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 对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全肺切除2例次,肺叶切除8例次,肺楔形切除21例次(其中10例在胸腔镜下行手术切除).平均随访5年,随访率为100%,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19 / 28) 、42.9 %(12/ 28) 、25.0 %(7/ 28).术后做放、化疗者的 5年生存率为26.6 %,未做者 23.4 %,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对于有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对于明确为单发转移的患者可在胸腔镜下行转移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以2014年10月23日至2016年11月20日我院46例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将46例患者分为实验组(23例,应用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对照组(23例,应用肺叶切除术治疗)。均随访一年,研究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引流管留置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及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45.76±13.61)min]、引流管留置时间[(2.49±0.52)d]、住院时间[(4.23±1.69)d]相比对照组明显更短,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70%)相比对照组(30.43%)明显更低,P0.05,但复发率和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老年Ⅰ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采取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治疗的疗效较可靠,且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外恶性肿瘤患者肺内孤立性病灶(EPM-SPN)定性诊断的可能性,评价CT对此类病变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经证实的EPM-SPN病例103例,通过对年龄、性别、吸烟史、肺内外病灶的平均时间间隔、肺内结节或肿块的CT形态学特征等多因素分析,探讨EPM-SPN定性诊断的相关因素.结果:103例病例中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孤立性转移瘤、良性病灶分别为48、48和7例,平均年龄为(57.69±15.77)岁,男女之比为1.78:1.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平均年龄和男女比分别为(63.50±11.91)岁、1.88:1和(53.48±16.88)岁、1.89:1;原发性肺癌组的平均发病年龄显著大于孤立性转移瘤组(t=3.34,P=0.02).各组吸烟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组的两瘤平均时间间隔分别为(66.78±75.2)个月和(28.40±37.0)个月,后者显著短于前者(P<0.05);时间间隔≥24个月,原发性肺癌例数明显增多(P<0.05).原发性肺癌和孤立性转移瘤两组间"毛刺"和"光整"的显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P<0.001);而"分叶"和"清楚边界"显示率无显著性差异.原发性肺癌组和孤立性转移瘤组肺部病灶的最大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病灶最大径≥4cm,原发性肺癌明显多于孤立性转移瘤(P<0.05).结论:EPM-SPN的定性诊断应结合患者的年龄、两瘤时间间隔和肺内病灶的CT形态学特征,而与性别、吸烟史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胸腔镜下保留迷走神经肺支的食管癌切除术对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接受胸腔镜下食管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保留迷走神经肺支分为保留迷走神经肺支组(观察组)和未保留迷走神经肺支组(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及术后肺部感染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两组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为3.3%(1/3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0%(6/30)(P0.05)。结论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中保留迷走神经肺支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6):92-95
目的探讨胸腔镜肺切除术后留置胸管与否对患者应激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择期肺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胸管组和无胸管组,每组30例。每例患者术前1天、术后第1、3、7天空腹抽取静脉血,用ELISA方法测量血中白介素(IL-2、4、6、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和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的浓度。采用SPSS 22.0比较术前和术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浓度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后的炎性因子除TNF-α均较术前升高,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无胸管组中IL-4、IL-10的浓度比胸管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胸管组术后第1、3、7天CRP、PCT、SAA的浓度比胸管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从术后机体应激的角度来看,无胸管留置在胸腔镜肺切除术中表现出一定优势,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应激反应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转移瘤外科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转移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无围术期死亡,全肺切除2例次,肺叶切除8例次,肺楔形切除21例次(其中10例在胸腔镜下行手术切除)。平均随访5年,随访率为100%,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7.9%(19/28)、42.9%(12/28)、25.0%(7/28)。术后做放、化疗者的5年生存率为26.6%,未做者23.4%,两者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有适应证的肺转移瘤患者应积极手术治疗,对于明确为单发转移的患者可在胸腔镜下行转移瘤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分析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收的88例食管癌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将所有患者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44例患者给予传统食管切除术,实验组44例患者给予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胸管平均引流量、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量与对照组相比不存在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VS)(P0.O5)。结论:食管癌患者行胸腔镜下食管癌切除术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胸腔镜下肺段切除及肺楔形切除治疗早期肺癌的疗效.方法:将2013年5月~2014年7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早期肺癌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对照组患者接受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含量、细胞免疫功能、甲基化和去乙酰化水平.结果:(1)肿瘤标志物:观察组患者血清中肿瘤相关抗原细胞角蛋白1 9片段抗原21-1(Cyfra21-1)、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组织蛋白酶X(CatX)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2)细胞免疫功能:观察组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含量高于对照组,而Th2细胞、Th17细胞、CD4+CD25+Treg细胞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3)甲基化和去乙酰化:观察组患者的DNA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以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腔镜下肺楔形切除术有助于减少肿瘤标志物释放、保护细胞免疫功能免受损伤、抑制甲基化和去乙酰化程度,是治疗早期肺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操作孔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的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者采用单操作孔胸腔镜下手术为研究组,33例患者采用三孔胸腔镜下手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项观察指标。结果两组术中淋巴结清扫组数、平均出血量、平均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下行肺癌根治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与传统胸腔镜下手术的术中情况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择在电视辅助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经皮穴位电刺激(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acupoint stimulation, TEAS)组和假经皮穴位电刺激组(Sham组),每组30例。TEAS组于麻醉诱导前30min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合谷穴、内关穴、后溪穴及支沟穴,电刺激持续至手术结束。Sham组于上述穴位贴电极片,但不给予电刺激。分别于手术前30min(T1)、单肺通气1h(T2)、手术结束后双肺通气10min(T3)及术后24h(T4)采集颈内静脉血,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清IL-6、IL-10、TNF-α浓度;记录术后3d内的肺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拔除胸管时间和平均住院日。结果 与Sham组比较,TEAS组血清IL-6及IL-10浓度在手术结束双肺通气10min时均显著降低(P<0.05);组内比较,两组患者血清IL-6及IL-10水平在手术结束双肺通气10min时均高于术前(P<0.05);两组术后肺部并发症、胸管拔除时间及平均住院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皮穴位电刺激可降低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术中炎性因子的表达,可能对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肺保护存在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