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的穿刺方向、穿刺效果及术中技巧.方法:385例各类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采用艾贝尔型双腔深静脉导管,起始穿刺进针点位于右锁骨中段下1.0~1.5 cm处,首先从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为穿刺方向进针,穿刺失败者改右锁骨下静脉为穿刺方向进针,再失败者改行左锁骨下静脉置管,观察操作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结果:385例均穿刺成功,第一种穿刺方法导丝置入困难几率、手术操作时间及导管留置时间均显著优于后两种穿刺方法.结论:锁骨下静脉置管术采用右锁骨下静脉与颈内静脉交界处为穿刺方向的穿刺方法,手术操作时间较短,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穿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曹金梅 《中外医疗》2008,27(30):141-142
深静脉置管是目前最受推崇的静脉插管方式,其主要包括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穿刺王管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又分锁骨上方和下缘两种进针定位方法.谨慎选择合适的部位,熟悉深静脉解剖位置与走向,优质护理,能够延长导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锁骨上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可行性与优点。方法随机选择新生儿手术1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内侧0·3~0·5cm,锁骨上约0·5cm,穿刺针针体与冠状面呈向前10°~15°,与矢状面呈40°~50°,针尖指向锁骨内1/3段中点。结果穿刺总成功率93·7%,首次穿刺成功率68·7%,进针深度(1·20±0·22)cm,全部顺利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无气胸、无误穿动脉、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结论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技术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改良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的效果。方法将120例患者按置管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及改良组,各60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方法行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改良组采用改良右侧锁骨下深静脉穿刺置管术。观察两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常规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及置管操作时间均要好于改良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进的右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进针点及进针方向较充分考虑了胸廓的变异及颈部血管的走向差异,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简道林 《陕西医学杂志》2002,31(12):1080-1081
目的 :探讨以斜角肌间沟为解剖标志的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方法。方法 :40例右侧穿刺成年患者 ,仰卧头低位。左手食指扪清并按压住斜角肌间沟中下部 ,于锁骨上约 2 cm,紧靠食指前端的前斜角肌外缘进针。针干经前斜角肌浅面 ,胸锁乳突肌深面 ,与矢状面成 45o角 ,针尾低于冠状面 1 0~ 1 5o,朝胸锁关节稍外侧进针 ,J形导丝法置管 1 2 cm于体内。结果 :1次和 3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 90 %和 97.5% ,进针深度 4.2± 0 .6 cm。结论 :以斜角肌肌间沟为进针解剖标志的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解剖标志易于确定 ,成功率高 ,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病历资料 患者,男,78岁,体重85kg.因慢性肾衰入院,需血液透析治疗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入室时BP 150/90mmHg,HR 94次/分,心电图及其他化验结果正常.选择锁骨下进路行右锁骨下静脉穿刺,以右锁骨中点下方1cm处为穿刺点,沿锁骨后方进针,顺利在位,回血通畅,经导丝引导置入血透双腔深静脉导管,置管顺利,接输液通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的安全性及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有中心静脉置管适应证的患者120例,分为锁骨上入路组(A组)、锁骨下入路组(B组)和颈内静脉穿刺组(C组),每组40例。A组患者准备体位后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右侧行锁骨上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B组患者常规准备后行右侧锁骨下入路锁骨下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C组患者常规准备后选择右侧颈内静脉穿刺进针回抽见血,确定在静脉后置管。比较3组患者穿刺成功率、误入动脉发生率、神经异感发生率、气胸发生率、置管后导管留置时间、穿刺点疼痛、活动是否受限。结果:穿刺成功率A组患者高于B组和C组。误入动脉发生率A组和C组患者低于B组。神经异感发生率A组和B组患者低于C组。气胸发生率A组和C组患者低于B组。导管留置时间A组患者高于B组和C组。穿刺点疼痛C组患者明显高于A组和B组。活动受限发生率A组患者低于B组和C组。结论:经锁骨上入路给予患者锁骨下静脉置管穿刺的成功率高,并发症少,置管后患者舒适度高,尤其适用于危重患者和导管留置时间较长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向志碧  鲁冬梅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4-1114
目的:探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技术操作及肿瘤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对侧,常规消毒,铺巾、局麻后,穿刺针从锁骨中点至中外1/3点锁骨下1~2cm范围内穿刺,针尖指向胸锁关节内上缘,针干与胸壁里15°~30°进针,回抽到静脉血后置入硅管,固定。结果:482例中穿刺成功率98.9%,平均留置导管时间56d,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6%。结论: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操作安全,成功率高,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危重症抢救中的应用,寻求适用于危重症患者抢救中最优的中心静脉置管入路方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3月至2013年3月我中心900例危重抢救患者中心静脉置管术临床资料,其中采取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20例,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80例,通过对两种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一针穿刺成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336例(80%);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456例(95%);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69例(16.4%),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20例(4.2%)。结论在危重症抢救中锁骨下静脉穿刺入路方式中心静脉置管术在快速穿刺成功率及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颈内静脉穿刺入路方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锁骨下深静脉置管与股静脉置管在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纳入2011年10月~2013年11月共62例行深静脉置管术患者,按穿刺置管方法不同分为两组,A组37例行股静脉置管术,B组25例行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比较两种深静脉置管术的首次穿刺成功率、置管完成时间、误穿动脉率、并发症、留置导管时间、导管相关感染率、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病人舒适度。结果股静脉置管术与锁骨下深静脉置管术相比,首次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完成时间短,误穿动脉率低,并发症少,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导管相关感染率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高,病人舒适度差。结论临床若保留深静脉置管时间比较短(<3天),选择股静脉置管术简便、风险低、并发症少,对抢救急危重病人有临床应用价值;而对需较长时间深静脉置管患者,则选择锁骨下静脉置管较为合适。  相似文献   

