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急性胸痛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高危胸痛患者和排除中低危胸痛患者,规范急性胸痛诊疗流程,及时提高高危胸痛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和治疗水平,降低高危患者的死亡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方法 选择近2年在急诊就诊的胸痛患者,其中有645例危重患者,对所有急性胸痛患者进行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对所有患者进行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急诊抢救和患者的预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排除中低危急性胸痛患者后,急性高危胸痛的危险因素有发病史、性别、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血脂、高龄、胸痛危重程度等,男性发病率高.结论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疾病,危险因素的早期识别对高危胸痛的患者早期正确诊断、规范诊疗流程、提高急诊抢救水平、改善高危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玉标 《中外医疗》2016,(28):18-20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对急诊科胸痛患者诊疗效率的影响。方法通过整群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因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于寿光市人民医院治疗并进行胸痛标志物联合检测的患者262例患者,与去年同期即2014年10月—2015年4月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283例,比较两组在年龄、性别、发病类型、急诊停留时间、诊断准确率、死亡率等方面的统计学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就诊年龄、性别、发病类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生物标志物联合检测后诊断准确率(98.9%)、死亡率(1.50%)、急诊停留时间(48.6±1.2) min,而对照组诊断准确率(94.0%)、死亡率(4.60%)、急诊停留时间(87.1±3.6) min,以上比较均P﹤0.05,证明两组样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标志物合理的联合检测,可以为急性胸痛患者的诊疗工作提供更好的客观依据,有利于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提高危险分层及预后判断的能力,显著提高了急诊科胸痛患者诊疗效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诊胸痛患者抢救的效果。方法选取84例急诊胸痛患者为观察对象,电脑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试验组实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观察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5.24%、92.86%,对照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分别为76.19%、6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平均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19.05%,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急诊科实施优化护理流程对于胸痛患者的抢救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急性胸痛的发病机制与诊治原则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鸿  候洪 《重庆医学》2008,37(12):1363-1364
急性胸痛是急诊患者最常见的主诉,占全部急诊患者的5%[1],其病因多种多样。由不同原因所致的胸痛,其临床危险性有较大的差异。对急性胸痛患者作出快速的、正确的诊治是急诊科医生面临的严峻挑战,这不仅能保证高危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而且可防止漏诊、误诊。因此,正确明辨胸痛的  相似文献   

5.
谢健  文丽娜 《中外医疗》2013,32(1):45-46
目的探讨急性高危胸痛的急诊诊治经验,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28例急性胸痛的急诊诊治过程,结合相关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胸痛80例,高危胸痛38例,误诊2例,死亡3例。结论对急性高危胸痛患者应及早明确诊断.立即救治,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黄赣英  王弋  傅蓉  钟利君  沈小玲 《浙江医学》2017,39(24):2305-2306,2309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在优化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至12月在急诊科预检就诊的非创伤性高风险胸痛患者70例(对照组),2016年1至12月在急诊科预检就诊的非创伤性致死性胸痛患者87例(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日常预检分诊方法进行预检分诊;观察组患者采用HFMEA方法优化的预检分诊流程进行预检分诊。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致死性胸痛检出率和确诊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致死性胸痛检出率高于对照组(100.00%vs94.29%,P<0.05),确诊时间短于对照组[(12.2±11.4)minvs(23.2±20.53)min,P<0.05]。结论应用HFMEA方法制定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分诊流程,可提高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预检时致死性胸痛的检出率,缩短确诊时间。  相似文献   

7.
