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 通过检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前列腺炎(CP)患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结合临床特点,探讨MMP-9在BPH中的作用与意义.方法 选择BPH患者68例,根据是否合并CP将其分为,单纯组(21例)和合并组(47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和生活质量评分(QOL);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浓度;ELISA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中MMP-9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单纯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IPSS和QOL均明显低于合并组(P<0.05).ELISA结果显示血清中PSA与组织中MMP-9浓度成正相关,合并组高于单纯组为(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合并组中MMP-9蛋白表达水平较高(P<0.05).结论 BPH合并CP患者MMP-9蛋白表达水平与各项临床指标呈正相关,有利于BPH患者和BPH合并CP患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BPH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病检结果分为单纯BPH组(21例)和合并CP组(39例),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年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前列腺体积等的差异。结果 BPH合并CP的发生率为65%。合并CP患者的病程、年龄、IPSS、PSA及前列腺体积均明显高于BPH组(P<0.05)。结论 CP在BPH的进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炎症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故积极治疗CP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症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BPH患者80例。按术后病理学检查是否合并有前列腺炎分组,分为单纯组(31例)和合并组(49例)。比较其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前列腺体积、PSA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的差异。结果单纯组患者年龄为(65.5±6.1)岁、合并组为(68.6±7.2)岁;单纯组平均前列腺体积为(49.2±16.7)ml、合并组为(68.4±29.3)ml。单纯组患者PSA为(3.6±2.8)ng/ml,合并组为(7.1±2.7)ng/ml;单纯组患者平均IPSS为(15.8±7.8),合并组为(25.6±7.2)。两组患者平均年龄、前列腺体积、PSA值及I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PH患者多伴前列腺炎,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临床检测指标明显高于单纯BPH患者。  相似文献   

4.
杨东明  王小勇  詹尚新 《河北医学》2011,(10):1342-1344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78例良性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的内容包括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结果:78例患者中合并CP的患者有50例(64.10%,BPH/CP组),单纯BPH患者28例(35.90%,BPH组)。BPH/CP组患者年龄、病程显著高于BPH组,其IPSS评分明显增加,而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亦显著高于BPH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BPH合并CP患者相对于单纯BPH患者具有年龄大、病史长、前列腺体积增大及血清PSA浓度明显升高的特征。前列腺炎症在BPH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5.
合并前列腺炎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症(BPH)的关系,探讨前列腺炎在BPH病程中可能起的作用。方法:对2003年7月至2009年2月间的466例良性BPH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收集临床资料包括年龄、病史、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相关值、最大尿流率(Qmax),及是否出现急性尿潴留和接受相关手术治疗。结果:合并前列腺炎的患者423例(90.77%,PS/BPH组),单纯BPH患者43例(9.23%,BPH组)。与BPH组比较,PS/BPH组患者病史延长,IPSS和QOL评分明显增加,前列腺体积和移行带体积显著增大,最大尿流率减小,发生急性尿潴留的概率增高,接受外科治疗的比例也较大。但是,年龄和PSA相关值(总PSA、游离PSA、游离与总PSA的比值、PSA的密度)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前列腺炎可能是BPH的病因之一,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增加急性尿潴留和相关手术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发生与进展的相关性。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BPH的19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5例BPH合并高血压组,100例为单纯BPH患者组。对两组的IPSS评分、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体积、残余尿量及最大尿流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BPH合并高血压组患者的IPSS评分、PSA和前列腺体积明显大于单纯BPH组(P<0.05)。舒张压≥90 mmHg组患者的前列腺体积大于舒张压<90 mmHg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收缩压≥140 mmHg组与收缩压<140 mmHg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与单纯BPH组的各项临床指标相比,BPH合并高血压组中10年以上高血压病史患者的BPH前列腺体积明显增大(P<0.05)。结论 BPH同时合并高血压多见,长期高血压尤其是高舒张压状态能够促进BPH的发生以及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与高龄老年人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en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67例高龄BPH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单纯BPH患者64例,T2DM合并BPH患者103例。收集血压、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脂、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及经腹部超声测量的前列腺体积(PV)等临床资料。