11.
患者 男性,28岁,因急性水肿型胰腺炎收入院治疗,入院后决定行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穿刺前胸片无异常。取平卧位、头转向右侧,左肩胛稍垫高使肩后展,使用德国产的中心静脉穿刺套针及导管,于左锁骨中点内侧1cm锁骨下进针,点胸廓平面成15°朝同侧胸锁关节后方向入针6cm,顺利回抽出静脉血,退出针蕊,插入导管6cm后遇阻力,稍用力插管后阻力消失,导管顺利插入15cm并固定,补液通畅,病人无不适。置管后4小时病人开始气促、心悸。体查:R30次/分,紫绀,气管右侧移位,左肋间增宽、饱满,左胸廓语颤减弱,叩诊实音,呼吸音消失。即复胸平片示左胸大量积液。行左胸腔穿刺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颈内与锁骨下入路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中的应用,为临床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的入路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随机将102例输液港植入术患者分为A组(颈内入路组)与B组(锁骨下入路组),两组患者均在清醒状态下局部麻醉后穿刺植入输液港,A组取右侧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缘,锁骨上1 cm以上任何一点作为穿刺点,穿刺针与躯体冠状面方向10~ 15°,与矢状面35 ~45°,与锁骨成10~15°,针尖指向气管或对侧的锁骨;B组取右侧锁骨外1/3距锁骨下3 cm为穿刺点,穿刺针贴锁骨下缘指向胸骨上窝.观察两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与并发症(动脉损伤、导管异常)发生率.结果 A组置管成功率(93%)高于B组(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并发症发生率(13.3%)高于A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颈内静脉入路应作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置管的首选路径.  相似文献   

13.
陈琼辉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4):667-667
我科自1998年以来开展深静脉穿刺置管,为临床抢救各类病人创造了一定条件,并作出实际贡献,详细资料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深静脉多选用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和股静脉,576例病人中颈内静脉穿刺占多数486例,锁骨下静脉穿刺4例,股静脉穿刺86例,年龄5个月~80岁。其中颈内静脉穿刺中10例误穿颈动脉,锁骨下静脉穿刺中1例误穿锁骨下动脉,其余全部成功,无并发症发生。1.2操作方法1.2.1颈内静脉穿刺多选用前路进针,病人头低脚高位,胸部垫一小枕,头转向对侧,于右侧胸锁乳突肌内侧平环状软骨,左手摸到颈内动脉搏动处,右手持针于动脉处旁开约0.5cm进…  相似文献   

14.
对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的方法进行改进。方法 :穿刺点在锁骨中点下缘下方的 1cm,并偏外侧 1cm,方向指向胸锁乳突肌胸骨头与锁骨形成的夹角平分线上 1cm处 ,紧贴锁骨进针行针 ,置管深度为 12~ 15 cm。结果 :经锁骨下行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各类患者共 2 15 8例 ,穿刺总成功 2 138例 ,占 99.0 7% ,穿刺失败 2 0例 ,占 0 .93% ,失败原因包括上胸部畸形、出血倾向、导管质量、操作技术等。导管放置时间最短 3d,最长 15 6 d。本组并发症共 30例 ,占 1.39% ,包括气胸、误入动脉、误入淋巴管、局部出血、上肢肿胀、心慌气急、耳…  相似文献   

