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急性热应激对大鼠节律基因Per2mRNA昼夜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暴露组。对照组:置于室温24℃环境中;热暴露组:环境温度为32℃,经7 d热暴露后,采用体温遥感技术监测大鼠体温变化,测定大鼠脑垂体与肾上腺的相对质量及肝脏Per2 mRNA昼夜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热应激对大鼠体温和体质量无影响,但可增加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的相对质量,并可显著抑制节律基因Per2 mRNA在夜间的表达水平。结论急性热应激可干扰Per2 mRAN的昼夜节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热应激对大鼠节律基因Per2 mRNA昼夜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热暴露组。对照组:置于室温24 ℃环境中;热暴露组:环境温度为32 ℃,经7 d热暴露后,采用体温遥感技术监测大鼠体温变化,
测定大鼠脑垂体与肾上腺的相对质量及肝脏Per2 mRNA昼夜的表达水平。结果急性热应激对大鼠体温和体质量无影响,但
可增加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的相对质量,并可显著抑制节律基因Per2 mRNA在夜间的表达水平。结论急性热应激可干扰
Per2 mRAN的昼夜节律性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长度的热暴露对大鼠体温、体重及应激器官重量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热暴露组。对照组大鼠置于室温24℃的环境中;热暴露组大鼠环境温度为32℃,分别进行7、14、35d的热暴露;采用体温遥感技术监测大鼠体温变化,并摘取其脑垂体及肾上腺等器官为实验标本。结果热暴露对大鼠的体温和体重无影响(P>0.05);7d热暴露可增加大鼠脑垂体和肾上腺的相对重量(P<0.05),而14d和35d的热暴露对大鼠脑垂体及肾上腺的相对重量无影响(P>0.05)。结论长时间的热暴露可使大鼠机体对热环境产生热适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指标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大鼠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糖尿病组(DM,n=7)、糖尿病褪黑素治疗1组(DM Mel1,n=6)和糖尿病褪黑素治疗2组(DM Mel2,n=6).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DM Mel1组给予10 mg/kg褪黑素灌胃,DM Mel2组给予0.2 mg/kg褪黑素灌胃,正常对照组和DM组每天灌胃等体积的2%乙醇溶液.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体质量、双侧肾上腺质量/体质量值,比色法检测血丙二醇(MDA)含量,酶学法检测血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DM组大鼠血糖水平、双侧肾上腺质量/体质量、MDA、TC、TG 、CRH、ACTH、CORT水平显著升高(P<0.01),体质量明显减轻(P<0.01);与DM组相比,DM Mel1组和DM Mel2组大鼠血糖、双侧肾上腺质量/体质量、MDA、TC、TG显著降低(P<0.01 或P<0.05),体质量明显升高(P<0.01或P<0.05),DM Mel1组大鼠血CRH、ACTH、CORT水平显著降低(P<0.01),DM Mel2组大鼠血CORT水平显著降低(P<0.05),DM Mel2组大鼠血CRH、ACTH水平没有明显改变.结论:褪黑素可以降低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水平,改善糖、脂肪代谢紊乱,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对实验性糖尿病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鼠在焦虑状态、高强度运动下血清神经肽Y(NPY)、皮质酮(CORT)、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浓度的变化及相互影响. 方法:用大鼠模拟水上漂浮引发焦虑状态,用跑台奔跑模拟大强度运动.将大鼠随机分为水上漂浮组(A组)、水上漂浮并高强度运动组(B组)、对照组(C组),每组12只,均为10周龄雄性大鼠.A组在人工造浪水池中接受连续180 min的水上漂浮,并加以猫恐吓;B组在前述A组的处理基础上继续给予连续奔跑120 min;C组除与A组、B组同时禁食、水外不给任何应激.实验结束后测定NPY、CORT、ACTH水平.结果:与C组相比,A组NPY浓度降低(P=0.026),ACTH水平略降低、CORT水平略升高,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相比,B组NPY、CORT浓度升高(P=0.032;P<0.01),而ACTH水平降低(P=0.033);与A组相比,B组NPY、CORT浓度均升高(P<0.01). 结论:急性心理应激导致焦虑状态,使NPY水平降低,从而影响ACTH的释放,但若予以单次大强度运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被激活,在运动与皮质激素双重作用下,NPY降低的趋势可逆转并显著增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重慢性应激对大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HPA)轴的影响,探讨穴位埋线对衰老的干预作用.[方法]选用健康3月龄SD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组、复合衰老组、复合衰老加埋线组.空白对照组仅给予6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D-半乳糖腹组给予6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剂量为120 mg· kg-1· d-1).复合衰老组给予6周腹腔注射D-半乳糖(剂量为120 mg· kg-1· d-1),同时从第3周开始给予制动应激,应激每天1次,共应激4周;从第3周开始进行噪声刺激,每天1次,每次30 min,共4周;从第3周开始,进行昼夜颠倒的光刺激,共4周.复合衰老加埋线组造模方法同复合衰老组,另外每周埋线1次,共6周.