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以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上升,如何在社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展开更精准有效的管理关乎我国人口健康和社会发展。本研究就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背景与发展,系统阐述其内涵、原则及方法,总结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并分析我国存在的不足和相关改进措施,探究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仍处于初期探索阶段,主要模式包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医院-社区-家庭联动模式与医养结合模式。相比之下,国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管理理念起步更早,创立了诸如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慢性病预防管理模式、创新型慢性病照护框架等一系列各具特色、行之有效的社区慢性病管理模式。上述管理模式对我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包括:系统高效地整合资源;根据社区人群的特点制定慢性病管理计划;注重居民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目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控制体系已取得明显进步,但依然存在着医疗资源配置结构性失衡和低效率、分级诊疗制度尚未完善、人群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能力欠缺等问题。未来仍需深入开展针对性的慢性病健康教育,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沟通机制,完善以家庭为单位的分级诊疗制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城乡社区居民慢性病流行现状,探讨适合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的防治策略。方法:建立健全慢性病社区综合防治政策和法规,创新管理模式,确立"大卫生"观念,建立职责明确、运转协调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网络和高质量、高素质的慢性病综合防治工作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社区慢性病防治的作用,保障慢性病防治措施的落实,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投资力度。结果:社区居民慢性病患病危险因素普遍存在;慢性疾病的发生与不良的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紧张而繁忙的工作等因素密不可分;无论在城市地区还是在农村地区女性群体慢性病患病率均高于男性。结论:普及健康相关知识,完善社区慢性病服务内容,积极开展社区综合防治是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郯城县居民死因构成及其顺位,为慢性病综合防治及公共卫生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1~2012年郯城县居民死因资料,采用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2011~2012年郯城县居民平均死亡率为591.83/10万,前5位死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伤害,占全死因的86.84%。结论脑血管病、心脏病、呼吸系统疾病、肿瘤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影响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伤害是造成居民寿命损失较为严重的疾病,是居民"早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今后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是加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龙州县水口镇旧街、共和村15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村民慢性病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预防控制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经常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龙州县水口镇旧街、共和村15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村民慢性病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预防控制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经常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巴林左旗居民的死因现状情况,确定其严重危害巴林左旗人群健康的疾病种类。方法 2011年巴林左旗人群死亡资料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死因登记报告信息系统,监测对象为全旗所有常住人口。死因分类标准按ICD-10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进行。结果 2011年死亡报告显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占绝大多数,排在前4位的死因均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分别是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2.0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巴林左旗居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在防治工作中应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开展有效的干预和预防的措施,从而才能有效地降低巴林左旗居民慢性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7.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零级预防”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8.
1.背景资料 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统称慢性病)是影响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质量的主要疾病,同时也是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的疾病.国内外实践表明,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和社区行动是防控慢性病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9.
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维红  李琦 《广西医学》2010,32(7):865-868
当今,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威胁社区居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代表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这些慢性病的致病因素多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心理素质、社会和环境因素有关。我国正快速进入人口老龄化与老龄人口高龄化的社会,据专家推算,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问题显得越来越严重,脑血管病作为主要的慢性病之一,死亡率不断上升,在全死因顺位中明显前移,据卫生部统计,1997年脑卒中已占城镇居民死因顺位的第二位,成为危害居民,尤其是老年人健康与生活质量的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为了解我市居民脑血管病死亡情况及其变动趋势,为脑血管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制工作提供参考,本文特对通州市1996-2003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报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我国的慢性病防治工作应开展以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慢性病综合防治,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降低危险因素的暴露水平,从而达到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健康基线调查,发现社区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其危险人群目前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疾病预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加强慢性病及其危险人群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围绕健康管理,强调健全管理机制、注重团队服务能力、体现服务人文温馨、严格质量控制与效果评价等;通过健康管理,逐步改变慢性病居民及慢性病危险人群不良生活方式与行为习惯,促进健康行为形成。  相似文献   

14.
杨添安  黎彬 《医学与社会》2011,24(3):59-61,6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以下简称"慢性病")有着病程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治疗费用高昂、负担沉重、临床危害大等特点。通过国内外文献调研和我国工作场所慢性病防控现状分析,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建议全社会接受大健康理念,政府应充分履行决策者与执行者的责任,企业领导层应认识到劳动力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盐田区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与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升高,同时了解到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方法:选择1 200份居民健康档案,并针对1 200位居民进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干预。同时与进行干预的1 200位居民进行对照。结果:干预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率、危险因素显著降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工作应该受到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以保证社区居民的健康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给居民的生命和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加重了社会的负担,成为不可忽视的公共卫生问题。将慢性病纳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规范管理是目前WHO公认的控制慢性病的有效举措。作者结合3年的基层实际工作经验,分析社区慢性病管理现状和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等为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我国居民健康的首要威胁。因此,开展慢性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科学评价慢性病的流行现状和变化趋势,有效制定慢性病防控策略和措施,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于2011~2013年分别开展了3次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核心指标专题调查工作,现将3次调查结果汇总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9.
凌小媛  韩一平 《中华全科医学》2012,10(10):1607-1609
随着人类科技的日益进展,经济的逐步发达,加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疾病谱、死因谱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和死亡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如不采取控制措施,慢性病将给我国居民健康带来重要威胁。慢性病死亡主要发生在低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1]。因此,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也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20.
黄德仁  梁永桓  余国洪 《吉林医学》2012,33(16):3464-3466
目的:探讨新江门市会区崖门镇居民健康情况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居民健康档案(包括个人基本信息表、健康体检表)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在3 188名居民健康调查中发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数为707例(22.18%),排列前6位分别为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血脂症、肥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冠心病。结论:以高血压病为切入点开展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规范化防治管理工作,以提高对这些疾病的防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