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PPARγ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和宫颈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在子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与子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Envision二步免疫组化法进行染色,检测54例CIN和43例子宫颈癌石蜡包埋组织中PPARγ的表达,以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作为对照进行研究。结果:PPARγ在CINⅠ-Ⅱ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4.12%(15/34),在CINⅢ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5%(15/20),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8.37%(38/43),在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率为5.63%。从慢性子宫颈炎、CIN到子宫颈癌,PPARγ的表达呈递增趋势,与正常宫颈组织相比,CIN及子宫颈癌中PPARγ的表达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在CIN及子宫颈癌组织中PPARγ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检测PPARγ有可能成为预测宫颈癌发展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P16蛋白在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诊断子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58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2例子宫颈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及10例正常子宫颈的P16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正常子宫颈鳞状上皮及子宫颈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0%(0/22)。CIX Ⅰ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9.2%(9/13),均表现为弱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主要为胞浆表达:CINⅡ阳性表达率为88.9%(16/18),主要表现为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为胞核/浆共同表达:CINⅢ(原位癌)阳性表达率为100%(27/27),主要表现为强阳性表达,表达方式为胞核/浆共同表达,以胞核表达为明显。P16蛋白在CIN中总阳性表达率为89.7%(52/58),与对照组(正常子宫颈及鳞状上皮反应性增生组)阳性率为0%(0/2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16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与CIN的分级关系密切,尤其是高度CIN可作为一个免疫组织化学标志物,辅助诊断CIN。  相似文献   

3.
陈利友  姚济芬  石一复 《浙江医学》2006,28(7):519-522,525
目的 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HPV16/18)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感染情况及与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关系。方法 用原位杂交法检测HPV16/18在60例子宫颈癌(鳞癌40例、腺癌20例)、29例宫颈上皮内肿瘤(CIN)和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HPV16/18感染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并以CD34抗原作为血管内皮细胞标记,测定其微血管密度。结果 HPV16/18在子宫颈鳞癌、腺癌、CIN和正常子宫颈组织中感染率分别为67.50%(27/40)、35.00%(7/20)、68.97%(20/29)、6.25%(1/16)。HPV16/18感染率鳞癌组与腺癌组和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而鳞癌组与CIN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宫颈病变的进展,MVD逐渐增大,VEGF的阳性表达率渐增高。MVD在以上5种组织间相比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均P〈0.01)。VEGF在子宫颈鳞癌、腺癌、CIN、正常宫颈组织细胞质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5.00%(38/40)、100.00%(20/20)、82.80%(24/29)、18.80%(3/16)。病变患者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HPV16/18感染与VEGF表达呈正相关(r=0.245,P〈0.05),而与MVD无相关性(r=.04,P〉0.05);VEGF的表达与MVD无相关性(r=0.01,P〉0.05)。淋巴转移阳性者MVD的表达量较阴性者高(P〈0.05)。结论 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HPV16/18的感染起一定的作用,MVD与VEGF在子宫颈组织的不同病变中的表达均有差异性,推测VEGF有促进子宫颈癌组织血管形成作用,MVD与子宫颈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HPV16/18感染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而有利于子宫颈癌组织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FHIT基因在子宫颈癌和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和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39例CIN,16例正常子宫颈组织标本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发生及与子宫颈癌的病理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及子宫颈癌 组织中均有表达,其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高于CIN和子宫颈癌组织(P<0.01),CIN组织中高 于宫颈癌组织(P<0.01);FHIT蛋白在CIN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宫颈鳞癌组织(P<0.01) ,在宫颈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率高于鳞癌组织(P<0.0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高于 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FHIT蛋白在各级CIN组织中、不同组织学分级的宫颈癌组织中及不同临床分期的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 (P>0.05)。