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血,并取出下丘脑及垂体,检测每组大鼠与HPA轴相关的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血清皮质醇(CORT)的含量.[结果]①各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D-半乳糖组比较,复合衰老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复合衰老组比较,复合衰老加埋线组大鼠垂体ACTH水平显著降低(P<0.05).②各组大鼠血清CORT水平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大鼠血清CORT水平显著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D-半乳糖组比较,复合衰老组大鼠血清CORT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复合衰老组比较,复合衰老加埋线组大鼠血清CORT水平显著降低(P<0.05).③各组大鼠下丘脑CRH水平的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D-半乳糖组大鼠下丘脑CR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D-半乳糖组比较,复合衰老组大鼠下丘脑CRH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复合衰老组比较,复合衰老加埋线组大鼠下丘脑CRH水平显著降低(P<0.05). [结论]穴位埋线可减缓多重慢性应激下衰老模型大鼠HPA轴的亢进状态,最终延缓衰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观察手针与电针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mRNA表达及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影响的差异,探讨手针与电针干预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模型组、手针组、电针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RT-PCR)方法检测下丘脑CRH mRN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ACTH、CORT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血清CORT和ACTH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下丘脑CRH mRN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P<0.01);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血清CORT表达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针组与电针组大鼠血清ACTH表达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 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表现出HPA轴功能亢进,手针和电针均可以下调HPA轴功能,拮抗HPA轴功能亢进可能是手针和电针发挥抗抑郁治疗作用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雄性去势大鼠血清促肾上腺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激素(ACTH)和皮质醇(CORT)的检测以及肾上腺皮质形态结构的观察,探讨摩腹对去势大鼠HPA轴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摩腹组、模型对照组、空白摩腹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10只.模型组接受去势手术,空白组不做处理.造模后第3周对模型摩腹组和空白摩腹组进行干预,隔日1次.于造模后第3,13周采集大鼠血清,ELISA法检测CRH、ACTH、CORT水平;第13周取肾上腺皮质组织HE染色并观察形态结构.结果 第13周两模型组体质量均比空白组高.模型对照组CORT含量较空白对照组低,模型摩腹组CORT含量较空白摩腹组低且较模型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大鼠CRH、ACTH含量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摩腹可改变雄性去势大鼠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对正常大鼠无此效应,认为这与机体状态和摩腹的局部作用有关.摩腹可作为一种日常改善男性更年期症状的保健手法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
林明霞  李宝梅  朱春燕 《浙江医学》2022,44(12):1255-1260
目的探究唑吡坦对慢性睡眠剥夺老年失眠大鼠神经递质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将60只32周龄SD大鼠随机分为环境对照组、模型组、唑吡坦低、中、高剂量组(0.52、1.05、2.10mg/kg)和阳性药组(艾司唑仑0.50mg/kg)。除环境对照组外,其余大鼠均建立慢性睡眠剥夺失眠模型,干预14d并记录大鼠体质量变化和睡眠状况,比较大鼠脑系数;旷场实验和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行为学变化,ELISA法检测下丘脑神经递质[多巴胺(DA)、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以及血清下HPA相关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水平,Westernblot法检测大鼠下丘脑A型γ-氨基丁酸受体(GABAAR)、5-HT1A受体(5-HT1AR)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环境对照组大鼠体质量呈逐渐升高趋势,其余各组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治疗后唑吡坦中、高剂量和阳性药组大鼠体质量均高于模型组(均P<0.05)。