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儿童抽动障碍,又名儿童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童期常见的神经精神疾病,临床上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或多个部位随意肌抽动和发声抽动为症状,可共患注意力缺陷、多动症、强迫症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已经成为儿童保健乃至普通儿科医生关注的热点,现将我们收  相似文献   

2.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起病于儿童期,是以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1]。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而又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的抽动。根据临床症状、病情的轻重及病程的长短,抽动障碍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多发性抽动症(Tourette综合征)3种类型[2]。1临床资料2014年12月—2015年11月我院儿童神经专  相似文献   

3.
抽动是指一些不自主的异常动作,是由于身体局部肌肉或肌群突然、快速、不自主地反复收编而致。有时应注意与肌阵李癫痛进行鉴别。抽动障碍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回暂时性抽动障碍又称为抽动症或习惯性痉挛,常发牛于4~5岁的儿童。最常见的表现为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收缩,如反复眨眼、皱鼻、咬唇、呶嘴、张口、摇动、耸肩、喉头作咳嗽声。兴奋时动作增多,睡眠时消失。抽动部位多局限在于某组肌肉,持续数周或数月。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异常体征,脑电图正常。2慢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既可表现为运动抽动,也可表现为发声…  相似文献   

4.
抽动障碍(TD)通常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起病,主要表现为一个部位或多部位肌肉重复、快速、不自主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并可伴有一些神经精神症状,比如多动行为、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症状。抽动是很容易被注意到但难以定义的动作和发声,是  相似文献   

5.
张敏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1):2765-2766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主要表现为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和发生抽动,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性动作和思维或其他行为障碍.按临床特征和病程不同分为: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Tourette综合征[1].发病相关因素包括生物性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等[2].  相似文献   

6.
陈会  钟佑泉  何志旭 《重庆医学》2007,36(20):2107-2109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最多见的运动障碍,以不自主的、反复的、快速的一个部位或多个部位肌肉抽动或发声抽动为基本特征,部分患儿伴有情绪障碍、注意缺陷多动性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和强迫障碍(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OCD)等.  相似文献   

7.
于情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0):1797-1798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青少年时期,以一个或多个部位运动和(或)发声抽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神经精神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情易反复、患病率及共病率高、难治愈等特点,对患儿身心健康影响较大,应给予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本文报道了1例儿童抽动障碍合并口腔溃疡的心理行为治疗体会。  相似文献   

8.
抽动障碍是以某种形式的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发性发声抽动为特点的一种复杂的、慢性神经精神障碍。多发生于儿童时期,近年该病有增加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能力。现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54例抽动障碍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现将我们近2年诊治的抽动障碍患者26例,报告分析如下。一般资料:男19例,女7例。年龄5~7岁3例,~9岁16例,~12岁5例,14岁2例。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19例,慢性抽动障碍5例,多发性抽动障碍2例。临床表现:短暂性抽动中,眨眼13例,点头或摆头8例,发声性抽动9例,噘嘴或歪嘴7例,耸肩6例,肢体抽动7例。慢性抽动障碍中,运动抽动3例,发声抽动2例。多发性抽动障碍中,面部抽动和发声性抽动1例,面部抽动同时伴肢体抽动,发声抽动1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观察中药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以确诊为抽动障碍的105例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临床分析.在停用所有西药2周后,予自拟抽动1号方加减治疗3个月,观察疾病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结果 105例儿童抽动障碍的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高达57.1%,中医证型分布以肝亢风动型最多,自拟抽动1号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总有效率达93.3%,随访1年后复发率为21.9%.结论 具有平肝熄风、镇静止痉功效的自拟抽动1号方对儿童抽动障碍有较好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正>抽动障碍(Tic disorder,TD)是一种起病于儿童和青少年时期,有明显遗传倾向的神经精神性疾病[1]。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反复、快速、无目的的一个或多个部位肌肉运动性或发声性抽动,可伴有行为问题,如注意缺陷多动症、睡眠障碍、情绪障碍、强迫障碍等,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及心理。本文总结分析近2年来儿科就诊的30例抽动障碍患儿临床情况。  相似文献   