结论:FHIT基因与宫颈癌的发生和演进有关,可以作为临床监测CIN病变转归和判断子宫颈癌预后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宫颈癌中p53、p21WAF1/CIP1、MDM2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子宫颈鳞状细胞癌中p53、p21^WAF1/CIP1、MDM2的表达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p53、p21^WAF1/CIP1及MDM2在43例子宫颈鳞状细胞癌、20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正常对照组中的表达,高危HPV16DNA的检测应用原位杂交法。结果:HPV16、p53、p21^WAF1/CIP1和MDM2在子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6.51%、34.88%、30.23%、25.58%;在CIN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5%、60%、15%;HPV16在对照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为6.67%,p53、p21^WAF1/CIP1和MDM2未见阳性表达。HPV16、p53、p21^WAF1/CIP1在3种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M2在3种不同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53、p21^WAF1/CIP1和MDM2在子宫颈癌HPV阳性组和阴性组间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21^WAF1/CIP1蛋白表达与p53有关(P〈0.05),MDM2蛋白表达与p53无关(P〉0.05)。结论:在HPV16感染的子宫颈癌中,p53的转录功能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颈癌组织中磷酸化蛋白激酶B(p-PKB)的表达及其在子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1例子宫颈癌组织、3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和2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p-PKB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子宫颈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PKB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CIN组织和正常子宫颈组织(P<0.05)。p-PKB蛋白的表达与子宫颈癌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p-PKB蛋白在子宫颈癌中过表达可能参与子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脆性组胺酸三联体基因(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蛋白在子宫颈癌及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 ,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链接(SP)法检测35例宫颈癌和58例CIN组织中FHIT蛋白的表达,并以20例正常宫颈组织作正常对照,比较不同组织学分级CIN、不同分化子宫颈鳞癌及正常宫颈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结果: FHIT蛋白在正常宫颈、CIN和宫颈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0%、74.1%、25.7%,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减弱或缺失,从正常宫颈组织→CIN→宫颈浸润癌,FHIT表达呈逐渐降低或缺失的趋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FHIT阳性表达率:CINⅠ~Ⅱ级(84.4%)高于CINⅢ级(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鳞癌(35.3%)高于中低分化鳞癌(1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汉族(50.0%)明显高于维吾尔族(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HIT蛋白表达降低或缺失在宫颈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FHIT可能可以作为一种新的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和EB病毒(EBV)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对130例CIN(CIN1 50例,CIN2 40例,CIN3 40例)、子宫颈癌10例、子宫颈湿疣样病变10例、子宫颈正常黏膜10例的HPV(高危型16/18、低危型6/11)和EBV进行检测.结果:HPV16/18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44.0%、37.5%和62.5%,子宫颈癌为8/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1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6/11在CIN1、CIN 2、CIN3的表达率分别是36.0%、52.5%和70.0%,在子宫颈癌中的表达是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9/10,子宫颈正常黏膜3/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V16/18和HPV6/11在CIN1、CIN2、CIN3中联合表达率分别为26.0%、22.5%和50.0%,子宫颈癌为6/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7/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2/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BV在CIN1、CIN2、CIN3的阳性表达率分别是24.0%、12.5%和22.5%,子宫颈癌为3/10,子宫颈湿疣样病变为0/10,子宫颈正常黏膜为0/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感染是引起CIN的主要致病因子,临床上往往是多种亚型混合感染.EB病毒在CIN和子宫颈癌表达的意义仍有争议.  相似文献   

9.
p16及Ki67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p16及Ki67在子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p16及Ki67在12例正常宫颈组织、24例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Ⅱ~Ⅲ及55例子宫颈癌中的表达.结果 p16及Ki67在正常宫颈组织、CINⅡ~Ⅲ及子宫颈癌中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8.33%、70.83%、87.27%和16.67%、87.5%、90.90%.CINⅡ~Ⅲ、子宫颈癌与正常子宫颈组织相比,p16及Ki67表达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CINⅡ~Ⅲ和子宫颈癌中p16的表达与Ki67表达呈正相关(P<0.01).p16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结论 p16和Ki67联合检测可能早期发现子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10.
