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在肺癌胸腔镜手术中单肺通气时相关肺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于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手术的肺癌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依达拉奉组,每组30例。依达拉奉组患者于手术前30 min开始静脉滴注依达拉奉30 mg(溶于100 m L生理盐水),30 min内滴注完毕,对照组以同样方式静脉滴注100 m L生理盐水。2组患者分别于切皮前和单肺通气结束时取肘静脉血样,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水平;于开胸单肺通气开始时、肺叶离断时取肿瘤边缘正常肺组织,测定肺水通道蛋白1(AQP1)、肺水通道蛋白4(AQP4)表达,并对2组患者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单肺通气结束时2组患者血清TNF-α、IL-8水平较肺通气开始时明显升高(P<0.05);依达拉奉组患者单肺通气结束时血清TNF-α、IL-8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与开胸单肺通气时比较,肺叶切除时2组患者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明显增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依达拉奉组患者肺叶切除时肺组织AQP1和AQP4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依达拉奉预先给药可降低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单肺通气时TNF-α、IL-8水平,抑制AQP1、AQP4的表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时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选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8例,随机分为单肺通气对照组(C组)、单肺通气依达拉奉预防组(EP组)和单肺通气依达拉奉治疗组(ET组),每组16例。分别于开胸时(T0)、单肺通气后30min(T1)、90min(T2)、150min(T3)、手术结束(T4)时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NO浓度。EP组在诱导后和T0时分别静滴依达拉奉30mg;ET组在T2和T3分别静滴依达拉奉30mg。结果:各组T1~4的SOD活性明显降低,同时MDA和NO浓度明显升高。EP组T2~4同时间点与C组比较,SOD活性增加,MDA和NO浓度减低。与ET组比较亦有明显差别。结论:单肺通气前给予依达拉奉能明显降低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主要是为了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对侧肺,确保气道通畅和避免交叉感染或病灶扩散,同时为手术创造有利条件.随着OLV应用的增加,OLV的麻醉管理难度也随之增加,本文就OLV时低氧血症的防治及麻醉管理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保护性肺通气方式对单肺通气患者呼吸的影响,探究单肺通气病人的最佳呼吸参数。方法32例胸内手术患者,麻醉诱导后采用双肺通气(TLV)、单肺通气(OLV1、OLV2、OLV3)等几种不同的通气方式,观察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气道峰压(Ppeak)、气道吸气阻力(Raw)的变化。结果单肺通气后,OLV1、OLV2的通气方式中PaO2、SpO2均明显低于双肺通气,单肺通气10 m in后有6例使用OLV1、OLV2的病人SpO2低于90%,OLV3通气方式中的PaO2明显低于双肺通气,SpO2比双肺通气略低,与OLV1、OLV2比较,OLV3通气方式SpO2、PaO2均明显上升,利用OLV3的通气方式都能使病人的SpO2维持在95%以上;PaCO2数值在TLV、OLV1、OLV2无统计学差异,在OLV3通气方式中则有明显上升;单肺通气后Ppeak、Raw均明显高于双肺通气;所有病人在麻醉过程中血流动力学稳定,BP、HR、CVP等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单肺通气时采用保护性肺通气方式能明显改善单肺通气中的氧合,有利于预防低氧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代志刚  何芳 《农垦医学》2009,31(6):545-548
