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本文观察了益肾通淋汤对大鼠实验性草酸钙结石的防治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在草酸钙晶体数和聚体数、肾小管扩张数,肾钙含量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P<0.05或P<0.01);同时观察了实验大鼠肾脏的一般组织学改变,可见对照组肾小管上皮细胞浊肿变性,甚至细胞崩解、细胞碎片,胞核和刷状堟PAS阳性物质脱落于管腔内,有的与结石晶体粘附,肾小管明显扩张,而实验组未见明显的组织学损害。因而认为益肾通淋汤可能是通过抑制草酸钙结晶的析出和聚集,改善肾组织细胞的代谢和功能,减少细胞器脱落成为结石核心和基质物质以及加速尿液排泄,促进微结石排出的途径而起到防治尿结石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肾结石中草酸钙的量几乎占60—70%,草酸结晶的重要性乃草酸代谢不正常的问题,经常被提出来。犹如尿结石及痛风存在着草酸代谢的紊乱一样,根据作者收集的病例中40—60%已确知肾结石存在有钙代谢的紊乱,并发现有高钙尿的现象。草酸的问题比较复杂,近几年来巳获得有较明确的定量。  相似文献   

3.
泌尿系结石属中医石淋,砂淋范畴.凡腰痛,小便涩通,尿血,尿中见砂石而作石淋,砂淋诊断者,即指泌尿结石.笔者多年临床运用自拟排石通淋汤治疗本病,疗效较好.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益肾通淋方治疗ESWL术后肾损伤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益肾通淋方治疗肾结石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术后患者,研究其在促进肾损伤的修复、改善血尿、腰痛等临床症状和提高碎石有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方法:选择52例肾结石行ESWL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益肾通淋组)与对照组,各26例。治疗组在ESWL术后在常规抗感染治疗基础上,当日起口服益肾通淋方煎剂,早晚各200mL,疗程14天;对照组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不作任何特殊处理。分别测定术前、术后24h及术后72h的尿微量白蛋白(m-Alb)和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的水平;观察术后肉眼血尿和腰痛的持续时间;术后两周复查尿路平片(KUB)以明确排石效果。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术后24h、72h尿m-Alb与尿NAG酶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治疗组术后72h的尿m-Alb与尿NAG酶水平、血尿持续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腰痛持续时间及碎石有效率无显著差异。结论:益肾通淋方在肾结石ESWL术后促进肾损伤修复,缩短血尿时间方面有积极作用,体现了中医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前列腺素E2在尿结石形成中的作用以及α-亚麻酸对草酸钙结石鼠前列腺素E2、肾草酸钙结晶形成的抑制作用。方法60只雄性Wistar成年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喂饲苏子油、葵花籽油4周后,使用诱石剂1%乙二醇(EG)加1%氯化氨喂饮大鼠,同时继续以苏子油和葵花籽油灌胃,3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肾功能,24h血尿生化指标,肾草酸钙结晶情况及各组大鼠尿前列腺素E2水平。结果苏子油组肾组织水肿较轻,肾内草酸钙结晶数及肾钙含量明显低于成石组(P<0·01),24h尿钙排泄,血尿素氮,肌酐浓度显著低于成石组(P<0·05),尿肌酐排泄增加(P<0·05)。葵花籽油组仅血尿肌酐较成石组明显改善(P<0·05),其他指标与成石组无显著差异(P>0·05)。24h尿前腺素E2水平苏子油组、对照组显著低于成石组(P<0·01、P<0·05)。葵花籽油组与成石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成石组、苏子油组、葵花籽油组前列腺素E2水平与尿总钙含量成正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素E2可能参与并促进了尿结石的形成,α-亚麻酸可能通过抑制肾前列腺素E2的产生而抑制尿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6.
红外光谱法分析348例尿石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使用红外光谱方法对尿路结石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采用溴化钾(KB r)压片技术的红外光谱法对本科手术和ESW L获得的尿结石标本进行定性分析,并用吸光度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含钙结石占87.36%,草酸钙是纯结石和混合结石的最普通成分,草酸钙的检出率为84.48%。结论:尿石成分分析对尿石症的病因探讨和防治可提供重要的线索。  相似文献   

7.
