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与辅助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时人机同步性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压力支持通气(PSV)与比例辅助通气(PAV)两种通气模式及其各自3个不同辅助水平的通气,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呼吸方式和人机同步性的变化.结果:①自主呼吸(SB)时潮气量(VT)为(0.50±0.10)L;PSV时的VT为(0.58±0.12)L,与自主呼吸相比显著增高(P<0.05);PAV时为(0.53±0.12)L,与SB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正压通气时的呼吸频率(RR)均稍增高(P>0.05).②SB时跨膈压(Pdi)为(13.49±5.05)cmH2O(1 cmH2O=0.098 kPa,PSV和PAV时的Pdi均明显减少,分别为(3.17±5.19)cmH2O和(5.13±5.14)cm H2O.与SB时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PSV时,有3个患者在舒适和高压力支持水平时出现吸气时间的不一致;其中有2个患者出现无效吸气努力.PAV时无人机不同步现象.结论:本实验证实了PAV 3个不同辅助水平及PSV低压力水平在减轻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肌肉负担和改善患者呼吸方式的同时保持很好的人机同步性,而PSV舒适和高压力支持水平时可发生人机不同步.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压力支持通气(PSV)与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AV)这两种不同通气模式对呼吸机依赖患者的呼吸力学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6年3月~2006年11月于我院心脏监护中心治疗的患者14例,均为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患者,经治疗进入低辅助通气后比较在PSV、PPS两种通气模式下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 PAV模式较PSV模式明显增加心输量,气道峰压(Ppeak)及内源性 PEEP(PEEPPi)明显下降(P<0.05).结论 PAV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最小,较适合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成比例压力支持通气(PA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这两种不同气模式对呼吸衰竭患者的心肺功能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6月~2008年6月于我院呼吸科治疗的患者18例,均为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行机械通气及血液动力学监测的患者,经治疗进入低辅助通气后比较在PSV、PAV两种通气模式下心肺功能及血液动力学的变化。结果PAV模式较PSV模式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CO和CI的改善均优于PSV,明显增加心输量,气道峰压(Ppeak)及内源性PEEP(PEEPPi)明显下降(P〈0.05)。结论PAV模式对机械通气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影响最小,较适合用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roportional assist ventilation plus,PAV+)与压力支持通气(pressure support ventilation,PSV)两种不同的自主通气模式对患者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采用自身时照、交叉设计的方法,随机选择通气模式,分别采用PAV+与PSV模式进行30 min SBT,监测并记录患者在SBT前与SBT结束时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P)、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出潮气量(Vte)、平均气道压(MAP)、呼吸浅快指数(RSBI)等参数,以及SBT前后的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结果 SBT结束时,PAV组和PSV组的呼吸、循环相关参数比较,与PSV组相比,PAV组在Vte较SBT前有所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PAV组和PSV组增加量分别为(44.25±49.8)ml、(9.25±19.2) ml; PAV组在RSBI显著低于PSV组(P=0.041),PAV组和PSV组分别是(39±10)ml、(53±14)ml.与PSV组相比,PAV组其余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SBT后30 min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在两组无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 与PSV模式相比较,PAV+模式下,Vte、MV等参数较SBT前有所增加;RSBI在PAV组显著低于PSV组;循环系统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无创比例辅助通气(PAV)和压力支持通气(PSV)治疗慢性呼吸衰竭患者的疗效和依从性。方法20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随机选用PAV或PSV,记录患者动脉血气、平均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VE)、气道峰压(PIP)和夜间通气时间;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通气舒适性、睡眠状况和不良反应。结果PAV和PSV治疗组VE和VT比较无显著差异(P均>0.05),PAV组PIP较低[(12.2±2.4)cm H2O比(15.6±3.8)cm H2O,P<0.05];PAV组夜间通气时间较长[(3.3±0.7)h比(2.6±0.5)h,P<0.05],口鼻咽干燥程度较轻[(3.6±0.7)分比(4.5±0.9)分,P<0.05],口腔漏气较少[(3.3±0.6)分比(4.4±0.8)分,P<0.01]。结论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无创PAV依从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呼吸力学的影响。方法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治疗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40例,观察并比较不同模式下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02、PaC02)及呼吸力学变化,包括潮气量(VT)、每分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气道峰压(PUP))和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并计算平均吸气流速(VT/Ti)。结果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患者PAV通气时的RR、PIP和VT/Ti与BiPAP(S/T)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Ti/Ttotal明显增加(P〈0.05),MV有所增加,夜间连续通气时间显著延长。结论与BiPAP相比,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应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并高碳酸血症患者时气道峰压低、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明显增加,通气依存性好。PAV适宜的辅助比例在40%-60%。  相似文献   

7.