单肺通气(简称OLV)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以利手术.进行OLV会影响患者的通气功能、通气-灌流V/Q比值以及血液动力学状态,造成严重低氧血症.本文旨在对不同单肺通气方式对肺内分流及氧合的影响,以期提高单肺通气的效果,使单肺通气技术的应用更加广泛,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对单肺通气老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年龄60~75岁,体重指数(BMI)18~26 kg/m2,ASA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20)和依达拉奉组(E组,n=20)。E组于入室后即刻,以60 mg/h速率静脉输注依达拉奉30 min,随后以7.5 mg/h的速率输注至术毕,C组采用同样方法静脉输注等容量生理盐水。分别于单肺通气前(T0)、单肺通气60 min(T1)、恢复双肺通气30 min(T2)记录CVP、HR、MAP和气道平均压(Pmean),同时采集桡动脉血样和颈内静脉血样进行血气分析,计算呼吸指数(RI)。结果两组T0时Pmean、PaO2和R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比较,两组T1时和T2时Pmean和RI升高,PaO2降低(P<0.05);与C组比较,E组T1、T2时RI、Pmean降低和PaO2升高(P<0.05)。结论静脉输注依达拉奉可减轻单肺通气对老年患者肺功能的损害,具有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时紧闭与开放非通气侧肺对减少肺内分流。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食管癌剖左胸手术病人30例,随机分二组,常规全麻诱导双腔气管插管后,先期施行双肺控制通气;手术切开肋间肌将近剖开左胸时,改为单肺通气控制呼吸。Ⅰ组:单肺通气(OLV)期,非通气侧肺萎陷后该侧导管紧闭,与大气不相通,作为观察组;Ⅱ组:在单肺通气期,非通气侧肺的导管开放,与大气相通,作为对照组。两组病人在麻醉前、剖开胸前及剖开胸后OLV30、60min分别取动脉血样即时血气分析测定,根据有关数据值计算肺内分流率(Qa/Qt)。【结果】在单肺通气30、60min时,两组病人OLV期Qa/Qt比较:OLV30min时,Qa/QtⅠ组为17.32±4.52显著小于Ⅱ组21.65±3.14(P<0.05);OLV60min时,Qa/QtⅠ组为18.98±3.75仍小于Ⅱ组的22.51±2.10(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紧闭非通气侧肺可以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保护性通气联合药物对肺癌患者围术期的影响。方法 80例ASA分级Ⅰ~Ⅱ级拟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n=20):空白对照组(R组),保护性通气组(A组),保护性通气+依达拉奉处理组(B组),保护性通气+乌司他丁处理组(C组)。所有患者行常规全身麻醉,双腔支气管插管辅助通气,R组设定潮气量为9ml/kg,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前10min给予100ml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A组在OLV前10min给予保护性通气策略:潮气量6ml/kg+5cmH2OPEEP,并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B组在OLV前10min行A组通气方式,给予0.5mg/kg依达拉奉注射液稀释于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C组在OLV前10min行A组通气方式,并给予5000U/kg乌司他丁稀释于等量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分别于麻醉诱导后(T0)、OLV60min(T1)、术后120min(T2)抽取动脉血5ml,测定血清中肺表面活性蛋白D(SP-D)、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8(IL-8)、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在T1、T2时间点,与R组比较,A、B、C组的SP-D、TNF-α、IL-8水平降低(P<0.05),与A组比较,B、C组降低(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T2时间点,A、B、C组的MDA水平较R组降低,其中B、C组较A组降低(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的SOD水平较R组升高(P<0.05),其中B、C组较A组升高(P<0.05),B组和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保护性通气联合药物应用于肺癌患者能显著降低术中气道压力,改善氧合状况,有效抑制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反应,发挥肺保护作用,其中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依达拉奉药物干预与肺保护性通气联合乌司他丁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三种不同麻醉维持对单肺通气时肺内分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肺通气(OLV)因能提供清晰的手术野以利手术操作,及能保护健侧肺而成为胸科手术常用的通气方法.但这一非生理性通气方法会引起通气/血流比失衡、肺内分流增加、PaO2降低等反应.缺氧性肺血管收缩(HVP)是肺循环缺氧状态下重要的自身调节保护机制[1],它可使非通气侧肺小动脉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使血流向通气侧转移,从而纠正失调的通气\血流比,降低Qs/Qt,维持正常的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相似文献   

10.