结果单纯BPH组和T2DM合并BPH组,两组年龄、合并高血压及高脂血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纯BPH组相比,BPH合并T2DM组患者血清FINS、PSA、PV水平及IPSS评分显著升高(P<0.05)。BPH合并T2DM组中,不同水平FBG、2 h PBG患者的IPSS评分、PV与血清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PH合并T2DM组中,HbA1c升高患者与HbA1c正常者比较,IPSS评分、PV与血清PSA明显升高(P<0.05)。结论T2DM是高龄患者BPH发生与进展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非那雄胺、坦索罗辛缓释胶囊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患者及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异。方法:收集前列腺增生患者172例,其中合并代谢综合征92例,单纯前列腺增生80例,两组均予非那雄胺5 mg/d、坦索罗辛缓释胶囊0.2 mg每晚1次,口服治疗3个月,代谢综合征患者通过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及适度运动。比较两组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最大尿流率、平均尿流率、残余尿、前列腺体积、前列腺癌特异性标志物(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前,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QOL评分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的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最大尿流率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前列腺体积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3);而IPSS评分、平均尿流率、残余尿、PSA治疗前两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经药物治疗3个月后,采用多因素协方差分析提示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组的IPSS评分、QOL评分改善及PSA下降的水平较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疗效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P=0.017,P=0.064)。结论:代谢综合征增加了前列腺增生患者的QOL评分,降低了最大尿流率水平;非那雄胺、坦索罗辛治疗代谢综合征合并前列腺增生疗效较单纯前列腺增生患者疗效差,代谢综合征影响着前列腺增生药物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0.
f/tPSA和PSAD在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it PSA)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在不同PSA水平的诊断意义,及f/t PSA和PSAD诊断前列腺癌(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229例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BPH组)和138例前列腺癌患者(Pca组)血清PSA检测结果.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计算f/t PSA、PSAD.结果 PSA<4ng/ml时,tPSA、fit PSA、PSAD在BPH组和Pca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PSA为4-10ng/ml时,tPSA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fitPSA、PSAD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PSA>10 ng/ml时,tPSA、fit PSA、PSAD在两组间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当fit比值和PSAD分别取值0.12和0.22时,其诊断Pca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3%和75.6%、83.3%和63.8%.结论 f/t比值和PSAD在辅助诊断前列腺疾病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患者血清中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慢性前列腺炎的关系.方法128例门诊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其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 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所有患者 口服塞来昔布,治疗随访6周;根据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及前列腺穿刺活检结果分为三组,观察比较各组治疗前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的水平及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结果仅治疗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低于4.0 ng/ml的一组在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有统计学意义,其余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前列腺癌诊断阳性率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高于4.0ng/ml且合并慢性前列腺炎的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抗炎治疗,既可提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癌早期诊断的特异性,又可使部分患者避免前列腺穿刺活检造成的痛苦和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前列腺液(EPS)内IL-6(白细胞介素6)、IL-8浓度水平对区分单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和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CP)的意义。方法 100例前列腺手术的BPH病人,在术前行前列腺液IL-6、IL-8浓度检测。术中取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病理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确定单纯BPH患者与BPH合并CP患者。结果 BPH合并CP病人EPS中IL-6、L-8浓度较单纯BPH病人明显升高(P<0.01或P<0.05)。结论 EPS中IL-6、IL-8浓度水平与BPH患者是否伴发CP的关系密切,二者在区别单纯BPH与BPH合并CP时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慢性前列腺炎、急性尿潴留、前列腺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tPSA)水平 ,为临床诊断及治疗前列腺癌提供参考。