压力支持通气(PSV)是一种部分通气支持型模式,也是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通气模式之一。PSV的工作方式是患者吸气触发、压力限制和流速切换,其最初设计目的是用于减轻因设计不良的按需阀而造成患者过重的自主呼吸负荷,即通过呼吸机提供一定水平的吸气压力(PS)部分或完全抵消整个呼  相似文献   

8.
《陕西医学杂志》2019,(1):28-31
目的:探讨无创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与BiPAP(S/T)相比对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和舒适度的影响。方法:研究纳入急性呼吸衰竭患者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无创BiPAP(S/T)模式与成比例辅助机械通气(PAV)模式进行辅助治疗,观察并比较不同模式下患者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包括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pH值(BE)]、呼吸力学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潮气量(VT)、气道峰压(PIP)、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al)、每分钟通气量(MV)、呼吸频率(RR)、平均吸气流速(VT/Ti))和舒适度]。结果:经过PAV模式通气治疗后患者PaO2、PaCO2、SaO2、pH值、BE、FiO2、VT、Ti/Ttotal、MV、RR、VT/Ti与BiBAP模式通气治疗后比较,两种模式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PAV模式通气治疗后患者通气时的PIP显著降低(P<0.05);比较两种通气方面患者舒适度,患者鼻面罩舒适度、呼吸困难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V模式通气治疗后患者口鼻咽干燥、口腔漏气评分明显低于BiPAP模式通气治疗后(P<0.05)。结论:与BiPAP模式相比,PAV模式应用于患者时气道峰压低、通气依从性好,具有更好的人机协调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治疗后病情相对稳定患者生理反应的影响。方法9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感觉最舒适通气压力水平时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1)患者感觉“最舒适”的IPAP为(1311±289)cmH2O,EPAP为(433±050)cmH2O。(2)与自主呼吸(SB)相比,NIPPV时的潮气量(VT)从050L升到057L(P<005),分钟通气量(VE)从1013L上升到1286L(P<001);(3)与SB相比,NIPPV时的跨膈压(Pdi)、压力时间乘积(PTP)和患者吸气做功均明显减少,分别减少74%、78%和73%(P<001)。(4)NIPPV可减轻患者呼吸困难(P<005)。结论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无创正压通气中采用适应性逐渐增加吸气压力,寻找患者感觉舒适的最高压力的方法设定吸气压力水平,可减轻患者的呼吸肌肉负担,改善患者的呼吸方式和呼吸困难。  相似文献   

10.