王靖  吴国荣  陈骏萍 《现代实用医学》2006,18(7):501-501,512
目的观察手术中单肺通气(OLV)期间应用持续气道正压(CPAP)对低氧血症预防的效果。方法40例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20例,均在OLV时应用CPAP,A组压力2 cmH2O,B组5 cmH2O。观察两组OLV不同时期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肺内分流率(Qs/Qt)和pH值的变化。结果与双肺通气时相比,两组在OLV期间PaO2均明显降低(P<0.01),Qs/Qt均明显增加(P<0.01)。两组在CPAP期间,PaO2明显增加(P<0.01),Qs/Qt明显降低(P<0.01)。两组相比,各时点无显著差异。结论开胸手术中OLV期间,对非通气侧肺应用CPAP可明显提高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苏瑞雪 《甘肃医药》2014,(7):526-529
单肺通气(OLV)是胸科手术麻醉的一种常用但非生理性通气方式,也是引起急性肺损伤(ALI)的原因之一。为预防或减轻ALI, OLV中的保护性通气策略在近年来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保护性通气策略中小潮气量(VT)通气、呼气末正压(PEEP)、肺复张策略(RM)的应用成为研究的热点;适宜的通气策略可以改善氧合减少肺损伤并降低术后肺部并发症,现将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王振华  马赞双 《河北医学》2006,12(10):1030-1031
目的:观察开胸手术单肺通气(OLV)非通气侧持续气流吹氧对肺内分流的影响。方法:24例ASAⅠ~Ⅱ级择期需单肺通气的开胸手术病人,随机分成Ⅰ组(对照组N=12例)Ⅱ组(观察组N=12例)。两组术中连续监测ECG、HR、SPO2、MAP、PETCO2。并分别与麻醉前(T1)、麻醉后开胸前(T2)、开胸OLV后30m in(T3)、OLV后60m in(T4)、关胸双肺通气(TLV)30m in(T5)测定动脉血和混合静脉血血气,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结果:两组病人麻醉侧卧位后肺内分流率显著增加(P<0.01)。OLV后30m in和60m in肺内分流率进一步增加,且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开胸手术单肺通气时,非通气侧肺持续气流吹氧可减少肺内分流率。  相似文献   

13.
单肺通气技术(OLV)广泛应用于开胸手术,该技术使手术侧肺萎陷,非手术侧单肺通气,目的是防止手术侧肺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健侧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避免手术侧肺膨胀,使肺保持安静以利于手术操作,减轻对肺实质的损伤.随着手术日益走向微创时代,对该技术的需求大量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肺通气(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对减少肺内分流和预防低氧血症的作用。方法择期开胸手术患者22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观察组(B组)2组,每组各11例。B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1~3L/min),A组在OLV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并于OLV前(T1)、OLV 30min(T2)、OLV 60min(T3)、关胸双肺通气(TLV)30min,分别采动脉血作血气分析并计算肺内分流率(Qs/Qt值)。结果在OLV 30min及OLV 60min时,B组动脉血氧分压显著高于A组(P〈0.05);OLV 30min时B组Qs/Qt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OLV期间非通气侧肺持续吹入氧气可以明显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减少肺内分流,减小低氧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OLV)的应用已有50多年的历史,是指患者经支气管导管仅利用单侧肺(非术侧肺)进行通气的方法.主要目的是隔离患侧肺,防止液性分泌物流入健侧,如支气管扩张、肺大泡、肺脓肿等.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OLV已扩展到便于手术视野的暴露,主要用于心胸外科手术及脊柱手术的麻醉.但OLV不仅会造成分流量增加和低氧血症,而且其潜在的危害可能导致急性肺损伤[1~4].本文就OLV时损伤因素及防治策略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单肺通气(One-lung ventilation, OLV)是胸科手术中常用的通气方法。OLV在胸科手术中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但此种方式会增加术中肺损伤的发生风险,术后易出现肺部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康复,目前临床上缺乏有效的保护措施。近年来,术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作用逐渐成为临床研究热点。本文讨论了术侧肺持续中低流量给氧对单肺通气期间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黄燕娟 《医学文选》1999,18(5):824-826