夏剑  杨敏  李朋 《重庆医学》2021,50(5):873-876
目的 探讨在结构化电子病历的胸痛模板中设立时间节点后对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诊疗是否产生影响.方法 比较结构化电子病历胸痛模板中设立时间节点前、后6个月(设为时间节点设立前组和时间节点设立后组)的急诊就诊胸痛患者的各个时间节点时间段的变化,设立的时间节点主要包括胸痛患者入急诊到急诊护士分诊时间、入急诊到获取首份心电图时间、入急诊到肌钙蛋白检查的抽血时间、肌钙蛋白检查抽血后到获取报告时间、入急诊到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入急诊到需急诊介入患者出急诊室时间,同时比较急诊胸痛住院患者的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及住院转归.结果 胸痛模板中设立时间节点后胸痛患者入急诊到急诊护士分诊时间、入急诊到获取首份心电图时间、入急诊到肌钙蛋白检查的抽血时间、肌钙蛋白检查抽血后到获取报告时间、入急诊到服用抗血小板药物时间、入急诊到需急诊介入患者出急诊室时间均较之前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时间节点设立前组和时间节点设立后组急诊胸痛住院患者的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及出院转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结构化电子病历胸痛模板中设立可信息化提取的时间节点后在保证急性胸痛患者诊疗质量的同时明显改善了其急诊诊疗效率,也保障了危险胸痛患者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特点、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胸痛为主要症状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急诊以胸痛为主要表现的内科疾病病因以心源性胸痛为主(占57.1%),其中以急性冠脉综合征为多见,非心源性胸痛(42.9%)以肺炎最常见。结论在急诊内科工作中,急性胸痛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化,有条件的急诊科可设立急诊胸痛中心,快速评估鉴别诊断,以减少误诊误治,使不同病因的胸痛患者能尽早得到有效的救治,尤其是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和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8例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患者急性胸痛的病因后,对高危和非高危的患者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结果 高危患者17例中有1例患者血压稳定后转到心血管科保守治疗,1例胸腔积液患者在急诊科直接进行穿刺引流,病情得到稳定,其余15例患者均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非高危患者31例全部治愈出院,无1例出现并发症.结论 急性胸痛患者应当根据患者的不同病况采取相应的急诊护理措施,从而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病因及早期诊断方法。方法总结226例以急性非创伤性胸痛为主要症状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和诊断方法的统计分析。结果以急性胸痛为主要表现的非创伤性疾病中,心源性123例,占54.42%,其中稳定型心绞痛12例,占5.31%;急性冠脉综合征81例,占35.84%;非心源性胸痛103例,占45.58%,以肺炎、支气管炎最为常见(31例,占13.72%)。两者在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构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胸痛的病因复杂,治疗方法不尽相同,医生应思路清晰,尽快明确诊断,使高危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11.
肖洋 《吉林医学》2015,(1):189-190
<正>胸痛的病因复杂,预后程度不尽相同,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肺栓塞、主动脉夹层、自发性气胸、心包炎、食管破裂等高危病症可能短时间内危及生命,对急诊非创伤性胸痛患者给予快速分诊,同时对其危险性给予正确的评估和处置,仍然是当前急诊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在北美,超过800万的患者以胸痛为主诉就诊于急诊科,胸痛主诉占就诊原因的第二位,约1/3的患者诊断为急性心肌缺血,2/3的人诊断为不稳定性心绞痛[1]。加拿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症的早期诊断与处理方法.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建立急诊诊治的绿色通道,建立胸痛中心,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的诊治措施,及早识别、及时诊断、危险评估、早期干预、有效的治疗手段、个体化治疗方案,将有利于降低不良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在急诊诊疗中要及时做出危险分层与危险评估,规范治疗与选择正确治疗方法,个体化治疗原则与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程小娟  柯蕾 《安徽医学》2012,33(2):173-175
目的探讨急性胸痛病因,旨提高急诊科医师对其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减少漏诊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520例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住院患者资料(外伤、肿瘤因素除外)。结果 520例中,心源性胸痛占54.23%(282例),非心源性胸痛占45.77%(238例);病种达21种,其中,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最多见,占46.15%(240例)。结论急性胸痛病因繁杂,ACS比例大。急诊医师需建立首先排除ACS诊断观念,同时需提高对其他致命性胸痛及非心源性胸痛的认识,使不同病因的患者得到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4.
"急性胸痛"是急诊科常见的就诊症状,涉及多个器官系统,与之相关的致命性疾病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肺栓塞、主动脉夹层、张力性气胸等,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健康。快速、准确鉴别诊断,是急诊处理的难点和重点。研究显示,我国急性胸痛的诊治流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和不足,治疗规范亟待完善。国外医疗实践表明,胸痛中心通过评估患者、分类治疗、优化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5.