无创正压通气不同压力支持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无创正压通气 (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正常人呼吸做功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地应用NIPPV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 9例正常人行NIPPV并寻找出“最舒适”的吸气压力水平 (IPAP) ,在此压力基础上增加或减少 2 5 %的压力 ,构成低IPAP、最舒适IPAP和高IPAP三个压力水平 ,每一IPAP水平通气 15min以上 ,比较不同压力水平呼吸做功改变。结果 :受试者认为“最舒适”的IPAP为 (11.33± 3.2 0 )cmH2 O ,EPAP为 (4 .5 6± 0 .88)cmH2 O[相当于PSV水平为 (6 .77± 3.2 0 )cmH2 O]。与自主呼吸相比 ,NIPPV增加VE的同时 ,总的呼吸做功(Wtot)明显增加 (P <0 .0 5 ) ,而受试者吸气肌做功占总的吸气做功的百分比 (Wi,p/Wi)明显减少 (P <0 .0 5 )。在最舒适IPAP时 ,Wi,p/Wi降低到基础值的 14 %± 9%。这种变化趋势与IPAP的水平相关。结论 :NIPPV可以显著降低吸气肌肉做功。吸气肌做功减少的比例与IPAP的水平相关。研究的结果为NIPPV时PSV的参数设定提供了生理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比例辅助通气(PAV)模式在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中的特点及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的比较。方法:应用PAV与SIMV观察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两组各27例NRDS患儿两种通气治疗模式对呼吸力学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各时间点的循环及呼吸力学参数:心率(HR)、呼吸频率(RR)、平均动脉血压(MAP)、潮气量(VT)、分钟通气量(MV)、气道峰压(Ppeak)、平均气道压(Pmean);检测两种不同的通气模式对各个时间点动脉血气结果,计算氧合指数(OI)和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以及镇静剂使用影响。结果:PAV组和SIMV组在各个时间点pH值、PaCO2、a/APO2值、VT和MV无显著差异(P>0. 05);机械通气0. 5,4和24 h PAV组Ppeak和Pmean低于SIMV组(P<0. 05),机械通气0,0. 5 h两组患儿的自主呼吸频率(RR)、HR和MAP无显著性差异(P>0. 05),而机械通气1,2,4,8,12,24和48 h开始各个时间点PAV组患儿的RR和HR均显著低于SIMV组,MAP显著高于SIMV组(P<0. 05);PAV组通气后胸廓变形的发生率、镇静剂的使用率和机械通气时间明显少于SIMV组(P<0. 05)。结论:与SIMV通气模式相比,PAV治疗NRDS患儿具有气道压力低、减少呼吸功、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人机同步性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比例辅助通气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5例需要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首先进行常规机械通气(SIMV模式),分别于通气1小时后改为SIMV+PAV模式通气1小时,观察人机对抗次数、每分钟通气量(MV)、动态肺顺应性(Cdyn)、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变化.结果 所有病例的人机对抗次数明显减少.而MV、Cdyn的数值均呈明显增加,三个指标数值变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数值变化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PAV+SIMV模式,明显减少了人机对抗,提高了新生儿通气的舒适水平,减少了患儿所需的呼吸功.  相似文献   

13.
不同辅助比例时PAV对急性肺损伤犬心肺功能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智野  钮善福  朱蕾  王健  张敏 《河北医学》2007,13(2):133-137
目的:观察比例辅助通气(PAV)时不同辅助比例对急性肺损伤(ALI)犬呼吸、循环功能影响,为PAV临床广泛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对10条ALI犬先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通气,同时计算弹性阻力(Ers)和粘性阻力(Rrs),然后将模式改为PAV,随机设置辅助比例80%、60%、40%、20%,观察通气期间呼吸力学、血气和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随着辅助比例的增加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均压(mPaw)、潮气量(VT)、呼吸机呼吸功(WOBv)均增加,犬呼吸功(WOBp)减少.Ppeak、WOBp各比例间均差异显著,PAV40%和PAV20%的VT、WOBp与PAV80%相比,差异显著,PAV20%时mPaw、血氧分压(PaO2)、WOBv与PAV80%相比差异显著,PAV20%时WOBp、WOBv与PAV40%相比,差异显著.随辅助比例增加,PAV80%、PAV60%、PAV40%间血气分析结果差异不显著,PAV20%时PaCO2、PaO2与PAV80%相比差异显著.