普通胸外科手术麻醉常用单肺通气技术,目的是为了防止术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进入健肺,确保气道通畅、防止交叉感染和病原扩散,避免术侧肺膨胀以利手术。单肺通气主要的并发症是低氧血症,管理上有其特殊性,本文就其适应症、通气方法、低氧血症的因素与防治方面进行介绍。1 单肺通气的适应症[1]1.1 防止病侧肺的分泌物或血液流入健侧肺 支气管扩张、肺脓肿、脓胸、支气管胸膜瘘、肺囊肿合并感染、肺结核(痰中结核菌阳性者)、肺包虫囊肿、支气管肺癌、大咯血。1.2 控制通气分布 支气管胸膜瘘、支气管胸膜皮肤瘘、单侧肺大泡或巨大肺囊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研究胸科手术单肺通气(OLV)时,使用容量控制(VCV)和压力控制(PCV)两种呼吸模式对气道压力与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开胸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双肺通气期间均采用容量控制通气(VCV)模式。单肺通气开始后V组采用VCV模式,P组采用PCV模式。术中连续监测气道峰压值(Ppeak)、气道平均压(Pmean)和分钟通气量(MV)。在双肺通气和单肺通气30min后做血气分析,记录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血氧分压(PaO2)。结果 PCV模式时,Ppeak、Pmean都明显低于VCV模式,MV明显高于VCV模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肺通气(TLV)期间,两组PaCO2和PaO2无统计学差异;OLV期间,两组PaCO2无统计学差异,但PCV组的PaO2明显高于VCV组(P<0.05)。结论在胸科手术行单肺通气时,采用PCV模式能够降低气道压力,预防气压伤的发生;同时PCV模式使肺内分流减少,能够预防和减轻单肺通气造成的低氧血症,比VCV模式更适合用于胸科手术单肺通气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单肺通气(OLV)行胸科微创手术中非通气侧肺高频喷射通气(HFJV)的作用.方法 达芬奇机器人胸腺瘤切除术患者30例、电视胸腔镜胸腺瘤切除术40例,各随机分为2组,每组35例,全麻快速诱导后插入左侧双腔支气管导管,A组左肺单肺通气后右肺行高频喷射通气(HFJV),HFJV频率60次/min,驱动压0.5kg/cm2;B组行左肺单肺通气.分别于OLV前(T1)及OLV后10min(T2)、30min(T3)、60min(T4)、术毕恢复双肺通气后10min(T5)行血气分析,计算肺内分流(Qs/Qt),同时监测气道压力并计算肺顺应性(Cdyn).结果 与T1时比较,T2 -T4时两组PaO2均下降,Qs/Qt、气道峰压(Pmax)升高、肺顺应性下降(P<0.05);与B组比较,A组T2-T4时PaO2高于B组、Qs/Qt低于B组(P<0.05),气道峰压(Pmax)、肺顺应性较B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辅助单肺通气可使胸腺瘤微创手术患者降低肺内分流,维持较好的PaO2.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原环境下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对肺肿瘤患者复苏期的影响,为合理实施围术期肺保护策略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选择45例行择期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数字法分成3组:A组(0.5~1.5h OLV);B组(1.5~2.5 h OLV);C组(2.5~3.53 h OLV),每组15例患者。观察比较高原地区肺肿瘤患者不同单肺通气(OLV)时间是否对术后双肺通气的动脉氧分压及拔管时间产生影响。结果 (1)OLV半小时(T1)后动脉氧分压逐渐升高,OLV 2 h(T2)后动脉血氧分压恢复甚至超过术前水平,双肺1 h(T3)的动脉氧分压差距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不同单肺通气时间对患者术后拔管时间无显著影响。结论高原环境(平均海拔2 000 m左右)3 h以内的单肺通气对肺肿瘤患者术后复苏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