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临床上转移因子注射液用于病毒性或霉菌性细胞内感染及恶性肿瘤的辅助治疗。转移因子是猪、牛等动物脾脏产生的一簇多肽或蛋白质激素,具有促使淋巴于细胞分化及产生有细胞免疫活性的T细胞亚群的功能。T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血红细胞(SRBC)受体,即E受体。将分离的T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在一定条件下,与SRBC结合形成E玫瑰花环。T淋巴细胞经45℃加热1h处理可脱去E受体,转移因子町使T淋巴细胞的E受体恢复。本文采用脱E受体的E玫瑰花环试验测定转移因子的活性并对E玫瑰花结、淋巴细胞及脱E受体淋巴细胞稳定性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2.
人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SRBC)能自发形成花环(简称E花环),这是胸腺依赖性T细胞的特性之一。近年来,表示人体T淋巴细胞数的E花环试验,已广泛用作评价人体细胞免疫水平,以及判断疗效与预后的临床指标之一。根据E花环形成的快慢,有早期E花环与晚期E花环之分。一般认为,形成早期E花环的细胞为T细胞的亚群,它与SRBC有高度亲和力,更能反映人体的细胞免疫水平,故又称活性E花环(E_a花环),  相似文献   

3.
人淋巴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E受体),能与绵羊红细胞自发形成E花环,许多论据证实形成E花环的细胞为T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为异质性,部分细胞对SRBC具有高度的亲和力,可形成早期或活性E花环。形成这类花环的细胞(E_aRFC)可能是一组T细胞的特殊亚群,它代表具有免疫活性功能的效应细胞。  相似文献   

4.
人的淋巴细胞主要有T细胞和B细胞群,两群细胞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形态相似,不易区别。但它们的膜表面结构不同,T细胞有独特的羊红细胞(SRBC)受体,可用E—花环试验检查T细胞。B细胞有膜表面Ig(SmIg)补体受体及IgG的FC受体等。及补体受体等。根据这些特点,我们采用了测定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作者用酵母多糖-C3复合物(Zy-C)和绵羊红细胞(SRBC)联合检测人的T.B.N和D淋巴细胞的方法。其原理是酵母多糖能通过补体旁路途径激活并固定补体,形成Zy-C复合物,它能与具有补体C_3受体的B细胞形成花环,而SRBC能与T细胞结合形成花环,由于它们形态、大小和染色的不同,可同时检出其百分率,既节约了标本和时间又不需要特殊设备,对临床和科研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绵羊红细胞(SRBC)非免疫的自然吸附于淋巴细胞而形成的玫瑰花,称为E玫瑰花,此种淋巴细胞称为E玫瑰花形成细胞(ERFC)。目前临床和实验室中广泛应用E玫瑰花形成实验作为鉴定和计数T细胞及用作体外测定细胞免疫功能的指标之一。现已有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测E玫瑰花,(1)淋巴细胞与SRBC混合液经低速离心后,立即重新混悬形成的玫瑰花  相似文献   

7.
自1964年Zaalbery等首先报导用绵羊红细胞的凝集反应测定免疫小鼠脾细胞悬液中能与抗原结合的淋巴细胞的方法以来,国内外在这方面已做了不少工作。机体对某些疾病的抵抗力与免疫活性细胞有关:T及B细胞在其中起重要作用,T细胞与细胞免疫,B细胞与体液免疫有关。因为T细胞表面具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如将绵羊红细胞(SRBC)和T细胞一起孵育,可形成玫瑰花样的细胞团,称为E玫瑰花结反应。形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以小鼠脾细胞代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 E玫瑰花结试验实验教学的可行性。方法 :以 0 .41 ml5% SRBC免疫昆明系小鼠 ,4天和 2 1天后制备脾细胞悬液 ,常规方法进行 E玫瑰花结试验。结果 :经 SRBC免疫 4天和 2 1天后 ,与 SRBC混合反应 1 0 min与 1 2 0 min的小鼠脾细胞特异性 E玫瑰花结形成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达 2 8.64± 4.48%至34.38± 7.2 5% ,其形态、大小、染色与人外周血 T细胞 E玫瑰花结相近。结论 :小鼠免疫脾细胞 E玫瑰花结试验可代替人外周血淋巴细胞 E玫瑰花结试验用于实验教学 ,有关实验结果可反映实验动物的特异性体液和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9.
检测迟发型超敏感(DTH)反应是判断T细胞功能正常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以前的研究已发现艾氏腹水癌(EAC)使胸腺发生进行性萎缩,外周血液和外周免疫器官中的T细胞逐渐减少。因此,T细胞介导的DTH反应可能要受到直接的影响。所以,本试验选用SRBC作为致敏原和攻击原,探讨EAC对宿主DTH反应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人类淋巴细胞存在两种主要的细胞群体,即T淋巴细胞与B淋巴细胞,二者在细胞发生、功能和表面性质等方面都有所不同。通常可根据其表面标志进行鉴别:B细胞有易于检出的表面免疫球蛋白(SIg)、补体C_3受体、对IgGFc部分的受体及人类B细胞抗原(HBLA)等;而T细胞在一般情况下不带有B细胞的表面标志,但它能和绵羊红细胞(SRBC)形成自发性玫瑰花结,并有人类T细胞抗原(HTLA)  相似文献   

