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 毫秒
1.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并发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意义。方法 :观察了我院 1995年 1月至 2 0 0 0年 7月 339例住院AMI患者的心电图、血清磷酸肌酸激酶 (CK)及其同工酶 (CK MB)的峰值水平、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5 4例AMI并发RBBB患者 (占 15 .93% )预后明显差于无并发RBBB者 ,表现为血清CK及CK MB浓度更高 ,严重心脏事件发生率及死亡率增高 ,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AMI患者并发RBBB通常是心肌大面积梗死的表现 ,RBBB是一个独立的可判断预后的指标 ,冠脉的再灌注可影响传导的可逆性 ,可预防束支传导阻滞的发生或限制其持续时间 ,积极的心脏介入性治疗及血管重建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 (ECHO)评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 (PCI)及静脉溶栓治疗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疗效。方法  12 8例年龄大于 6 5岁的首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PCI组 (6 9例 )及溶栓组 (5 9例 ) ,均于梗死后第2周和第 4周进行ECHO检查。结果 PCI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V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 (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 (LVESV)前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射血分数 (EF)及左室短轴缩短率 (FS)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室壁节段运动指数 (WMSI)降低了 8 70 %。溶栓组LVD、LVEDV、LVESV前后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EF及FS前后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PCI组AMI后第 2周与第 4周WMSI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PCI开通梗塞相关动脉 ,近期内改善左室重构 ,提高左室功能较静脉溶栓疗效显著。适用于溶栓禁忌证或无溶栓禁忌证的高危高龄AMI患者。ECHO是动态观察AMI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变化 ,判断预后 ,指导治疗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0例AMI住院死亡者(病死组)与100例同期住院存活者(存活组)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死组中高龄、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多部位梗死及伴束支传导阻滞者与存活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P<0.005);严重泵衰竭、危险性心律失常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05).结论:严重泵衰竭、危险性心律失常、高龄、CPK峰值、多部位梗死、束支传导阻滞是预测AMI住院病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而前两者又是AMI的主要病死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特点和死亡原因,提高防治效果.方法 通过对我院2000年~2005年145例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分析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年龄、性别、梗死部位、死亡组死亡原因(心脏骤停、心力衰竭、心脏破裂、心外因素)等.结论 AMI患者住院病人女性死亡率明显高于男性死亡率,男、女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的死亡直接原因最主要的是泵衰竭(53.84%),心肌梗死梗死部位主要是前壁(包括前壁、广泛前壁、前间壁)(86.92%).  相似文献   

5.
血糖、血脂异常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糖、血脂异常对脑梗死复发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2 0 5例脑梗死患者依据血糖、血脂值正常与否分为两组。血糖、血脂值增高者为研究组 (1 0 3例 ) ,正常者为对照组 (1 0 2例 )。自初次发病起 ,对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变化对脑梗死复发率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影响进行了随访研究。结果  (1 )脑梗死复发后两组患者的血糖、血脂除HDL -C外 ,空腹血糖、餐后 2小时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2 ) 1 0年间脑梗死复发率研究组为 54 0 % ,对照组为 2 6 4% ,两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3)脑梗死复发时及随访结束时 ,两组患者的神经缺损评分均值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4)两组患者的存活率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 ;(5)两组TC/HDL -C、TG/HDL -C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血糖、血脂含量增高对脑梗死的复发率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影响 ;脑梗死易复发者的TC/HDL -C、TG/HDL -C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回顾性分析 98例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入院 2 4h内QTc离散度 (QTcd)变化情况及其与AMI预后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测AMI患者入院时 ,入院后 2、6、2 4h的QTcd ,并在不同组间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在不同的时段恶性心律失常组与非恶性心律失常组及死亡组与存活组QTcd差异显著 (P <0 .0 1) ;恶性心律失常组又分死亡组和存活组 ,入院时两组间QTcd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但入院后各时段两组间QTcd差异显著 (P <0 .0 1) ,且同组 2h后所测到的最小QTcd与入院时QTcd比较 ,前者差异显著 (P <0 .0 1) ,后者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结论 AMI患者入院 2 4h内QTcd持续较高 ,下降缓慢者易发生恶性心律失常 ,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7.