Zhang SL  Li N  Ma L  Jiang T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1):2916-2919
目的 探讨RASSF1A mRNA在子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子宫颈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及其与HPV-16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56例子宫颈癌组织、36例子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组织和20例子宫颈正常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同时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子宫颈癌组织中HPV-16感染情况。结果 正常宫颈、CIN和子宫颈癌组织中的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分别为0%(0/20)、22.2%(8/36)和50.0%(28/56)。晚期(Ⅲ~Ⅳ期)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82.4%)明显高于其在早期(Ⅰ-Ⅱ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率(35.9%)。子宫颈鳞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63.3%)明显高于其在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缺失率(34.6%)(P〈0.05)。子宫颈癌组织低分化组的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率(70.8%)明显高于其在中、高分化组(37.5%)中的表达缺失率。子宫颈癌组织中RASSF1A mRNA的表达缺失与HPV-16感染呈负相关(P〈0.05),且这种关系在子宫颈腺癌中表现的更加明显。结论 RASSF1A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在子宫颈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ERK2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宫颈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80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ERK2蛋白的表达.结果:ERK2在宫颈癌中阳性表达率为75.00%,明显高于正常宫颈组织的13.33%(P<0.01).ERK2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分化程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2.
郭伟平  王泽华 《医学争鸣》2006,27(15):1434-1437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7kip2和细胞周期素E(cyclin E)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临床病理及预后的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p57kip2和cyclin E在48例宫颈癌、1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15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 结果: p57kip2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低于正常组(93%)和CIN组(7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cyclin E在宫颈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77%,明显高于正常组(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 在宫颈癌组织中p57kip2和cyclin E的表达呈负相关(r=-0.597, P<0.01). p57kip2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及肿瘤直径有关(P均<0.05);cyclin E的表达与病理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P<0.05). Kaplan-Meier单因素分析宫颈癌患者生存时间与p57kip2,cyclin E阳性表达有关(P<0.01,P<0.01). 结论: p57kip2的低表达或缺失和/或cyclin E的高表达可能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与不良预后有关,两者在宫颈癌细胞周期调控中可能存在着负反馈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13.
彭慧霞  宗璐  曲群 《陕西医学杂志》2004,33(11):987-989
目的 :探讨 CD44v6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对 1 0例正常宫颈上皮、1 6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 ( CIN)、1 0例原位癌及 30例宫颈浸润癌标本中 CD44v6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正常宫颈组织中 ,CD44v6无阳性表达。在宫颈CIN→原位癌→宫颈浸润癌中 ,阳性表达呈上升趋势。CD44v6阳性表达率与临床分期、病理分级呈正相关 ,有淋巴结转移者 CD44v6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可作为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p16INK4A能否作为宫颈癌、宫颈癌前病变标志物及其与HPV16、18型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检测p16INK4A在宫颈脱落细胞中表达.同时,采用FQ-PCR技术检测HPV16、18型DNA.结果:9例宫颈鳞状细胞癌P16INK4A表达均为阳性;45例LSIL,44例P16INK4A表达为阳性,仅1例为阴性;38例的HSIL均为阳性;30例中ASC有10例阳性,20例正常宫颈及40例慢性宫颈炎,P16INK4A染色均为阴性.HPV16、18型DNA阳性率分别为8/9、31.1%、68.4%、33.3%.40例慢性宫颈炎HPV16、18型DNA阳性1例,正常宫颈细胞未检测出HPV16、18型DNA.结论:HPV16、18型DNA阳性率及阳性标本拷贝数愈高,P16INK4A表达的强度愈强.p16INK4A有望成为宫颈癌前病变诊断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EGFR和p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EGFR和p16表达在宫颈上皮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中表达的意义。方法:对正常宫颈上皮、CIN和宫颈癌组织共99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宫颈癌变过程中EGFR和p16蛋白进行研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GFR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p16蛋白在CIN和宫颈癌的表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结论:EGFR和p16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的发生有关,可作为评价子宫颈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6.