11.
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与绵羊红细胞(SRBC)在含Ca~(++)、Mg~(++)的Hanks液中,37℃温育4h后,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发现淋巴细胞与SRBC紧密接触,SRBC表面出现孔隙,形态改变。根据过去的实验认为起这种作用的淋巴细胞是NK细胞,NK细胞引起SRBC穿孔和破坏很可能是通过它所释放的某些物质。  相似文献   

12.
机体的免疫功能与淋巴细胞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根据淋巴细胞的分化过程、功能及其表面标记的不同,可分为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两群,在自然条件下,人体 T 淋巴细胞能结合绵羊红细胞(SRBC)而形成玫瑰花办样的细胞(ERFC)。现已确认,这种玫瑰花办形成是 T 淋巴细胞的标记之一。  相似文献   

13.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含有B细胞约占淋巴细胞总数的38%,T细胞占35%,约有45%的抑制性T细胞(Ts或CO3)分布在脾脏。脾脏在免疫应答和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脾切除势必导致机体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但目前对其病理生理仍不明了。本文采用颗粒抗原绵羊红细胞(SRBC)刺激大鼠,以研究脾切除后对初级免疫应答和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用绵羊红细胞(SRBC)免疫小鼠,取其脾脏分离树突状细胞(dendriticcellsDCs)将这些带有抗原信息的DCs经尾静脉注射给小鼠.以观察DCs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结果表明,各试验组小鼠抗体形成细胞(AFC)及血清中SRBC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再次免疫DC组抗SRBC放价高于初次免疫DC组P<0.05,提示:DCs具有过继转移抗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检测人类T细胞E花结试验已广泛应用,但试验受很多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有报导用测定α—醋酸萘酯酶(以下简称酯酶)可作为T细胞的标记,但对此还有不同看法.本实验为了提高检出率用2—氨乙基异硫尿溴化物(AET)作为稳定剂处理SRBC同时结合酯酶染色作双标记测定,以了解B受体与酯酶活性在正常PB1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SRBC和小白鼠血清致敏的白色念珠菌行混合花环法,将淋巴细胞分为T、B、N、D四型,检测正常人30例,其中T细胞为60.9±4.9%,B细胞为16.6±6.0%,N细胞为21.3±3.8%,D细胞为1.2±0.8%。以此作为正常参考值与五种疾病检测值对比观察,均有统计学意义。同时用正常参考值大于一个标准差作为白血病免疫学分型标准时,对49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免疫学分型。  相似文献   

17.
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克隆培养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T细胞克隆培养始于70年代末,目前国内尚未见报告。本文是简化的一步法获得成功。培养体系中,PHA 2μl/ml,2-ME 5×10~(-5)M/ml,SRBC 0.1%为最佳条件。在 T 克隆中,E-玫瑰花结形成细胞数为90.9%,OKT-4阳性率51.3%,OKT-8为44.1%,OKT-4:OKT-8之比为1.2:1。培养7例淋巴瘤细胞(T 淋巴瘤3例,B 淋巴瘤4例),均可获得克隆成功。这一克隆体系将应用于 T 细胞系的建株,评价各类病人及婴幼儿的 T细胞功能以及用于研究中药对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18.
<正> 人类T淋巴细胞能与绵羊红细胞(SRBC)结合形成花结。称为E花结。近年来E花结试验已被用于人外周血液T细胞计数,作为反映人体内细胞免疫水平的一种方法,但影响E花结试验的因素较多,测定的数值往往波动较大。本文主要综述E受体的演变及影响E受体动态变化的各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方法标记单克隆抗体,结合病理组织学,组织化学,亚微结构及细胞膜SRBC受体等多种方法将一例确诊为T辅助细胞性淋巴瘤患者的瘤组织制备成功染色体,发现有非随机性t(11∶6),断裂点段为11q25,6 q24。  相似文献   

20.
本实验利用空斑形成细胞(简称PEC)测定法检测用绵羊红血球(SRBC)免疫过的小鼠脾细胞中抗体分泌细胞分泌抗SRBC抗体的功能,观察外科创伤对B细胞系统的抑制作用及抗体生成素对该抑制作用的纠正效应。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健康雄性小鼠,体重18—22g,随机分为创伤组、创伤治疗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10只。动物致敏:在实验前4天用10%SRBC 0.2ml,腹腔注射进行免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