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血浆内皮素改变及其与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关系。方法 将 2 9例窒息新生儿根据Apgar评分分为轻度窒息组 (1 0例 )和重度窒息组 (1 9例 ) ;另外选择 2 0例正常新生儿作对照组 ,检测各组新生儿外周血白细胞数、血浆内皮素 (ET) ,比较各组间白细胞数和ET含量。结果 外周血白细胞数及ET含量在重度窒息组分别为 (2 7 42± 1 0 95)× 1 0 9 L ,(72 73± 9 65)ng L ,轻度窒息组分别为 (1 0 2 4± 4 1 0 )× 1 0 9 L ,(56 76±1 0 0 5)ng L ,对照组分别为 (1 5 70± 3 2 1 )× 1 0 9 L ,(34 55± 8 7)ng L。外周血白细胞数、ET含量的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轻度窒息组与对照组间的外周血白细胞数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ET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重度窒息新生儿的外周血白细胞数与ET含量呈正相关 (γ =0 39,P <0 0 5)。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随着外周血白细胞数的增多 ,血浆ET含量也随之升高 ,在临床上可将外周血白细胞数作为窒息后多脏器功能损伤的一个预警参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采用静息2 0 1铊加99m锝MIBI心肌显像 (硝酸甘油介入法 )测定存活心肌。 5 9例AMI患者发病后 7~ 2 1d接受PTCA和支架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TCA治疗和心肌核素检查判断有无存活心肌 ,分为 :存活心肌PTCA组 (甲组 ) 31例 ,存活心肌非PTCA组 (乙组 ) 2 1例 ,无存活心肌PTCA组 (丙组 ) 2 8例 ,无存活心肌非PTCA组 (丁组 ) 2 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 6~ 2 8个月 ,复查核素LVEF、记录心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心功能改善率 (45 .16 % )明显高于乙组 (14 .2 9% ,P <0 .0 5 ) ,甲组心源性死亡率 (0 % )明显低于乙组 (33.33% ,P <0 .0 1) ,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 (12 .90 % )明显低于乙组 (42 .86 % ,P <0 .0 1) ,甲、乙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次AMI发生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丙组与丁组各指标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延迟性PTCA能改善AMI有存活心肌患者的左心功能 ,减少心源性死亡 ,但未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发生AMI。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 (AMI)的疗效。方法 :96例AMI患者 ,53例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43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结果 :溶栓治疗组梗塞相关血管 (IRA)再通率为 64 .1 % ,直接PTCA组的IRA开通率为 93 .0 % ,溶栓组存活患者的LVEF为 (53 .9± 9.4) % ,急诊PTCA组为 (59.4± 1 1 .2 ) % ,两组差异显著 (P <0 .0 5)。两组的病死率分别为 1 5 .1 % (8/ 53)和 7.0 % (3/ 4 3)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溶栓组出血发生率和出血程度较直接PTCA组严重 ,而且心脏破裂的机会增多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结论 :直接PTCA治疗AMI可以更加安全、充分有效地开放IRA ,保存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脊液tau蛋白和血清载脂蛋白E对痴呆的诊断价值。方法  2 6例Alzheimer病痴呆(Alzheimer′sdisease,AD)患者 ,2 4例血管性痴呆 (cerebrovasculardementiaVD)患者和 30例年龄相当无神经系统疾病者 (normalcontrol,NC) ,分别检测其脑脊液中tau (CSFtau)蛋白水平和载脂蛋白E (ApoE)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结果  3组被检者脑脊液中tau蛋白含量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VD组和NC组tau蛋白含量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被检者ApoE基因型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AD和VD组的ApoE 2 / 4、ApoE 3/ 4与NC组的比较 ,其构成比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而AD和VD组ApoE 2 / 4 ,ApoE3/ 4构成比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3组被检者ApoE等位基因E4频率间的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结论 CSF中的tau蛋白含量和血清ApoE 4频率及ApoE 3/ 4、ApoE 2 / 4基因型的检测有助于痴呆的早期诊断 ,而tau蛋白含量对诊断AD具有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