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运气学说,即<黄帝内经素问>七篇大论所述之内容,医学界对其存在着两种截然相反的态度.一种是坚持认为文章载于<素问>,故为<素问>原作;抑七篇之篇卷浩大,不与<素问>前后篇卷等,又且所载之事与<素问>余篇略不相通,而窃疑七篇乃<阴阳大论>之文,同属经典,理应继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2.
解答如Nippon Rinsho,No to Hattatsu,Igaku no Ayumi等这样一些词典中无法查到的拉丁字母拼写的日文刊名时,就需要掌握一些特殊技巧.这3种刊名分别是日文医学期刊<日本临床>、<脑と发达>和<医学のあゆみ>.像这种用拉丁字母字拼写的日文期刊名称,在查阅外文文献时经常会遇到.因为日文文献名称在各类西文检索工具如MEDLIN E及网上信息资源都是统一用拉丁字母字拼写标引的,不熟悉这种拼写方法的读者查到此类文献往往感到茫然;而对于图书馆咨询人员来说,如果不懂得还原方法,也不知道借助参考工具,势必会造成不应有的拒借,以至于影响科研人员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依托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丰富的文献资源,解读<"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申报指南>,在用户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组织编辑了<医药资源文献手册>、<新药研发动态>,面向"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开展信息推送服务.  相似文献   

4.
通过傣医文献<嘎牙山哈雅>"人体解说"中关于"路"(骨)与<人体解剖学>相关内容的异同探讨,为今后进一步研究傣医生命观的合理内涵,解决傣医临床中的诸多问题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文化?<周易·贲卦>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南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称:"设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远".文化在中国古代含有文治和教化之意.  相似文献   

6.
<内经>的成书时代,历代众说纷纭.大致有以下几种说法:成书于黄帝时代;成书于战国;成书于秦汉之际;主要成书于西汉,少数篇章是东汉的. 前代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考查了<内经>成书时代,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近现代学者从<内经>成书的社会背景、科学技术、语言文字以及与<内经>相关的史志、著作、出土文物等多角度、多层次进行了更加深入的分析,使我们对<内经>成书时代的认识由模糊到逐渐清晰,由笼统到逐渐具体,可谓成绩斐然.本文试图通过对<淮南子>、<内经>"明、行"二字用韵情况的考查、统计,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内经>成书的时代,也许我们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为什么要用<淮南子>、<内经>"明、行"二字的用韵进行研究呢?理由如下.  相似文献   

7.
在药用植物文献中,常可见到同一种植物药有"南"与"北"的区别.笔者参考<中国药典>(一部)、及<中药大全>、<中药学>从来源、药用部位、产地、性状特征、功效等方面区别见表1.  相似文献   

8.
白居易曾写有一首诗,名为<花非花>.这首诗并不是白居易的代表之作.然而在我与友人有关翻译的通讯中,这首诗却常常被提到,并被赋予了种种新的含义,借以阐述各自对于翻译中"信"的理解和认识.这首诗全文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藏族验方"二十五味松石"处方组成,以适应藏医药发展需要,保证临床用药安全,维护<中国药典>的权威性.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和藏药生产实践.结果:该验方存在组方不当,药材名称使用不规范等问题.结论:建议对药典所载该验方重新考证和修订.  相似文献   

10.
元代缁衣黄冠中多诗人,并为我们留下了一批珍贵的诗文文献.元代南方道教正一道派中玄教一门,就有马臻、陈义高、吴全节、薛玄卿、朱思本、张雨等十余位.散见诗文虽然颇多,但有专集传世者仅马臻等四家.现就马臻<霞外诗集>、陈义高<秋岩诗集>、朱思本<贞一斋诗文稿>其诗文价值、板本源流、存佚得失.作系统论考.  相似文献   

