMLS)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作用机理.方法 同一批次SD大鼠(60只)在适应性喂养10 d后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以及玉米须总皂苷治疗组(n=20),造模成功后,正常组和模型组给予1g/(kg.d)生理盐水灌胃,玉米须总皂苷治疗组给予4 mg/(kg.d)灌胃治疗,分别于治疗4、8周后处死大鼠各半,检测相关生化治疗和肝脏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AST、ALT、IL-1、IL-6、FBG、TG、FFA明显升高(P<0.05),FINS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AST、ALT、IL-1、IL-6、FBG、TG、FFA明显降低(P<0.05),FINS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后AST、ALT、IL-1、IL-6、FBG、TG、FFA进一步降低(P<0.05),FINS进一步升高(P<0.05);免疫组化、RT-PCR以及Western Blot可见模型组PPARγ 表达明显降低(P<0.05),治疗4周后有明显升高(P<0.05),治疗8周进一步升高.结论 玉米须总皂苷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功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可能与其调节PPARγ 表达,进而改善炎症反应,降低血脂有关.  相似文献   

16.
文健  魏威  王萍  李珍  董文其 《热带医学杂志》2012,12(5):530-533,561
目的用一种简单可行且与临床接近的方法建立大鼠慢性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将66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白糖组、模型组3组。正常对照组大鼠自由饮水;白糖组大鼠自由饮用含10%的糖水;模型组大鼠自由饮用55°二锅头白酒配制成不同浓度的酒水饮料,并含有10%的白糖,其白酒度按照5%、10%、15%、20%、25%、30%、35%、40%(V/V)逐渐递增,每个浓度持续10 d,40%时维持20周。并于第15、20、25周末随机取2只模型组大鼠行肝脏病理切片观察,造模结束后测定各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血脂四项指标即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并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改变。结果随着造模时间延长,模型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逐渐加重,造模结束后肝脏病理提示为重度脂肪变性,血清转氨酶及血脂(TG、CHO、LDLC)水平明显升高,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LT:P<0.01,AST、TG、CHO、LDLC:P<0.001),HDLC水平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本造模方法与人类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相似,并且简单易行,稳定,可重复,动物死亡率低,为慢性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研究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7.
己酮可可碱治疗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己酮可可碱(PTX)对非乙醇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实验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3组。模型组、治疗组大鼠继续高脂饲养,治疗组予以PTX16mg/(kg·d)治疗4周。对照组大鼠普通饲料喂养。实验16周时处死3组大鼠,分别检测体质量、肝指数、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并进行HE、油红O和Masson染色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进行炎症活动度计分。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肝指数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TX治疗后体质量及肝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大鼠血清AST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模型组T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G、TC均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织学观察显示治疗组肝组织炎症坏死程度减轻,炎症活动度计分明显下降(P<0·01)。结论PTX可改善高脂饮食诱发的脂肪性肝炎大鼠肝脏酶学及组织损伤,对实验性NASH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藏药七味铁屑胶囊对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60只,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鳖甲软肝片组(Y组),以及七味铁屑胶囊高剂量组(QH组)、中剂量组(QM组)、低剂量组(QL组),每组10只。除N组外,其余大鼠建立大鼠CCL4肝纤维化模型。造模4周后,测定肝脾指数;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aminotransferase,ALT)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IL-1β)水平;定量检测肝组织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含量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活力。结果与N组相比,M组肝脾指数明显升高(P<0.001);AST、ALT、HYP含量显著上升(P<0.001);TNF-α、IL-1β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01)。与M组相比,各给药组肝脏指数均显著降低(P<0.01,P<0.001);QM组脾脏指数显著降低(P<0.01);Y组、QH组血清AST、ALT含量明显降低(P<0.05);Y组、QH组、QM组HYP含量显著降低(P<0.01,P<0.001),GSH-Px活力升高(P<0.01,P<0.001);Y组、QM组TNF-α水平明显降低(P<0.05),各治疗组IL-1β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P<0.001);与Y组比,QH组GSH-Px活力明显升高(P<0.05)。结论藏药七味铁屑胶囊可减轻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缓解炎症反应、抑制胶原生成、增强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