12.
【摘要】背景抽动障碍是一种慢性的以儿童期发病为特征的神经病症。抗精神病药是中度-重度抽动的一线用药,但往往会出现副作用。虽然行为干预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但尚未做过大型的对照试验。目的确定综合行为干预可减轻儿童青少年抽动的严重程度。方法2004年12月-2007年5月选取9~17岁、初诊为秽语抽动或慢性抽动障碍的126例儿童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观察者盲、对照的方法,将患儿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13.
余建敏 《浙江医学》2004,26(8):610-611
抽动障碍是儿童和少年时期常见的精神和行为障碍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清楚,根据临床症状和病程特征分为3种类型,即暂时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性抽动、抽动秽语综合征.笔者通过对125例抽动障碍患儿行为和情绪异常的发生和治疗状况进行分析,探讨对抽动障碍患儿进行及早心理干预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正抽动障碍是一种多见于儿童时期起病,以重复、无规律的发生性抽动或运动抽动为典型临床特征,常合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情绪障碍等神经精神性疾病~([1])。该病抽动症状可呈波浪式递进,时而明显时而轻微;旧的抽动症状可被新的所取代,或在既有症状基础上叠加新发症状~([2])。目前,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西药多为多巴胺受体阻滞剂,包括硫必利、舒必利、氟哌啶醇等药物,但其复发率较高及不良反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NO在儿童抽动障碍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 5 0例抽动障碍患儿血浆NO水平 ,其中暂时性抽动 1 4例 ,慢性多发性抽动 2 1例 ,抽动─秽语综合征 1 5例 ;单纯性抽动 2 4例 ,抽动并多动障碍 2 6例。结果 :①抽动障碍患儿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②慢性抽动障碍和抽动─秽语综合征血浆NO水平 ,分别于对照组血浆NO水平比较 ,结果前 2组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暂时性抽动组 (P <0 .0 1 ) ,对照组与抽动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③抽动并多动障碍血浆NO水平明显高于单纯性抽动组 (P <0 .0 1 )。结论 :儿童抽动障碍存在NO水平的变化 ,NO可能参与抽动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儿童抽动障碍逐渐增多,目前已成为儿童心理门诊、神经科门诊的常见病。抽动的特征是指身体某部位肌肉或某些肌群突然的、快速的、不自主的、反复的收缩运动。据估计大约有15%的儿童在成长中的某一阶段会出现这种问题。但由于对其认识不足,常常被认为是“不良习惯”  相似文献   

17.
抽动障碍(tic disorders,TD)起病年龄为1-21岁,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为发病高峰人群.临床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抽动,可先后出现或同时出现,通常以眼部、面部或头部的抽动作为首发症状,而后逐步向颈、肩、肢体或躯干发展,眨眼是常见的首发症状.T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了,TD发病的三个主要危险因素是男性、低龄和TD家族史.现总结了100例抽动障碍患儿的脑电图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来探讨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抽动障碍是一种起病于儿童时期、以抽动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抽动表现为一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刻板的肌肉收缩[1],本病以5~10岁儿童最多见,10~12岁表现最严重[2]。其临床表现多样,可伴多种共患病,部分患儿表现为难治性,其患病率为0.05%~3%,近年来有显著上升的趋势,已成为危害儿童健康的常见严重慢性疾病之一。大量文献证实中医药治疗抽动障碍有较好的疗效,能有效缓解小儿抽动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文通过比较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和正常对照儿童的5种行为问题.结论 慢性抽动障碍/Tourrette's综合征儿童存在较多的行为问题,抽动障碍家族史是该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较常见的小儿精神疾病,对儿童身心发育影响较为严重,至今尚无可查考的患病率资料,对此病的专题研究报道甚少。为进一步认识本病,探讨发病原因及防治方法,我们对124例抽动障碍患儿进行临床分析,报道如下。对象与方法1.对象:经儿保门诊确诊的抽动障碍患儿124例,男92例、女32例,年龄4-10岁,平均7岁3个月。病程2-30个月。2.诊断标准:①儿童期起病;③经常发生不自主、重复、无目的的快速抽动必可自主抑制抽动几分钟至几小时;④症状时轻时重;⑤病程至少1个月。3诊断方法:采用DSM-m-11的抽动障碍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