15.
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在新生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我院新生儿科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的应用经验,探讨其临床应用及管理。方法选择适宜新生儿18例,采用Arrow小儿中心静脉插管套件从锁骨下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下方,偏外约0.5cm,导管置入深度为3-6cm,术后以胸部摄片确定并调整导管深度。结果穿刺总成功率83.3%,全部顺利插入中心静脉导管,未观察到严重并发症。结论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技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新生儿。  相似文献   

16.
全麻下对患者实行创伤性操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患者的痛苦,完全消除心理忧虑,并提供良好的解剖操作讲解的带教机会。深静脉置管是相对复杂且可能并发较严重并发症的损伤性操作。肥胖患者深静脉置管就更加有一定难度。为此我院在2005年1月开始对肥胖手术患者实行锁骨下静脉锁骨上穿刺,取得一定经验,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取60例肥胖手术患者,男39例,女21例。年龄8岁~76岁,平均体重73.6kg,平均身高158.3cm,平均BMI29.37kg/m2。1.2穿刺部位与方法全麻后将患者头转向左侧,穿刺点选右侧锁骨中点内侧约一至两横指(1.0cm~2.0cm),该点正上方两横指处或锁骨与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形成夹角的角平分线上距顶点1.5cm~2.0cm处。患者平卧,床头低约10°~15°以使静脉充盈,头转向对侧,肩胛肩区垫一薄枕,患者右手紧贴躯干放置,使右侧颈肩区域充分伸展,暴露锁骨锁骨上窝。消毒铺巾于选好的穿刺点穿刺,取内含1m肝素化生理盐水的穿刺针,针干与锁骨或矢状面(中线)呈45°夹角,于冠状面水平或略向前偏15°,进针朝向胸锁关节紧贴锁骨后方带负压行进,通常进针1.5cm~2.0cm即可进入静脉[...  相似文献   

17.
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在危重患者中应用的方法及特点.方法 我院2008年3月~2010年3月ICU病房内需深静脉置管的重症患者96例,在超声引导下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术.结果 常规选择右侧共86例,体位受限者选择左侧共10例,一次穿刺成功86.5%(83/96),二次穿刺成功10.4(10/96),三次穿刺成功3.1%(3/96),总成功率100%.结论 深静脉穿刺置管是危重患者急救复苏的关键,超声引导锁骨下静脉置管术快速、安全、成功率高,可作为危重患者深静脉置管的首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皮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技术特点及应用于成年人及小儿的可行性.方法:随机选择拟行各种大手术或长期全胃肠外营养的成人患者194例,儿童、婴儿136例,新生儿16例,采用自行设计的锁骨上、锁骨中点内侧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进针点位于锁骨中点内侧约0.5 cm(成人)或0.3 cm(小儿),锁骨上0.5~1 cm.穿刺针与冠状面呈向前10°~15°,进针方向指向锁骨内1/3段的中点.用J型引导钢丝外套法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结果:成人组总穿刺成功率100%,首次穿刺成功率88.6%(172/194);儿童及婴儿组总穿刺成功率98.52%(134/136),首次穿刺成功率84.51%(115/136);新生儿组总穿刺成功率93.7%(15/16),首次穿刺成功率68.7%(11/16).穿刺成功的343例全部置管顺利.无穿破动脉、无血肿、气胸和臂丛神经损伤出现.结论:经皮锁骨上、锁骨中点新进路行锁骨下静脉置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技术,可用于成人、儿童、婴儿和新生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常规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5年5月-2007年6月本院实施经验性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两组均采取锁骨下入路,观察组在彩色多普勒引导下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经验性盲穿在穿刺失败的相应的对侧再次实施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比较两组置管一次性成功率、总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所应用的时间。结果:观察组一次性成功率(100%)显著高于对照组(35.7%)(P〈O.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手术总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引导下对经验性锁骨下穿刺置管术失败患者再次穿刺置管的成功率其效果明显优于再次经验性盲穿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术。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医用材料应有尽有.传统的浅静脉穿刺,已逐渐被深静脉穿刺所替代.深静脉置管术己广泛应用到各类危重患者的监测治疗和抢救中,此法不受药液浓度与渗透压限制,能适应各类患者,且操作易掌握,保留时间长,深受临床医务工作者的认可.深静脉穿刺途径有: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和股静脉.锁骨下静脉穿刺时,根据进针的部位不同,又分为锁骨上路锁骨下静脉穿刺和锁骨下路锁骨下静脉穿刺法两种方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