随着辅助比例的增加血压(mBP)、中心静脉压(CVP)、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平均肺动脉压(mPAP)均有增加趋势,心输出量(CO)有降低趋势,其中PAV20%的CVP与其余辅助比例相比,差异显著,余指标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ALI犬中,不同的辅助比例对气道压力和呼吸功影响较大,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T管撤机、低水平压力支持通气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模式撤机时在呼吸力学方面的差异.方法 将8例急性呼吸衰竭经机械通气治疗后好转预将撤机的患者按随机顺序接受T管撤机、低水平压力(压力水平为5 cmH2O)压力支持通气(PSV)和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通气模式撤机,每种撤机模式持续30 min,于最后5 min记录分析食管压变化值(△Peso)和跨膈压变化值(△Pdi)、跨膈压压力时间乘积(PTPdi)、食管压压力时间乘积(PTPeso)、气道阻力(Raw)、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等相关呼吸动力学指标以及血气、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 与T管撤机时相比,CPAP和PSV时的PTPdi,PTPeso,△Peso及△Pdi均显著降低(P<0.05).CPAP撤机时的PEEPi及Raw显著低于T管时撤机(P<0.05).血气值、血流动力学及其他呼吸动力学指标各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与T管撤机相比,低水平压力的PSV和CPAP能减少吸气肌肉的做功,并能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维持正常的通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一代比例辅助通气模式(PA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提供辅助呼吸时,不同辅助比例(PA)对患者通气、氧合及呼吸功耗状况等相关生理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自身交叉随机对照研究的设计方案,随机选取PAV模式中的三个辅助比例,即80%PA、60%PA、40%PA先后对患者进行辅助呼吸,每个辅助比例持续时间均为30 min;在应用不同辅助比例前均先给予压力支持通气模式(PSV)辅助呼吸,持续时间30 min。比较不同PA及PSV模式条件下通气、氧合及呼吸困难等相关指标的变化;比较不同PA时患者呼吸做功(WOBp)及呼吸机做功(WOBv)的变化。结果共28例患者入选。随着PA不断下调,气道峰压(PIP)、平均气道压(Pm)、潮气量(VT)逐渐降低(P〈0.05),呼吸频率(RR)逐渐加快(P〈0.05),分钟通气量(MV)、心率(HR)、动脉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p H、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Pa O2/Fi O2)无明显变化(P〉0.05)。与在PSV模式时相比,PIP在80%PA时显著增高(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Pm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VT在80%PA时显著增高(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RR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增高(P〈0.05);MV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降低(P〈0.05)。随着PA不断下调,Borg评分及呼吸肌做功评分逐渐增加(P〈0.05)。与在PSV模式时相比,Borg评分及呼吸肌做功评分在80%PA时无显著差异(P〉0.05),在60%PA及40%PA时显著增加(P〈0.05)。随着PA不断下调,WOBp不断增加,在40%PA时显著高于在60%PA(P=0.000)及80%PA时(P=0.000),在60%PA时显著高于80%PA(P=0.000);WOBv不断降低,在40%PA时显著低于在60%PA(P=0.0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两种通气模式实施肺复张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对氧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ARDS行机械通气的患者30例,随机实施PCV模式肺复张或PSV模式肺复张,其中PCV组设定F=10次/分,PC为15cmH2O,PEEP为30cmH2O,I:E=1:l;PSV组设定PS为15cmH2O,PEEP为30cmH2O;两组持续时间均为30s.记录复张前,后1分钟、5分钟、10分钟、20分钟、30分钟的呼吸频率和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两种复张模式均使氧合明显改善,以PCV模式尤为明显.结论:采用PCV模式进行ARDS肺复张治疗对氧合的改善优于PSV模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不同压力上升时间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AECOPD)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11例AECOPD患者接受NPPV治疗,压力支持水平设置为试验前感觉舒适的水平,压力上升时间设置为0.1、0.3和0.5 s(分别称为T1、T2和T3),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①与自主呼吸(SB)相比,NPPV时T1、T2和T3呼吸频率稍增快,但无显著差异;SB时吸气时间(Ti)为(0.97±0.04)s,T2和T3时Ti均显著增高,分别为(1.08±0.05)s和(1.14±0.06)s(P<0.05);与SB时的潮气量(VT)和分钟通气量(VE)相比,NPPV的VT和VE稍升高,但无显著增高(P>0.05)。