与环境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系数降低(P<0.05),5min内运动距离和中央运动时间升高(P<0.05),90s内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停留时间减少(P<0.05),血清CRH、ACTH、CORT水平升高(P<0.05),下丘脑DA、NE水平升高(P<0.05),5-HT水平降低(P<0.05),GABAAR、5-HT1A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唑吡坦中、高剂量和阳性药组大鼠脑系数升高(均P<0.05),5min内运动距离和中央运动时间降低(P<0.05),90s内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原平台象限停留次数、停留时间增加(P<0.05),血清CRH、ACTH、CORT水平降低(P<0.05),下丘脑DA、NE水平降低(P<0.05),5-HT水平升高(P<0.05),GABAAR、5-HT1AR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唑吡坦可提高老年慢性睡眠剥夺失眠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改善睡眠,与调节下丘脑神经递质紊乱和血清HPA相关激素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柴郁地仙方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PDD)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3~4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及柴郁地仙方高、中、低剂量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不予去势,其余组行卵巢去势术后孤养并予以28 d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建立PDD模型,造模同时各组分别予柴郁地仙方、盐酸氟西汀和戊酸雌二醇混悬液及0.9%Na Cl溶液连续灌胃28 d。观察应激过程中大鼠行为学及体质量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增长缓慢,旷场水平得分及糖水偏好率相对于假手术组均明显降低(P0.01);血清中CRH、ACTH、CORT含量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柴郁地仙方高、中、低剂量组大鼠旷场水平得分、糖水偏好率及体质量均明显升高(P0.01),血清中的CRH、ACTH、CORT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柴郁地仙方可能通过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调节作用而起到治疗围绝经期抑郁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3.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4.
浅谈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以经验交流的方式,阐述影响放疗摆位精度的各种相关因素,以最大努力去消除或减少放疗摆位误差,提高放疗摆位的精度,同时达到与放疗界其他同行的共勉的愿望。  相似文献   

15.
阴道炎1236例病原检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236例阴道炎患者的阴道分泌物作直接镜检和病原菌分离培养检查;结果,细菌感染900例,念珠菌234例,滴虫102例。900例细菌经鉴定;葡萄球菌300例,阴道加特纳菌276例,淋病奈瑟菌170例,其它细菌124例。结果表明,葡萄球菌,阴道加特纳菌,淋病奈瑟菌是细菌性阴道炎最常见的致病菌。  相似文献   

16.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36):77-79
目的探讨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科在2010年1月~2017年9月收治的73例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治疗,对患者术区肿胀消退、术后伤口感染、伤口愈合、牙龈再附着、术后复发、骨质改建、骨质修复等情况随访观察。结果 73例患者术后肿胀消退时间为1~4 d。73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伤口感染,伤口均一期愈合。所有患者牙龈再附着情况好,术后均未见复发。术后未见并发症。骨质改建效果好,骨质修复的效果因影像学资料过少,缺乏客观依据,暂不下有效结论。结论对上颌骨牙源性囊肿患者进行囊肿彻底刮除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良好,值得在临床治疗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壳多糖脱乙酰度测定的减量法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实验评价碱量法的精准度及样本含潮量等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并对汪氏推荐计算公式和本文作者提出的改良公式作出评价。结果:碱量法测定壳多糖脱乙酰度受样本性状、含潮率、反应体系中酸量的影响。改良公式更能反映样本实际脱乙酰度。结论:碱量法简便易行,评价指标在可接受范围,可用于壳多糖研制中的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9.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动态观察扩张兔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方法:选用2--3kg新西兰大白兔64只,分为2大组,快速扩张组和常规扩张组,每组32只,每大组再分为4组,为扩张完成后即时、1周、12周、24周组。每组8只,其中4只为实验组,另4只植入扩张器不扩张作为对照组。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皮肤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皮扩张后经历--由扩张刺激引起的创伤至完全修复的过程。扩张后即时真皮中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功能由静止转向活跃,胶原纤维碎裂成片,弹力纤维部分断裂,炎症细胞浸润;扩张后1周常规扩张组基底膜连续性基本恢复。显示成纤维细胞合成功能活跃。扩张后12周、24周,成纤维细胞趋于稳定、形态狭长,部分胶原排列紊乱,部分有似癜痕样改变。结论:扩张刺激可致兔皮肤创伤。扩张后真皮不可完全修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