UF-50检测尿红细胞结果干扰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草酸钙、细菌、酵母菌在UF-5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分析中对红细胞检测的干扰。方法采用UF-5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分析法、镜检法分析了2161例住院部患者晨尿。结果2161例中UF-5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检出尿红细胞异常245例,镜检法检出202例。与镜检法比较,43例假阳性标本中UF-50检测草酸钙结晶占65.11%,类酵母菌占13.95%,大量杂菌占11.62%,精子占4.65%,其他药物结晶及杂质占4.65%。结论在UF-50型尿沉渣全自动检测仪分析中,草酸钙、非晶形盐、菌尿、酵母菌对红细胞检测的结果干扰很大,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补泻通涩法治疗乳糜尿二则彭玉叶(安徽省郎溪县人民医院中医科242100)关键词:膏淋;乳糜尿;补泻通涩法乳糜尿属中医之“白浊”、“膏淋”,大致可分虚实两类。然虚实一体又为该症最常见的病机。笔者在治疗这类疾病中,常补泻通涩配合使用,以冀虚补实泄,寒通漏...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采用红外光谱、偏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56例尿石的成分和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结石含有草酸钙成分(92.9%)。凡含草酸钙的结石均为混合结石,共分三种类型,即草酸钙—磷酸盐型(73.2%),草酸钙—尿酸型(16%),草酸钙—异物型(16%)。草酸钙—尿酸型结石的核心只含纯尿酸,无基质及其它成分存在,这一证据提示其成核过程很可能是先由尿酸本身沉积、结晶  相似文献   

10.
草酸钙尿结石患者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草酸钙尿结石形成的机制。方法应用红外光谱仪对66块尿结石标本进行检测,分析16例一水草酸钙(COM)与10例二水草酸钙(COD)结石患者的24h尿液生化指标,其检测结果利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结果87.5%的COM结石患者和90%的COD结石患者24h尿量减少;24h尿液生化检测,COM结石患者尿钙为(4.94±2.11)mmol/24h,而COD结石患者尿钙为(9.43±3.78)mmol/24h(P<0.01),COD结石患者尿磷为(28.38±10.21)mmol/24h,而COM结石患者尿磷为(20.50±8.76)mmol/24h(P<0.05);大部分COM结石患者尿钙、尿草酸、pH正常,尿枸橼酸则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OD结石患者尿钙、尿磷高于COM结石患者,表明二水草酸钙的形成与高钙尿及磷酸盐异质成核有关,而COM结石患者尿枸橼酸低于正常水平,可能与尿中抑制物缺乏有关。  相似文献   

11.
陈智锋  余绍龙  林峰 《吉林医学》2013,34(22):4450-4451
目的:探讨内分泌治疗联合中医养阴益肾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2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常规应用内分泌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服自拟前列消癌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状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均显著降低,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PSA水平降低情况较之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身体状况、感情状况、社会/家庭状况、功能状况以及与医生关系等生活质量评分较之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西药内分泌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养阴益肾汤剂,可明显增强对晚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泌尿系结石患者尿液中草酸钙结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与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结石患者稀释尿液中,Ca^2 和C2O4^2-浓度、结晶时间和枸橼酸钠对草酸钙结晶的影响。结果Ca^2 和C2O4^2-浓度较高时,热力学不稳定的三水草酸钙(COT)晶体成核及生长的速度比一水草酸钙(COM)晶体快,而随着Ca^2 和C2O4^2-浓度的降低,COM晶体的成核和生长占优势,当浓度降低到0.6mmol/L时,只出现COM这一种晶型。结晶时间有利于COM晶体的生长,COT在结石形成中起着先驱的作用。结论构橼酸钠对草酸钙结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加味乌茹汤(茜草根、乌贼骨、北芪、肉桂、金钱草、海金砂等组成)对乙二醇和活性维生索D,诱导SD大鼠草酸钙尿路结石形成的相关物质代谢的影响。方法在70只SD雄性大鼠中,对60只进行草酸钙尿路结石模型的建立。然后分组给予加味乌茹汤、排石颗粒、生理盐水。测定了大鼠24h尿量、尿PH、Cr、尿中钙、草酸、磷、镁排泄量及其在血中钙、草酸、磷、镁的浓度,并在解剖显微镜下观察肾、输尿管、膀胱结石形成情况。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加味乌茹汤组尿钙、尿草酸排泄量明显减少(P〈0.05),血钙浓度降低,镁、磷离子增加。结论加味乌茹汤具有抑制内源性高草酸尿和吸收性高钙尿症的作用,从而降低肾钙含量,减少肾小管内草酸钙结晶形成,达到预防及治疗尿石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的表达和调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处理正常大鼠和结石模型大鼠 ,连续用药 7d ,免疫组化和Northernblot技术检测大鼠肾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偏光显微镜观察大鼠肾晶体沉积情况 ,并测定尿晶体成分的含量。结果 :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均可上调骨桥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减少大鼠肾草酸钙晶体的沉积。维生素D增加尿钙的排泄量 ,促进晶体沉积。