②SB时的压力时间乘积(PTP)与跨膈压(Pdi)分别为(19.02±1.86)cm H2O.s和(12.21±2.56)cm H2O,3种不同压力上升时间时的患者PTP均明显减少(P<0.01),分别为T1(7.09±1.04)cmH2O.s、T2(10.43±2.04)cmH2O.s和T3(12.94±1.72)cmH2O.s;NPPV时的Pdi也显著降低(P<0...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压力控制通气(PCV)与压力支持通气(PS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所致呼吸衰竭患者35例,在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使用口鼻面罩分别接受持续气道正压(CPAP)、PSV和PCV模式通气各60 min。PCV时采用辅助/控制(A/C)模式,监测患者的吸气流速和气道压力变化,以调整预置吸气时间(TI),通气频率(f)为6次/min,吸气压力(Pinsp)为12~20 cm H2O,呼气末气道正压(PEEP)为4 cm H2O,吸气触发灵敏度(trigger)为2 L/min,偏流(bias flow)为20 L/min,吸入氧浓度(FiO2)为0.4~0.5;PSV时的压力支持水平(PS)为8~16 cm H2O(即Pinsp-PEEP),最大吸气时间限制(TImax)为3 s,其余参数保持不变。监测潮气量(VT)、TI、每分通气量(MV)、吸气/呼吸周期时间比(TI/Ttot)和呼吸频率(RR),计算浅快呼吸指数(RSBI),并采集动脉血作血气分析。结果患者在接受PSV和PCV通气时的VT均明显高于CPAP时,RR逐渐减慢(P<0.05);PCV时的MV明显低于PSV与CPAP时。PCV时的TI较PSV和CPAP时明显延长[(1.23±0.09)s与(1.06±0.11)s、(0.89±0.10)s,P<0.05],PCV与PSV时的TI/Ttot较CPAP时减小;浅快呼吸指数(RSBI)从CPAP时的(78.2±4.9)breaths.min-1.L-1降至PSV时的(44.9±2.6)breaths.min-1.L-1和PCV时的(35.6±1.9)breaths.min-1.L-1(P<0.05)。PSV和PCV模式时的PaO2/FiO2明显高于CPAP时(264.5±72.3、273.1±71.2与221±56.4,P<0.05),三种模式下的PaCO2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与PSV相比,应用PCV治疗呼吸衰竭时通过预置适宜的TI及备用通气频率,能在与PSV相同的气道压的前提下提供相近的VT及MV;PCV不仅有助于调控患者的呼吸频率,提供必要的通气支持,还有利于减轻患者呼吸肌的作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IPPV)不同压力水平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呼吸功的影响.方法 11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接受不同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的NIPPV,观察患者吸气肌肉用力和呼吸方式的变化.结果 (1)与自主呼吸(SB)相比,常规压力支持(PS)和高压力支持水平(H-PS)时的潮气量(VT)(P<0.05)、分钟通气量(VE)(P<0.01)均显著增高.高呼气末正压(H-PEEP)时的VT和VE无显著增高(P>0.05).(2)SB时的吸气肌肉做功与呼气肌肉做功分别为0.89±0.24和0.03±0.04 J/L,3种通气方式时的患者吸气肌肉做功均明显减少(P<0.01),PS、H-PEEP、H-PS分别为0.22 0.17、0.26±0.23和0.22±0.19J/L;但呼气肌肉做功也均显著增高(P<0.01),PS、H-PEEP、H-PS分别为0.29 0.29、0.35±0.42和0.58±0.26 J/L.结论 本实验证实了在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中,NIPPV可减轻患者的吸气肌肉负担,PS、H-PEEP和H-PS时患者吸气做功分别减少75%、71%和76%;但压力支持和呼气末正压水平过高可呼气肌肉做功.  相似文献   

20.
BIPAP和PSV两种通气模式对COPD伴高碳酸血症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双相气道正压通气(BIPAP)与压力支持通气(PSV)对于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高碳酸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28例COPD急性发作期伴CO2潴留病人,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患者均为神志清晰,有自主呼吸。分别测定在相同气道压下,两种模式的分钟通气量(Ve),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气分析(pH、PaCO2、PaO2),心率(HR)、血压(BPs,BPd)值。结果 BIPAP通气模式在VE、RR、PaO2显著高于PSV模式,而PaO2高于PSV模式,但无显著差异。血流动力学指标HR、BPs、BPd均无显著差异。结论 BIPAP不能改善CO2潴留,可轻度增高PaO2,但实际临床意义不大。对COPD伴CO2潴留的病人,有自主呼吸时,未能显示出明显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