酶的活性及其与凹空细胞分型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eng B  Bian M  Sun A  Fan M  Chen Q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4):262-266
目的 研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及宫颈癌的组织和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变化,探索端粒酶激活与凹空细胞分型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重复扩增技术(TRAP),检测24例正常宫颈、34例宫颈炎症、78例CIN及16例宫颈癌的宫颈组织和脱落细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同时采用双盲法检测上述宫颈病变组织中凹空细胞的分布,并将其分为Ⅰ型和Ⅱ型。结果 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正常宫颈组织为16.7%(4/24),炎症组织为17.6%(6/34),CIN1组织为51.6%(16/31),CIN2组织为72.0%(18/25),CIN3组织为86.4%(19/22),宫颈癌组织为100%(16/16)。端粒酶阳性率CIN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及炎症组织(P<0.01);宫颈癌组织明显高于CIN组织(P<0.05);CIN3高于CIN1(P<0.05);而正常宫颈与炎症组织比,CIN1与CIN2比,CIN2与CIN3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相应的宫颈脱落细胞中端粒酶阳性率同组织标本比,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含Ⅰ型、Ⅱ型凹空细胞的宫颈病变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分别为66.7%和100%,两者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1)端粒酶的激活与宫颈癌及CIN的发展有密切关系。端粒酶可作为宫颈癌及CIN的标志物。(2)宫颈脱落细胞可以替代组织标本进行端粒酶活性检测。(3)端粒酶的激活与Ⅱ型凹空细胞的出现及HPV16/18感染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Biotin-labelled human papillomavirus (HPV) 16 type DNA probe was prepared by the techniques of molecular biology. And dot hybridization technique was used to detect the HPV 16 homologous sequences in the tissues DNA of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16 cases out of 28 of the huma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were positive. The positive rate was 57%. The other 4 cases of normal uterine cervix tissues were negative. Only 1 in 4 chronic cervicitis tissues showed positive. The HPV 16 plasmid DNA, as the positive control group, showed strong positive, while lambda-phage DNA was negative. The results have shown that the genome of the HPV actually exists in the tissue of the cervical carcinoma and that there i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rvical carcinoma and HPV infection. This experiment adopted the Biotin-labelled HPV 16 DNA probe. And it may provide us with a quick and sensitive method for investigation of the infection of HPV and its role in the carcinogenesis of cervic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18.
Using MAB-P21 as a probe, the expression of gene product was studied by immunohistochemical ABC method, ABC staining of gel electrophoresis and ELISA quantitative analysis. The expression of P21 was detected in 107 cases of uterine cervix tissues, among which 70 were cervical carcinoma, 30 were chronic cervicitis and 7 normal cervix.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obviously positive expression was noted in the specimens of cervical carcinoma and its positive rate was 72.8% (51/70). It was observed that the expression of P21 varied with grades of cell differentiation in cervical carcinoma. The level of P21 expression in high differentiated type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middle and low differentiated types. On the contrary, there was no detectable ras P21 in the normal cervix tissue and only 2 cases of cervicitis expressed positively (2/30). The results of ABC staining of electrophoresis showed that there was a P21 special staining band in cervical carcinoma tissues. And the contents of P21 protein were higher in cervical carcinoma than in normal cervix and cervicitis (t test, P less than 0.001). The expression of P21 was considerably enhanced in malignant tissue as compared with that in benign lesion.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检测人类黑色素瘤相关抗原A9(MAGE-A9)在正常宫颈和早期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早期宫颈癌中的致病机制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宫颈癌组织6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30例和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MAGE-A9的表达,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其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病理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等因素间的关系.另取20例宫颈癌、15例C1N、15例正常的新鲜组织,应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RT-qPCR)法检测不同宫颈组织中MAGE-A9基因及其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MAGE-A9在正常宫颈组织不表达,CIN及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5.00%、13. 33%、47. 8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在早期宫颈癌的表达与FIGO期、组织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有关,与年龄、组织类型无关.RT-qPCR结果提示,宫颈癌组织中的MAGE-A9表达量明显高于CIN及正常组织,宫颈癌组与正常组及CIN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而CIN与正常组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AGE-A9在正常宫颈、CIN及宫颈癌组织中均有表达,阳性表达率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增高,提示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MAGE-A9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在宫颈鳞癌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鳞癌中p16和Rb的蛋白表达。结果 :①p16蛋白的阳性反应主要在细胞浆 ,其阳性表达率随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 (G1~G3 )和临床分期 (Ⅰ~Ⅲ )而递减 (P<0 .0 5 ) ;②Rb蛋白的阳性反应在细胞核 ,其阳性表达率随病理分级G1~G3 递增 (P <0 .0 5 ) ,随临床分期Ⅰ~Ⅲ递减 (P >0 .0 5 )。③p16和Rb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呈负相关 (r =- 0 .430 1,P <0 .0 5 )。结论 :p16和Rb蛋白失活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其共同失表达可能为晚期事件 ,与不良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