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业文  马维红  李琦 《华夏医学》2012,25(4):606-608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已成为社会组成中的重要群体[1]。据统计,2009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2.5%,65岁以上人口占8.5%[2]。老年人的适应能力下降,自我调  相似文献   

2.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目前,国内外已经大规模地开展了对慢病的健康管理的相关研究。现将相关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综述:健康管理的起源、定义及其在慢病中的实践研究与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国内外社区慢性病防治现状,探讨社区慢性病防治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为社区卫生服务发展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文献法收集资料,在分析部分国内慢性病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慢性病防治现状进行探讨。结果慢性病病死率呈不断上升趋势,慢性病危害和危险因素普遍存在。结论开展全民健康教育,促进慢性病管理,加强健康引导,强化健康管理,开展健康危险因素干预是控制和降低居民慢性病发病率的有效途径。全社会参与,政府政策扶持,推动健康保险发展,提高健康保险的盈利能力等综合防治是慢性病预防与控制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4.
周虹 《中外医疗》2012,31(15):127-128
目的探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中健康管理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自2005年1月~2009年6月随机选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80例,全面收集患者健康信息,并建立健康档案;对患者实施健康评价;在此基础上引导患者对不良生活方式及时加以改正,将危险因素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对实施健康管理前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实施健康管理之前,发病率即疾病有效控制率分别是87.24%和49.11%,而实施健康管理之后,这两项指标分别为29.41%和97.21%;患者对致病主要危险因素以及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均有明显提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实施健康管理的意义重大,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余立 《求医问药》2014,(15):73-74
目的:探讨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2013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00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我们将这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100例患者。我院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健康随访,对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健康随访(方法与对照患者相同)的基础上,进行健康管理。在进行6个月的随访和健康管理后,比较两组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的几率、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的几率、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分别为92%、95例和92例。对照组患者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分别为40%、45例和43例。观察组患者有效控制病情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其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的人数和能够准确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的人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进行健康管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病情的控制率和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致病因素及防治知识的掌握率。此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7.
韩慧瑛 《西部医学》2003,1(3):274-274
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恶性肿瘤 (统称四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简称“慢四病”)已成为人类最主要的死亡因素。我院从 1998年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以来 ,以中城、北城、西城 3个社区医疗服务点为依托 ,对辖区“慢四病”患者进行探索性的社区健康干预 ,有效降低了“慢四病”发生率 ,收到了较好效果。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各点辖区群众为干预对象 ,重点是中、老年“慢四病”患者及高危人群。1.2 方法1.2 .1 建立“慢四病”患者登记薄 内容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状况、家庭住址、治疗方式等 ,筛选出“慢四病”的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社区慢性病综合防治中的效果,探索基层慢性病综合干预可持续发展的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社区内35岁以上常住居民定期随访,采取群体干预和个体干预,进行改善行为和控制危险因素的研究。结果:干预后,目标人群的舒张压(t=0.540,P=0.025)、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率(χ2=16.819,P<0.001)、高危人群比例(χ2=46.891,P<0.001)、新发高血压检出率(χ2=20.390,P<0.001)、吸烟率(χ2=3.904,P=0.048)、超重且中心性肥胖人群比例(χ2=3.873,P=0.049)、慢性病患者知晓率(χ2=50.798,P<0.001)、服药率(χ2=9.466,P=0.002)、控制率(χ2=7.893,P=0.005)、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血脂异常比例明显下降(χ2=9.998,P=0.002);高危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的身体活动充分水平比例明显上升(χ2=7.326,P=0.007)。结论: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技术在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运转平台的慢性病综合防治中切实可行并初显成效。  相似文献   

9.
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进行健康管理,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可以降低医疗费用。通过“零级预防”对健康人群及慢性病高风险因素人群实施评估和有效干预、对慢性病实施规范管理和控制,健康管理在慢性病防控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综合性医院利用强大的资源优势,应建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基地,提供以规范化诊疗为基础,以生活方式干预为重点,以密切医患关系为纽带的全方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社区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对盐田区4个社区的居民采取随机抽样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调查问卷,对资料做描述性分析与研究;结果健康教育后社区居民对健康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行为危险因素显著下降,高血压患者管理率升高,同时了解到社区居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知识的需求程度;结论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预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孙立明 《吉林医学》2013,34(5):957-958
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60例,积极采用社区健康管理,包括健康教育、饮食运动疗法等。结果:经过健康管理后,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都有明显下降(P<0.05)。本组患者的生活质量中的生理状况、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和功能状况的得分明显升高(P相似文献   

12.
刘桂清 《中外医疗》2011,30(35):122-122
改善居民的健康状况、纠正居民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是当前社区卫生服务的重点工作。建立完善的健康档案,并进行动态管理,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控起到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本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从3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在社区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在复兴医院所辖社区居民中通过一个社区、两个系统、三级健康教育网络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实践,收到明显效果;社区居民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人数、食盐摄入量下降;高血压病患者的管理率提高;心脑血管患者数明显下降。表明在社区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要形式的行为危险因素干扰是预防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在社区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慢性病在社区的管理包括预防和治疗,这是一项以人为本的综合性工程。随着社会发展,人口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逐步下降,平均期望寿命延长,社会已步入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糖尿病等对社区人群的健康损害日渐严重。据统计,1998年至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死因顺位前三位是脑血管、恶性肿瘤、心脏病。因此在社区为居民提供个性化、连续性、综合性、方便性、低廉和可亲近性的卫生保健服务显得特别重要。我院社区医疗服务科在茂名市区内开展社区慢性病干预工作,经过三年多的实践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李菁 《当代医学》2010,16(9):97-98
姑息医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除在癌症晚期患者中的应用外,也可以扩大服务对象范围,应用到高龄老人、老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终束疾病患者,解除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痛苦,节约社会卫生资源,提高人群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龙州县水口镇旧街、共和村15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村民慢性病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预防控制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经常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农村社区慢性非传染病性疾病健康教育效果.方法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对龙州县水口镇旧街、共和村15岁以上常住居民开展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进行调查,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村民慢性病预防控制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慢性病预防控制态度发生明显变化;各种危险因素如吸烟、经常饮酒、饮食不规律等人数下降.结论以社区为基础的健康教育是预防和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通过对农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现状调查,探讨普及健康知识的途径以及意义。方法在我县辖区内10个村委会抽取1850例年龄在16岁以上的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向他们发放居民健康调查表并要求其据实填写,统计出村民的认知度、发病率。结果1850例农民中,非常了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人数为0;了解的仅为135例,占7.0%;具有一般认知的为1055例,占57%;剩余人员均对慢性非传染病不了解。男、女患病率差异不明显,不同年龄的患病率存在一定的数据差异。结论农民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认知水平普遍较低,相关机构应加强管理、建立农民健康档案,及时对其进行动态监测和定期测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和研究在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管理方面健康教育宣传的作用和意义.方法 摘取油田某医院近年来收治的74例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以上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统计并建立档案,在治疗初期对患者进行健康评价,应用健康教育的管理方式对患者进行宣教,指导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不良生活方式的改变,将发病因素以及生活状况进行调整,统计并对比在实施健康管理前后患者的健康数据.结果 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前本组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情控制率分别为86.49%和48.65%;在实施健康教育之后本组患者的发病率和病情控制率分别为28.39%和97.29%,相较于实施健康教育前效果显著(P<0.05).结论 健康教育对于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患者具有重大意义,能够有效的通过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和对疾病的认识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