冯丽  施辉  周婉婷  张玉侠 《安徽医学》2019,40(6):697-699
目的分析专科敏感指标在急性胸痛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就诊并主诉胸痛的急诊患者10 082例,回顾性分析急性胸痛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就诊情况。在患者救治流程中,实时监测急诊胸痛各项专科敏感指标,即在指定时间内完成心电图、肌钙蛋白、患者就诊到球囊扩张时间,分析急性胸痛患者救治及时率及抢救成功率。结果急性胸痛患者救治及时率为99. 59%,抢救成功率为99. 78%,未发生危重患者转运不安全事件。结论在急性胸痛患者救治流程中,融入专科敏感指标,规范胸痛急救护理措施,完善了胸痛患者的救治流程,使胸痛患者得到妥善处理,从而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治愈率,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急诊胸痛评分预测急诊胸痛患者,尤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风险的价值。方法 根据急诊胸痛评分(Emergency Department Assessment of Chest Pain Score,EDACS)计算出分值,对于<16分者视为低危患者,对于≥16分者视为高危患者。比较心源性胸痛和非心源性胸痛患者、ACS和非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EDACS分值,并分别计算EDACS的敏感度与特异度。结果 心源性胸痛患者EDACS分值明显高于非心源性胸痛,ACS患者分值明显高于非ACS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值与心绞痛患者分值近似。以EDACS≥16分诊断心源性胸痛为标准, EDACS的敏感度为71.77%,特异度为87.62%。以EDACS≥16分诊断ACS为标准,EDACS敏感度为72.92%,特异度为83.98%。以EDACS≥16分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为标准,EDACS的敏感度为71.02%,特异度为25.31%。结论 EDACS能较好地鉴别心源性胸痛患者,尤其是ACS患者,但是不能区分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总结急诊科胸痛患者的病因构成,以期提高临床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大医院急诊科2012年1月至2012年5月120例急诊胸痛患者的病历资料及追踪观察的相关信息。结果:120例胸痛患者中,心源性胸痛58例,非心源性胸痛62例。结论:胸痛原因复杂多样,病情有轻有重,掌握临床胸痛常见病因构成,可早期做出正确诊断以减少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18.
秦历杰 《中原医刊》2007,34(3):9-10
目的 探讨急性胸痛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 根据203例急诊就诊急性胸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病因、症状、体征、辅助检查、诊断以及治疗资料的统计和分析并进行危险分级。结果急性胸痛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有:高龄、糖尿病、高血压病、陈旧性心肌梗死、高血脂等。结论 急性胸痛是急诊常见症状之一,危险因素的分析有助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正>急性胸痛是急诊最常见的疾病。有资料显示:以急性胸痛为主诉的患者占急诊内科疾病的5%~20%,在三级医院占20%~30%[1]。随着社会现代化和人口老年化,在急诊科因胸痛的患者数量有逐渐增加趋势。急性胸痛表现各异,病因病情复杂,危险性也存在较大的区别。现从急性高危胸痛患者:急性冠脉综合征、急性肺动脉栓塞、主动脉夹层瘤、自发性气胸四种疾病引起的胸痛给予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在急诊胸痛患者临床当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80例内科急诊就诊后收治的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主治医师对患者的处理方式不相同.观察组主要以胸痛规范化评估和诊断中国专家共识为基础,采用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对患者进行诊断,对照组患者根据临床症状进行处理,对两组患者的诊断情况进行评估.结果 对照组当中将无随访患者剔除,最终纳入68例,观察组剔除无随访患者8例,最终纳入72例.对两组患者的接诊医生的专业技术和职称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就诊确诊时间进行比较,观察组短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重复抽血情况,观察组的重复抽血次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上对于急诊胸痛患者,采用胸痛临床评估和诊断流程进行对患者的诊断,能够更好地评价患者的病情,可以更快地对患者病情进行确诊,减少重复抽血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