结论 :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可上调肾骨桥蛋白的表达 ,抑制结石的形成 ,维生素D过量则可促进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为比较正常人和尿石症患者尿液中凝血酶原片段1(UPTF1)在含量及其与草酸钙晶体的结合能力,以探讨UPTF1含量或功能异常与草酸结石形成的关系,用ELISA法检测正常人和尿石症患者24h尿液、用过饱和结晶法制备的晶体表面结合物质和结石基质中UPTF1的含量。结果发现尿石症患者尿液中能与草酸钙结合的UPTF1的浓度及其在24h尿中含量显著低于正常人组;UPTF1普遍存在于含钙结石中。结果表明:尿石症患者尿液中抑制结石形成的UPTF1明显减少可能是结石形成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四种类型尿结石与尿液成分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四种类型结石与24 h尿液成分之间的关系.方法体外震波碎石术(ESWL)后,取石放红外光谱分析,检测结石成分,确定结石类型;用生化方法检测结石成分.结果红外光谱分析四种类型结石:一水草酸钙,二水草酸钙,草酸钙 羟基磷灰石,尿酸.尿液成分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含荜酸钙的结石类型,尿总钙含量显著减少(P<0.01),但一水荜酸钙与二水草酸钙结石患者尿量显著减少,而草酸钙 羟基磷灰石这种复合成分的结石患者pH值偏高(P<0.05),尿枸橼酸含量显著偏低(P<0.01),这二种成分变化有别于前者;尿酸结石中所有成分都显著减少(P<0.01).尿酸结石与草酸钙 羟基磷灰石结石比较,除尿磷、尿枸橼酸无明显差异外,其他成分都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检测24 h尿液成分的变化对推断结石类型.指导临床治疗与预防有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探讨富马酸二甲酯对肾草酸钙结石大鼠肾功能及氧化应激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SPF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富马酸二甲酯组,每组10只。其中模型组、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腹腔注射0.25% L-羟脯氨酸2.5 kg/(kg·d)复制肾草酸钙结石大鼠模型。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腹腔注射富马酸二甲酯25 mg/(kg·d),连续28 d,对照组、模型组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尿蛋白、尿钙,以及血肌酐水平;HE染色检测大鼠肾组织草酸钙晶体形成情况;试剂盒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及活性氧簇(ROS)水平;Western bloting检测大鼠肾组织p38 MAPK通路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和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肾组织SOD活性降低,草酸钙晶体含量、尿蛋白、尿钙、血肌酐及肾组织MDA、ROS水平,p-JNK、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P <0.05);但富马酸二甲酯组大鼠SOD活性高于模型组(P <0.05),肾组织草酸钙晶体含量、尿蛋白、尿钙、血肌酐,肾组织MDA、ROS水平,p-JNK、p-p38蛋白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 <0.05)。结论 富马酸二甲酯可能通过抑制p38 MAPK通路活化,抑制肾脏组织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肾草酸钙结石形成,进而保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骨桥蛋白 (OPN)的表达和调控与尿石症的关系。方法 分别用维生素D、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处理正常大鼠和结石模型大鼠 ,连续用药 7天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大鼠肾脏OPN及其mRNA的表达 ,偏光显微镜观察鼠肾草酸钙晶体沉积情况 ,并测定尿晶体成分的浓度。结果 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均可上调OPN及其mRNA的表达 ,减少鼠肾草酸钙晶体的沉积。维生素D增加尿钙的排泄量 ,促进晶体在鼠肾的沉积。结论 结果提示 ,维生素K、雌二醇和睾酮可上调OPN的表达 ,抑制结石的形成 ,维生素D过量则可促进结石形成。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ctivity of vitamin K-dependent γ-glutamyl carboxylase in patients with calcium oxalate (CaOx) urolithiasis compared with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to assess its relationship to the renal calcium oxalate urolithiasis. Methods Renal parenchymas were harvested from urolithic patients and renal tumor patients undergoing nephrectomy. The renal carboxylase activity was evaluated as the radioactivity of [14C] labeled sodium bicarbonate in carboxylic reactions in vitro using β-liquid scintillation counting. Resul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ctivity of renal vitamin K-dependent γ-glutamyl carboxylase was observed in the urolithic group as compared with normal controls (P&lt;0.01). Conclusion It suggests that the reduced carboxylase activity observed in the urolithic patients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urse of renal calcium oxalate urolithia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