11.
黄天骄  郑入文 《中医学报》2020,35(5):980-982
有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在症状上与古医籍中的“精浊”“白淫”“劳淋”相似,病机可追溯到《素问·痿论》;“精浊”之名首见于《证治汇补》。对此,笔者提出两点商榷:第一,《素问·痿论》中虽然出现了“白淫”一词,但痿论篇主论“五脏使人痿”,所引文句当属“筋萎”病因,而非白淫;又,“白淫”在《黄帝内经素问》《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等书中并不特指男性病证。“白淫”的早期认识尚不统一,以《素问·痿论》作为本病文献记载的源头有待商榷。第二,“精浊”病名并非首见于《证治汇补》。明代《医灯续焰》中已有“精浊脉证”一节,详细论述了“精浊”的概念、病因、脉象、“精浊”与“便浊”的鉴别诊断以及“精浊”治法;《景岳全书·杂证谟·淋浊》对“精浊”病因与治法亦有论述,二书均早于《证治汇补》。王肯堂《证治准绳》中所论“赤白浊”与张景岳、李用粹的“精浊”在内涵上没有本质区别,作为病名的“精浊”二字已是呼之欲出,亦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2.
李广田在二十年代诗歌创作中精心营构了“寂寞”与“希望”两组极具张力的意象 ,藉此既传达了“空虚的哀伤” ,也表现了进击的执着。这双重的情思内容从两个不同的思想侧面表现出了诗人从封建理学思想束缚中挣脱出来以后对人生的独立思考 ,包蕴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在艺术层面上 ,其诗作追求情思的真实性和形式的多样性。李广田在此期诗歌创作中所作的积极探索为其三十年代诗歌的成熟打下了基础 ,因而在其艺术道路上具有史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南朝作家江淹以善于拟古而著称 ,其《杂体诗三十首》包含着独特的文学批评见解。诗前小序体现了他“通方广恕、好远兼爱”的文学批评要旨。三十首拟古诗以其特有的诗人序列显示了五言诗从汉代至晋宋的演变过程。江淹的文学批评观对后世的文学批评著作特别是《诗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晏殊以北宋重臣身份行文学侍臣之役,虽元笔禁、却有心累。其词以诗韵人之,得诗骚之敦厚,又兼词作之委婉清新。诗词相长,互为表里,开拓以诗为词之先。  相似文献   

15.
60年的风风雨雨使丁芒的诗在直面时代和人民的歌唱里,始终跃动着一颗正直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心.它不伟大,不喧哗,不彰显,甚至也不可能以更多的文字走进新诗历史的书写,然而它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当前青年一代呈现的精神匮乏正是他们那一代知识分子的灵魂拥有.一个执着于寻梦和苦恋而终生无悔的诗人,奉献给人民大众的,是一种对于时代、诗歌和人生的痴情与忠诚,沉重的责任与庄严的承诺.他是用生命来写诗的,他的诗因之就拥有了让人灵魂震撼潸然泪下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邵雍的《伊川击壤集》清晰地记载了他的人生轨迹 ,从中可以看出他人生志趣的变化过程及其心理动因。早年的邵雍曾应礼部贡举 ,走的是读书应试求功名的道路。后因家庭经济条件和自身健康状况的限制以及受富贵在天的宿命论思想的影响 ,邵雍转而专心从事学术研究。在由“立功”向“立言”的转折过程中 ,邵雍下了一番勘破富贵、铢视轩冕的修养功夫。在北宋的党争氛围中 ,他清醒地认识到社会政治环境的复杂和功名富贵伴生的风险 ,对现实政治采取了冷眼旁观、袖手不为的姿态。邵雍崇经术而抑政事 ,大力提高名教事业的地位 ,其实质是要把理学思想体系建立为一种话语权力的知识型构。邵雍的学术旨趣是纳外王于内圣之中 ,其人生最高理想是名教事业 ,所以他虽身处官僚体制之外 ,却有着体制内士大夫垂训百姓的精英意识和导师心态。他在诗歌创作中内化了其学术精神和政治品格 ,实现了学术主体、政治主体与文学主体的内在融合  相似文献   

17.
黄景仁的诗具有“哀情”与“豪气”系于一体的艺术风格。他的“哀情”是由慨然用世的“豪气”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舒张转化而致 ,这种“豪气”即使在“哀情”始终缠绕于心的时候也没有消弭 ,因而黄景仁诗的“哀情”与“豪气”固然时有偏重、篇有偏重 ,却往往是相对相生 ,相融相彰的。黄景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在清代中叶诗坛“一扫三大家之庸音” ,当属难能可贵  相似文献   

18.
蒋抱玄《听雨楼诗话》录有"郑板桥未刻诗"十五题、十六首.但其"字体"、诗风以及诗中所反映的家世、生平、思想等,均与郑氏实际情况不符."郑板桥未刘诗"一册,当属伪造无疑.  相似文献   

19.
李白一生 ,曾先后四次游越 ,对越乡剡中具有浓郁的情结。现存涉及到越乡剡中的诗 ,约有五十首左右。这些诗篇 ,充分显示了李白对于充满河山之美和人物之秀的这块宝地的热烈向往  相似文献   

20.
魏源山水诗的审美特质 ,需从艺术风格、描写范围和表现题材方面探讨。由于诗人把深厚的舆地之学同一泻千里的诗情相融合 ,故而其山水诗始终表现着对具体山水景物细腻精确的描摹 ,对气势氛围的渲染 ,把工笔描写和大笔淋漓结合起来 ,构成雄奇婉丽、遒劲奔放的审美特征。一曲《游山吟》唱出了魏源纵情山水、热爱山水、以自然为创作生命的壮歌 ,同时也成了诗人自然观和美学观的宣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