方法 酶免法检测 3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2 4例前列腺增生急性尿潴留患者 ,11例前列腺癌患者及 12 8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tPSA水平。结果 正常对照组血清tPSA检测值为 1 15± 0 95ng/ml,急性尿潴留和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tPSA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慢性前列腺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1) ,但其值仍在较低水平。结论 临床应用血清tPSA诊断前列腺癌时应注意避免盲目活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IL-17、IL-23在前列腺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prostate,TURP)的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的术中前列腺组织标本,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其是否合并组织学炎症(histological prostatitis,HP)分为单纯组和炎症组。意外死亡年轻男性经法医尸检5例标本为对照组。术前常规行血PSA、经直肠B超检查及IPSS评分等。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IL-17和IL-23在前列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80例TURP切除的前列腺组织标本中,有60例(75%)患者前列腺组织中存在组织学炎症。炎症组的前列腺体积及血清PSA显著大于单纯性BPH组,最大尿流率也显著低于单纯性BPH组(P<0.05)。炎症组的IL-17、IL-23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组(P<0.05),尤其在合并中重度组织学炎症的BPH标本中。随着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分级的升高,IL-17和IL-23的表达率也升高,IL-17、IL-23在伴有组织炎症的前列腺增生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r=0.502,P<0.05)。结论 IL-17、IL-23与BPH组织炎症呈正相关,提示组织学炎症可能与前列腺组织学增生及临床进展过程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症(BPH)与慢性前列腺炎(CP)的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1年12月我院泌尿外科收治的96例良性BPH患者的年龄、病程、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前列腺体积、PSA水平等项目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 96名研究对象总体的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率为68.75%。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年龄、病程、IPSS评分、前列腺体积及PSA水平显著高于单纯前列腺增生组。结论前列腺炎症在BPH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炎症可能会加重BPH患者的下尿路症状,应给予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从病理学角度上探讨前列腺增生症 (BPH)患者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水平的原因。方法 :应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技术PSA染色 ,对 1 72例BPH患者手术切除的前列腺组织进行病理分析研究。结果 :单纯间质性炎淋巴细胞浸润 ,如无腺上皮区的破坏 ,血清PSA在正常范围 ;炎症或其他因素累及腺上皮可致血清PSA升高 ,前列腺腺体破坏程度愈大 ,血清PSA升高愈明显。血清PSA水平改变与是否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无相关性 ,炎症影响为非特异性。血清PSA≥ 1 0ng·ml-1 者 ,免疫组化显示其前列腺间质以及血管中有染色的PSA抗原 ,4ng·ml-1 ≤血清PSA <1 0ng·ml-1 者前列腺间质及血管偶可见PSA染色 ,而血清PSA <4ng·ml-1 者则无。结论 :支持“渗漏学说” :当BPH患者腺体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扩张、破坏时 ,PSA渗漏入间质 ,继而进入血液循环 ,血清PSA明显升高。腺体破坏程度决定血清PSA升高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良性前列腺增生(BPH)伴前列腺炎症患者前列腺液IL-8、IL-6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相关性。方
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10月于我院行前列腺手术的BPH患者211例,根据前列腺液白细胞计数分为单纯组(n=75)和合并
前列腺炎组(n=136)。两组临床观察指标间差异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调整年龄变量下的偏相关性
分析,再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单纯组与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MI)、血压、血糖、血脂、国际前列
腺症状评分(IPSS)评分、PSA-Ratio及前列腺体积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前列腺炎组患者血清PSA及前列腺
液IL-8、IL-6水平升高,与单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前列腺液中IL-8、IL-6、前列腺液白
细胞数(EPWBC)与血清PSA依次呈显著独立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炎症是BPH患者血清PSA升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前列
腺液IL-8、IL-6与血清PSA存在良好独立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及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PSAD)、前列腺特异抗原移行区密度(PSAT)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前列腺癌患者3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30例、健康志愿者20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PSA并计算PSAD、PSAT,比较3组间的变化情况。结果:前列腺增生组PSA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PSA、PSAD、PSAT均升高,与对照组及前列腺增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PSA作为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有重要临床价值,但单纯测定血PSA含量有时不易区分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PSAD、PSAT在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中优于P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